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太陽系中很神奇的一個行星,不僅是太陽系中的第一大行星,木星的質量還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總和的2.5倍。也是太陽系中和太陽具有相同構造的氣態行星。木星的主要成分是以氫和氦為主,那麼,很多人想,木星是否能夠改變自己的位置,由行星升級成為恆星呢?
成為恆星需要什麼條件
恆星的產生要從宇宙初始說起,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密度非常大的奇點爆炸產生的,而在大爆炸之前,是不存在任何物質的,僅僅存在著能量。而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像一個膨脹的氣球一般,擁有了體積,也產生了質量,也產生了基本的粒子氫原子和氦原子,宇宙不斷膨脹,奇點中心的溫度也開始下降。
作為基本粒子的氫原子和氦原子也開始形成氣體雲,一些質量和體積較大的氣體雲在中心引力的作用下,開始收縮,進而又使得氣體雲中心的氣壓和溫度上升,在這種高溫高壓的情況下,產生了核聚變反應,最終就形成了一顆恆星。
然而,並非所有的氣體雲都能成為恆星,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就是質量,質量越大,引力越大,當氣體雲無法產生足夠的引力,就無法產生有高溫高壓的條件,也就無法產生核聚變反應,無法成為一顆恆星。
木星能成為恆星嗎?
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人們之所以認為木星能夠成為一顆恆星,因為木星和同屬於恆星的太陽具有非常多的相似點,它們都含有10%的氦和90%的氫,二者作為氣體星球,內部的氣體都處於流體狀態。還有它們的內部都有固體的核心,一般是由鐵和矽構成。而且內核的溫度都很高。
然而,木星要成為恆星,以現在木星的質量是不夠,科學家估計,至少要80個木星的質量才行,那麼為什麼不行呢?
當然是質量小無法引發大規模的核聚變,與太陽相比,木星的質量只佔太陽的千分之一,而紅矮星至少也需要太陽質量的7.5%,太陽的質量大也意味著太陽系的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的強度很高,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度,而木星的核心溫度也才28萬度,較低的溫度無法產生強烈的核聚變,木星也無法成為恆星。
科學家定義的最小的恆星褐矮星,雖然質量達到13個木星就可以,但是,由於質量低,無法維持真正的核聚變反應。
木星能被點燃嗎?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一些編劇或作者大膽想像,給木星輸送氧氣,能夠將木星點燃,這個會真實發生嗎?
如果給木星輸送氧氣,是否可以將木星點燃?這個是可以點燃的,但只是局部,因為木星太大了,木星可以裝下1300多個地球,如果僅僅依靠地球或附近行星給木星輸送氧氣,假設地球上所有的氧氣都送到木星上,可能點燃的面積都沒有木星的大紅斑大,效率太低了。
化學方法不行,物理的核聚變的方法怎麼樣呢?也不可能,產生核聚變需要上億度的溫度,而木星質量小,無法產生非常高的氣壓和溫度,木星的核心溫度才28萬度,無法滿足這個溫度,而且就人類來講,可控核聚變的技術還很不完善,點燃木星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講,還是天方夜譚。
總結
木星和太陽從構造上確實有著很多的相似性,但是,木星的質量太小了,距離成為一個真正的恆星還需要更多的質量,才能夠產生更高的壓力和溫度,才能夠激發核聚變,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
隨著人類的科技發展,對核聚變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可控核聚變技術變得相當成熟之後,也許能終結這個難題。人類或許可以對木星進行改造,使得木星成為人類的能源站,讓木星真正造福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