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了一顆黑矮星會怎樣?

2021-01-08 天文在線

如果明天太陽陷入了黑暗,會發生什麼?

如果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不再在接下來的50億年裡發出耀眼的光芒,而是變成黑暗而冰冷的殘跡——一顆黑矮星,那會怎麼樣呢?

圖片來源:NASA

沒有來自太陽的光和熱,地球能維持多久?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又會發生什麼?太陽熄滅會如何改變宇宙?

每一顆恆星都有一個消亡日,但它們不會就這麼枯竭直至漆黑一片。那些比我們的太陽至少大十倍的巨型恆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然後坍縮成中子星。

藝術家對超新星爆炸的再現 圖片來源:ESA / Hubble / L. Calcada / NASA

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沒有足夠的質量成為中子星,它們最終會膨脹成紅巨星,然後剝離掉外層直到只保留核心,這時它們就變成了白矮星。

圖片來源:NASA

與類似於太陽的氫燃燒恆星不同,白矮星沒有核聚變反應來提供能量。它們逐漸冷卻下來並輻射出剩餘的全部能量,直到有一天,他們理論上變成了黑矮星。但問題是,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都還沒有黑矮星……

黑矮星還沒有形成。你知道的,白矮星無法產生任何能量,但它們仍然有足夠的能量微弱地發光並持續上千億年。

圖片來源:Gemini Observatory

考慮到宇宙只有138億年的歷史,即使是最古老的白矮星也仍在幾千開爾文的溫度下發著光。

以我們的太陽為例,它還要再過10^15年才能冷卻下來,變成一顆黑矮星。那是千萬億年後的事了,誤差只有幾百萬年。

你認為人類會存在那麼久嗎?那我們換個問題:如果明天太陽熄滅了會怎樣?

圖片來源:Forbes

我希望你手頭有足夠的電池,因為整個太陽系都會陷入黑暗,你還得穿上幾件毛衣,因為天氣也會變冷很多。

從行星的角度來說,我們在地球上被寵壞了。藉助太陽提供的所有光和熱,我們能夠在以11萬公裡/小時(6.8萬英裡/小時)的速度飛馳太空的巖石(地球)上建造一個舒適的家。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只是宇宙中另一個小小的點,但如果太陽停止燃燒,這樣一個事實就會立即體現出來——我們只是在太空中漂浮著。

圖片來源:UNIVERSETODAY

失去太陽熱量的第一周之後,地球表面的溫度將下降到0°C(32°F)。一年後,氣溫會進一步下降,降到零下100°C(零下150°F)。

到那時,我們所有的海洋都將被冰層覆蓋。儘管如此,地球上仍有唯一一個你有機會生存的溫暖的地方——海洋底部的地熱噴口附近。

地球海底的地熱噴口 圖片來源:NOAA

太陽瞬間變成一顆黑矮星,即使是在我們假設的情況下也不太可能發生。

實際上,要成為一顆黑矮星,太陽必須經歷恆星生命周期的所有階段。從現在的主序恆星開始,太陽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然後逐漸消退成白矮星,最後冷卻成一顆黑矮星。

圖片來源:MIC

在紅巨星階段,它會炙烤著地球,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將地球與金星、水星一同完全吞噬。嗯,至少我們不用擔心太陽縮成黑矮星後會被凍死。

現在的太陽和變成紅巨星之後的太陽 圖片來源:RamsesRamirez

那其他的行星呢?那些幸運地躲過了紅巨星熊熊烈火的行星?

他們會繼續繞著太陽的殘餘物旋轉,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即使太陽縮小到地球的大小,它的質量也會保持不變,這意味著它的引力將保持不變。

在宇宙的大尺度上,太陽的消亡也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太陽只是又一顆隕滅的恆星,它太小,無足輕重,並不會讓宇宙變得更暗。

宇宙中的星雲和星系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Istockphotos

但是,如果所有的恆星同時消亡了呢?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Maryna Hordiienko-胖頭魚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科普一下,假如太陽變成一顆黑矮星,我們的世界會怎樣?
    人類和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太陽,太陽已經照耀地球46億年了。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太陽變成一顆黑矮星,我們的世界會怎樣?恆星都在不停地進行核聚變,當恆星內部沒有足夠的氫元素來維持這個過程的時候,恆星的壽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太陽因為質量不夠,沒法變成中子星。
  • 太陽會「死亡」嗎?其演化過程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影響
    恆星的起源最初是源於一團質量很大、分布面積也很大的星際雲,在引力的作用之下,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步演變成了一顆恆星。當然,星際雲在演變成恆星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大小的原恆星,而太陽就屬於黃矮星。 科學家普遍認為,黃矮星的壽命大概在100億年,這個階段算是恆星的壯年。而通過推算,目前太陽大概已經46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大概還有50多億年的時間就要步入老年了。
  • 如果太陽熄滅,人類多久會感受到?8分鐘可能是錯誤的
    如果太陽熄滅,人類多久會感受到?8分鐘可能是錯誤的!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偉大而又神秘的天體,作為一顆恆星,它為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提供源源不斷能量,就像是地球上的水,是滿足生命體必不可少的能源。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也已經習慣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太陽的存在。近年來由於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類也不得不開始反思一大問題,如果能源枯竭,太陽熄滅,人類該何去何從?那麼太陽有可能會被熄滅嗎?
  • 如果太陽熄滅,人類多久會感受到?8分鐘可能是錯誤的!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偉大而又神秘的天體,作為一顆恆星,它為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就像是地球上的水,是滿足生命體必不可少的能源。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也已經習慣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太陽的存在。近年來由於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類也不得不開始反思一大問題,如果能源枯竭,太陽熄滅,人類該何去何從?那麼太陽有可能會被熄滅嗎?
  • 如果太陽「執意」變成黑洞,地球會被「吃」掉嗎?它的命運如何?
    提起黑洞,總讓我們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感,黑洞太能吞噬了,宇宙萬物碰上黑洞都幾乎沒有逃脫的希望。那麼,你是否會好奇,我們的太陽會不會變成黑洞,如果太陽變成了黑洞,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會怎麼樣呢?看到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想都不想就會脫口而出:地球完蛋了!其實霍金在《果殼中的宇宙》一書中告訴我們並非如此。
  • 如果太陽變成超新星,會是怎樣的場景?
    像太陽這般大小的恆星,它的質量可以維持氫核聚變,並觸發氦聚變。現在的太陽正處於主序星階段,還可以穩定燃燒50億年。50億年後,氦元素聚變會在恆星內核啟動,使太陽發生膨脹,上億公裡的範圍將變成火海。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將被其吞沒。
  • 當太陽死亡後,地球將面臨怎樣惡劣的環境?答案或許早已確定
    任何事物本身都有它的年限,太陽很遠也不例外,太陽已經燃燒了大概四十五點七億年,在幾十億年之後,太陽自身內部的氫元素會全部消耗盡,太陽也會走向自己生命的終點,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答案或許早已確定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將會有怎樣的結局?
  • 宇宙滅亡前的最後光芒,黑矮星超新星爆發,大概在10^1100年後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我們的太陽就會進入到演化的末期。它的外殼會膨脹,變成一顆紅巨星,而內核開始坍縮,最終留下一顆白矮星。也就是說,我們的太陽的質量雖然也能達到銀河系前20%的水準,但依然不足以在死亡時甚至在變成黑矮星後出現超新星爆發。它會像目前宇宙中99%的正在燃燒的恆星一樣,未來只能永遠沉寂下去。只有1%的黑矮星,足夠引發這樣的量子隧穿效應。一個粒子的量子隧穿效應不會造成任何改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效應逐漸累積,最終就會發生質的改變,引發黑矮星超新星爆發。
  • 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一個黑洞,會發生什麼後果?
    如果我們的太陽被黑洞取代會發生什麼?根據目前的理論,在30-40億年後,我們的太陽會變得更熱,然後它將在大約50億年內膨脹成紅巨星。然後吞下內部行星,最終縮回到白矮星。變成白矮星後,這種亮度水平足夠強烈,壽命足夠長,有可能允許新生命的出現,如果不是在地球上,那麼可能是金星或水星。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那麼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一個黑洞,會發生什麼後果?
  • 太陽的生命周期,太陽死後會消亡嗎?
    太陽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
  • 即使宇宙毀滅,還能「活著」的星球中,太陽系內就有一顆
    筆者-小文地球孕育了無數的生命,而太陽則是這些生命誕生的前提,沒有太陽,地球不僅會陷入一片黑暗,而且還會變成一顆顆冰冷的「冰球」。而據科學家計算,太陽已有50億歲了,這是一顆正處於「蒸蒸日上」的星球,它每秒鐘消耗著400萬噸的氫物質,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時,太陽強大的引力也使得太陽系內的眾多行星、彗星以及小行星等等圍繞其旋轉,而我們不能想像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天失去太陽的人類會是怎樣的下場。
  • 恆星死亡後會演變成四種天體,但最後都會變成這種星球並一直存在
    我們常常把恆星的主序星階段結束稱為恆星的死亡,實際上這只是它的一個階段,指的是恆星從形成之後開始氫核聚變,一直到劇變結束,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等,當其核聚變結束時,就稱為恆星死亡了,其實它是進入了另一種階段,即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乃至黑矮星階段,其實無論是哪種階段,都是恆星的一段時期。
  • 如果用織女星替換太陽,地球會怎樣?
    在1840年,人類在夜空中拍攝的第一顆恆星正是織女星。早在1.15萬年前,織女星還是北極星,而且它將會在1.37萬年後重新成為北極星。雖然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織女星只是一個很小的星點,但它的實際大小和亮度都超過了太陽。織女星的質量可達太陽的2.1倍,半徑為2.4倍,光度為40.1倍,它的表面溫度達到了9300 ℃。
  • 如果用織女星替換太陽,地球會怎樣?
    同時,織女星也是夜空中肉眼可見最為明亮的恆星之一,位列全天第五,北半球第二(除太陽之外)。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天文學家進行過最多研究的恆星無疑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而第二多的則是織女星。曾經,織女星被用作恆星的光度標準,視星等的0等最初就是以它為基準。在1840年,人類在夜空中拍攝的第一顆恆星正是織女星。
  • 太陽總有一天會變成地球這麼大,但裡面會藏個大鑽石,一立方米就有...
    我們的太陽到了晚年的時候,體積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在這個紅巨星內部,會逐漸形成一顆白矮星。當周圍的氣體散去之後,白矮星會顯現出來,從體積上來看,這顆白矮星和地球差不多大,但是它的質量卻並不比現在的太陽少多少,因為轉變的過程中太陽並不會損失太多物質。
  • 太陽成為面冷心熱的紅巨星後,核心是怎麼變成一顆白矮星的?
    我們知道像太陽這樣的低質量恆星,最後都會成為一顆發著熒熒白光的白矮星,而在成為白矮星之前,太陽核心的變化,像極了一個歷經風雨之人的心境。恆星,宇宙中最古老的家族,最早可追溯至大爆炸後3億年的黑暗時代末期。這是一個驅趕黑暗的家族,是夜空裡被簇擁的明星,是萬千宇宙子民的心之所向。
  • 太陽之死:太陽燃燒殆盡之後會怎樣?會變成一個黑洞麼?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壽命大概在100億年(現在的年齡是45.7億年),差不多處於青壯年。也就是說,再過50多億年,太陽的燃料就會燃燒殆盡,壽終正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太陽燃燒殆盡之後會發生什麼? 或者我們先問這樣一個問題:太陽是靠什麼保持現在這樣的「身材」的?
  • 太陽終將成為白矮星,但那不是結局,再演變數百億年會變成一顆黑球
    根據恆星演變理論推測, 當太陽走過核聚變的主序星階段之後就會成為一顆白矮星,但太陽成為白矮星就完了嗎?不是的,白矮星並不是太陽的最終歸宿。天文學觀測證明,和太陽質量相差不大的恆星,在主序星階段(就是像目前的太陽這樣以核聚變產生能量的恆星)結束後都會成為白矮星。
  • 物理學家計算出最後一顆超新星何時會發生
    現在在宇宙中,當內部核反應在核心中產生鐵時,超新星爆炸中的大質量恆星會突然死亡。鐵不能被恆星燃燒——它像毒藥一樣堆積,觸發恆星坍塌,形成超新星。但是,較小的恆星傾向於以更高的尊嚴去死,萎縮並在生命的盡頭變成白矮星。
  • 如果太陽的質量是現在的兩倍會怎樣(內含中文視頻)
    但是,如果有更大的太陽,如果太陽太大,會更好嗎?\NBut if the sun is so great, would it be better if there was more of it?如果太陽是現在的兩倍會怎樣?\NWhat if the sun has twice the mass it has now?好的東西太多了也會變成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