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是沒有伴星的,它是一個孤獨的恆星,但在太陽周圍,圍繞著八大行星,可以說是兒孫滿堂。八大行星中的「老大哥」,則非木星莫屬。

木星之所以被稱為「老大哥」,是因為它是所有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其質量更是包含土星在內的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以這樣的個頭和噸位,看來是註定坐穩老大哥的位置了。

然而,有人提出,太陽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而木星就是太陽的那個伴星,因為木星的質量足夠大,並且自身在發光。這意味著木星是一顆恆星,而不是行星!這樣聳人聽聞的說法,依據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木星的組成成分。木星是一個氣態巨星,其主要成分是氫和氦,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而太陽的主要成分也是氫和氦,這樣看來,木星的成分和太陽還真的有點像。

太陽利用自身的元素,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核聚變,億萬年來一直發光發熱。那麼木星是不是也發生著類似太陽一樣的核聚變過程呢?木星的核心,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難以一窺究竟,只能通過現有的觀測數據來推測和計算。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木星的核心很有可能真的在進行著核聚變。

然而木星只是將氫的同位素氚進行核聚變,木星核心的壓力還不夠大,溫度也不夠高,不足以將氘和氕點燃進行聚變。這與太陽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但它的核心畢竟很有可能在進行著核聚變行為,這也讓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木星是一顆恆星。
木星在進行核聚變,那麼它會不會發光呢?觀測表明,木星釋放的能量,是其接收到太陽能量的兩倍,也就是說,木星釋放出的能量比吸收到的能量多,這也是很多人認為木星會發光的原因。然而事實上,木星並不是以可見光的形式來釋放能量的,木星自身是不會發光的,它也像其他行星一樣,只是在反射太陽光而已。
那麼木星究竟是不是一顆恆星呢?恆星中,質量最小、體積最小的,是紅矮星。2017年的時候,天文學家發現了體積最小的紅矮星,其體積比木星稍小,是木星的84%。但是它的質量卻達到了木星的85倍!木星要想成為紅矮星,則至少還要80個木星聚在一起,才能產生氕聚變,成為一顆最小的恆星。

比80個木星質量更小的星體,叫做褐矮星。褐矮星只能進行短暫的氘聚變,發出的熱量微乎其微,褐矮星還達不到恆星的標準,只能被稱為是失敗的恆星。而木星想要成為一顆失敗的恆星,也最少需要達到13倍木星質量才可以。

木星的密度太低,質量太小,距離成為恆星還差一個數量級,顯然它仍然只是一顆行星,而不是太陽的伴星。木星是位於類地巖石行星和褐矮星中間的一種氣態行星,與其類似的還有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雖然木星還不夠資格成為一顆恆星,但在它的周圍已經發現了79顆衛星,這儼然是一個微縮版的太陽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