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也會颳風!當70億年後,太陽進入晚年,它也會變成這般模樣

2020-10-16 奇點使者

據報導,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在通過對恆星風的研究後,得出了恆星風的產生與恆星伴星、系外行星等有關的這一結論,同時表示,恆星風並不是球星的,它們有著千奇百怪的模樣,甚至有的看起來好像是貓眼,還有著類似於愛斯基摩人的模樣。



什麼是恆星風?

在系外行星的探索上,包括太陽系之內我們熟悉的八大行星,很多星球上都會颳風,拿我們生活的地球來說,每時每刻都在颳風,只不過風力等級不同罷了。

那麼,恆星也會颳風嗎?答案是肯定的。什麼是恆星風?現代研究認為,恆星風是一種從恆星內部不斷向外運動的物質流,它和我們熟悉的太陽風暴類似,但是恆星風卻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且它釋放出的能量也沒有太陽風暴來得猛烈。

或者更加直白一點來說,恆星風就是從恆星誕生開始,伴隨著恆星演化而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在恆星風進行的過程中,恆星的質量也在不斷流失,最終恆星進入到生命尾聲,迎來了另一種生命形式。



恆星風是如何形成的?

在科學家們發現太陽風之後不久,就有科學家提出了恆星風的猜想。後來,在對恆星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從恆星的光譜中找到了恆星風存在的間接證據。

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恆星風的呢?在對M型巨星和超巨星的觀測中,科學家們發現,恆星的光譜線被一分為二,一條寬而淺,另一條則是銳而深。最終,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研究者判斷,是由於恆星內部存在著一種向外擴張的物質,形成機制類似於太陽風,一直到它「吹到」遠離恆星光球的地方。



大量的數據表明,恆星風的移動速度大約為上千公裡每秒,當它「吹過」的時候,大量的熱氣殼被拋出,恆星的質量也隨之流失。

不過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究竟恆星風為何會出現,科學家們目前尚無定論。因為它無法直接觀測到,這也為研究恆星風帶來了不小的難度。現代科學一致認為,研究恆星風是恆星物理研究領域中,最難的課題之一。



不過,科學家們對於恆星風的形成,仍然有相關的猜想。比方說,有觀點認為,恆星風是誕生於恆星色球和星冕之間,那裡由於溫度較低,所以在壓力下便會向外拋射出一定的物質氣體。

而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也指出,大量的數據表明,恆星風是不對稱的,它可以是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而且在恆星演化的過程中,恆星風的形狀也會發生變化。那麼,當70億年後太陽正式進入尾聲,它的恆星風又會是什麼模樣呢?



70億年後的太陽

在現有的研究理論中,研究者發現,越是看起來奇怪的恆星風,它其實受到外界影響的因素就越大。比方說一些螺旋形的恆星風,它一般都與恆星的伴星有關,或者是恆星系統的周圍,存在著較大質量的系外行星。

在太陽系中,雖然目前已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是近年來的研究一直認為,太陽系邊緣極可能存在著一顆太陽伴星或者是一顆巨大的未知行星。



這也意味著,伴隨著太陽的演化,太陽的恆星風也會變得越來越「奇怪」。當然,即使最終人類並沒有找到猜想中的太陽伴星和未知行星,太陽的恆星風仍然會呈現微弱的螺旋狀,這與太陽系的行星構成有關。

研究者表示,大約70億年後,當太陽進入生命的尾聲,受到木星、土星這種巨大氣態行星的影響,由於它們的質量非常大,同時在太陽恆星風不斷「吹過」的過程中,太陽生命尾聲的質量流失也已經非常多了,所以,木星和土星會成為幹擾太陽恆星風形狀的主要力量,70億年後的太陽恆星風,極可能是蝴蝶狀或者是螺旋狀的。



這個時候的太陽已經是垂死階段,甚至不排除木星和土星會讓太陽恆星風變成玫瑰花瓣的形狀,這個發現是非常有趣的,因為這意味著,宇宙中那些看起來只是一個個亮點的恆星,事實上在恆星風的作用下,都是千奇百怪的形狀。

資料來源

《中國科學院》9月25日文章《70億年後,垂死太陽刮什麼風?恆星風研究重塑星系演化模型》

相關焦點

  • 70億年後,垂死太陽刮什麼風
    通常,恆星也會「刮」風,這些恆星風及高能輻射可以形成「泡泡雲」,而當質量較小的恆星進入晚年後,它們會緩慢釋放外層氣體至恆星風,最終形成行星狀星雲。 但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恆星風是球形的。 天文學家對圍繞老化恆星的恆星風進行了觀察,發現恆星風並不是球形的,而是類似於行星狀星雲。
  • 70億年後,垂死太陽刮什麼風?
    通常,恆星也會「刮」風,這些恆星風及高能輻射可以形成「泡泡雲」,而當質量較小的恆星進入晚年後,它們會緩慢釋放外層氣體至恆星風,最終形成行星狀星雲。但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恆星風是球形的。70億年後這項研究還有助於人們想像太陽在70億年後死亡時的樣子。太陽最終會變成一顆像撞球一樣圓的紅巨星,那它會產生什麼形狀的恆星風呢?
  • 70億年後,垂死太陽刮什麼風
    通常,恆星也會「刮」風,這些恆星風及高能輻射可以形成「泡泡雲」,而當質量較小的恆星進入晚年後,它們會緩慢釋放外層氣體至恆星風,最終形成行星狀星雲。但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恆星風是球形的。天文學家對圍繞老化恆星的恆星風進行了觀察,發現恆星風並不是球形的,而是類似於行星狀星雲。
  • 太陽會變成黑洞嗎?
    太陽是一種恆星,恆星有點像有生命的個體,也會有從出生,壯年到死亡的演化歷程。恆星肯定會「死亡」,但「死亡」的狀態不一定是黑洞。至於太陽會不會變成黑洞,要從一些基本概念講起。主序星階段佔恆星生命歷程90%的時間。科學研究表明,太陽誕生於45.7億年前,而它的主序星大約100億年,可見太陽目前正值壯年。根據質能關係,質量和能量是統一的物理量。太陽在不斷向外釋放能量,其質量也在不斷減少,引力對聚變的控制越來越弱,聚變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強烈。當太陽到達晚年之時,其核心聚變得太厲害,因此體積會膨脹,變成一個大紅胖子,也就是紅巨星。
  • 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太陽系的第二恆星嗎?
    那麼,木星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來熱嗎?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恆星,讓太陽系變為雙恆星系統嗎?為了讓木星成為恆星,唯一的方法是給它增重,但並不需要像太陽那麼重。如果木星的質量增加為目前的75倍,也就是太陽的7.5%,那麼,它就能通過引力坍縮,自發地啟動核心區域中的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紅矮星。然而,木星幾乎不大可能會自發地演化成一顆恆星。這是因為形成太陽系的星雲幾乎都被太陽吸收,太陽系中沒有星雲供木星繼續增重。
  • 天文學家預測:50億年後太陽會變成行星狀星雲
    太陽的終極命運太陽一生所能持續的時間約為100億年,再過50億年後,太陽將會迎來終極死亡,那時的太陽會演變成行星狀星雲。大約90%的恆星在它們死後都變成了行星狀星雲,但是一些天文學家質疑太陽是否有足夠的質量變成行星狀星雲。對此,曼徹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建立了一個新的恆星模型,可用於預測不同質量恆星噴射出的氣體和塵埃包層的光度。曼徹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Albert Zijlstra表示,當一顆恆星死亡時,它會噴射出大量的氣體和塵埃,從而形成外包層,它的質量能夠佔到恆星的一半。
  • 氫、氦消耗殆盡後的太陽會變成什麼樣?恆星最終的歸宿
    ,此時,剩餘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和溫度下聚變加快,太陽在這個過程中會越變越熱,溫度越來越高,大約數十億年之後,太陽的熱輻射在地球上形成高達100攝氏度的溫度,海水江河沸騰,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成為了不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就如同金星一樣,賜予萬物生命的太陽最終也成為了萬物的終結者。
  • 如果太陽變成超新星,會是怎樣的場景?
    那恆星真的是永恆不變的嗎?當然不是。讀過《三體3》的同學都知道,永恆的只有變化,永生的只能是死神。恆星的壽命以及死亡,和它的質量有著密切的關係。像太陽這般大小的恆星,它的質量可以維持氫核聚變,並觸發氦聚變。現在的太陽正處於主序星階段,還可以穩定燃燒50億年。
  • 50億年後,當太陽變成紅巨星,地球會如何,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
    如今科技不斷在進步,而人類也比之前更有機會去探索宇宙的神秘面貌了,太陽這一顆巨大的恆星,對我們地球的影響巨大。隨著如今對太陽更深入的了解,很多人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為何太陽燃燒了整整46億年還未熄滅?它最終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 7億年前,金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7億年前,金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變成如今這般模樣!若說到太陽系內科學家最為感興趣的一顆星球的話,毫無疑問這顆星球肯定是火星,這是因為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在未來,是很有機會移民到火星上生存的,哪怕現如今的火星環境還和我們地球環境相差甚遠,但是科學家卻很有信心將火星改造成一顆不輸給地球環境的星球。
  • 地球是死去的恆星嗎?太陽未來是不是也會變成行星?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因為前陣子看到某神發表了一段言論,大意是太陽將在一段時間後死去,木星將頂替太陽的位置,而且太陽系裡的行星都會有這樣的輪迴。儘管這不具備一點科學性,但他們認為恆星和行星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事實上會是怎樣嗎?
  • 40億年後,銀河系將與仙女座星系發生碰撞,人類會滅亡嗎?
    恆星死亡過程不僅是人類無法違背這個規律,即使像地球、太陽乃至整個銀河系最終的命運都會走向滅亡,地球的命運是和太陽聯繫在一起的,太陽滅亡了地球也會滅亡,那太陽是怎麼滅亡的呢?科學家研究發現,恆星也存在一個生命周期,這個周期大概為100億年,中間恆星會經歷以下階段:星雲塵埃--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黑矮星--黑洞,如今太陽就是一顆主序星,它存在的時間已經長達50億年,再過50億年,太陽就會由白矮星變成黑矮星,最終變成黑洞而消失,這就是太陽的生命周期,和生命一樣經歷幼年-中年-晚年-死亡階段,我們知道了太陽是如何滅亡的,那麼比太陽高一級的天體銀河系又將以什麼方式的滅亡呢
  • 太陽在未來會發生什麼?它會不會爆炸?
    有些恆星會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爆炸,這種爆炸的威力超過了其星系中所有其它恆星加在一起的威力——我們稱之為「超新星」。然而,這種壯觀的命運場景只會發生在最巨大的恆星身上。像太陽這樣較小的恆星則遵循著不同的路線走向終點。 最先發生在太陽身上的事情會非常緩慢。太陽目前已經是中年,在過去的百萬年間的某個時刻,太陽迎來了它45.68億歲的生日。
  • 太陽變成白矮星後會逐漸冷卻下來,它還會重生嗎?
    太陽只是銀河系兩千億顆恆星中非常普通的一顆恆星,太陽在形成之初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也在同一時間誕生,如今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都離不開太陽光,我們也知道如果地球離開太陽根本就不會出現生命,那麼這顆燃燒了46億年的恆星終有熄滅的那一天,科學家也在研究太陽到底還能持續燃燒到什麼時候。
  • 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地球將會怎樣?人類文明何以延續?
    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地球將會怎樣?人類文明何以延續?我想人類是活不到那個時候的了,萬一能活到,那到時候人類文明早已擁有脫離太陽系的能力了,甚至脫離銀河系也不在話下。末日太陽50億年後太陽要毀滅世界?
  • 太陽的壽命還有多少年 太陽毀滅後人類會怎樣
    【科技訊】8月6日,太陽的壽命還有多少年,太陽毀滅後人類會怎樣。太陽是地球上出現生命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有太陽才會有人類的誕生,太陽就是一個燃燒的火球,總有燃燒殆盡的一天,那麼太陽燃燒殆盡後人類會怎樣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詳情吧。
  • 火星為何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科學家耗時數年,總會有答案
    火星是一顆很荒涼的星球,但它並不是一出生就是這個樣子,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火星曾經是擁有很多海洋,甚至還有氧氣但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火星的生機全部消失了,剩下一片荒涼,如今的火星就如同沙漠一般;那麼導致火星變成今天這般模樣的「罪魁禍首」就是是什麼?這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火星塵暴」。
  • 太陽晚年會膨脹,所以我們會熱死?不
    因為有了太陽,地球才有了宜居的溫度,因為有了太陽,我們才有食物入口,正因為太陽如此重要,所以我從小便有一種擔憂,擔心太陽有一天會熄滅,地球會因此而喪失所有的溫度。等長大了,我才知道,太陽真的會熄滅,但真正需要我擔憂的並不是寒冷,而是炎熱。
  • 木星會變成恆星麼?
    似乎,只要木星繼續吞吃太空中游離的氫,不斷長大就能成為下一個太陽了,這就不奇怪,為什麼廣大天文愛好者會提出「木星是否會變成恆星」這樣一個問題了。 然而,由於太陽系目前的狀態,以及木星與太陽之間巨大的質量差異,將導致木星沒有機會變成下一個太陽。
  • 太陽能源會耗盡嗎?根據恆星演化規律在幾十億年之後會坍縮
    根據恆星演化規律,太陽在幾十億年之後會消耗完聚變能然後坍縮,變成紅巨星,然後氦閃,然後吞噬地球。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地球世界的能源之母,離開了太陽,地球上的塵歸塵、土歸土,地球上繁榮的生物世界也將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