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死亡後,太陽系能否倖存?人類到時候是否得去宇宙中流浪?

2020-11-04 達夫觀察

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

我們的太陽距離死亡還有很長的時間,大概還有50億年左右,但太陽總有一天會死後,那麼我們的太陽系屆時能否倖存?問題在太陽死亡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衰老的太陽本身。當氫在太陽內部繼續發生聚變時,反應的結果——氦——就會在太陽的核心不斷積聚。

由於所有的廢物都積聚在太陽核心,太陽很難繼續進行聚變反應。但太陽大氣層向內的擠壓重量並沒有改變,因此為了維持平衡,太陽必須提高其核聚變反應的溫度,諷刺的是,這會導致更熱的核心。這意味著隨著太陽年齡的增長,它會逐漸變得越來越亮。恐龍知道的太陽,比我們今天看到的要暗得多,但是,隨著太陽繼續升溫,到時候,再過上短短幾億年內,地球將變得太熱而讓人類無法承受。

我們的大氣層將被剝離消失,我們的海洋將會蒸發。在不久的未來,地球就會變得像金星一樣,人類或將被困在令人窒息的二氧化碳大氣中,我們現在還難以想像人類到時候將何去何從。也就是說,在太陽死亡後,太陽系能否倖存?人類到時候是否得去宇宙中流浪?

然後,這種情況還會變得更糟糕。在氫聚變的最後階段,我們的太陽將不斷膨脹,變得扭曲和膨脹——而且變成紅色。紅巨星太陽肯定會吞噬水星和金星,它可能會放過地球,也可能不會,這取決於它到底膨脹得多大。若太陽膨脹的大氣層抵達人類生存的世界,地球或將在一天之內融化。但是,即使太陽的膨脹暫時停止,對地球來說也不會是美好的。太陽釋放出的極端能量足以使巖石汽化蒸發,可能只能讓地球留下稠密的鐵核。

1、徹底洗牌

系外行星也無法繼續享受到太陽增加的輻射輸出,土星環幾乎是由純淨的水冰構成的,未來的太陽系會因為太熱而無法生存。著這些龐然大物的冰封世界也是如此。木衛二、土衛二以及其他的行星將失去它們冰冷的外殼。

一開始,增加的輻射將炸毀一些系外行星,剝離它們的大氣層,它們的大氣層就像類地行星一樣脆弱。但隨著太陽繼續膨脹,其大氣的一些外部卷鬚可以通過重力漏鬥到達這些巨行星,靠這些物質,外行星可以自己狼吞虎咽,地吞噬,從而變得比以前大得多。

但太陽仍然不會完蛋,在它的最後階段,它將會不斷膨脹和收縮,這一過程將持續數億年。從重力的角度來說,這不是最穩定的情況。混亂的太陽會以奇怪的方向推拉系外行星,有可能將它們拖入一個致命的懷抱,或者讓它們徹底遠離太陽系。

2、未來的新家

在數億年內,我們太陽系的最外層將變成一個適宜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由於紅巨星太陽釋放出如此多的熱量和輻射,可居住的宜居帶——恆星周圍溫度適宜液態水的區域——將向外移動。

正如我們在上面看到的,首先,外部世界的衛星將會融化,失去它們冰冷的外殼,並可能在其表面形成液態水海洋。最終,柯伊伯帶的天體,包括冥王星和它的神秘朋友,也將失去它們的冰層,最大的可能會轉變成繞著遙遠、扭曲的紅太陽運行的迷你地球。

但是,最終,我們的太陽將放棄掙扎,在一系列的爆發中拋棄其外部大氣,留下這顆恆星的核心:一團熾熱的碳和氧。最初,這顆白矮星將非常熾熱,並釋放出X射線,這可能對我們的生命造成殘酷的傷害。 但是在大約十億年左右的時間裡,白矮星將穩定到更容易控制的溫度,並且,將在該階段保持數十億年的時間。

這顆昏暗的白矮星,將擁有一個新的宜居帶,但是由於以前的太陽的溫度太低,該區域的位置將會非常距離新太陽更近,比水星繞我們今天的太陽運轉要近得多。

在這樣的距離下,任何行星(或行星核心)都很容易受到潮汐的影響——這是一種很好的說法,事實上,白矮星的引力可能會在無意中把行星撕成碎片。但是,人類有更好的選擇嗎?或許在此之前,我們就得在宇宙中流浪。

相關焦點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但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星際塵埃等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公轉。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但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星際塵埃等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公轉。太陽能為其它星球帶去光和熱。
  • 我們的太陽系會在太陽死亡後倖存嗎?
    雖然說我們的太陽還很年輕,可以繼續燃燒閃耀大約45億年,但總有一天,它會死去,到時候我們的太陽系會發生什麼呢?  恐怕,在太陽死亡之前,麻煩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首先必須要面對的是年邁的太陽本身。隨著太陽內部的氫持續聚變,氦——氫聚變反應的產物——會在太陽核心不斷積累。  當周圍無用的副產品越來越多時,太陽的聚變反應也越來越困難。然而,太陽大氣層的內向壓力卻不曾改變。
  • 成為紅巨星後的太陽,是否會泯滅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
    太陽系在宇宙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其獨特之處便是孕育了具有生命存在的地球,儘管人類還無法真正的飛出太陽系,但通過目前現有的一些手段觀測,發現地球或許是這個銀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了。儘管人類目前還未發現宇宙中還有其他的文明存在,但卻不曾停下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太陽系的核心就是太陽,可以說太陽是維持地球生命存在的根源,尤其是地球所處的獨特位置,使地球能夠平穩的發展。
  • 未來太陽成為紅巨星後,是否會泯滅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
    太陽系在宇宙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其獨特之處便是孕育了具有生命存在的地球,儘管人類還無法真正的飛出太陽系,但通過目前現有的一些手段觀測,發現地球或許是這個銀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了。儘管人類目前還未發現宇宙中還有其他的文明存在,但卻不曾停下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仍有一線生機?
    關於太陽系的形成,天文學家們也同樣認為:起源於一團彌散在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雲,在經過它自身引力的作用之後發生坍縮從而形成的。對於太陽系的探索,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那就是當有一天太陽死亡,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能否有一線生機?天文學家們在白矮星的周圍找到了類太陽恆星的屍體,在中子星的周圍找到了超新星的殘骸,在褐矮星的周圍找到看了流產恆星正在形成的證據。
  • 若太陽死亡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
    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之源,它釋放光線和熱量,傳遞給太陽系的每一顆星球,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將如何演變?會有哪些星球會倖存下來?  目前,太陽內核正在將氫聚變為氦,基於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太陽每一次發生核反應都是將少量質量轉化為純能量,這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的,因為太陽內核燃料是有限的。在這一過程中太陽已損耗接近土星質量的物質,在50-70億年裡,它的內核燃料將完全耗盡。
  • 太陽死亡後太陽系會怎樣
    太陽死亡後太陽系會怎樣(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勻琳):國外媒體報導,雖然說我們的太陽還很年輕,可以繼續燃燒閃耀大約45億年,但總有一天,它會死去,到時候我們的太陽系會發生什麼呢恐怕,在太陽死亡之前,麻煩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首先必須要面對的是年邁的太陽本身。隨著太陽內部的氫持續聚變,氦——氫聚變反應的產物——會在太陽核心不斷積累。當周圍無用的副產品越來越多時,太陽的聚變反應也越來越困難。然而,太陽大氣層的內向壓力卻不曾改變。所以,為了維持平衡,太陽只能提高聚變反應的溫度,結果核心的溫度也越來越高。
  • 《流浪地球》原著和電影差別真的這麼大?
    電影最開始講述了多年後,由於太陽即將要爆炸,人類被迫需要遷徙到太陽系以外的恆星。計劃在預計在2500年實現,計劃的名字就叫「流浪地球」。在「流浪地球」計劃馬上就要實現的時候,由於木星引力的影響,使建造在地球上推動地球運動的發動機出現一系列的故障。發動機被迫停火,急需火石才可重新啟動。否則地球就會由於引力的影響撞上木星。地球也就會隨之毀滅,人類文明滅亡。
  •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了,人類能夠生存下去嗎?答案出乎意料
    事實上,當太陽消化後,隨著溫度的極劇下降,再加上食物危機,人類最終能夠活下來的可能也僅有十分之一不到,全世界70億人口,能夠有7億活下來並轉移到地下城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太陽的消失相當於一次末世危機,人類靠著智慧和科技最終活了下來。可能有人會說,太陽消失,人類在地下城生存下來,人類就不會有危機了,其實並不是。
  • 「三體星系」才是人類的新家園?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先讓我們看一下半人馬座的情況:半人馬座由3顆恆星組成,分別為α星、β星和比鄰星,其中α星和β星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人們又稱它們為「南門雙星」,一般在南方春天的夜晚,會看到α星和β星,在夜空中閃閃發光。而另一顆比鄰星,則是《流浪地球》中人類的新家園,距離地球的距離為4.2光年,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
  • 將來太陽爆炸了,地球可能會倖存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太陽系之外發現的行星數量迅速增加,估計所有類似太陽的恆星中約有三分之一擁有行星系統。銀河系包含大約一百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因此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數十億顆行星。所有這些擁有行星的恆星最終都會死亡,留下被稱為白矮星的燃盡殘留物。目前尚不清楚這顆行星的行星系統會變成什麼樣,但在某些情況下,有些行星將倖存並保留在白矮星周圍的軌道上。
  • 太陽消失的一瞬間到100年,地球將會在宇宙中漂流,終結
    太陽,一個在太陽系有著絕對主宰地位的星體。它操控著整個太陽系的平衡。強大的引力將8大行星緊緊的束縛在自己周圍。並且散發著光和熱的太陽給太陽系中截至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行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能量。光和熱帶給了地球誕生生命的條件。使得這顆星球生機盎然。
  • 太陽要爆炸 人類帶著地球到宇宙去流浪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傾盡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進器,希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星系家園。作為科學解碼的粉絲,應該有不少人看過《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故事波瀾壯闊,場景宏大,試問:還有比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更巨大的工程嗎?
  • 我流浪到了五十億年後,見證了太陽的死亡
    我流浪到了五十億年後,見證了太陽的死亡 我乘坐時光機 流浪到五十億年後 身體跌落在乾涸僵硬的土地上
  • 太陽系附近的超新星爆炸,地球是否會無法倖存?
    宇宙大爆炸理論只是一種基於廣義相對論和觀測結果而建立起來的宇宙起源理論。這個理論已經得到了很多觀測證據的支持,所以它被主流科學界所認可。物理學家先從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推導出宇宙正在膨脹,後來發現的星系紅移規律成為了第一個關鍵證據。宇宙中只有極少數的星系正在靠近銀河系,而其他都是在遠離而去。
  • 地球流浪有啥意思?國外科學家大膽設想,整個太陽系一起流浪
    在論文裡,他提出了卡普蘭推進器,預言這種推進器可以推動巨大的太陽,從而帶動整個太陽系,在宇宙中「流浪」。推進太陽,比推進地球要難得多。首先,從質量上說,太陽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如果想達到同樣的推進效果,那就需要比推進地球大33萬倍的推力。這個時候,搞什麼扔石頭進去靠碳的聚變來作推動力,已經靠不住了,因為推力不夠。
  • 太陽爆炸、毀滅地球?人類:能發動「地球母艦」,星際流浪求生嗎
    「末日」真可怕:太陽爆炸、毀滅地球、人類消亡?我們地球人,能順利移民外星?流浪求生嗎?●太陽和日月太陽公公,是一個巨型的核聚變圓球。在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和彗星、以及星際塵埃,圍著太陽公轉。太陽,距離我們地球約1.5億公裡。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太陽的演化將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變成一顆巨大且暗紅的巨星,地球將在這次氦閃中被汽化。這一切將在四百年內發生,現在已過了三百八十年。太陽的災變將炸毀和吞沒太陽系所有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所以,人類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
  • 太陽氦閃,用流浪地球電影中的方法能拯救人類嗎?
    所以,一旦確定太陽將發生氦閃,那麼人類必須得提前做出行動。,以後它將變成紅巨星,這也代表著人類的末日即將到來,如果想要避免被滅絕,那就必須得遠離太陽,如何遠離太陽呢?科學家們認為攜帶整個地球離開或許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人類想跨過漫漫的星際空間找到別的恆星系統,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足夠的能源與資源,而如果製造宇宙飛船的話,既費時費力,又恐怕能源與資源以及宇宙飛船的空間不足,所以人類決定駕馭整個地球離開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