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將在數十億年後演化為紅巨星,然後再拋灑出大部分物質後演化為白矮星,木星由於質量太小,不太可能會演化為恆星。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科學家根據鈾的同位素測定法,估算出太陽年齡45.7億年;根據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主序星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目前太陽核心溫度為1500萬度。
如此計算的話,太陽的主序星壽命還有55億年的時間,此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豐度,再也無法維持氫的核聚變反應,內部溫度也將上升到一億度,然後氦元素的核聚變將被點燃,太陽逐漸演化為紅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但是木星質量還不到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根據恆星形成理論,天體要形成一顆恆星,質量至少是木星的75倍,因為這是天體內部能進行大規模核聚變的最小質量。
木星要想成為一顆恆星,還需要吸收大量的質量;太陽在紅巨星演化末期,會由於核心的能量釋放不穩定,然後把自身外層的大氣(主要是氫和氦)拋灑出去,形成行星狀星雲。
在這時候,木星就有機會吸收行星狀星雲的物質(主要是氫和氦)來增加自身質量;但是木星質量太小了,只靠吸收這些物質遠遠無法達到75倍質量,而且太陽在氦閃時拋出的太陽風,還有可能把木星的大氣吹散,使木星的質量減小。
所以,就算在太陽死亡後,木星也不太可能演化為新的恆星;不過也有很小很小的概率,在太陽死亡後,木星遠離原來的軌道,最後在合適的位置上,逐漸吸收太陽死亡後的星雲物質,然後達到75倍質量。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