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陽先死亡,還是地球先死亡?或者地球隨太陽一起死亡?

2020-12-04 科技領航人

考慮到一些天體的壽命非常長,太陽還很年輕。太陽目前是一顆"主序"恆星,這意味著它處於最穩定的狀態。這段時期將持續數百萬年,但不幸的是,人類可能不會在這裡看到地球變老。是的,如果我們到那時還沒有殖民其他星球,我們就會死,因為太陽在接近死亡的時候可能會吞沒地球。

我們如何確定太陽的年齡?

太陽目前年齡是利用太陽體的"放射性測年"計算出來的。簡單地說,放射性測年測定比較了母放射性元素及其子產物(衰變元素)的年齡。比較母元素和子元素的年齡,可以給出衰變常數,然後可以用來查找天體的當前年齡。要找到元素的百分比及其衰變產物,我們需要有樣品。由於大多數太陽系天體是大約在同一時間形成的,科學家們已經利用月球的巖石樣本來確定其他太陽系天體的年齡。太陽的年齡也是用月球巖石的樣本計算出來的!

太陽能活多久?

哦,它還有將近100億年的時間,但是地球無法目睹它的死亡!太陽,像任何正常的恆星一樣,有一個可預測的生命周期。它誕生並成為原恆星,逐漸演化成為一個紅巨星。幾百萬年後,這顆恆星脫落了外層,從而成為行星狀星雲。這些層被吹掉後留下的是白矮星,它最終會冷卻下來。目前,太陽是一顆中年主序恆星——其最穩定的階段——但它最終將成為白矮星。

太陽變成紅巨星要多久?

恆星的生命周期突出了恆星在死亡前經歷的主要階段。恆星在經歷所有階段所花的時間構成恆星的壽命。

在這裡,能量是太陽中可轉化為光的燃料總量。

根據核物理,4個氫原子在太陽核心形成1個氦原子。

4個氫原子的原子質量= 4x1.0078=4.03136;

氦原子的原子質量=4.002602;

如你所見,氦的原子質量小於4個氫原子的總和。質量之間大約相差0.7%。那麼,0.7%的質量會去哪?這種缺失的質量是太陽在核聚變後釋放的能量。

為了找到留在太陽中的潛在能量,我們必須使用愛因斯坦的E=0.007mc公式來轉換質量和能量。(此外,太陽的m=質量,c=光速)現在,核聚變發生在非常高的溫度下,並不是太陽的所有部分都足夠熱,足以發生這種核聚變。核心約佔太陽質量的10%,是大部分核聚變發生的區域。這一事實進一步修改了愛因斯坦的公式:

留在陽光下的能量=0.07x0.1xmc

太陽釋放能量的速率(也稱為亮度)約為 3.8x10^26 瓦。因此,太陽成為紅巨星的時間大約是100億年。

太陽怎麼死?

恆星在其核心燃燒氫燃料,從而產生一種壓力(向外推力)來平衡引力(向內拉力)。當所有的氫在核聚變耗時,就會出現力的不平衡。因此,因為沒有了核聚變提供能量,恆星的外殼開始膨脹和冷卻,這被稱為恆星的紅色巨相。

這種膨脹最終將吞噬內部行星,並可能吞噬地球本身!氦在紅巨星的核心處,由於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使核心升溫,從而引起氦與碳的融合。氦氣被利用後,核心再次坍塌,但這次溫度不足,因此核聚變在核心處停止。因此,恆星繼續膨脹,並最終脫落其所有層。恆星排出的這些層形成行星狀星雲。

在所有的層已經脫落後,核心仍然存在,被稱為白矮星。這顆白矮星是恆星生命周期的最後階段,它冷卻下來,成為一顆黑矮星。

地球會隨著太陽而死去嗎?

從技術上講,地球將在太陽之前死亡。氫與氦的熔融在核心的抵消平衡太陽的引力。然而,隨著太陽氫的用空,核心繼續收縮,最終增加核聚變的速度。這種融合基本上以每1億年1%的速度增加太陽的光度。因此,在11億年後,太陽將比現在亮10%。

當太陽變亮時,地球將有更多的能量被吸收。這基本上將造成溫室效應,如此嚴重,使地球將變得太熱,地球上大多數物種會滅亡。如果地區在35億年內還剩下任何生命,海洋就會沸騰,冰帽會溶解,大部分水蒸氣會流失到太空中,此時的地球就像金星一樣——一個乾燥而炎熱的星球!

天文學家預測,隨著太陽改變其形狀並進入紅色巨相,地球軌道也將發生變化。此外,如果地球的軌道擴大,它可能會逃脫被太陽吃掉,但當軌道擴大時,地球將不再是一個適宜居住的行星。即使地球逃脫了被太陽吞沒,它最終也會成為另一個沒有生命的炎熱和乾旱的星球!

知道這個星球將如何滅亡既迷人又可怕。幫助生命綻放的太陽也將是終結生命的太陽,這難道不是諷刺嗎?

古代印度文獻說的是生命周期,一切都遵循從生到生長到死亡這麼一個生命周期路線;我想太陽系也遵循這麼一個規則!雖然沒有具體證據表明水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我相信水星可能有生命,但它早已被抹去,就像地球上的生命在幾十億年後可能會滅絕一樣。

這是進化和毀滅的循環。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太陽也不列外,宇宙也不列外!太陽會死亡,有可能帶著我們一起死亡。但,我希望我們的後代將找出如何安全地改變地球的軌道,並保持生命繁榮,然後從太陽系逃離!

相關焦點

  • 當太陽死亡後,地球將會是怎樣的命運呢?
    當水沒了,生物可能會渴死;當空氣沒了,生物可能會窒息而死;土壤沒了,生物可能會餓死;太陽沒了,生物可能會冷死。但是,當太陽真的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死亡了,地球還能生存嗎?地球上的生物該何去何從呢?太陽的生命進度條那我們的恆星—太陽,它的生命進度條到哪裡了呢?現在我們的太陽處於成年的時期,那麼當太陽進入了中年,地球還是適宜居住的環境嗎?我們的地球現在已經45.5億歲了,這也就說明我們的太陽也至少45.5億歲了。那麼太陽在主序星階段的100億年,進度條已經跑了快一半了。
  • 當太陽死亡後,地球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呢?
    當水沒了,生物可能會渴死;當空氣沒了,生物可能會窒息而死;土壤沒了,生物可能會餓死;太陽沒了,生物可能會冷死。但是,當太陽真的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死亡了,地球還能生存嗎?地球上的生物該何去何從呢?首先我們應該要了解的是恆星的生命周期,從它形成到它死亡。
  • 假如太陽「死亡」後,地球將何去何從?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們與太陽的聯繫也很緊密。我們感嘆春日的陽光明媚,夏日的豔陽高照,秋日的秋高氣爽,冬日的陽光和煦。不禁要問,萬一太陽消失了,我們地球會發生哪些變化,人類將何去何從。那麼,真的到了那麼一天,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會有怎麼樣的結局?
  • 太陽「死亡」之前,地球或許已經毀滅,留給地球的時間或已不多
    太陽「死亡」之前,地球或許已經毀滅,留給地球的時間或已不多文/曦軒俗語有云: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生命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太陽所提供的能量。眾所周知,太陽形成至今已經有數十億年的歷史了,與地球的年齡相當,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太陽或許還剩下50億年的壽命,那麼太陽「死亡」之後人類隨著消失嗎?太陽在晚年時期會逐漸成為一個紅巨星,太陽半徑向外擴張,地球會受到影響,甚至會被吞沒。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仍有一線生機?
    對於太陽系的探索,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那就是當有一天太陽死亡,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能否有一線生機?天文學家們在白矮星的周圍找到了類太陽恆星的屍體,在中子星的周圍找到了超新星的殘骸,在褐矮星的周圍找到看了流產恆星正在形成的證據。
  • 太陽死亡的時候,地球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科學家給出答案
    太陽死亡的時候,地球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科學家給出答案引言:現在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恆星是能夠發光發熱的天體,而且在宇宙中有非常多的恆星,這些恆星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我們的太陽是一顆質量比較小的恆星,但是太陽的壽命還是非常長的,太陽的壽命能夠達到100億年左右,在恆星家族中算是壽命非常長的一類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科學家一直研究太陽奧秘的原因,不過經過科學家多年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太陽也是有死亡的一天
  • 太陽」死亡時是什麼樣的?
    太陽」死亡時是什麼樣的?30年前,地球上有人親眼目睹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永遠離不開太陽,太陽的光合作用對於人類的生存以及世界萬物的生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而人類也非常痴迷於對太陽的研究和探索,也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太陽的信息。
  • 把太陽壓縮成黑洞,地球會怎樣?科學家:是死亡也是新生
    在地球上,一切事物的運行都有著自然規律,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而這一切都和太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過去的46億年裡,太陽一直為地球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光與熱,可以說生命因為太陽而存在。那麼,如果有一天太陽忽然被壓縮成了黑洞,那時候,地球的命運是怎樣的呢?
  • 當銀河系死亡,太陽依舊明亮
    當星系死亡時,這也並不意味著其中的恆星也會死,很多時候個別恆星的壽命將超過其宿主星系,我們的太陽也可以說是這樣恆星。今天我們將揭開這個神秘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太陽活的會比銀河系更長?可以定義一個星系被另一個更大的星系吸收而死亡,或停止形成新恆星。當他們用盡了製造恆星的冷氣體後,星系的生命也到達了盡頭。因此研究人員按顏色對星系進行了分組。
  • 太陽死亡,地球該何去何從?人類還能存在嗎?
    那麼太陽會怎麼變?那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而氫元素是太陽的核心物質,就類似於它依靠「氫元素」的不斷的燃燒發光一樣,但是當氫元素完全消失直走,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終究太陽的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從而走向「太陽的終點」。
  • 太陽死亡後並非變成黑洞
    在我們熟悉又頗具神秘色彩的大自然當中,死亡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不管是什麼樣的生物都會有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今些年來通過科學家的觀測宇宙也許也會走走向死亡,但是他究竟會何時走向死亡我們不得而知,他對於我們來說相距甚遠而且概念模糊。
  • 「太陽」死亡時是什麼樣的?30年前,地球上有人親眼目睹過
    文/玉濁清「太陽」死亡時是什麼樣的?30年前,地球上有人親眼目睹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永遠離不開太陽,太陽的光合作用對於人類的生存以及世界萬物的生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而人類也非常痴迷於對太陽的研究和探索,也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太陽的信息。
  • 當太陽死亡後,地球將面臨怎樣惡劣的環境?答案或許早已確定
    任何事物本身都有它的年限,太陽很遠也不例外,太陽已經燃燒了大概四十五點七億年,在幾十億年之後,太陽自身內部的氫元素會全部消耗盡,太陽也會走向自己生命的終點,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答案或許早已確定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將會有怎樣的結局?
  • 太陽會「死亡」嗎?其演化過程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可能有朋友會問,如果太陽死亡,對地球和人類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這個影響其實並不是從太陽死亡開始的,而是從太陽演化成紅巨星時就已經開始了。咱們剛才說了,太陽在演化的過程中會因為不斷釋放能量而引力變小,進而體積會不斷變大,有科學家估計其體積會變大100倍。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地球就會距離太陽非常非常近。當然由於太陽引力變小,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也會不斷地遠離它。
  • 未來的人們會先逃離地球,移居火星,還是先回歸海洋?
    現在的地球之所以這樣充滿生機,都是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那句話「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太陽是一個發光發熱的恆星,依靠內部氫原子劇烈聚變產生能量。但它不可能永遠發光發熱,現在太陽的光照強度已經遠不如前,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太陽內部的氫原子終有一天會消耗殆盡,而太陽也會變成一個冰冷的球體。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就是萬物的生長之源,如果沒有太陽的存在,世界將會變得不堪設想。地球「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會保持永恆不變的,太陽也是如此。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就是萬物的生長之源,如果沒有太陽的存在,世界將會變得不堪設想。地球「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會保持永恆不變的,太陽也是如此。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為什麼太陽也會死亡?太陽死後誰來接班?
    要了解太陽為什麼會死,可能要先了解下它是怎麼來的!大概在200多年前的時候,法國天體物理學家和德國哲學家康德都分別提出了星雲說,現在稱之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兩位大佬不約而同的認為太陽系是一團星雲通過萬有引力收縮而成的。首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後其它星雲物質形成了行星。
  • 地球上的生命為何都會走向死亡?生命死亡後會進入另一個宇宙嗎?
    ,宇宙一方面在膨脹,另一方面引力又使得宇宙中的物質得以重新聚合,正是這種聚合,才形成了今天的太陽、地球、生物這樣複雜的形勢。 太陽 宇宙中還存在一種基本的物理規律,叫做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可利用的能量是逐漸減少的,熵值是增大的或者不變
  • 太陽死亡時為什麼不整體收縮,而是膨脹為紅巨星?
    不過當恆星的核心消耗完物質以後,並不會靜悄悄的死去,而是會發生壯觀的能量釋放現象將整個恆星摧毀,像我們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末期就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體積將大到足以吞沒水星和金星的軌道,甚至會到達地球軌道附近,將我們地球也吞掉,這裡的問題是,恆星末期為何會發生這種極端的現象呢?為何會變大而不是收縮死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