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通過北極圈冰土層發現古生物遺蹟研究發現,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至少出現過5次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原因,目前未曾有最終定論,但類似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等絕大多數生物滅絕的事件,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科學家們深入研究發現,6500萬年前,1顆直徑11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在墨西哥地區,但僅憑這1顆這麼小的行星撞擊地球,並不足以導致整個地球生物的集體滅絕,而且恐龍滅絕的時間,也不是一天內全部滅絕的,恐龍滅絕過程經歷數萬年之久,這也是科學界對恐龍滅絕的原因存在爭議的焦點。對地球龐大的體積和總質量來說,11千米的小行星,無論撞擊哪個位置,對地球也只是撓痒痒而已,根本不足以造成全球性生物滅絕。
但另一種更具說服力的觀點,或者能夠解釋是什麼造成恐龍滅絕的,那就是太陽雙星假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系,只有一個太陽。但科學家在監測銀河系的時候發現,在銀河系中,絕大多數的恆星都是雙星系統或者伴星系統,如果太陽這個恆星不是例外的話,也應當是一個雙星系統或者伴星系統。
1984年,美國物理學家穆勒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陽存在著一顆伴星的假說,不久之後,另外的兩位天體物理學者維特密利和傑克遜,也獨立地提出了完全相同的假說。科學家們大膽推測,無論太陽是雙星系統還是伴星系統,另一顆星將是一個軌道周期極長、比太陽質量稍小的特殊天體,科學家用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的名字給這顆伴星,命名為「復仇星」。
如果太陽的這顆伴星「復仇星」真實存在,就能解釋為什麼地球上會出現5次生物周期性滅絕的原因。這顆「復仇星」,可能與太陽保持超遠距離,甚至會游離到銀河系邊緣區域,這也是科學家們至今沒有發現「復仇星」的存在。
當「復仇星」從圍繞太陽運轉的超大橢圓形軌道回歸太陽系附近時,「復仇星」將處於地球一側,其龐大的體積和強大的吸引力,直接打破彗星雲和小行星帶的引力平衡,周邊大量彗星和小行星,「復仇星」引力作用之下,飛奔向「復仇星」,而地球一側的大量彗星和小行星,必將從地球身邊路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造成大量彗星和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彗星雨和小行星雨。
「復仇星」的回歸將持續數萬年之久,而彗星雨和小行星雨撞擊地球,也會持續數萬年之久。這就證明了,造成恐龍滅絕不是一顆小行星一次撞擊造成的結果,而是持續數萬年、無數次撞擊造成的,這也與恐龍滅絕的時間過程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斷,另外4次地球生物有規律地大滅絕,也是由於「復仇星」有規律回歸太陽系,吸引大量彗星和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災難。
只是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真正發現,這顆名為「復仇星」的太陽伴星,也沒有辦法準確測算出它運行的軌道。如果「復仇星」真的存在,相信人類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總有一天會發現它,了解它的運行規律,也相信智慧的人類,會有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化解「復仇星」帶來的仇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