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熱衷探索火星,能把它變成第二地球嗎?向木星借倆衛星就行了

2020-12-03 科普大世界

2020年,火星與地球的運行在軌道上將趨向於靠近中,這樣從地球往火星發射探測器將比較容易,這樣的時間周期又就叫做火星探測「窗口期」,因此今年不少國家都有火星探測項目,美國、阿聯和我國都會發射火星探測器,歐盟和俄羅斯今年原本也有火星探測項目,但媒體報導近期已取消。

人類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探索火星呢?不但是它距離我們地球比較近,更重要的是因為火星的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實際上金星距離地球更近,但是金星的表面環境非常惡劣,因此如今世界上的航天大國都熱衷於探索火星。

那麼人類探索火星的目的是什麼呢?只為了到上面去看一看嗎?當然不是的!人類探索火星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在火星上生活,因為自從人類出現以來,除了美國人登陸過幾次月球以外,至今人類還沒有登錄過其他星球,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腳步必然會向著其他星球延伸,而火星將會是人類涉足的第1顆行星,更何況人類不能一直「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地球上發生毀滅性戰爭或者自然災難,那麼人類的歷史將會被終結,而如果人類也已經在火星等星球上生活的話,就不會出現歷史終結的局面,因此將來人類必然會向其他星球移民,而第1個移民的行星級星球,極大的可能是火星。

不過火星表面的自然環境條件地球的差別還是很大的,火星的表面沒有水,到處都像是乾旱荒蕪的沙漠戈壁灘,沒有水就沒有生命能夠生存,而且火星的氣壓很低,只有地球海平面大氣壓的0.8%左右,這種情況下人會感覺到自己體內有一種向外的脹痛感,而且大氣層中主要是二氧化碳,人在火星上面根本無法呼吸,而且火星表面的引力較小,只有地球的40%左右,所以實際上火星的表面環境是不適合人類以及其他地球生物生存的。

人類怎樣在火星上生存呢?原來人類能做的辦法就是在火星的表面建造封閉式基地,在基地中營造類似地球表面的氣壓、氣溫、空氣成分等條件,裡面設置成循環可持續模式,人類就可以在裡面像在地球上一樣生活了,不過由於火星的引力比地球小,人類在火星上生存的時間較長的話,身體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

不過封閉式基地的建設很難承載大規模的人口移民,因此人類如果想將火星變成第2個地球,必須將火星進行地球化改造,那麼有辦法改造嗎?人類的科技能力足夠強的時候,當然還是能改造的!如何改造呢?這是可以嘗試如下辦法!

火星和地球同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只是火星的表面缺少水,而且火星沒有磁場,無法形成並且維持自己的大氣層,這是兩個最關鍵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其實向火星的鄰居木星借兩顆星球就可以了。

木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衛星很多,比較著名的4顆大衛星分別是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又叫伽利略衛星,除了木衛一外,其他三個星球上面的水資源都很多,因此可以將這三顆星球中的一顆與火星合併,那麼火星上就會有足夠的水了。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這裡會覺得是吹大牛,以人類現有的手段當然是做不到的,但是當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比如《流浪地球》中人類為了尋找新家園,可以給地球裝上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實際上這個方法正可以用來移動木星的衛星,在這些衛星的表面裝上行星發動機,也是可以將它移動到火星軌道上的,然後以合適的角度和最慢的速度,促使兩者靠到一起,儘量避免劇烈的碰撞,就可以讓木星的衛星和火星融合到一起,當然這會引起火星地質方面的巨大變化,甚至使得火星成為一顆熔巖星球,但是在火星降溫和塵埃落定之後,木星衛星上的水會冷卻下來,降到火星地面上形成地表水。

有的朋友可能會認為木星衛星上的水太多,比地球上的水還多幾倍,覆蓋的火星上的話,會把火星的表面全部覆蓋,使得火星成為一個水球,但實際上兩者相撞之後產生的高溫會將水變成水蒸氣,而火星的引力較小,其中大部分都會散失到宇宙空間中,但是有一部分會剩下來,在火星的表面形成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這樣火星表面的水資源問題就差不多解決了,而且兩個星球的融合也給火星增加了質量,火星的引力也會變得略強一些。

那麼如何維持火星的大氣層呢?其實也可以參照我們地球的模式,一般認為地球大氣層是因為地球磁場保護才存在的,而火星之所以沒有大氣層,就是因為火星沒有磁場,而地球磁場的存在,是因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時引力激起地球內部的鐵質核心的活動才出現的,參照這種模式,只要給火星配一個「月球」就可以了(火星現有的兩顆衛星質量太小,不足以引起內部的熔巖活動),將木星四顆伽利略衛星中質量最小的木衛二移動到火星附近作為它的衛星,就有可能實現這一設想了。

因此,要想將火星變成第2個地球,簡單來說,只要向木星借兩顆衛星就可以了,當然這其中還有不少技術性問題,比如改變大氣壓和大氣成分等,不過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將來人類移民火星並非只是夢想。但是想以如上的方式把火星改造成地球這樣的宜居行星,所需要的時間卻是十分漫長的,至少需要幾萬年才能實現。

相關焦點

  • 把富含水的木衛二推向火星,能創造出第二個地球嗎?為什麼?
    如果把木衛二推向火星,那麼能夠製造出第二個地球嗎?只能說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木衛二上的水資源豐富不用說,但是你覺得火星上很缺水嗎?又或者是你把木衛二上面的水轉移到了火星上火星就可以變成和地球一樣嗎?簡直是太天真了。
  • 木星上都是氫氣,向它噴火會點燃木星嗎
    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或者科幻小說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人類航天探測器在將近兩年的飛行中終於抵達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它的大小相當於1300顆地球。它的79顆衛星也是相當壯觀,有的都比地球還大。但是當太空飛行器試圖降落在木星上的時候,災難發生了。太空飛行器通過點火產生發反作用力來減緩自己的速度。
  • 木星第二個衛星,含水量是地球的兩倍,科學家:或有生命,你信嗎
    木星第二個衛星,含水量是地球的兩倍,科學家:或有生命,你信嗎引言:木星周圍有眾多衛星,目前已知並了解的只有四顆衛星,這四顆衛星中,最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屬木衛二—歐羅巴。歐羅巴是木星的第二顆衛星,它的含水量是地球的兩倍。有科學家預測在這個衛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之所以有這樣的語言,是因為它的星球環境。從外表看歐羅巴,相比較其他衛星的外表,歐羅巴的表面較為平坦,沒有坑窪的痕跡。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能裝下1300個地球,充滿氫氣的木星,有可能被點燃變成太陽嗎?
    它就是木星,一顆能容納1300個地球的氣態巨行星。在一些人的想像裡,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只要一把火,它就能變成「熊熊燃燒」的小太陽,成為太陽系第二顆恆星。更可惜的是在我們的太陽系,太陽佔據了總質量的99.86%,剩下的0.14%裡,木星又佔了一大半,這意味著,即便把太陽系所有行星,都扔進木星裡,它也湊不夠所需的質量。但假如,人類能從太陽那裡取得所需的質量,「點燃」木星核聚變反應,從而讓它成恆星呢?
  • 我們怎樣踏上木星的衛星?
    但是在1997年,他們確實擬定了殖民木衛二的計劃,打算在其表面安置愛斯基摩式冰屋,為科學家們提供庇護,便於向冰層內部挖掘,研究亞表層海洋。該計劃也討論了人類利用氣窩在冰層上長久居住的可能性。  2003年,NASA推出「改革概念」研究,「人類外太空探索」計劃未來探索太陽系。由於與木星相距甚遠,加上輻射暴露率低,目標地就定在了木衛四。
  • 我們怎樣踏上木星的衛星?
    但是在1997年,他們確實擬定了殖民木衛二的計劃,打算在其表面安置愛斯基摩式冰屋,為科學家們提供庇護,便於向冰層內部挖掘,研究亞表層海洋。該計劃也討論了人類利用氣窩在冰層上長久居住的可能性。2003年,NASA推出「改革概念」研究,「人類外太空探索」計劃未來探索太陽系。由於與木星相距甚遠,加上輻射暴露率低,目標地就定在了木衛四。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對此,中國航天集團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如果最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並且這還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重量最大的探測器。
  • 金星,火星和木星的衛星歐羅巴,哪一個更適合成為人類殖民地?
    地球上發現的磷化氫分子主要是人類工業或微生物在無氧環境中壯成長的產物。雖然研究人員並不聲稱已經從太陽的第二個行星上發現了生命。 但是觀察結果至少表明,在金星大氣層的上層有微生物活動的可能性,它遠離地球的荒涼表面。
  • 中美阿齊飛火星!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又到每26個月一次的火星發射季,中、美、阿聯齊發火星探測器。根據誰先到誰先開發的原則,迅速開展火星探測是未來開發利用火星資源的基礎。但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天問一號」著陸器和火星車(概念圖) | 中國航天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火星,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為什麼選擇火星?
  • 為什麼人類總想點燃木星,而不是把它變成太陽?答案有點矛盾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不管是質量還是體積,而且木星的衛星也是最多的,不過,人類熟悉木星,主要原因還是木星離地球比較近,中間只隔著火星,方便觀察和研究。試想,如果木星在冥王星的那個位置,或者太陽系的更外層,我們就不一定熟悉它了,不過因為木星質量巨大,即使它處在太陽系邊緣,科學家也能輕鬆發現它。
  • 火星也有衛星嗎?
    早在1726年,喬納森·斯威夫特就受到伽利略藉助望遠鏡發現木星衛星的啟發,在小說《格列佛遊記》中提出猜想:火星上可能有兩顆較小的衛星,衛星圍繞著火星旋轉,前一顆每10小時繞火星一周,後一顆每21.5小時繞火星一周。這個猜想雖然與火星的真實數據有差距,但是作為一個猜想已經很偉大了。
  • 木星上全是氫氣,給它加一把火,能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木星上全是氫氣,給它加一把火,能變成第二個太陽嗎?許多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而除了我們地球之外,太陽系裡還有七顆其他的行星,還有太陽這一顆獨一無二的恆星。而剩下的0.2%裡,又有一半被木星佔據……可以說整個太陽系中絕大多數的質量,都集中太陽和木星這兩個巨無霸身上了。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能夠發光放熱的恆星,而木星的組成成分雖然和太陽接近,大部分都是氫,但是它自身卻不能像太陽那樣發光。因此有人提出了設想:如果能給木星「加一把火」,點燃上面的氫氣,是不是就可以讓它也像太陽那樣燃燒了呢?
  • 木星面積是地球的121倍,如果在木星上買房,是什麼樣的體驗?
    26年前人類就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天體大衝撞,所幸的是此次撞擊的對象並非地球,而是另外一顆行星木星,雖說這次撞擊事件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每每回味起來都會嚇出一身冷汗,1994年,在這場震驚世界的彗木大衝撞中,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冒然闖入太陽系,起初它最終的目標是墜入太陽,然而當它向太陽不斷靠近時,竟受到了一股強大引力的控制,也就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或許你會好奇為何彗星會被木星捕獲而非鄰近的行星火星或地球呢
  • 人類為什麼要全力探索「火星」?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自古就有,但是要說到對於宇宙認識的快速發展,還是在工業革命以來的幾百年時間。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我們不斷地向太空發射衛星、發射探測器,以及發射載人飛船。人類這所有的努力無非圍繞著兩個目的而展開,第一個目的是探尋地球之外的生命,研究生命的起源;第二個目的是希望將來人類能夠走出地球,移居開發其他星球。
  • 火星的衛星更吸引人!日本不走尋常路,別人探索火星,它探索衛星
    關注天文消息的朋友應該知道,今年是人類探索火星的窗口期,錯過今年後任何國家都需要再等兩年的時間才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因此今年夏天我們可以看到多個國家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首先是以色列的「希望號」,然後是我國的「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的「毅力號」。日本在航天領域的實力也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他們並不想直接探測火星,而是先從它的衛星開始。
  • 未來人類宇宙工程:重啟火星磁場,點燃木星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然而人類不應總是生活在搖籃中,他們將會不斷爭取新的生存空間與世界,起初是小心翼翼地飛出地球大氣層,然後將探索整個太陽系。」-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發去徵服遼闊的太陽系,開拓新的人類家園。太陽系,有兩個星球是人類首先要徵服的,它們就是火星和木星。一,重啟火星磁場,再造一個小地球。火星磁場大約在39億年前消失,火星磁場的消失,使火星上的水跟稠密大氣層消失,從而使生命不適宜生存。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要改造火星,第一步就是要恢復火星的磁場,否則一切就都是妄談,而要恢復火星磁場,就必須要恢復火星內部的熔巖活動,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火星配備一顆衛星。當然了,火星是有衛星的,它有兩顆天然衛星,分別為火衛一和火衛二,但是這兩顆衛星不夠大,它們不足以幫助火星恢復磁場,所以需要給火星配備一顆大質量的衛星,擁有了大質量的衛星,火星內部的熔巖活動才有可能恢復,磁場才會重新建立。
  • 如果小說成為現實,木星變成恆星,會導致人類滅絕嗎?
    會導致人類滅絕嗎?這個問題很有趣,假設它變成一顆與太陽亮度相同但質量不變的恆星,老實說,不會有那麼大的效果,S甚至可能毫無變化。當然,在太陽系中會有額外的熱源,但那將是相當遙遠的。我們知道太陽離地球1AU,1AU等於一個天文單位,約為1.496x10千米。木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2AU,其最近點為4.95AU,最遠點為5.46AU。
  • 土星新增20顆衛星,衛星總數達到了82顆,超越木星的72顆衛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宜居帶內的行星有三顆,金星,地球和火星。而在火星的外側則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它是太陽系行星老大,其它七大行星加起來也沒有木星大。除了木星太陽系第二大的行星是土星。可是自己的質量沒有木星大,吸引力也不足,沒法通過引力來跟木星競爭妹子,於是土星想出了一個高招,製造了一個宏偉壯觀的行星環,讓它一躍成為太陽系除了地球最亮眼的存在。土星依靠土星環跟木星競爭,同樣也吸引了不少的妹子天體過來,成為它的衛星。最後,土星的衛星數量為62顆,仍然沒有奪得衛星數量老大的寶座,只能排行老二。那麼土星甘願永遠為老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