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總有一天會變成地球這麼大,但裡面會藏個大鑽石,一立方米就有...

2020-12-03 科普大世界

我們的太陽到了晚年的時候,體積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在這個紅巨星內部,會逐漸形成一顆白矮星。當周圍的氣體散去之後,白矮星會顯現出來,從體積上來看,這顆白矮星和地球差不多大,但是它的質量卻並不比現在的太陽少多少,因為轉變的過程中太陽並不會損失太多物質。

白矮星是一種密度很大的天體,比我們所見過的物質的密度都大,上面一立方米就有一千萬噸重,是水的一千萬倍。

那麼白矮星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呢?其實並沒有什麼稀奇的,甚至大多都是些輕元素,具體來說就是元素周期表上鐵以下的元素,因為形成白矮星的恆星質量通常較小,這類恆星在核聚變反應中並不能生成鐵及以上的元素,能在核聚變中形成鐵元素的恆星就不會成為白矮星了,而是成為中子星和黑洞。

白矮星上面的物質通常是以碳和氧為主,太陽也將如此,它內部的核聚變合成反應不足以達到鐵元素的階段,通常在達到碳的階段的時候就停止了,白矮星剛形成的時候,其實恆星還處於紅巨星的階段,其外層會有一層包含各種雜質的氫元素層,下面則會是氦元素,然後往裡就是碳元素了,所以大多數白矮星內部會有一個主要由碳元素構成的幾千公裡大的碳球,所以常有人說白矮星內部有一個鑽石芯,甚至有人稱某些白矮星就是個鑽石星球,科學家認為太陽成為白矮星後就會成為這樣的星球。

由於恆星只有在核聚變中形成鐵元素的時候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並在爆發之後形成中子星和黑洞,所以一般認為白矮星上的物質中不會有自己形成的鐵元素,所以組成白矮星的物質通常以碳、氧、氦、氫、氖等居多。

但是白矮星內部的物質並非處於固態,而更似一種高溫下的熔巖狀的液態,而且是處於簡併態,這是只存在於白矮星上才有的現象,是由於白矮星強大的壓力,把自身物質的原子層面的尺度改變了,其中所有物質原子之間的距離被大大縮小,以至於到達了原子的電子由於距離太近而互相排斥的程度上。

剛形成的白矮星內部溫度可高達一億度,雖然溫度很高,但還不至於把碳元素的核聚變點燃,所以如果這時候它不再吸收物質的話。那麼它的溫度會逐漸冷卻下來,經過200億年左右的時間,變成一顆黑矮星,不發光,溫度低,但是由於宇宙至今才不過137億年左右,所以科學家們認為目前宇宙中並沒有白矮星成的黑矮星。而我們的太陽至少還有五十億年的時間才能成為白矮星,所以根本不用擔心。

相關焦點

  • 太陽成為白矮星後內部會有個大鑽石?想多了,它實為一種特殊物質
    像太陽這樣中等質量的恆星演變到晚年的時候最終會演變成白矮星,這種星體的密度之大僅次於黑洞和中子星,每立方釐米的密度在100公斤到10噸之間,其個頭還沒有地球大,但是質量卻和太陽相差無幾,由於發出的光特別接近純白色,所以被稱為白矮星,那麼為啥白矮星的中心會有一顆「大鑽石」呢?
  • 太陽的生命終點會是什麼?是變成白矮星還是爆炸?其實可能性很多
    但是任何人,任何事從來都不會一如既往,不發生任何變化的,人的生命會走向終點,同樣太陽的生命也會有終點可見,那麼太陽的生命終點會是什麼呢?是變成大家所熟悉的白矮星,還是因為太陽的熱度實在是太高了,總有一天會爆炸呢?
  • 鑽石是地球上最硬的物質嗎,如果用鐵錘砸鑽石,它會碎嗎?
    而且很多人把鑽石看作是永恆,畢竟鑽石是非常堅硬的,經過科學家多年的研究和測試,鑽石是地球上目前為止最硬的物質,它的硬度達到了10,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鑽石會被很多人買來收藏,而且鑽石還用於很多的行業中,也就非常高的使用價值,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碳元素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晶體,晶體中的每一個碳原子,都會和旁邊的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建,這種晶體的類型被稱為是金剛石,也就是打磨之後的鑽石,碳原子有4個外層的電子,鑽石晶體內所有的外層了電子都是用共價建的形成
  • 如果把100立方米的水,壓縮成一立方米會怎麼樣?
    太陽內部的大氣壓力是3000億個大氣壓,物質密度也是100噸每立方米。只要能達到3000億個大氣壓,水一樣可以從100立方米壓縮到一立方米。那麼被壓縮以後,會不會發生核聚變呢?其實是很困難的。太陽內部既有3000億個大氣壓的高壓又有1500萬度的高溫。氫的核聚變仍然會很緩慢。4個氫原子合成一個氦原子,雖然只是一句話。
  • 太陽死亡後會形成一顆地球大小的水晶球
    當太陽到演化的末期,會形成紅巨星,紅巨星消散後,中心部分會形成一顆緻密的白矮星。水星、金星和地球都會被太陽吞噬掉。
  • 和太陽一樣大的冰球,如果撞擊太陽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目前我們的太陽正值壯年時期,短時間來看太陽所提供的光度和熱量十分穩定,不過在大約10億後由於太陽的升溫,地球上海水將被蒸發甚至沸騰,屆時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將會滅絕。大約70億年後,太陽將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吞沒水星和金星,我們地球很有可能在這場災難中倖免,但是當太陽變為白矮星以後,地球的軌道會因為引力輻射發生衰減,直到10^26年後撞向太陽的屍體,地球毀滅。
  • 地球離太陽到底有多遠?太陽系其他幾大行星塞裡面,也不覺得擠!
    地球離太陽到底有多遠?太陽系其他幾大行星塞裡面,也不覺得擠!每年一到夏天,人們都被熱的「四處躲藏」,只想好好的待在屋裡吹空調,一點也不想被暴露在陽光之下。每次一踏出房門,就感覺太陽在自己頭頂,走多遠跟多遠。
  • 太陽死亡之後會如何?變成一顆太空「水晶球」
    來源:新浪科技這幅藝術想像圖展示了一顆正在固化的白矮星,也許太陽未來也將發生同樣的過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陽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永遠燃燒的氣體球,但總有一天它會死去,這可能聽起來很讓人沮喪,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年的生物來說
  • 太陽的年齡有多大?它還能存活多久呢?我們會失去太陽嘛
    宇宙萬物都是有年齡的,不管是地球上的生物,還是宇宙裡的塵埃,都有自己的年齡。那麼,我們人類和動物的年齡都很好觀察,甚至連巖石都能估計出來,可其它星體的年齡要怎麼估計呢?我們距離它們實在太遠,根本沒法採取樣本。
  • 《流浪地球》經典臺詞 :總有一天,貝加爾湖的冰會化為水的。
    1 剎車時代 在地球上建造1萬座行星發動機,通過發動機產生的反向作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 2 逃逸時代 全功率開動發動機,使地球加速飛出太陽系。3 前流浪時代 逃出太陽系之後,地球將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半人馬座比鄰星,那裡有著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距離為4.22光年)。4 後流浪時代 在流浪途中使地球重新開始自轉並減速。5 新太陽時代 地球進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以完成移民。
  • 假如太陽發生大爆炸,其毀滅半徑會有多大,會有一光年嗎?
    如果太陽發生大爆炸,其毀滅半徑會有多大,會有一光年嗎?首先聲明,根據目前宇宙學理論,太陽這種質量的恆星一生沒有大爆炸的機會。恆星大爆炸就是超新星了,超新星大爆炸的條件就是質量要達到至少8倍太陽以上。只有這麼大的恆星,中心壓力才有可能達到促使碳核聚變的條件,並使核聚變的鏈條一直到鐵結束。當恆星核聚變使中心變成一個鐵球後,核聚變就無法進行下去了,中心核聚變停止,沒有聚變張力抵禦恆星巨大的引力壓力,恆星以驚人的速度坍塌收縮,物質以接近光速衝擊那個鐵核。
  • 一顆足球大的中子星砸到地球會分崩離析嗎?
    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顆足球大的中子星砸向地球會怎麼樣呢?腦洞夠大的。網上一會說1克中子星物質掉到地球會砸穿地球嗎,一會又來個足球大的中子星。服了這些人的異想天開,上面那個中子星大概像個足球吧。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足球大的中子星。宇宙中沒有足球大小的中子星,也沒有其他的大質量天體為足球樣大,這個設想是空穴來風。
  • 太陽會坍縮成黑洞嗎?如果太陽變成了黑洞,地球會被吞噬嗎?
    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時留下的東西。大質量恆星的核心質量通常至少是太陽質量的三倍。恆星體積非常大,恆星輻射出的能量由恆星內核中的核聚變反應提供。氣體佔了恆星絕大部分質量,恆心超強的引力場總試圖使恆星坍縮,而恆星核內發生的聚變反應,就像一顆巨大的聚變炸彈,試圖引爆恆星。恆星的引力和聚變反應產生的爆發力之間的平衡決定了恆星的大小。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有一天會停下來嗎?
    自46億年前形成以來,地球每天都會繞著地軸自轉一圈,因此地球上萬物才能感受到周而復始的日升日落。如果沒有外力的改變,地球將永遠地自轉下去,直到世界毀滅,直到太陽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吞沒地球。但是,為什麼地球會不停地轉動呢?
  • 要是地球變得和太陽一樣大,人口數量不變,那會是怎樣的景象?
    地球是一個擁有著數十億年歷史的行星,而地球所擁有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裡,但是其中的71%都是海洋,只有百分之二十九是陸地,而在這陸地上生活著將近70億的人口,這個人口數量正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各種問題也開始凸顯了出來,比如說人均用地正在不斷的減少,土地的價值正在不斷的升高,因此有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地球變得和太陽一樣大,但是人口數量不變的話,那會是怎樣的一番場景呢?
  • 把100立方米的水壓縮成1立方米,結果會如何?
    >——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海水的體積就被強大的壓力(約1100個標準大氣壓)壓縮了大約4.74%(註:與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海水相比)。科學家告訴我們,原子的內部有99.9999%以上都是空的由此可見,只要壓力足夠大,水就可以被大幅度的壓縮,那麼問題就來了,假如把100
  • 如果將100立方米的水壓縮成1立方米,會變成什麼?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估計都做過這樣的實驗,拿一根針筒,將其前端密封住,如果針筒內部是空氣的話,我們用力擠壓針筒的活塞部分,那麼一開始活塞就會比較輕鬆地向前端移動,隨著移動距離的增大,所需要按壓的力就會越大。
  • 為啥會有中子星,它有多可怕,指甲蓋大一塊按地球密度有多大?
    中子星密度為1~20億噸/cm^3,地球密度為5.5g/cm^3,中子星密度約地球密度的18.2萬億~364萬億倍,我們折中一下,中子星按中間密度10億噸/cm^3,這樣1立方釐米中子星就有182萬億立方釐米的體積,換算成立方米就是1.82億立方米。根據球體積公式V=(4/3)πr^3,可計算出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變成地球物質,相當一個半徑351米的球體。
  • 當地球只有網球這麼大,已知的最大恆星會有多大?
    此時木星的直徑大概為75cm那這個時候我們熟悉的太陽會有多大呢?此時太陽的直徑大概為7.31m作為黃矮星的太陽實際上已經比已知宇宙的80%的恆星都要大了。顯然還有比太陽更大的恆星,那就是天狼星。讓我們看一下天狼星有多大。
  •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很多人喜歡談論黑洞,也有人聽說黑洞是恆星死亡的結局,於是就很關心: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不用擔心,地球不會被吸進去的,科學家說:因為太陽根本就不會變成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