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總想點燃木星,而不是把它變成太陽?答案有點矛盾

2020-12-04 科學拾遺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不管是質量還是體積,而且木星的衛星也是最多的,不過,人類熟悉木星,主要原因還是木星離地球比較近,中間只隔著火星,方便觀察和研究。試想,如果木星在冥王星的那個位置,或者太陽系的更外層,我們就不一定熟悉它了,不過因為木星質量巨大,即使它處在太陽系邊緣,科學家也能輕鬆發現它。

關於木星,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成分和太陽差不多,在木星內部,90%左右的都是氫元素,不過,木星並沒有成為太陽那樣的恆星,主要原因還是木星質量太小,導致木星內部壓力不足以支持氫元素的的聚變反應,如果要想讓木星成為恆星,最起碼木星的質量要增加10倍。

人類也知道這點,因此人類對木星幻想得最多的就是點燃木星,就像電影流浪的地球裡面一樣。人類也曾幻想過木星上的氫氣,畢竟氫氣對人類來說,好處太多了,熱量大,且不會汙染環境,只要有一天,人類從木星上得到的能量,大於消耗去的能量,那麼人類就能從木星上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了。不過,面對木星上的氫氣,人們想得最多的,就是燃燒,很少能想到核聚變,因為潛意識裡面已經認為木星不可能核聚變。

至於點燃木星,我們來看看可行不,雖然點燃在地球上來說,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只要有燃料,就不愁它不能燃燒。但木星面臨著一個問題,沒有氧氣,就算在宇宙中,氧氣也很少,最多的是氫元素,如果要點燃木星,就必定要用到地球上的氧氣。我們來算一下,二個氫原子對應一個氧原子,也就是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8,如果地球是由純氧組成,木星是由純氫組成,那麼要燃燒木星,就需要相當於木星8倍質量的地球。而事實上地球比木星小太多,因此點燃木星不現實。

人們知道無法點燃木星,也無法讓木星變成太陽,不過,相比於讓木星變成太陽,人們想得最多的還是點燃木星。而對人類來說,點燃木星和讓木星變成太陽,那個更難?事實上,科學家一方面否定了木星成為太陽的可能,但另一方面科學家又在研究低壓下的核聚變反應,也就是可控核聚變。這裡矛盾出現了,科學家憑什麼認為木星不能成為太陽,而又相信自己能實現低壓下的可控核聚變?如果有一天科學家成功研究出低壓下的可控核聚變,那麼,是不是也能把木星變成太陽。

總的來說,對於點燃木星和讓木星變成太陽,科學家都不認同,但他們對怎麼讓木星變成太陽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息,而且充滿信心。您相信人類能實現可控核聚變嗎?如果實現了,那是否意味著人類可以製造恆星?

相關焦點

  • 木星75%都是氫氣,如果把它點燃變成太陽,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亦或是人類的核武器,都無法點燃木星。 想讓木星變成「小太陽」,有且僅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觸發木星的氫元素核聚變反應,只有這樣,它才能從一顆行星
  • 太陽系「失敗的恆星」木星,如果被點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木星自身無法像太陽一樣「燃燒」,那人類是否可以「點燃」木星,人為的讓它變成「太陽」呢? 如果木星被點燃,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如果木星被我們點燃,那它自然就會通過燃燒長期自發的發光,這樣看來我們的設想似乎是正確的。
  • 能裝下1300個地球,充滿氫氣的木星,有可能被點燃變成太陽嗎?
    在一些人的想像裡,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只要一把火,它就能變成「熊熊燃燒」的小太陽,成為太陽系第二顆恆星。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木星只有氫和氦,沒有氧氣,所以「燃燒」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外部撞擊,還是木星本身的閃電,亦或是人類的核武器,都無法點燃木星。
  • 木星被氫氣所包裹,如果把它點燃,有可能核聚變成為太陽嗎?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有一顆行星尤為特殊,因為它和太陽一樣,主要的成分都是氫氣和氮氣,同時也是一顆氣態的行星,體型和質量也非常的巨大,這顆行星就是木星。既然它的表面布滿了氫氣,如果用核武器將其點燃,木星會不會成為太陽系當中的第2顆太陽呢?完成從一顆行星到恆星的完美轉變。
  • 木星上充滿著氫氣,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有能力前往點燃木星嗎?
    這不是時空通訊異想天開的問題,而是一位網友邀答的問題。原文是:我們人類的科技力量能夠去把木星的大氣層「點燃」嗎?木星燃燒後會變成第二個地球嗎?這個問題起碼有兩個毛病:一是木星大氣層是「點不燃」的;二是木星怎麼燒都變不成地球。
  • 木星上全是氫氣,給它加一把火,能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木星上全是氫氣,給它加一把火,能變成第二個太陽嗎?許多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而除了我們地球之外,太陽系裡還有七顆其他的行星,還有太陽這一顆獨一無二的恆星。在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天體自然是恆星太陽。單單太陽自己,就佔據了太陽系99.8%的質量。而剩下的0.2%裡,又有一半被木星佔據……可以說整個太陽系中絕大多數的質量,都集中太陽和木星這兩個巨無霸身上了。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能夠發光放熱的恆星,而木星的組成成分雖然和太陽接近,大部分都是氫,但是它自身卻不能像太陽那樣發光。
  • 木星上都是氫氣,向它噴火會點燃木星嗎
    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或者科幻小說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人類航天探測器在將近兩年的飛行中終於抵達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它的大小相當於1300顆地球。它的79顆衛星也是相當壯觀,有的都比地球還大。但是當太空飛行器試圖降落在木星上的時候,災難發生了。太空飛行器通過點火產生發反作用力來減緩自己的速度。
  • 假如木星點燃核聚變,成為恆星,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什麼影響?
    太陽系是地球的家園,也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在太陽系的中央有一顆熊熊燃燒的巨大球體,它就是恆星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是真正的老大,沒有太陽超大質量帶來的引力,就不會有現在穩定的太陽系環境。而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誕生人類,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
  • 《2010:太空漫遊》木星變成了第二個太陽,木衛二上存在著生物
    這個蘇聯太空人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其實他沒有眼花,那道光就是變成了超級人類的鮑曼。這個時候要閃回一下第一部小說的結尾。鮑曼在第一部小說最後,不是掉到石碑裡面去了嗎,這些事情對於鮑曼來說,感覺就是一天的事,但在地球的時間維度裡已經過了很久。等於說,鮑曼在石碑裡孵化成超級人類後,第一次登場的那一秒,正好被這個蘇聯的太空人看見了。
  • 流浪地球裡點燃木星真可能嗎?木星真能被點燃?西瓜視頻為您解密
    再來看看木星,它的組成和太陽一樣,但它質量小,所以對那些氫原子、氦原子的「壓力」不夠,原子之間無法產生碰撞,自然無法釋放光熱,也就是說,木星自己是無法自燃變成小太陽的,除非最低也要再給它自己80個木星的質量。
  • 《流浪地球》中的太陽氦閃,行星發動機,引燃木星是硬傷嗎?
    其實在氦閃之前人類就掛了,人類要是在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前,還沒有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那後面人類壓根就沒有命看到太陽的氦爆了。如果非要扣那麼具體,這個背景設定的確有點問題,應該是太陽即將變成紅巨星,人類開啟地球逃亡計劃比較合理。
  • 木星是氫氣組成的氣態行星,為什麼不能點燃呢?原來是缺少它!
    木星是氫氣組成的氣態行星,為什麼不能點燃呢?原來是缺少它!去年的一部《電影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這部電影的情節環環相扣,特效製作更是沒得說。同時也是由於這部電影的出現,讓我們對太陽系的一顆星球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它就是木星,雖然在電影當中有很多的情節備受質疑,但是網友們也表現出了對木星這顆星球的極大興趣。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體積最大,自轉速度最快的一顆行星。同時它也是一顆氣體行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體。
  • 木星大氣中絕大部分是氫氣,閃電比地球強1萬倍,為啥沒點燃木星
    木星大氣層中氫氣含量特別高,高層大氣中佔到了90%以上,整個大氣層中氫氣含量約為75%到80%,而氫元素在整個木星中的含量也特別高,至少在70%以上,這和太陽裡面的氫元素含量差不多,但是太陽卻是一個發光發熱的星球,那為什麼木星不是呢?
  • 木星竟然可以依靠火與氧氣點燃?那需氧量得多大呢
    ,那木星可以點燃後變成「小太陽」嗎?不計其數的原子相互碰撞,太陽便持續發光發熱,當然這個過程也是不需要氧氣的。木星的構造以及是否存在成為「小太陽」的可能木星同樣也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但其質量要比太陽小一千倍左右,所以它對於這些原子的「壓力」不夠。
  • 木星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甚至有人說它是太陽的伴星!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星,其主要成分是氫和氦,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而太陽的主要成分也是氫和氦,這樣看來,木星的成分和太陽還真的有點像。那麼木星是不是也發生著類似太陽一樣的核聚變過程呢?木星的核心,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難以一窺究竟,只能通過現有的觀測數據來推測和計算。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木星的核心很有可能真的在進行著核聚變。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提到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除了主星太陽之外,木星一定榜上有名。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
  • 未來人類宇宙工程:重啟火星磁場,點燃木星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然而人類不應總是生活在搖籃中,他們將會不斷爭取新的生存空間與世界,起初是小心翼翼地飛出地球大氣層,然後將探索整個太陽系。」-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發去徵服遼闊的太陽系,開拓新的人類家園。太陽系,有兩個星球是人類首先要徵服的,它們就是火星和木星。一,重啟火星磁場,再造一個小地球。火星磁場大約在39億年前消失,火星磁場的消失,使火星上的水跟稠密大氣層消失,從而使生命不適宜生存。
  • 為什麼太陽也會死亡?太陽死後木星能接上班嗎?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這種恆星的壽命大概就100億年左右,這估計大家都知道了,但它為什麼會死,又是怎麼死的,太陽死後還有人來接班嗎? 要了解太陽為什麼會死,可能要先了解下它是怎麼來的!大概在200多年前的時候,法國天體物理學家和德國哲學家康德都分別提出了星雲說,現在稱之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兩位大佬不約而同的認為太陽系是一團星雲通過萬有引力收縮而成的。首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後其它星雲物質形成了行星。
  • 太陽為什麼會死,太陽死後木星能接上班嗎?
    導語: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這種恆星的壽命大概就100億年左右,這估計大家都知道了,但它為什麼會死,又是怎麼死的,太陽死後還有人來接班嗎?要了解太陽為什麼會死,可能要先了解下它是怎麼來的!大概在200多年前的時候,法國天體物理學家和德國哲學家康德都分別提出了星雲說,現在稱之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兩位大佬不約而同的認為太陽系是一團星雲通過萬有引力收縮而成的。首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後其它星雲物質形成了行星。
  • 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會有可能變成另一個太陽嗎?
    木星變成另一個太陽一直都是個熱門話題,這可能有多種因素導致,首先它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其次它還是一個恆星胚,簡單的說在條件足夠的情況下它是能成長為恆星的;最後有部著名的科幻片《2010威震太陽神》中描述了一個木星成為太陽的故事,情節有些曲折與離奇,但結局震撼,天空中出現兩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