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最終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被太陽吞噬?

2021-01-09 科技領航人

我們可以問一些關於宇宙的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讓我們超越人類的極限,而且會超越地球上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會變熱,核聚變的速度會加快,最終輸出的能量會達到地球海洋沸騰的程度。再過10億或20億年,這可能會使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湮滅。

圖註:該插圖是對HD 189733 b的描述,一個被它的母星吞噬的行星。當太陽開始膨脹成為一個紅巨星時,它幾乎肯定會吞下水星,然後吞下金星,但地球的命運還遠未確定。再過40到50億年後,太陽將膨脹成一個紅巨星,進入其演化的下一階段。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水星和金星肯定會被吞噬,但地球呢?地球會僅僅是在太陽的外殼內運行,還是會被太陽吞噬?

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問題,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h答案。這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

圖註:八大行星的軌道在偏心率和近日點(最接近點)與遠日點(最遠距離)相對於太陽的差異上有所不同。為什麼有些行星會或多或少地彼此偏心,這並沒有特殊的原因;這只是太陽系形成的初始條件的結果。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是柯伊伯帶,緊接著是奧爾特雲,有一些(但不是壓倒一切)的證據指出可能存在的「行星九」。我們大多數人——無論是科學家還是非科學家——頭腦中都有一個相對準確的太陽系圖像。太陽位於中心,由四顆內巖石行星環繞,每顆行星都以穩定的橢圓軌道運行。在那之後是小行星帶,一個小質量(相對於行星)的大集合,它們被引力相互作用互相碰撞,在那裡它們要麼撞到太陽,要麼從太陽系中彈出,要麼被擾動到其他軌道上。

在小行星帶的另一邊是四個氣態巨行星,它們也以穩定的橢圓軌道運行,並有自己的衛星系統圍繞它們運行。最外層的海王星,是柯伊伯帶的守護者,柯伊伯帶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行星9,之後是奧爾特雲。

圖註:如果其他一切都失敗了,我們可以肯定,太陽的演化將導致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死亡。早在太陽到達紅巨星階段之前,恆星的演化就將導致太陽的亮度顯著增加,足以使地球上的海洋沸騰,這必將導致人類消亡,也許地球上還會倖存生命。太陽大小的確切增長率,以及它在各個階段的質量損失細節,仍不完全清楚。同樣地,我們認為我們了解太陽,我們的太陽系的錨定,將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演變。在它的核心,它在核連鎖反應中把氫熔化成氦。最終的結果是,每四個氫原子熔合成一個氦原子,0.7%的預熔合質量通過愛因斯坦著名的關係式E=mc^2轉化成能量。

每次發生核聚變反應,堆芯都會損失一些潛在的氫燃料,導致其輕微收縮和升溫。這種微小的變化導致核聚變發生的區域緩慢擴展,聚變率增加。在數十億年的時間尺度上,太陽的能量輸出不斷增加,直到核心完全耗盡氫燃料,導致其收縮、升溫,最終點燃氦聚變。大約在這個時候,太陽的外層膨脹,導致它轉變成一顆紅色巨星。

圖註:今天的太陽與紅巨星相比非常小,但會增長到紅巨星階段,大約250倍於目前的大小。像心宿二或參宿四這樣的可怕的超級巨星將永遠超出我們的太陽的能力範圍,因為太陽永遠不會開始將碳融合在核心中,熔合碳是增長到這個規模的必要步驟。這是我們太陽系隨時間演化的基本模型。當太陽膨脹成一個紅巨星時,它的外層變得更加脆弱,並將被完全吹離太陽系,導致太陽失去質量。當太陽系中的中心引力物體質量下降時,行星傾向於向外旋轉,因為它們在引力上保持得更鬆散。特別是目前距太陽平均約1.5億公裡的地球,其軌道距離將與太陽的質量損失成比例增加。

但太陽的體積也會增大,如果它對一顆繞軌道運行的行星造成太大的阻力,那顆行星就會自轉進入太陽。我們應該考慮的一個大問題是,在這兩個相互競爭的過程中,哪一個將為每一個星球贏得勝利?最直接的計算方法是計算質量損失率、軌道外旋率和太陽半徑作為時間的函數,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

圖註:這顆古老的玉夫座巨星R的周圍的螺旋結構是由於當它經歷AGB階段時,巨星的風吹散了恆星的外層,在AGB階段產生並捕獲了大量的中子(來自碳-13+氦-4核聚變)。螺旋模式可能指向一個雙星系統:我們的太陽不具備的東西。克勞斯·彼得·施洛德(Klaus Peter Schroder)和羅伯特·史密斯(Robert C. Smith)於2008進行了這方面最新的綜合性工作,他們發現,從現在開始大約76億年後,太陽將失去目前質量的33%。這將導致地球的軌道顯著膨脹,與太陽的剩餘質量成比例。雖然水星和金星將被膨脹的太陽吞沒,但地球不會。

然而,地球也經歷了來自巨大太陽的潮汐相互作用,地球的一部分經歷了來自另一部分的不同淨力,這導致地球失去一些額外的軌道角動量。有些科學家認為:

「儘管太陽質量損失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地球將無法逃脫太陽的吞噬。為了在太陽到達紅巨星階段倖存下來,任何假設的行星都需要目前最小軌道半徑約為1.15 AU。」

換句話說,火星是絕對安全的,但地球應該被太陽吞噬。

太陽系

當然,這個結論只有在我們對太陽系和太陽的所有假設都是絕對正確的情況下才是有效的,而事實上它們可能不是。我們需要挑戰的第一個假設是行星以穩定的橢圓軌道運行。如果牛頓引力是絕對正確的,而且我們只有一顆行星繞著一個像太陽一樣的點運行,情況就是這樣。但是在太陽系中,天體的大小是真實的、有限的,並且有多個物體相互牽引,這些軌道就會變得混亂,並會隨著時間而演化。

根據華威大學的科學家迪米特裡·維拉斯(Dimitri Veras),他專門研究太陽系的演化,大約有1%的機率,四個內行星中的一個或多個會因為它們之間的相互引力拖拽,而使它們的軌道變得不穩定。他解釋說:「如果行星在這個階段存活下來,那麼當太陽離開主序列時,它將吞下水星和金星,也許還有地球。火星會存活下來,但它的表面會發生變化,脆弱的大氣層可能會被切斷。」

圖註:圖中所示的行星狀星雲NGC 2440顯示了一顆垂死的紅巨星生命最後階段噴出的大量物質。在模擬太陽在主序階段以外的演化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太大,無法確定地得出關於行星地球生存能力的結論。為什麼,如果早前對薛丁格和史密斯的研究聲稱地球將最終被吞沒,我們對地球就不再那麼確定了?這是因為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環境會給系統帶來混亂,這使得我們星球的命運變得不確定。特別是,三個不同的因素髮揮了作用,目前沒有一個因素得到充分的模擬或理解:

即使這四顆行星都能存活到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它們的軌道距離比率也會隨著太陽的膨脹而保持不變,直到水星被吞沒為止。在那一點上,剩下的行星可能會無序演化,這可能導致地球被提升到一個更高、更安全的軌道。太陽失去質量和半徑增長的速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可能對進化模型產生重大影響。而且——造成最大的不確定性——影響我們星球軌道的潮汐力需要得到更好地理解。根據維拉斯說法,「許多潮汐模型存在,並且不存在哪一個是最準確或可行的使用的共識。」

圖註:我們太陽系的對數視圖,一直延伸到最近的恆星,顯示了小行星帶、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的範圍。最近的研究表明,超過10000 AU的每一個天體,也許大多數在1000 AU到10000 AU之間的天體,都無法在太陽演化的後期存活下來,而其內部的許多天體也可能無法存活下來。只有當我們考慮內部太陽系的演化,而不包括外部太陽系中發生的任何動力學的影響時,我們才會這樣做。這項工作是維拉斯的專長,正如他在2012幫助論證的那樣,幾乎整個奧爾特雲都無法在太陽的恆星演化的最後階段生存,而在2016,當他表明行星九的存在或不存在會顯著改變柯伊伯帶甚至三的太陽系氣體巨星的命運。(只有在行星九存在的情況下,木星才有保障。)

為了知道行星地球是否能夠存活,我們需要確定並使用正確的潮汐公式,來模擬太陽系和太陽自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化時,太陽和地球之間的相互作用。正如維拉斯所說,「對於地球的命運,肯定需要進行更詳細的研究:不僅要研究地球是否會被吞噬,還要研究當太陽離開主序列時,地球內部、表面和大氣將如何變化。」

圖註:當太陽變成一個真正的紅巨星時,地球本身可能會被吞噬,但絕對會被前所未有的烤熟。太陽外層將膨脹到目前直徑的100倍以上,但其演化的確切細節,以及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行星的軌道,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紅巨星階段結束時,太陽預計會拋出大部分剩餘的外層,而核心區域收縮形成白矮星:一個主要由碳和氧組成的恆星殘骸。然而,至於太陽系中還有什麼東西,最近的研究留下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水星和金星肯定會被吞沒;奧爾特雲中的大部分(但可能不是全部)將脫離太陽系,逃逸到星系際介質中。這是推測性的,但似乎是可信的,最近的星際訪客2I/Borisov可能會將其起源追溯到另一個演化成紅巨星的恆星系統。然而,我們幾乎沒有理由對地球的命運充滿信心;除非我們有一個更好的太陽演化模型,否則情況應該仍然如此。雖然木星肯定會倖存下來,但剩下的行星的命運取決於行星九的存在和性質,其不確定性如此之大,以至於目前還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

圖註:當質量較低的類太陽恆星耗盡燃料時,它們會在行星狀星雲中吹掉外層,但中心收縮形成白矮星,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褪去黑暗。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失在黑暗中。我們的太陽將生成的行星狀星雲應該完全消失,在大約95億年之後,只剩下白矮星和我們的殘餘行星。地球的軌道穩定性問題,即使它能存活這麼久,也不能保證。也許更令人不安的是:即使地球在紅巨星階段倖存下來,並進入一個圍繞殘餘白矮星的穩定軌道,我們的星球本身仍有可能被摧毀。考慮到至少木星將繼續存在,並且可能存在其他一些質量,這些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會干擾地球向白矮星靠近,在白矮星上,我們星球的徹底毀滅仍然是一個可行的潛在結果。

我們太陽肯定會變成一個紅巨星,如果不提前噴射,地球會向外旋轉,水星和金星會被完全吞沒,而太陽系最外層的大多數物體將變得不受束縛。但目前太陽演化的不確定性和我們所擁有的天體的相互影響太大,無法確定我們最終的命運。

相關焦點

  • 太陽最終會變成紅巨星吞噬行星,地球與人類的命運會如何?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太陽最終會變成紅巨星吞噬行星,地球與人類的命運會如何?眾所周知,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而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太陽作為一顆恆星,不斷的為其他的天體提供著光跟熱,也正因為太陽,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誕生,以及繁衍。而太陽系當中能夠有如此穩定的系統,各個天體之間有自己的軌道,也是多虧了太陽。
  • 宇宙中的「紅巨星」是什麼?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嗎?
    當我們看到一顆恆星從主序星的階段過渡到"紅巨星"時,就意味著這顆恆星已經步入垂暮之年,再過幾百萬年就要滅亡了。紅巨星為什麼這麼紅一顆"紅巨星"的質量通常相當於0.8~40顆太陽,但是它的體積往往是太陽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是由於恆星在發展成「紅巨星」時,外部的大氣膨脹到了很稀薄的程度。"
  • 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經歷什麼?地球面對的不僅僅是被烤焦
    當太陽變得衰老開始走向死亡後,地球的未來也會變得飄忽不定。經常看天文知識的朋友就會知道,太陽會在大約50億~60億年後耗盡內部的氫元素,體積開始膨脹。它會變成一顆體積龐大的紅巨星。那時候太陽的表面將會延伸到現在的地球軌道附近。可憐的水星和金星就會被太陽吞噬掉。地球的命運不好說。
  • 太陽變成紅巨星會吞沒地球?宇宙中的這一幕,或是答案
    大約5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進入紅巨星階段科學數據顯示,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再過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到時候,太陽將進入紅巨星的階段。進入紅巨星以後,我們地球的情況會是怎麼樣呢?在宇宙深處,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幕,或許,就是我們太陽系50億年後的情況。
  • 當地球被紅巨星太陽「吃掉」時,會瞬間融化嗎?
    在54億年後,太陽將進入所謂的紅巨星演化階段。一旦堆芯中的氫耗盡,堆在那裡的惰性氦灰變得不穩定並在自身重量下崩塌,劇烈的溫度這將導致地核變熱,密度變大,導致太陽體積變大。
  • 太陽變成紅巨星後,太陽系內的星球會被不斷吞噬,人類該如何是好
    文/行走天涯 太陽變成紅巨星後,太陽系內的星球會被不斷吞噬,人類該如何是好 太陽是一顆恆星,雖然無時無刻不都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給地球上的生命萬物帶來了光和熱,是賦予了地球生命意義的恆星,但往往能夠帶給地球最大傷害的很可能也會是太陽
  • 太陽會坍縮成黑洞嗎?如果太陽變成了黑洞,地球會被吞噬嗎?
    當恆星死亡時,核聚變反應停止,因為核聚變反應的燃料消耗殆盡。同時,恆星的引力將物質向內拉向核心,並壓縮核心。當核心壓縮時,它會升溫,最終產生超新星爆炸,爆炸後,物質和輻射被拋入太空,剩下的殘骸是高度壓縮的恆心核心。
  • 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地球還能倖存嗎?
    圖解: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生命周期,從它在上圖左側誕生到幾十億年後進化為右側的紅巨星。紅巨星階段:在54億年後,太陽將進入其演化中被稱為紅巨星的階段。一旦星核中的氫全部耗盡,堆積在核中的惰性氦灰開始變得不穩定,並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坍縮。這將導致核心溫度升高、密度增大,並造成太陽體積的膨脹。
  • 太陽變成紅巨星時,人類有什麼方法生存下來?
    既然推不走地球,那麼人類只能在地球上或者其他力所能及的方式考慮解決方法!一、太陽的紅巨星會膨脹到哪裡?天空中就有一顆現實參考的恆星,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利用VLTI光學幹涉方式取得的一顆類日恆星的紅巨星圖像!它是位於天鵝座的π1 Gruis!
  • 紅巨星,太陽的宿命!
    根據恆星質量的不同,存在期只有數百萬年不等,質量通常約為0.5至8個太陽質量。我們的太陽在幾十億年後,也將不可避免地演化成一顆紅巨星,不斷膨脹,吞沒內行星,甚至連地球也不能倖免。我們的太陽系以及其他類似的恆星系的未來將是怎樣的呢?
  • 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候人類將何去何從?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堅信,不說50億年後了,就算只是一萬年之後,有可能地球上早就已經沒有人類了,因此,我們過早的去憂慮50億年後的事情,這倒還不如先憂慮自己的文明什麼時候會滅呢? 據了解,太陽在變成紅巨星的時候,它的半徑會變成現在太陽半徑的233倍,也即是它的半徑會達到1.62億千米。
  • 太陽變成紅巨星後,太陽系中哪顆星適合人類生存?
    太陽是人類賴以生存需要的恆星,大約再過50億年,太陽就會進入紅巨星階段,那時太陽會膨脹到現在地球的軌道附近。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地球可能就會被太陽吞噬掉。今天人類的家園會變成一片火海,甚至被蒸發成氣體、等離子體。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了,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呢?通過計算可以分析出,如果太陽變成了紅巨星,火星也會脫離現在的宜居帶,成為一顆炎熱的星球。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當它們的氫快耗盡時,就會脫離主序階段,自身開始膨脹,半徑擴大為原來的200——300倍,變成紅巨星。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太陽系裡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和金星會首當其衝受其影響,被太陽吞噬並最終化為一團氣體。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就是萬物的生長之源,如果沒有太陽的存在,世界將會變得不堪設想。地球「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會保持永恆不變的,太陽也是如此。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太陽如果進入老年期,變成紅巨星,地球會不會被吞沒?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一顆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恆星,太陽系的其他天體都圍繞著太陽做周期性運動,太陽的質量大約佔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是絕對的老大。目前太陽的直徑大約為139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是一個巨無霸。
  • 太陽會變成黑洞嗎?
    科學研究表明,太陽誕生於45.7億年前,而它的主序星大約100億年,可見太陽目前正值壯年。根據質能關係,質量和能量是統一的物理量。太陽在不斷向外釋放能量,其質量也在不斷減少,引力對聚變的控制越來越弱,聚變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強烈。當太陽到達晚年之時,其核心聚變得太厲害,因此體積會膨脹,變成一個大紅胖子,也就是紅巨星。紅巨星大到吞噬地球軌道,屆時地球將不復存在(被燒化)。
  • 地球最終會以這樣的方式滅亡:太陽演化
    地球有朝一日會滅亡嗎?答案是必然的。地球末日的版本有很多,諸如星球撞擊,遭遇高級文明攻擊,甚至是被黑洞吞噬......然而,這些都是可能性事件,唯獨有一種是不可避免的——伴隨著太陽演化而來的末日。現階段,太陽每秒鐘燃燒掉的氫達到了驚人的6億噸,通過氫聚變為氦的過程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
  • 如果太陽變成了紅巨星,那麼寒冷的火星會適合居住嗎?
    火星地表那麼當太陽變成一枚紅巨星的話,是不是能夠做到這一點呢?最終的結果,科學家也已經進行了預測,就如下方這張圖所示,太陽的體積還只有這麼大,而地球以及火星剛好處於適居帶中,這裡的溫度適宜,剛好可以滿足衍生生命的條件。
  • 太陽或許將成為紅巨星,演化晚期的恆星——紅巨星
    紅巨星是恆星燃燒到後期所經歷的一個較短的不穩定階段。根據恆星質量的不同,紅巨星曆時只有數百萬年不等,紅巨星時期的恆星表面溫度相對很低,但極為明亮,之所以被稱為紅巨星是因為看起來的顏色是紅的,體積又很巨大的緣故。
  • 以後太陽膨脹成紅巨星,地球怎麼辦?人類能活下來嗎?
    太陽變成紅巨星,其直徑將會大大膨脹,《流浪地球》中人類製造了上萬臺行星發動機,打算用2500年時間將地球從太陽系推到比鄰星三星系,但從從科學角度論證,這並不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因為推力不夠需要更漫長的加速時間,或者薄薄的地殼根本承受不住行星發動機強大的推力而發生地殼破裂,人類提早終結這種尷尬的狀況!因此人類必須考慮另一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