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甚至有人說它是太陽的伴星!

2020-12-07 科學縱橫

眾所周知,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是沒有伴星的,它是一個孤獨的恆星,但在太陽周圍,圍繞著八大行星,可以說是兒孫滿堂。八大行星中的「老大哥」,則非木星莫屬。

太陽系八大行星

木星之所以被稱為「老大哥」,是因為它是所有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其質量更是包含土星在內的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以這樣的個頭和噸位,看來是註定坐穩老大哥的位置了。

木星

然而,有人提出,太陽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而木星就是太陽的那個伴星,因為木星的質量足夠大,並且自身在發光。這意味著木星是一顆恆星,而不是行星!這樣聳人聽聞的說法,依據究竟是什麼呢?

木星和太陽

我們一起來看看木星的組成成分。木星是一個氣態巨星,其主要成分是氫和氦,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而太陽的主要成分也是氫和氦,這樣看來,木星的成分和太陽還真的有點像。

木星大氣

太陽利用自身的元素,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核聚變,億萬年來一直發光發熱。那麼木星是不是也發生著類似太陽一樣的核聚變過程呢?木星的核心,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難以一窺究竟,只能通過現有的觀測數據來推測和計算。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木星的核心很有可能真的在進行著核聚變。

木星結構

然而木星只是將氫的同位素氚進行核聚變,木星核心的壓力還不夠大,溫度也不夠高,不足以將氘和氕點燃進行聚變。這與太陽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但它的核心畢竟很有可能在進行著核聚變行為,這也讓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木星是一顆恆星。

木星在進行核聚變,那麼它會不會發光呢?觀測表明,木星釋放的能量,是其接收到太陽能量的兩倍,也就是說,木星釋放出的能量比吸收到的能量多,這也是很多人認為木星會發光的原因。然而事實上,木星並不是以可見光的形式來釋放能量的,木星自身是不會發光的,它也像其他行星一樣,只是在反射太陽光而已。

那麼木星究竟是不是一顆恆星呢?恆星中,質量最小、體積最小的,是紅矮星。2017年的時候,天文學家發現了體積最小的紅矮星,其體積比木星稍小,是木星的84%。但是它的質量卻達到了木星的85倍!木星要想成為紅矮星,則至少還要80個木星聚在一起,才能產生氕聚變,成為一顆最小的恆星。

紅矮星

比80個木星質量更小的星體,叫做褐矮星。褐矮星只能進行短暫的氘聚變,發出的熱量微乎其微,褐矮星還達不到恆星的標準,只能被稱為是失敗的恆星。而木星想要成為一顆失敗的恆星,也最少需要達到13倍木星質量才可以。

褐矮星

木星的密度太低,質量太小,距離成為恆星還差一個數量級,顯然它仍然只是一顆行星,而不是太陽的伴星。木星是位於類地巖石行星和褐矮星中間的一種氣態行星,與其類似的還有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雖然木星還不夠資格成為一顆恆星,但在它的周圍已經發現了79顆衛星,這儼然是一個微縮版的太陽系。

木星和它的衛星

相關焦點

  • 木星像原始的太陽,它有沒有可能成為恆星,讓太陽系成為雙星系統
    (小聲點說,免得被他們搶去,大劉就尷尬了!),甚至還發現四星系統(以前只是猜想,後來在距離地球146光年的地方,還真發現名為HD 98800四星系統)人類對雙星系統的發現較早,在17世紀中葉就開始發現雙星系統的存在,開始人們以為雙星系統是個例,隨著科學儀器的進步,以及有針對性深入的研究,越來越多的雙星系統被發現,人們才意識到雙星系統在宇宙中中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 太陽曾存在「伴星」,這是真的嗎?科學家:它終究會回到太陽系
    之所以說,太陽系當中很有可能是雙星系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家在1610年時,發現了土星,而土星的種種跡象則是與我們曾經所研究的太陽理論,有著明顯的差異之處,而這樣的差異之處,如果要合理地解釋的話,只有太陽伴星才可以解釋得清楚。
  • 復仇女神星真的存在?科學家認為太陽也有伴星,曾經導致生物滅絕
    Siraj和Loeb認為:這顆伴星很可能是在其他恆星引力的作用下,最終脫離了太陽系。實際上,這個說法與哈佛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其他科學家的理論不謀而合。實際上,在2018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就在184光年以外發現了一顆恆星,當時有人就認為它是太陽曾經的伴星。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太陽或存在「伴星」,只是無人知道它在哪
    實際上科學家們一開始對太陽系進行研究的時候也提出過一個猜想,太陽是否曾經還有一個「伴侶」呢?這個問題最早出現在17世紀初,當時有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太陽系邊緣的天體運行軌跡,發現它們的軌跡與內部天體的軌跡不太相同。直到1986年,科學家們才第一次提出「太陽周圍可能存在伴星」的說法,並開始尋找太陽的伴星。直到如今科學家們也還未找到太陽伴星,這再次引起了疑問,太陽伴星真的存在嗎?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太陽曾存在「伴星」,它終究會回到太陽系
    有觀點認為,太陽系極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自從1610年土星被發現後,太陽系外圍的多顆天體都存在著軌道異常的情況,從1986年開始,天文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神秘的太陽伴星,那麼,它真的存在嗎?它又在哪裡呢?
  • 太陽伴星涅墨西斯星之謎
    1984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教授理察穆勒提出了一個假設,太陽很有可能存在一個伴生的兄弟姐妹,太陽的伴星以希臘復仇與毀滅女神的名字命名為涅墨西斯星(Nemesis),也稱黑暗伴星。他提出這顆恆星很可能成為這些周期性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原因。這一假想引起了科學家認真熱烈的討論。
  • 太陽伴星之謎
    或者說,它是否也屬於一種比較特殊的物理雙星呢?近幾年來,這是科學家非常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地球上物種絕滅問題提起來的。  為了解釋美國那兩位古生物學家的發現,1984年,美國物理學家穆勒在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陽存在著一顆伴星的假說.與此同時,另外的兩位天體物理學者維特密利和傑克遜,也獨立地提出了幾乎完全相同的假說.
  • 太陽伴星「復仇女神星」,每隔6000萬年就會帶來一場災難?
    目前哥白尼的「日心說」仍然在學術界佔據主導。太陽被認為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並且是整個星系的中心,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太陽或許存在一顆特殊的伴星。 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因為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裡,無論是根據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和照片,還是科學理論得出的結果,甚至人們通過肉眼觀測,整個星系也只有這一顆恆星。
  • 太陽存在「伴星」?為揭開第九行星的身份,科學家提出新猜想
    原因很簡單,因為通過研究,太陽的引力範圍應該是在2光年左右,這就意味著,在柯伊伯帶之外,很可能還有天體存在。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系邊緣還存在著奧爾特星雲,不過卻從未觀測到。有一種觀點認為,太陽系不僅有8大行星,在奧爾特星雲之中,很可能也存在著其它的行星,這顆神秘的行星也被稱作X行星。
  • 最新證據表明,太陽的伴星還會回歸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所以太陽是單恆星系統。然而前段時間一項最新的發現認為,太陽系在誕生之初很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太陽的另外一顆伴星又在哪裡呢? 如果說木星的發現只是科學家們懷疑太陽系伴星的起源,那麼真正令越來越多人相信的證據,是奧爾特星雲的存在了
  • 非洲上古民族到底來自哪裡?《天狼星之謎》說的是真的嗎?
    因為就這樣一個落後的不要不要的民族,居然知道天狼星的伴星天狼星b,要知道這是一顆視星等為+8.44的白矮星,在天狼星A的耀眼強光下,300MM口徑望遠鏡其實也不容易發現!甚至還知道它的軌道周期,這多貢人是不是知道得太多了?
  • 種種跡象表明,太陽還有個伴星,如果它歸來,人類將不會好過
    對此有科學家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想,太陽或存在另一顆伴星。「太陽存在伴星」的說法從17世紀初就開始萌芽了,當時歐洲的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太陽系邊緣還存在著許多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這說明太陽的引力十分強大。到了20世紀,開始有科學家對這一現象提出質疑,單靠太陽自己的力量就能夠吸引住如此多處於太陽系邊緣的天體嗎?
  • 太陽曾經是雙星系統嗎?遺失的伴星能解釋第九行星與歐特雲存在
    太陽系最外圍有一圈稱為歐特雲的奇怪雲團,充滿冰冷原始物質,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模型能夠解釋歐特雲的存在。最近一篇新研究提出,假如太陽曾經有個雙胞胎,那麼歐特雲的形成、甚至第九行星的假設等問題便能解決。歐特雲(Oort Cloud)距離太陽最遠達 10 萬天文單位(約 2 光年),彰顯著太陽系邊界(太陽引力影響力的極限),主要由冰微行星組成,可能含有上千億個半徑大於 1 公裡的冰冷物體,科學家相信它是所有長周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與木星族彗星的起源地。
  • 太陽曾經是雙星系統嗎?遺失的伴星能解釋第九行星與歐特雲存在
    太陽系最外圍有一圈稱為歐特雲的奇怪雲團,充滿冰冷原始物質,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模型能夠解釋歐特雲的存在。最近一篇新研究提出,假如太陽曾經有個雙胞胎,那麼歐特雲的形成、甚至第九行星的假設等問題便能解決。主要由冰微行星組成,可能含有上千億個半徑大於1公裡的冰冷物體,科學家相信它是所有長周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與木星族彗星的起源地。
  • 太陽還有一顆伴星,被稱作「復仇女神」,它一出現便會引發災難
    但是,在太陽系中,科學家卻將一顆尚未被發現的天體稱作了「復仇女神」星,這顆星被當做太陽的伴星,經過大量的研究,科學家推測,當「復仇女神星」靠近的時候,太陽系也會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之中。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曾經至少發生過多次的物種大滅絕,經過測算,科學家認為,大概每隔6000萬年左右,地球就會迎來一次災難。那麼,為何地球的周期性災難如此「準時」?
  • 從月球上看地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為什麼有人說會恐懼?
    從月球上看地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為什麼有人說會恐懼?月球是我們最為了解的一顆星球,因為它是地球的唯一一顆衛星,也是人類唯一踏足過的一顆星球,在上個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讓人類第1次站在月球上開始眺望我們所生活的藍色星球。
  • 地球生物大滅絕,或與太陽伴星有關
    但另一種更具說服力的觀點,或者能夠解釋是什麼造成恐龍滅絕的,那就是太陽雙星假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系,只有一個太陽。科學家們大膽推測,無論太陽是雙星系統還是伴星系統,另一顆星將是一個軌道周期極長、比太陽質量稍小的特殊天體,科學家用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的名字給這顆伴星,命名為「復仇星」。
  • 研究者:太陽的邪惡伴星,生物滅絕的元兇,歸來後或將滅絕人類
    美國的天文學家理察穆勒提出了一種猜想。太陽可能有一顆我們尚未發現的伴星在圍繞著太陽轉。它距離太陽大約有1光年的距離,大約每隔2600萬年就會抵達近日點。當太陽的這顆伴星抵達近日點的時候,它就會對太陽邊緣的奧爾特雲中的天體運動造成引力擾亂。從而導致大量的彗星闖入太陽系內部。這樣地球遭到彗星撞擊的機率大大增加。隨之生命也就面臨滅絕的災難。
  • 木星上的神秘大紅斑,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沒想到居然和太陽有關!
    木星表面有紅斑,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它的形成原因很多科學家也無法對此做出科學的解釋。真的是非常的奇特,科學家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更是鍥而不捨的研究。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甚至最後只得出了一個答案就是太陽把木星給曬紅了,所以才導致了這個紅斑。很多我們想的非常複雜的問題最終卻得到這樣一個似乎簡易明了的答案,很多人更是不敢相信。我們剛開始對木星的關注,是因為它的體積非常大,自轉速度也是非常快。
  • 木星,想成為下一個太陽還是嫩了點,不過它的衛星可能存在生命
    木星可以說是太陽系所有行星的老大哥,在晚上除了月亮和金星以外,木星幾乎可以說是第三亮的天體,所以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它的內部也是固態的巖石內核,然後外面包裹著上次說的液態金屬氫,不過這些都只還是推測,具體究竟是什麼樣,目前還沒有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