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
地球能夠出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太陽功不可沒。如果沒有太陽的溫暖,地球將會變成一個凍結的星球;如果沒有太陽光的照耀,植物也不可能進行光合作用,將養分沉積下來,為其它動物提供食物來源和氧氣。
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來自太陽的光芒、溫暖,是因為太陽主要以氫、氦為主。而這些氫元素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核聚變反應,所以就會釋放大量的能量。雖然太陽極其龐大,氫元素寒冷也是非常多,但是由於核聚變反應的持續,這些元素早晚會消耗完畢。
大約5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進入紅巨星階段
科學數據顯示,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再過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到時候,太陽將進入紅巨星的階段。進入紅巨星以後,我們地球的情況會是怎麼樣呢?在宇宙深處,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幕,或許,就是我們太陽系50億年後的情況。
研究發現,有紅巨星出現振蕩現象,可能是吞噬了系外行星
據2019年11月2日的一則科學報告,科學家在分析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的數據時,發現HD 212771和HD 203949紅巨星出現了振蕩現象,這些振蕩是「恆星表面的溫和脈動」。這也是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首次在系外行星的恆星中發現振蕩現象。
隨後,科學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現象。在本次觀測的其中一個系統中,科學家發現HD 203949及其繞行星系外行星存在混亂的情況。在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後,研究人員確認了這顆恆星的質量、大小、年齡等方面的信息。最終,從這顆恆星的演化情況、系外行星的運行情況等多方面的信息中,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這顆紅巨星的包絡應該吞噬了這一顆系外行星。
但是,這顆系外行星避免了被吞噬的命運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這顆系外行星被吞噬後就不應該繼續存在了。但是在這一項研究中,這顆被「吞噬」的系外行星,居然還存在,也就是說,這顆行星以某種方式避免了被紅巨星吞噬的命運,存活了下來。
為了確認這一顆系外行星的位置以及是如何避免被吞噬的,科學家們進行了數據模擬。研究結果表明,在這顆恆星和系外行星相互產生的潮汐作用下,系外行星被引力拉向恆星,也就是運行軌道朝著恆星方向偏轉。
而之所以這顆系外行星沒有被吞噬的原因,研究認為,這顆恆星的演化過程,沒法在這麼短的軌道距離容納一顆行星,因此,這顆系外行星才得以避免吞噬。
我們地球未來是否也會避免被太陽吞噬呢?
從這一點來看,其實這或許是我們地球未來50億年以後可能會面臨的場景。因為太陽在衰老末期會急劇膨脹變大,其表面可能將膨脹至地球現在的軌道,會把內側幾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等)吞噬。我們地球這些行星被吞噬以後的情況會是怎麼樣的,我們一直沒法研究,畢竟這是幾十億年以後的事情。但是,現在展示在我們面前的這一幕,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
而在HD 203949恆星系中,存在一顆沒有被紅巨星吞噬的系外行星,我們地球未來是否也會像這顆幸運的系外行星一樣,可以逃脫被太陽吞噬的命運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