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能成為新的恆星嗎?缺少重要因素,或需10億年以上

2020-10-03 非人類研究所

目前人類已得知的消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它通過不斷氫核聚變釋放出各種能量,同時也照亮了整個太陽系。如果沒有太陽,也不知道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麼樣!是否永墜黑暗?

根據數據顯示,木星是僅次於太陽的第二大的天體。木星的成分和太陽十分類似,這也意味著木星能同太陽一般散發出熱能,只是它不會發光而已。不少人會猜測,木星會不會有一天變成跟太陽一樣恆星?只因木星和太陽的成分基本一致。也許經歷長時間的洗禮,木星有一天會變成恆星,從而跟太陽成為一對恆星姐妹花。不過即使木星可以變成恆星,則需要無比漫長的時間,據悉最起碼超過10億年以上。

木星如太陽一樣,散發輻射和熱量,由此引發了一個論題。即是木星真的有機會成為恆星嗎?其實可能性並不是非常大,最大的原因就是木星的質量太輕了,與太陽相比,輕到它根本無法發生和太陽一樣的氫核聚變的反應。

其實太陽也不是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發生氫核聚變,它也是挑條件發生。如果溫度和大氣壓達不到氫核聚變所需要的範圍,那麼氫核聚變並不會發生。而木星無論是核心的溫度和氣壓完全達不到氫核聚變發生反應的條件。因此木星沒有辦法成為太陽那般熾熱,相反木星的表面溫度相當冷。

學過化學應該知道,氫是可以被火點燃。那麼,木星的表面充滿了氫,如果人工給它點燃,是否能夠讓木星點燃?然後成為發光體,溫暖其他星球呢?答案是不可能的。木星的表面,無法點燃氫,只因它缺乏了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氧。沒有氧,氫是不可能發生化學反應。

另外一種說法:如果直接使用氧化劑,能否激活氫,讓它燃燒起來?答案也是否定的。最終只能激活部分氫,而其他氫則不參與反應,註定這個反應遲早會消停。而科學家自然嘗試過這樣的方法,答案也是不行。

其實要把木星變成恆星,先要解決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給木星增重。如果木星增重成功,它就能成功讓星球核心發生氫核聚變,那麼木星就會成為一顆紅矮星。只不過現在依靠木星本身的條件,它是無法創造出氫核聚變的反應條件。

木星本來還可以通過星雲來增重,可惜,太陽系的星雲早就被太陽系吸收。因此根本沒有其他自然的物質,可以讓木星增重成功。也許隨著時間推移,人類科技越來越強大從而有能力創造出一種東西,讓木星增重成功。

或者說,可以靠科技提取一點東西,順利幫助木星增重,讓它發生氫核聚變,這樣木星將可以成為恆星。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太陽獲取部分元素,讓木星產生變化,從而進行升級。如今隨著時間推移,太陽的氫核聚變變得越來越頻繁。或許到了10億年之後,由於太陽的原因,人類將會遇到難以承受的高溫,不再適合居住。

如果從太陽方面入手,既能讓太陽減緩氫核聚變的進程,也可以順利激發木星成為恆星。這樣不是對大家都好嗎?10億年後,也許太陽系就會出現了兩個恆星了。不過即使木星成為了恆星,對於地球而言影響並不大。因為木星不會產光,對於地球熱量影響有限。也許那時,木星就成為了人類肉眼可見的星球。

相關焦點

  • 木星能成為恆星嗎?
    01木星的基本情況那麼,木星到底能成為一顆恆星嗎?因此,質量在13到75或80倍木星質量的星體,也能在內部引發核聚變,從而成為恆星。這樣的次一級的恆星被稱作褐矮星。2014年,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僅有7.3光年的次褐矮星,質量在3到10倍木星質量之間,表面溫度則低到了-40到-13攝氏度之間,和地球北極地區差不多冷了。
  • 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太陽系的第二恆星嗎?
    那麼,木星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來熱嗎?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恆星,讓太陽系變為雙恆星系統嗎?如果木星的質量增加為目前的75倍,也就是太陽的7.5%,那麼,它就能通過引力坍縮,自發地啟動核心區域中的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紅矮星。然而,木星幾乎不大可能會自發地演化成一顆恆星。這是因為形成太陽系的星雲幾乎都被太陽吸收,太陽系中沒有星雲供木星繼續增重。
  • 木星30億年後將成為恆星?科學家驚人推測,後果無法承受
    然而科學家們還做了另一個推算,如果「增重法」再配合一個質量超大的小行星「點火」,那麼根本不用增重到現在的80倍以上,只需要增重到現在的3倍到4倍以上,木星就能產生核聚變成為一顆恆星。根據「朱諾號」傳回數據進行的推演來看,如果木星未來能夠演變成恆星,那麼這個演化時間至少是30億年,而最好的時間段則是45~50億年後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候。
  • 木星很大且含有氫和氦,為什麼木星不成為恆星呢?歸結於質量不夠
    在太陽系的8顆行星中,木星被認為是最大的,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同時,在木星的衛星中,已知的有79顆,並圍繞著木星旋轉,這就是為什麼木星被稱為「小型系統」的原因。當然,有一種假設,即:木星之所以沒有成為一顆恆星,其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質量,是嗎?
  • 木星和太陽相似度很高,卻沒有成為恆星,未來有機會嗎?
    然而,並非所有的氣體雲都能成為恆星,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就是質量,質量越大,引力越大,當氣體雲無法產生足夠的引力,就無法產生有高溫高壓的條件,也就無法產生核聚變反應,無法成為一顆恆星。木星能成為恆星嗎?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人們之所以認為木星能夠成為一顆恆星,因為木星和同屬於恆星的太陽具有非常多的相似點,它們都含有10%的氦和90%的氫,二者作為氣體星球,內部的氣體都處於流體狀態。還有它們的內部都有固體的核心,一般是由鐵和矽構成。而且內核的溫度都很高。然而,木星要成為恆星,以現在木星的質量是不夠,科學家估計,至少要80個木星的質量才行,那麼為什麼不行呢?
  • 氫彈能讓木星發生氫核聚變而成為恆星嗎?
    氫彈或許能夠使木星上的極少數氫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反應,但木星並不會因此而變得像恆星那樣持續進行核聚變反應。木星的元素組成跟恆星很像,主要成分為將近四分之三的氫和將近四分之一的氦。但恆星能夠進行核聚變反應,而木星卻不能,其根本原因在於木星的質量太小了。
  • 木星的成分和太陽相似,體型也不小,為什麼沒能成為恆星?
    有一些大質量恆星,比太陽質量大很多的那種,溫度可以超過1億度,就可以直接激發核聚變反應了。那太陽為什麼也能燃燒呢? 這是因為在微觀世界中,其實存在著一個量子隧穿效應,意思是說,即便是能量不足以激發核聚變反應,但是在微觀世界中,也有一定的概率讓反應發生,只不過這個概率極其低。
  • 木星為啥是失敗的恆星?因為太陽太霸道了,那未來它會成為恆星嗎
    木星常被天文學家們稱為「失敗的恆星」,就是因為它沒有成為像太陽那樣有核聚變燃燒的星體。那麼木星有可能被引燃成為一顆恆星嗎?理論上當然有可能,而且技術上也很容易,因為只要給它增加質量就行了!然而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也可以說在可預見的未來,木星永遠不會成為一顆恆星。
  • 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木星變成了恆星,我們身上會發生什麼
    最初的問題是:我聽說木星被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因為如果早期太陽系的宇宙混沌有一些不同,木星的質量更大一點,它就有可能引發聚變,成為一顆恆星。有兩個問題: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現在真的有較大的物體撞上木星,它會引發核聚變嗎?
  • 木星會變成恆星麼?
    似乎,只要木星繼續吞吃太空中游離的氫,不斷長大就能成為下一個太陽了,這就不奇怪,為什麼廣大天文愛好者會提出「木星是否會變成恆星」這樣一個問題了。 然而,由於太陽系目前的狀態,以及木星與太陽之間巨大的質量差異,將導致木星沒有機會變成下一個太陽。
  • 木星像原始的太陽,它有沒有可能成為恆星,讓太陽系成為雙星系統
    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就形成了雙星系統2、引力捕獲當兩個恆星接近時,質量大的主星,就把質量小的伴星捕獲,當兩顆恆星平衡穩定下來後,便形成新的雙星系統!雙星系統的形成,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理論,在此只是提兩個主流的觀點按照吸積理論,木星是最有可能成為太陽伴星的,首先它的體積大,是太陽系第二大天體,質量是其他7大行星加起來的2.5倍。其次木星的大氣含量跟原始太陽很像:由88-92%的氫和8-12%的氦組成!
  • 在太陽死亡後,木星會演化為一顆新的恆星嗎?
    太陽將在數十億年後演化為紅巨星,然後再拋灑出大部分物質後演化為白矮星,木星由於質量太小,不太可能會演化為恆星。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科學家根據鈾的同位素測定法,估算出太陽年齡45.7億年;根據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主序星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目前太陽核心溫度為1500萬度。
  • 10億年前金星還存在液態水,現在變成地獄,木星或是罪魁禍首!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金星形成期間發生的事情,如何成為現在這樣地獄般的狀態,我們或許就能更好地理解是什麼真正構成了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地帶。現在,一篇新的研究論文提出,就在10億年前,金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而導致水消失的一個因素可能是不太可能的罪魁禍首木星。有線索表明,木星實際上是從內太陽系遷移到目前的軌道上。像大釘子理論或尼斯模型這樣的理論,顯示了這種遷移的潛在路徑。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行星科學家史蒂芬·凱恩(Stephen Kane)博士和合著者感興趣的是:這種遷移可能對金星產生了什麼影響。
  • 10億年前金星還存在液態水,現在變成地獄,木星或是罪魁禍首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金星形成期間發生的事情,如何成為現在這樣地獄般的狀態,我們或許就能更好地理解是什麼真正構成了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地帶。現在,一篇新的研究論文提出,就在10億年前,金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而導致水消失的一個因素可能是不太可能的罪魁禍首木星。有線索表明,木星實際上是從內太陽系遷移到目前的軌道上。像大釘子理論或尼斯模型這樣的理論,顯示了這種遷移的潛在路徑。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行星科學家史蒂芬·凱恩(Stephen Kane)博士和合著者感興趣的是:這種遷移可能對金星產生了什麼影響。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提到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除了主星太陽之外,木星一定榜上有名。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
  • 假如木星點燃核聚變,成為恆星,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什麼影響?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的大氣成分跟太陽一樣也是氫,所以科學家也將木星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恆星是從雲團中誕生,在50億年前,太陽系方向還沒有太陽系,只是一團星雲。在星雲中心的物質開始不斷凝聚形成了最初的天體。
  • 木星的成分和太陽相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為恆星?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一顆行星,和太陽一樣,也都是氣態星體,質量為1.90*10^27千克,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系其他所有行星總質量之和的2.5倍,但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從木星和太陽的組成來看,二者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為何沒有形成恆星呢?
  • 2萬光年外的一顆恆星,能容納100億個太陽,還有比它更大的嗎?
    2016年,天文學界根據2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預估可觀測宇宙內有2萬億個星系,包含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普通的棒旋星系。 目前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為「史蒂文森2-18」,它的直徑為30億千米,體積大到能裝下100億顆太陽,如果把它和太陽互換位置,那麼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太陽系成員,都將被恆星吞噬。
  • 木星會成為第二個太陽嗎?
    銀河系中大約一半的恆星系統是由成對或三重恆星組成的。我們的太陽系只有一顆恆星—太陽,和許多(相對)小的行星。但事實幾乎並非如此,因為木星正在逐漸變為太陽的小兄弟。地球的質量只是一個能捨入的零頭。如果它比它實際體積大20倍,那麼它的重量將足以使核心的壓力和溫度高到點燃核聚變並踏上成為恆星的道路(儘管它是一個很小,幾乎不存在的紅矮星,但它仍然有很強的存在感)。 現在我們知道「20倍」聽起來很重要。如果你比現在大20倍,那將是一個稍微令人擔憂的醫學問題。
  • 木星比1000個地球還大,它會成為恆星嗎?若成了恆星地球會怎樣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除太陽之外最大的天體,其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因此總有人認為木星將來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太陽,它質量增加的話終究會成為恆星。特別是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有木星被點燃的片段,以至於某些人認為木星被點燃就會成為恆星,實際上木星並無成為恆星的可能,它即使被點燃,也不會成為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