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但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星際塵埃等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公轉。
太陽能為其它星球帶去光和熱。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就是萬物的生長之源,如果沒有太陽的存在,世界將會變得不堪設想。
地球「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會保持永恆不變的,太陽也是如此。
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
主序在天文學上是指恆星的青壯年時期。恆星在這一階段停留的時間佔整個壽命的90%以上。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向外膨脹和向內收縮的兩種力大致平衡,恆星基本上不收縮也不膨脹。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據科學測量,黃矮星的壽命大概是100億年,而目前太陽在主序帶上的年齡約有45.7億歲了,正處於中年期。
這個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無比漫長的歲月,但對於太陽來說,卻只是生命的一半。
我們如今看到的太陽在主序階段已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還要大約50億年才會轉到另一個演化階段,這個演化後的階段也可以簡單稱為是太陽壽終正寢的時候。
太陽內核的燃料是有限的,而目前,太陽會通過內部的核聚變,將氫聚變為氦。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量守恆定律,因為太陽內核燃料是有限的,所以太陽每一次發生核反應都是將少量質量轉化為純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這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當它們的氫快耗盡時,就會脫離主序階段,自身開始膨脹,半徑擴大為原來的200——300倍,變成紅巨星。
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太陽系裡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和金星會首當其衝受其影響,被太陽吞噬並最終化為一團氣體。
而離太陽第三遠的地球則可能出現兩種命運:
一、地球上的海洋將會沸騰,大氣層會被剝離,地球上將沒有空氣,變得一片熾熱和貧瘠,最終會難逃與水星和金星一樣被吞噬的命運;
二、隨著太陽的演化,其體積會膨脹,質量會減小,引力可能會有所減弱,地球也許會被向外推開,偏離原有運行軌道,地球能夠逃脫被吞噬的命運。
而其他小行星則會被紅巨星噴射的大量物質給融化掉,最終失去所有的揮發性物質,僅剩巖石內核。
但氣體巨行星的質量可能會隨著太陽的演變繼續變大。
科學家觀測過太陽系之外的紅巨星情況,他們發現,圍繞在紅巨星周圍的行星都是氣體巨行星,其體積都比木星還大(木星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21倍)。
氣體巨行星的引力相對較大,而那些脫離太陽的大量物質會被吸引過來。當氣體巨行星碰到這些物質後,其質量會繼續增加。
所以,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天體的質量將會比現在還大。
而這可能僅僅只是噩夢的開始,當紅巨星的核心不斷收縮,外層不斷燃燒,核心以外的物質也不斷拋離本體,物質向外擴散成星雲,剩下的內核就是白矮星。
而白矮星則沒有能力把那些已經飄遠的天體再次吸引住,那些天體只能在星際中流浪。
沒有了太陽的溫暖,沒有了太陽的引力,最終會變成宇宙中的「冰凍流浪者」。
白矮星也將在數千億年後漸漸停止輻射而「死亡」,變成一顆黑矮星。
由此可見,太陽的存在對於其它星球來說有多麼重要。一旦太陽死亡,其它星球重則被吞噬化為一團氣體,輕則災難不斷,流浪星際,僅留下個殘缺的星體。
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