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人們會先逃離地球,移居火星,還是先回歸海洋?

2020-09-05 科學大白

地球是一個藍色星球,它70.8%的表面積都被水覆蓋。科學界也有一種看法,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爬行動物等陸生動物都是從水生動物演變過來的。既然海洋是地球生命的發源地,那麼它會不會也是地球生命的終結點呢?

地球的未來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事實。現在的地球之所以這樣充滿生機,都是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那句話「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太陽是一個發光發熱的恆星,依靠內部氫原子劇烈聚變產生能量。但它不可能永遠發光發熱,現在太陽的光照強度已經遠不如前,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太陽內部的氫原子終有一天會消耗殆盡,而太陽也會變成一個冰冷的球體。

地球最終的命運會如何?人類會先回歸海洋嗎?

地球沒有了太陽,也會變成一個冰冷的球體。但是依照現在的發展趨勢,誰又能保證在太陽消失之前地球會一帆風順呢?隨著溫室效應加劇,大量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地球很可能會被水淹沒,成為一個水球。到那時,人類在開闢太空生存之路之前,可能先要到海洋中尋找出路。而人類需要改變的,就是像魚一樣呼吸。

像魚一樣呼吸,只要有了魚鰓就可以。通過薄膜過濾,使海水中溶解的氧分子變成可供人類呼吸的氧氣。當然,生存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像魚一樣呼吸,人類還可以把自己變成人魚,通過基因改造和重組技術,讓人類變成一種可以完全適應海洋環境的生物。雖然現在聽起來有些難以接受,不過在科技飛速發達的未來,把人類改造成人魚,也並不是一件難事。

雖然地球的未來並不確定是什麼樣子,但不管是像電影《流浪地球》一樣變成一個冰冷的球體,還是先被融化的冰川淹沒。總是,未來的人類一定是需要在現有的生存方式中尋求突破的。而且,尋找人類新家園的規劃也已經事不宜遲。人類不可能等到太陽能量消耗殆盡的那一天才開始尋找出路,那樣的話,人類最終的命運可能就會像曾經的鐵達尼號一樣——等待死亡。

人類的生存問題目前也已經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並且各國都先後開始了太空探索之路,不只為了在茫茫宇宙中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更為了搶佔先機,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地球上的所有人。「天問一號」即將到達的火星,又是否會適合人類居住呢?

相關焦點

  • 8月「火星移居」再受熱議!人類有能力將它改造成第二地球?
    ,相信未來有一天真的可以實現火星移居,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說短也不短,但是有能力去改造還是可以的,畢竟如今科學家們更加擔心的是地球的未來。雖然有少數的國家或地區保護地球,但是大多數的破壞使得地球生態環境無法逆轉。所以在沒有選擇的路線之上,火星是唯一的「後路」。並且霍金曾經預言:人類必須在100年內逃離地球,否則將會滅亡,這也算是一種警示。
  • 「火星移居」8月再受熱議!人類能夠將它改造成第二地球嗎?
    火星移居也將從科幻變成現實,科學家們已經在努力進行對火星改造提出方案或者方法,相信未來有一天真的可以實現火星移居,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火星如今的狀態怎麼樣?按照科學家的說法,這個是可以的,人類一定能夠把火星改造成為一個適合於人類居住的星球,以後人類就可以在地球和火星之間飛躍,根據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按照如今的科學技術認識來看,要把火星改造為人類適宜需要100年到200年,所以說這個時間是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有能力去改造還是可以的,畢竟如今科學家們更加擔心的是地球的未來。
  • 火星和地球那麼多相似之處,人類未來能移居火星嗎?
    第一個是尋找除地球文明以外的其它星球文明,第二個就是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可是上百年的時間過去了,科學家們還是沒能找到外星文明和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可是,也並不是沒有一點收穫,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或許能適宜人類居住。
  • 中國計劃2021年登陸火星 專家:未來人類或移居火星
    火星最近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先有去年9月28日,美國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發表聲明說,他們在火星上找到了流動的液態水,如今衛星專家又明確,我國準備在2021年登陸火星,看來,火星想不火都難!  然而這樣一個充滿傳說和魅惑的星球,離我們卻有點遠。航天專家楊宇光介紹,火星距離地球非常的遙遠,最近的也有5000多萬公裡,最遠的超過2億公裡。因此時機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的。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他認為,爆炸會使火星上相當大一部分的冰冠蒸發,釋放出足夠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同時核彈爆炸時會釋放大量熱輻射。好在這個天馬行空的方法不管從技術上還是倫理上都沒有得到科學家們的認可。相比之下,一種叫做二氧化矽氣凝膠的材料看起來更具有可實施性。將整個火星「地球化」難以實現,可以考慮先將小區域改造成適宜居住的環境。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或許需要100年,才能成功改造火星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於能源的消耗也是逐漸增加,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世界上人口數量急劇增長,有專家預測,在未來地球可能負擔不起人類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如果到了這個地步,人類將何去何從?,同時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探索,這是因為這些星球距離地球較近,想要移居星球也會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的相似,不僅同處宜居帶,更重要的是火星距離地球相當的近!
  • 現在就考慮逃離地球?太早了吧
    現在就考慮逃離地球,太早了。人類的未來,還是在地球。
  • 馬斯克路子野:不承認地球法律、先到先得火星「稱王」
    SpaceX表示,星鏈在地球和月球上的服務將遵守美國加州制定的法律,但在火星或其他殖民太空飛行器上,它不會承認任何基於地球政府的權力或主權。這些服務條款中還寫道,在火星上,「爭端將通過火星殖民地上依據誠信制定的自治原則來解決」。這符合馬斯克透露的最新計劃,該計劃要求在火星上建立不依賴地球生存的可持續城市。馬斯克上周在火星協會年會上分享了這一願景的細節。
  • 為什麼我們必須逃離地球?霍金的回答你可能不會想到
    史蒂芬霍金因其關於時空、像畸形垃圾攪拌機的黑洞的思想聞名於世,但這位有名的物理學家、劍橋教授,在香港的一次談話中卻不再開「逃離九龍這座島」這種玩笑,而是呼籲人們逃離這整個烏煙瘴氣的星球。霍金正在兜售太空殖民這個概念。「地球上的生物正面臨各種災難——比如突然的氣候變暖、核戰、基因編輯病毒等——所帶來的與日俱增的死亡威脅。」
  • 移居火星之後,我們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會不會是這個樣子期待
    人們已經開始慢慢的想要去嘗試出地球以外的星球,在那裡生活了,就比如生活在火星的話,人們將會怎麼樣呢?如果人類全部都移居到火星,那麼人類會變成火星人嗎?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些雖然都是未知的,不過在科學家他們看來,這件事的確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劉慧根說,宜居帶的必要條件離不開液態水,而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達到71%),從地球經驗來看,液態水(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行星上只要發現液態水的痕跡,就有可能孕育過生命,因此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金星和火星存在過液態水的痕跡,有可能曾經出現過生命。  20世紀初,曾有人認為火星和金星是人類生活的可能之地。但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這個可能被否定。
  • 「第2地球」或已鎖定!星際飛船測試成功,人類移居可能指日可待
    在太陽系之中,除了地球之外火星可以說是人類如今探索最多的,因為人類未來的方向是希望移居到火星上去,所以火星很大概率會成為人類的「第二棲息地」,根據8月新科學報告指出,承載火星夢想計劃的馬斯克宇宙飛船首次起飛,讓人類實現火星移民更加的近了一步,這可以說令人真的很感慨,一個企業居然具有這麼強的實力,當然這已經是事實,別人就有這麼強的研究能力。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這個美麗的地球,已經在這個宇宙中,存在有四十六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中,這個地球很多生物,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歷程。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出現後就成為了這個地球上的「霸主」,還統治了這個地球1.6億年之久。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對此,中國航天集團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如果最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並且這還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重量最大的探測器。
  • 地球將不適合居住?火星或還有3個湖泊!人類移居希望可能更大了
    所以這就是他們能夠合理解釋的地方,只不過人類如今的技術無法實現直接進行火星地表之下的探測,所以到底這湖泊之下是否存在生命,還有待考證,如果真的存在這些「湖泊」,那麼人類未來移居火星的希望就更大了,也就是移居太空的希望更大了,至少這些湖泊提供了水資源的基礎,同時還是有一定概率存在生命的,美國宇航局(NASA)不才發布了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就是針對火星生命而去的。
  • 越看越像地球!木衛二的海洋很可能與地球是一樣的,科學家興奮了
    探索太空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目標,由於地球的生態環境正在不斷惡化,有科學家擔心未來地球將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於是為了讓人類能夠更加長遠的發展,科學家不斷探索太空中的宜居星球,希望在未來人類能夠實現移居太空的夢想。
  • 這顆星球是人類移居首選!氣溫25度,大氣壓力1!距離地球很近
    文/玉濁清這顆星球是人類移居首選!氣溫25度,大氣壓力1!距離地球很近目前地球上的人口總數大約為75億,並且根據專家預測,再過幾十年世界人口可能增至100多億,但是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口不停的增長,加上無節制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那麼地球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到那個時候人類將何去何從?因此很多科學家就將目光轉向了外太空,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逃離地球,移居外太空是未來將要面臨的問題。
  • 火星將要變成下一個地球,移居火星沒那麼難,你做好準備了嗎?
    由於人類的能力有限,無法實現光速,所以我們只能把移居外太空的希望寄托在火星上,雖然火星的環境十分複雜,沒有磁場、大氣層、氧氣等,不太適合人類生存,但是火星也是一顆處於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它的環境與地球還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人類可以通過後天的技術改造,讓火星變得宜居,成為下一個地球。
  • 探測火星 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若火星真的被開發了,它會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是先到先得嗎?
    人作為地球上的一種高級生物,探索未知的領域是智慧的本能。多年間,各國一直相繼向外太空發射衛星、探測器等進行宇宙探索,高昂的費用成本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效益,對外太空的探測在天氣觀測、通信廣播等大量領域衛星都起到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