-
從實驗室到火星,「好奇號」帶你見證奇妙的宇宙探索之旅
自古以來,人類對頭頂這片天空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隨著時代的進步,探索宇宙的歷程也從最初的肉眼看天空、望遠鏡觀察天體,轉變為探月、登陸火星、建立空間站等實際行動。當人類探索宇宙的的每一個壯舉被載入史冊,就意味著我們對宇宙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想,人類之所以執著地探索不止,大概是因為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想知道:在地球以外,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生命存在吧。
-
2020火星元年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作者:卡爾赫林(一)2020年可謂是「火星元年」,因為中國國家航天局、美國NASA和歐空局,都分別開啟了新一輪的火星探測計劃,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派遣太空人登陸火星,甚至還要開啟「火星移民計劃」。那麼,人類探索火星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人類開啟探索火星之旅,但火星並不是人類的永久居留地和最終目的地。
-
NASA結束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6名科學家「火星」歸來
NASA結束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6名科學家「火星」歸來 原標題: 在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是什麼感覺?恐怕只有28日剛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的6名科學家才清楚箇中滋味。
-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記者 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澳大利亞火星學會地質學專家喬恩·克拉克指出,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有力說明了「太陽系探索不再是歐美國家的特權,而是全球性事業」。 每個地球「使者」都是開拓者,它們不僅會增進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將拓展整個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
-
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
在人類還沒有發射飛行器,近距離觀察火星之前,人們只能憑想像認為火星是什麼樣子,19世紀之後有關火星的小說和電影就多了起來,如《火星入侵之日》為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於1963年2月14日美國上映。人類發射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是1961年前蘇聯連發射的,因為前蘇聯太空探索一開始是保密的,因而當時不知道前蘇聯的太空飛行器都看到了什麼?
-
人類登陸火星就像一場單程票旅程,深太空探索五大難題,危機四伏
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未停止過。NASA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人類送入小行星,並在2030年將人類送入火星。對踏上火星徵途任務的太空人來說,意味著很有可能是一場單程票旅行。深太空探索可謂是危機四伏,困難重重。以下是五個至關重要的關鍵因素。
-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4-12-06 00:21:41責任編輯: 中新社休斯敦12月5日電 (記者 王歡)美國最大的火箭於東部時間5日清晨7時05分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搭載美國宇航局(NASA)「獵戶座」深空太空艙首次試飛進入軌道,開啟包括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在內的人類新一輪太陽系探索的第一步
-
火星探索的那些眾所周知與鮮為人知
2020年7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似乎異常忙碌。幾乎前後腳,繼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於當地時間7月30日開啟了「奔火」之旅。
-
卞毓麟:人類是如何一步步認識和探索火星的?
卞毓麟天文學家,著名科普作家2020年7月,人類航天的宏偉史詩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章。就在十來天的時間裡,有3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相繼啟程前往這顆紅色行星:阿聯於7月20日發射「希望」號,中國於7月23日發射「天問一號」,美國於7月30日發射「毅力」號。(詳見《希望號、天問一號、毅力號……7月火星之旅,有一大波驢友趕來》)中國「探火」啟幕,「繞、落、巡」一步到位的決策尤令世人矚目。
-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點燃科幻界「深空想像」
,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對大量中國科幻作家、文藝工作者來說,這片越來越近的無人之境,點燃了全新的想像空間。星空攝影師、天文科普博主「Steed」說,自己一直關注著人類對火星的各種探測,比如「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解救「鼴鼠」,不斷嘗試喚醒「機遇」號的努力等。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我國開展火星探索之旅
「天問」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此次「天文一號」的發射成功將開始一次對火星的探索之旅。
-
人類為什麼要全力探索「火星」?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自古就有,但是要說到對於宇宙認識的快速發展,還是在工業革命以來的幾百年時間。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我們不斷地向太空發射衛星、發射探測器,以及發射載人飛船。人類這所有的努力無非圍繞著兩個目的而展開,第一個目的是探尋地球之外的生命,研究生命的起源;第二個目的是希望將來人類能夠走出地球,移居開發其他星球。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一問:為何是火星? 從「火星叔叔馬丁」,到電影《火星救援》裡種植土豆來自給自足,火星一直寄託著人類無數太空夢想,萬眾期待中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即將按計劃開啟。
-
2021 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 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 「挖土」回歸,SpaceX 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 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 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有專家認為,火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這意味著,火星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既然火星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第二家園」,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呢?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 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也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即使移民火星,也一定是在封閉環境下有限資源條件下的生存。這就意味著火星生活不可能是非常自由的,一定是將所有人束縛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
-
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這才是GISer探索火星的專屬姿勢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其實,從刻在古埃及墓穴天花板上的天體圖,到現代的數字影像地圖,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觀察和記錄火星。
-
12時40分,長徵五號攜「天問一號」升空,火星之旅正式開啟
到現在為止,人類完成了載人航天以及登月等等的裡程碑式的成就,然而現在人類打算探索火星了,就是那顆距離地球四億千米的神秘星球,它是一顆類地行星,還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其直徑約為地球的百分之五十三,質量約為地球的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