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死亡之後會如何?變成一顆太空「水晶球」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這幅藝術想像圖展示了一顆正在固化的白矮星,也許太陽未來也將發生同樣的過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陽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永遠燃燒的氣體球,但總有一天它會死去,這可能聽起來很讓人沮喪,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年的生物來說。但太陽的死亡也有光明的一面。根據2019年1月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死去的太陽將留下一堆亮閃閃的遺產:變成一顆巨大的水晶,不過,這可不是你在普通枝形吊燈上能找到的那種水晶。

在討論超大型恆星晶體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如何生存和死亡的。

從紅巨星到白矮星

太陽通過原子的核聚變產生能量,它的巨大引力將恆星核中的氫原子擠壓在一起,聚變成氦原子,並在這一過程中釋放出的大量能量,向外推動,維持著良好的平衡狀態。只要有足夠的氫燃料支持這個過程,核心的大小和溫度就保持不變(大約1500萬開爾文)。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輻射到整個太陽系,最終孕育了地球這個宜居星球上生命的演化。在太陽所經歷的生命周期中,這個燃燒氫的階段持續了約90%的時間,這一生命期的恆星被稱為「主序星」。目前,太陽的主序星階段已經經過了45億年——大約是它生命的一半。

當氫原子耗盡後會發生什麼?委婉地說,事情會變得有點瘋狂。如果沒有聚變氫所產生的能量向外的壓力,太陽的引力就會使其核心不堪重負,被擠壓成一個更小的空間,其溫度將提高十倍。不過沒關係,較重的氦原子核將開始聚變,再次產生向外的壓力來維持平衡。據預測,這將在大約50億年後開始發生,其標誌是一種名為「氦閃」的能量突然噴發。在氦聚變過程中,碳和氧形成,核心的溫度再次上升。

不久之後,甚至更重的元素也開始聚變,使太陽整體上看起來會因物質消耗而有點糟糕。它將開始膨脹,猛烈的太陽風橫掃星際空間,太陽的外層將開始剝離。不過,太陽的質量還不足以爆發稱為超新星,而是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它可能會擴張到地球軌道之外,將我們的星球烤焦。

在紅巨星末期,太陽外層殘存的氣體會被太陽風吹送進太空,並被電離成太陽等離子體,從而形成美麗的行星狀星雲。這個星雲內部富含新形成的重元素,將繼續用於產生下一代的恆星和行星。外層被剝離後,唯一留存下來的將是被稱為白矮星炙熱恆星核。這是一個小而高密度的恆星,將在數十億年中逐漸冷卻和暗淡,成為太陽曾經地位的證明。

白矮星在數十億年後會永遠熄滅和變暗,但這並不是故事的結局。利用歐洲蓋亞任務的觀測結果,英國沃裡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了一個潛藏已久的白矮星秘密。

水晶白矮星

在形成後不久,白矮星就變得非常熱,輻射出之前主序星核心曾經擁有的強烈能量。在形成後數十億年間,白矮星將慢慢冷卻,並在某個時間點上,其內部的氧和碳將發生相變——類似於液態水凍結成固態冰。只有在非常極端的溫度和壓力下,碳和氧才會固化形成一個巨大的水晶。

「所有的白矮星都會在其演化過程中的某個時刻結晶,而更大質量的白矮星會更快地經歷這個過程,」研究負責人、沃裡克大學物理系的皮埃爾-伊曼紐爾·特朗布萊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意味著我們星系中數十億顆已經完成這一過程白矮星,本質上就是天空中的水晶球。大約100億年後,太陽本身將會變成一顆白矮星。」

特朗布萊的團隊分析了蓋亞任務的觀測結果,測量了距離地球300光年範圍內15000顆白矮星的亮度和顏色,觀察到某種顏色和亮度的恆星數量過多(或「堆積」)。他們意識到,這組白矮星代表了恆星演化中的一個相似階段,這個階段具有適合發生結晶相變的條件,而這會導致冷卻的延遲,從而延緩恆星老化過程。研究人員還發現,其中一些恆星的壽命延長了20億年。

「這是白矮星結晶,或者說液體轉變為固體的第一個直接證據,」特朗布萊在聲明中補充道,「50年前就有人預測,由於固化結晶作用,我們會在某些亮度和顏色下觀察到白矮星數量的堆積,直到現在我們才觀察到這一現象。」

結晶的白矮星不僅僅是一顆恆星。它們的量子構成不同於我們在實驗室裡可以重建的任何東西。當白矮星物質結晶時,其物質在量子水平上變得有序,原子核排列成一個三維晶格,形成一個金屬氧核和一個富含碳的外層。

因此,在太陽這樣的恆星死亡後,它們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所有的白矮星都會經歷這個結晶階段,在星系中留下大量像鑽石一樣閃亮的恆星殘骸。(任天)

相關焦點

  • 太陽死亡後會形成一顆地球大小的水晶球
    當太陽到演化的末期,會形成紅巨星,紅巨星消散後,中心部分會形成一顆緻密的白矮星。水星、金星和地球都會被太陽吞噬掉。
  • 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了一顆黑矮星會怎樣?
    如果明天太陽陷入了黑暗,會發生什麼?如果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不再在接下來的50億年裡發出耀眼的光芒,而是變成黑暗而冰冷的殘跡——一顆黑矮星,那會怎麼樣呢?圖片來源:NASA沒有來自太陽的光和熱,地球能維持多久?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又會發生什麼?太陽熄滅會如何改變宇宙?
  • 太陽死亡後並非變成黑洞
    在我們熟悉又頗具神秘色彩的大自然當中,死亡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不管是什麼樣的生物都會有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今些年來通過科學家的觀測宇宙也許也會走走向死亡,但是他究竟會何時走向死亡我們不得而知,他對於我們來說相距甚遠而且概念模糊。
  • 其實太陽也會自轉
    以此類推,太陽當然也不例外了!難道因為它是木星的10倍大我們就覺得它會有所不同嗎?太陽當然也會自轉了,就像木星和土星一樣,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自轉。起源判斷太陽是否在旋轉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它不同於其他的行星,它從遠處看是均勻的,就像水在水晶球中旋轉一樣(雖然它不是)。
  • 太陽會坍縮成黑洞嗎?如果太陽變成了黑洞,地球會被吞噬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看看黑洞是什麼,以及黑洞是如何運行的。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時留下的東西。大質量恆星的核心質量通常至少是太陽質量的三倍。恆星體積非常大,恆星輻射出的能量由恆星內核中的核聚變反應提供。
  • 如果我們的太陽死亡,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哈勃發來了預言圖片
    (OLIVERBEATSON維基共享 / 公共區)太陽太小而不能成為超新星,但它的質量仍然足夠大,當其核心的氫耗盡時它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圖片來源:news.yesky 當太陽變成一顆真正的紅巨星時,地球有被吞噬或淹沒的可能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一定會被前所未有地烤得焦灼。太陽的外層將膨脹到目前直徑的100多倍。
  • 太陽死亡之後是一個什麼樣子?來看看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這張照片
    ,太陽將會成為一顆紅巨星,然後其巨大而熱烈的外邊緣將會吞沒地球軌道。不過,隨著現代天文學的不斷進步,藉助於運行在遙遠宇宙的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已經觀測到了很多個掙扎在死亡邊緣的恆星,這些垂死恆星的今天,正是太陽的明天,因此,通過對這些死亡恆星的研究,科學家已經提前知道了40多億年之後,太陽即將經歷的大結局。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報導,隸屬於該機構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就拍攝到一個死亡恆星NGC 5307的垂死圖像。
  • 太陽最終會變成紅巨星吞噬行星,地球與人類的命運會如何?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太陽最終會變成紅巨星吞噬行星,地球與人類的命運會如何?眾所周知,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而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太陽作為一顆恆星,不斷的為其他的天體提供著光跟熱,也正因為太陽,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誕生,以及繁衍。而太陽系當中能夠有如此穩定的系統,各個天體之間有自己的軌道,也是多虧了太陽。
  • 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是否成立?其中又會有什麼奧秘呢?
    當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時,在太陽系裡的內行星、矮行星、氣體行星和小行星會發生什麼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他正在建立一個模型來模擬當我們的太陽失去質量,猛烈的變成一顆電子退化的恆星時,我們的太陽系會如何演化。約翰·德布斯博士(John Debes)的研究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暗示。
  • 科學家首次證實:太陽死亡後會結晶化為固體
    英國科學家首次找到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死亡後會結晶化成為固體,而太陽預計在大約100億年後也會變成結晶化的白矮星。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證實,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死亡後會變成結晶化的白矮星。圖為藝術家筆下一顆白矮星結晶化的示意圖。
  • 太陽「死亡」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太陽系的終極命運
    即使是那些在宇宙中轉化核燃料的最龐大的恆星,有一天也會全部燃燒殆盡,包括我們的太陽。但這並不意味著恆星的死亡——當恆星耗盡核燃料時——實際上是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的終結。恰恰相反,對於所有的恆星來說,一旦它們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死亡,就會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著它們。雖然我們的太陽的燃料確實是有限的,我們完全預計它會經歷一次「典型的」恆星死亡,但這次死亡並不是終結。
  • 恆星總有一天會死亡嗎?太陽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燃燒?
    然而,從本質上講,每顆恆星與下一顆要誕生的恆星都有一點不同,銀河系中的每顆恆星都會經歷一個生命周期,相比之下,人類的生命就像黑暗中的閃光。每一顆恆星都有一個特定的年齡,不同階段的進化路逕取決於它的質量和其他因素,不可否認,我們的太陽有一點也會步入死亡,這是無法避免的。恆星是如何死亡的?毫無疑問,恆星的死亡在對星系的起著重要作用。
  • 太陽死後會是什麼樣子呢?科學家預測:會變成一個白矮星
    科學家說,所有的星星早晚都會死亡。大約50億年後,我們的太陽也將會遭受到同樣的命運。當氫氣耗盡時,它的生命將會發生戲劇性變化。太陽會開始膨脹,變成一個紅色「巨人」,然後,它的「身體」會被撕成碎,變成一個白矮星。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但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星際塵埃等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公轉。太陽能為其它星球帶去光和熱。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但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星際塵埃等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公轉。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是太陽先死亡,還是地球先死亡?或者地球隨太陽一起死亡?
    考慮到一些天體的壽命非常長,太陽還很年輕。太陽目前是一顆"主序"恆星,這意味著它處於最穩定的狀態。這段時期將持續數百萬年,但不幸的是,人類可能不會在這裡看到地球變老。是的,如果我們到那時還沒有殖民其他星球,我們就會死,因為太陽在接近死亡的時候可能會吞沒地球。我們如何確定太陽的年齡?
  •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很多人喜歡談論黑洞,也有人聽說黑洞是恆星死亡的結局,於是就很關心: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不用擔心,地球不會被吸進去的,科學家說:因為太陽根本就不會變成黑洞。
  • 如何將一顆恆星變成超強磁體
    原標題:如何將一顆恆星變成超強磁體   【新發現】  天文學家們搞清了宇宙中最強的磁體是如何造就的。爆炸時,巨型恆星的外層射向太空,而恆星核塌縮則變成脈衝星。磁星是奇特的,同時也是罕見的。已知的脈衝星有數以千計,但已知的磁星只有幾十顆。  英國米爾頓凱恩斯市開放大學的天文學家西蒙·卡拉克及同事觀察到一顆年輕的星團,該星團叫作「維斯特盧1(Westerlund 1)」,其中含有一顆磁星,是為數不多的磁星之一。
  • 為什麼太陽會變成紅巨星,那個時候人類應該怎麼辦?
    額,小編覺得吧,其實我們思考這個問題太早了,雖然科學家們都說太陽快要走到末期了,但是實際上距離太陽變成紅巨星還有幾十億年呢,或許幾十億年對於太陽的漫長壽命是很短了,但是對於人類來說,還是很漫長的。並且如此長的時間如果人類能一直發展下來,那也應該掌握應對並且改造太陽爆發的技術了。那麼為什麼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呢?
  • 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一個黑洞,會發生什麼後果?
    如果我們的太陽被黑洞取代會發生什麼?根據目前的理論,在30-40億年後,我們的太陽會變得更熱,然後它將在大約50億年內膨脹成紅巨星。然後吞下內部行星,最終縮回到白矮星。變成白矮星後,這種亮度水平足夠強烈,壽命足夠長,有可能允許新生命的出現,如果不是在地球上,那麼可能是金星或水星。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那麼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一個黑洞,會發生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