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木星點燃核聚變,成為恆星,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什麼影響?

2020-12-04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太陽系是地球的家園,也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在太陽系的中央有一顆熊熊燃燒的巨大球體,它就是恆星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是真正的老大,沒有太陽超大質量帶來的引力,就不會有現在穩定的太陽系環境。

而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誕生人類,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正是由於地球處在宜居帶,有了適宜的太陽光照射,才有了適宜的溫度,這是生命誕生非常重要的條件,而地球生命的存在,更是離不開太陽。

太陽系只有一個太陽,除此之外還有八大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除了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外,還有主要以氣體組成的氣態巨行星,比如木星土星。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它跟太陽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可如果跟地球相比,那自然是一個龐然大物,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的大氣成分跟太陽一樣也是氫,所以科學家也將木星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恆星是從雲團中誕生,在50億年前,太陽系方向還沒有太陽系,只是一團星雲。在星雲中心的物質開始不斷凝聚形成了最初的天體。

天體形成之後,開始不斷吸收凝聚周圍的物體,質量越來越大,當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點燃中心處的核聚變反應,從一顆氣態巨行星成長為恆星。所以太陽在沒有點燃中心核聚變之前,它也只是一個巨大的氣態行星。這一點跟木星是非常相似的。

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木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為什麼它沒有點燃中心的核聚變呢?其實木星的形成時間只比太陽晚一點點。當太陽最初的天體形成之後,木星就誕生了,它同樣也誕生了星雲的中心位置,早期的木星就在太陽附近。

只不過,由於太陽形成時間早,能夠吸收的物質更多更快,所以它早一步成為了恆星。為了促使太陽的誕生,原來星雲中心的物質大部分都被太陽吸收了,木星只吸收了一部分。同時當太陽誕生之後,強大的太陽風,引力開始排斥附近的天體物質,於是木星被拋了出去,遠離了太陽。

離開太陽附近的木星,開始在更遠的位置穩定了下來,由於沒有更多的物質供它吸收,所以最終木星只是成為了一顆氣態巨行星,沒有能夠點燃中心的核聚變成為另一顆恆星。假如木星點燃了核聚變,成為了一顆恆星,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什麼影響?

可能有人認為,太陽系有一個太陽就夠我們受得了,如果再來一個太陽,那還不熱死了?事實真會如此嗎?如果木星成 了一顆恆星,太陽系就有了兩個太陽,白天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天上掛著兩個太陽,一個非常耀眼,另一個則比較暗淡。

木星離地球的距離是太陽到地球距離的4倍,即使它成為了一顆恆星,對於地球來說也是比較遙遠的一顆恆星。而且木星如果只是剛剛滿足恆星誕生的條件誕生的,那麼其質量是遠小於太陽的,最多也只能算是一個紅矮星,這類恆星的表面溫度較低,完全無法跟太陽這顆黃矮星相比。

如此,木星產生的熱量到達地球就會非常少,我們接收到的總能量可能只有太陽的5000分之一,如此小的能量對於地球生命的影響是非常小的。當然,如果說對地球的生態和生命完全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木星變成恆星,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僅到達地球的能量,還會對整個太陽系的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

木星要成為恆星,即使是比較暗的一類恆星,依靠現在的質量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增加很大一部分質量。質量的大幅增加,帶來的是引力的變強。一旦木星的引力增加了很多,那麼對於其周圍天體的影響自然也會加劇,有可能會影響整個小行星帶,火星的運行軌道。

一旦木星成為恆星,首先影響的就是小行星帶,要知道恆星可是非常霸道的,它強大的太陽風和引力是不允許周圍出現大量的小天體,所以那個時候,小行星帶會被清理,一部分小行星被木星引力拉扯墜入其中,另一部分則會被推出去,成為流浪的小行星。

一旦小行星帶的小行星脫離原來的軌道,對於地球的威脅自然就會增大,有可能會發生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所以,木星成為恆星,雖然產生的能量對於地球生命來說影響非常小,但是帶來的間接影響可能會嚴重威脅地球生命的安全。

當然,木星成為恆星未必就沒有好處,直接的受益行星就是火星。要知道火星距離木星比較近,一旦木星成為恆星,火星的溫度就會不斷上升,有可能變成跟地球相似的溫暖環境。當火星有了適宜的溫度之後,存在於兩極的冰就會不斷融化,其它的一些水冰也會不斷融化,會讓火星迎來新的生機。

火星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期盼的未來移民行星,可是火星的環境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想要在火星生存,就需要改造火星的環境,而要改造火星環境,首先就需要讓火星有一個適宜的溫度和光照。想通過科技的力量,讓火星擁有一個適宜的光照和溫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如果木星成為恆星,那麼這個重要的條件自然就滿足了,那個時候人類改造火星將會更加容易,更加快速。會讓火星更早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由此可見,木星成為恆星,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好處,至少可以讓我們多出一個家園。

甚至更理想一些的情況,那就是讓木星的幾顆冰態衛星也成為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要知道,木星有幾顆衛星是冰的世界,表面被冰層覆蓋,有著非常不錯的生態環境。只是由於星球溫度太低,不適宜人類生存。如果木星成為了恆星,這幾顆冰態衛星上面的冰層就會不斷融化,成為非常不錯的液態水星球,其生存環境可能比火星還要好。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我們的一種美好幻想,木星在現在的太陽系環境中,不可能變成恆星,即使未來有其它的天體撞擊了木星,也滿足不了誕生恆星的質量條件。除非木星和土星相撞融合,或許還有一絲線希望,只不過,太陽系要真發生了木星,土星相撞,那將是一場大災難,地球生命有可能會迎來終結。所以,還是保持目前的穩定狀態才是最好的,對於我們來說,只有一個太陽就行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木星被氫氣所包裹,如果把它點燃,有可能核聚變成為太陽嗎?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有一顆行星尤為特殊,因為它和太陽一樣,主要的成分都是氫氣和氮氣,同時也是一顆氣態的行星,體型和質量也非常的巨大,這顆行星就是木星。既然它的表面布滿了氫氣,如果用核武器將其點燃,木星會不會成為太陽系當中的第2顆太陽呢?完成從一顆行星到恆星的完美轉變。
  • 木星75%都是氫氣,如果把它點燃變成太陽,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亦或是人類的核武器,都無法點燃木星。,就能讓氫元素發生核聚變,釋放光和熱。 目前發現的最小恆星,土星大小的紅矮星J0523,就是靠著85倍木星的質量,才成為了恆星。 但假如,人類能從太陽那裡取得所需的質量,「點燃」木星核聚變反應,從而讓它成恆星呢?
  • 太陽系「失敗的恆星」木星,如果被點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木星自身無法像太陽一樣「燃燒」,那人類是否可以「點燃」木星,人為的讓它變成「太陽」呢? 如果木星被點燃,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地球上的燃燒是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氧化劑通常是氧氣,而太陽會發光是因為核聚變反應。 核聚變又叫融合反應,是指將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核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質量會有損失。
  • 木星和太陽相似度很高,卻沒有成為恆星,未來有機會嗎?
    然而,並非所有的氣體雲都能成為恆星,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就是質量,質量越大,引力越大,當氣體雲無法產生足夠的引力,就無法產生有高溫高壓的條件,也就無法產生核聚變反應,無法成為一顆恆星。木星能成為恆星嗎?當然是質量小無法引發大規模的核聚變,與太陽相比,木星的質量只佔太陽的千分之一,而紅矮星至少也需要太陽質量的7.5%,太陽的質量大也意味著太陽系的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的強度很高,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度,而木星的核心溫度也才28萬度,較低的溫度無法產生強烈的核聚變,木星也無法成為恆星。
  • 未來人類宇宙工程:重啟火星磁場,點燃木星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然而人類不應總是生活在搖籃中,他們將會不斷爭取新的生存空間與世界,起初是小心翼翼地飛出地球大氣層,然後將探索整個太陽系。」-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發去徵服遼闊的太陽系,開拓新的人類家園。火星金屬核製造磁場的機能停擺了。重啟火星磁場方法一:運送一顆小行星撞擊火星,重新激活火星金屬核,重現火星磁場。重啟火星磁場方法二:在前方部署一個大功率封閉電路(磁星與火星距離相當於320個火星半徑)。電流能產生磁場。
  • 氫彈能讓木星發生氫核聚變而成為恆星嗎?
    氫彈或許能夠使木星上的極少數氫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反應,但木星並不會因此而變得像恆星那樣持續進行核聚變反應。木星的元素組成跟恆星很像,主要成分為將近四分之三的氫和將近四分之一的氦。但恆星能夠進行核聚變反應,而木星卻不能,其根本原因在於木星的質量太小了。
  • 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太陽系的第二恆星嗎?
    木星確實正在向外輻射出熱量,這是基於開爾文-赫爾姆霍茲原理。木星不斷散熱,表面不斷冷卻,這會導致木星內部發生收縮,由此會產生熱量。另外,木星內部的液氫和等離子態氫的對流也會產生熱量。儘管木星上大都是氫,但它們無法在木星的核心區域中發生核聚變反應。由於沒有像太陽那樣的強大熱源,木星整體上還是很冷的,木星的平均溫度只有-145 ℃,而太陽表面的平均溫度就已經高達5500 ℃。既然木星上都是氫,能否把木星點燃呢?
  • 能裝下1300個地球,充滿氫氣的木星,有可能被點燃變成太陽嗎?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木星只有氫和氦,沒有氧氣,所以「燃燒」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外部撞擊,還是木星本身的閃電,亦或是人類的核武器,都無法點燃木星。電影《流浪地球》中的點燃,僅僅是點燃了木星和地球大氣的混合氣體,而非木星本身。
  • 恆星核聚變的最終產物是鐵,為何恆星卻不會變成一個大鐵球?
    在宇宙誕生之後,各類天體也都紛紛出現,恆星便是宇宙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根據科學家們研究得知,恆星在誕生之後,主要成分大部分都是氫元素,此後,伴隨著恆星內部被點燃,開始進行核聚變反應,氫元素也伴隨著恆星內部的活動,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 木星氫氣含量達90%,用火能點燃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如果木星大氣的氫那麼容易點燃,早就被如此強大的閃電能量給點燃了,可事實上木星大氣啥事沒有。另外由於木星質量巨大,它的引力也是非常強的,經常會有小行星流浪路過木星的時候被它的引力吸引,從而撞擊到木星上。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能量更是強大,它可以引發地球的火山噴發,可以造成生物大滅絕。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能量比核彈爆炸要強大得多,可這樣的撞擊仍然無法點燃木星的氫氣。
  • 可控核聚變實現了,會對人類社會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嗎?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人類可能會更加謹小慎微地使用能量,因為我們的文明還不足以逃脫地球生態的自然選擇,破壞地球的平衡意味著災難甚至是滅亡。如果能達到卡爾達肖夫指數的2級文明(2級文明能夠利用行星所圍繞的恆星所有的能量),但實際上我們離達到1級文明(1級文明能夠利用行星的所有可用能量)還有幾百年。
  • 為什麼人類總想點燃木星,而不是把它變成太陽?答案有點矛盾
    關於木星,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成分和太陽差不多,在木星內部,90%左右的都是氫元素,不過,木星並沒有成為太陽那樣的恆星,主要原因還是木星質量太小,導致木星內部壓力不足以支持氫元素的的聚變反應,如果要想讓木星成為恆星,最起碼木星的質量要增加10倍。
  • 木星大氣中絕大部分是氫氣,閃電比地球強1萬倍,為啥沒點燃木星
    我們有沒有辦法點燃木星大氣中的氫氣,讓它成為一顆燃燒的星球呢?或者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木星成為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呢?其實木星上面時刻都在發生著能量強大的閃電現象,比地球閃電的能量強了約1萬倍,但是即便如此,木星上的氫氣也沒有被點燃,這也說明木星上並沒有哪種元素可以與氫氣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而燃燒,我們無法使用燃燒氫氣的方法,讓它成為一顆燃燒的星球。
  • 木星比1000個地球還大,它會成為恆星嗎?若成了恆星地球會怎樣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除太陽之外最大的天體,其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因此總有人認為木星將來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太陽,它質量增加的話終究會成為恆星。特別是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有木星被點燃的片段,以至於某些人認為木星被點燃就會成為恆星,實際上木星並無成為恆星的可能,它即使被點燃,也不會成為恆星。
  • 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木星變成了恆星,我們身上會發生什麼
    最初的問題是:我聽說木星被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因為如果早期太陽系的宇宙混沌有一些不同,木星的質量更大一點,它就有可能引發聚變,成為一顆恆星。有兩個問題: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現在真的有較大的物體撞上木星,它會引發核聚變嗎?
  • 木星氫氣全部被點燃需要多少氧氣?結果會是什麼樣?
    並且比較有趣的是,太陽系也就地球有大量的氧氣,因此從化學角度去點燃木星的氫氣顯然是行不通的,即使點燃也只能燒掉部分,而且不能持續,那麼用什麼辦法呢?比鄰星就是一顆遠小於太陽但大於木星的紅矮星,那麼木星是否可以走上比鄰星的道路呢?
  • 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內部核聚變結束後,會變成什麼?
    決定恆星核聚變程度的因素能夠影響恆星核聚變程度的因素,說白了就是由核心處的溫度決定的,不同的溫度區間,可以觸發不同的元素向下一級核聚變進發。之所以溫度的提高,能夠激發產生核聚變,是因為在溫度逐漸提升的過程中,原子的結構就會發生動搖,當到達一定的臨界點之後,原子中的電子就會激發出來,使原子核成為「孤家寡人」,然後原子核在高溫下的運動速率也會加快,從而克服了原子與原子之間的庫倫力束縛,相同的原子核就會有較高的機率發生相互結合的情況,從而組成原子的質子和中子就會重新進行組合,形成原子量更高的元素。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提到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除了主星太陽之外,木星一定榜上有名。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
  • 木星能成為恆星嗎?
    木星在自身巨大引力的作用下,每年會縮小2釐米,於是引力勢能會轉化成熱能並向外輻射。因此,質量在13到75或80倍木星質量的星體,也能在內部引發核聚變,從而成為恆星。這樣的次一級的恆星被稱作褐矮星。這是因為,這些恆星要在引力作用下收縮才能維持內部核聚變的反應條件。
  • 如果小說成為現實,木星變成恆星,會導致人類滅絕嗎?
    會導致人類滅絕嗎?這個問題很有趣,假設它變成一顆與太陽亮度相同但質量不變的恆星,老實說,不會有那麼大的效果,S甚至可能毫無變化。當然,在太陽系中會有額外的熱源,但那將是相當遙遠的。我們知道太陽離地球1AU,1AU等於一個天文單位,約為1.496x10千米。木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2AU,其最近點為4.95AU,最遠點為5.46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