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麼大,大到我們無法相信,科學家預計現在測量到的宇宙為960億光年,而我們太陽只不過是宇宙中眾多星系中的其中一個星系「銀河系」中億萬恆星中的一顆恆星。今天我們來聊聊我們的太陽系,眾所周知,我們地球能有生命的繁衍存在,跟我們的太陽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離開太陽,我們地球根本就無法適合生命的生存。
然而現在有一個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尤為緊迫的發現,地球上真的難以擺脫每隔2600萬年一次的滅絕嗎?要是這樣,那麼究竟是什麼引發的?數百萬年以來,太空中的大量物體撞擊地球,帶來了災難。尤卡坦半島水域遭遇到的撞擊,是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然而這不是地球上的第一次大滅亡,也不會是最好一次!
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滅絕事件曾定期發生過,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奇怪的模式,諸如滅絕恐龍那樣的大滅絕,還有其他並非隨機發送的,這似乎是按時間表的安排發送的,很讓人奇怪,每隔2600萬年就會發送滅絕事件。
天體物理學家理察-穆勒認為這種周期性滅絕的解釋就是有一顆昏暗的紅矮星潛伏在太陽系邊緣,他將這顆紅矮星稱為「復仇星」,根據他的理論這顆紅矮星是我們太陽系尚未發現的伴星。它以長橢圓軌道穿行於距離太陽系中心1到3光年之間,在「復仇星」每2600萬年最靠近太陽時,其軌道正好穿過奧爾特雲,那裡聚集著上萬億的彗星,圍繞著太陽系。
當「復仇星」穿過奧爾特雲的時候,太陽系的秩序會變得特別的混亂,此時就會發生「復仇星」靠近彗星,搗亂他們的軌道。根據穆勒的理論,引力破壞的原因在於這顆「復仇星」,造成了長期安分守己的彗星掙脫了他們在奧特爾雲裡的軌道,在太陽的引力牽引下,這數已億計的彗星衝入太陽系,少數免不了和地球的不期而遇,導致大碰撞,才會造成地球的大滅絕。
我們的太陽有這麼一個未被發現的伴侶「死亡之星」是有爭議的,多數科學家認為太陽是沒伴的孤單恆星。然而在宇宙間,恆星一般是通過引力組合,造成雙星甚至三星的比比皆是,我們銀河系裡大部分恆星都屬於雙星或三星,因此太陽不出意料的話,可能也是雙星的一員,從各方面來看都不為過。
現在科學家對於太陽有顆伴星的理論還沒有實質的證據,那為什麼我們太陽系就這麼特殊,大部分恆星都有伴星,而太陽就沒有?是不是因為這個特殊的原因,才有我們地球的存在,才有我們人類文明的存在,那為什麼每隔2600萬年就會有一次周期性的毀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