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不管是質量還是體積,而且木星的衛星也是最多的,不過,人類熟悉木星,主要原因還是木星離地球比較近,中間只隔著火星,方便觀察和研究。試想,如果木星在冥王星的那個位置,或者太陽系的更外層,我們就不一定熟悉它了,不過因為木星質量巨大,即使它處在太陽系邊緣,科學家也能輕鬆發現它。
關於木星,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成分和太陽差不多,在木星內部,90%左右的都是氫元素,不過,木星並沒有成為太陽那樣的恆星,主要原因還是木星質量太小,導致木星內部壓力不足以支持氫元素的的聚變反應,如果要想讓木星成為恆星,最起碼木星的質量要增加10倍。
人類也知道這點,因此人類對木星幻想得最多的就是點燃木星,就像電影流浪的地球裡面一樣。人類也曾幻想過木星上的氫氣,畢竟氫氣對人類來說,好處太多了,熱量大,且不會汙染環境,只要有一天,人類從木星上得到的能量,大於消耗去的能量,那麼人類就能從木星上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了。不過,面對木星上的氫氣,人們想得最多的,就是燃燒,很少能想到核聚變,因為潛意識裡面已經認為木星不可能核聚變。
至於點燃木星,我們來看看可行不,雖然點燃在地球上來說,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只要有燃料,就不愁它不能燃燒。但木星面臨著一個問題,沒有氧氣,就算在宇宙中,氧氣也很少,最多的是氫元素,如果要點燃木星,就必定要用到地球上的氧氣。我們來算一下,二個氫原子對應一個氧原子,也就是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8,如果地球是由純氧組成,木星是由純氫組成,那麼要燃燒木星,就需要相當於木星8倍質量的地球。而事實上地球比木星小太多,因此點燃木星不現實。
人們知道無法點燃木星,也無法讓木星變成太陽,不過,相比於讓木星變成太陽,人們想得最多的還是點燃木星。而對人類來說,點燃木星和讓木星變成太陽,那個更難?事實上,科學家一方面否定了木星成為太陽的可能,但另一方面科學家又在研究低壓下的核聚變反應,也就是可控核聚變。這裡矛盾出現了,科學家憑什麼認為木星不能成為太陽,而又相信自己能實現低壓下的可控核聚變?如果有一天科學家成功研究出低壓下的可控核聚變,那麼,是不是也能把木星變成太陽。
總的來說,對於點燃木星和讓木星變成太陽,科學家都不認同,但他們對怎麼讓木星變成太陽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息,而且充滿信心。您相信人類能實現可控核聚變嗎?如果實現了,那是否意味著人類可以製造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