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女神星真的存在?科學家認為太陽也有伴星,曾經導致生物滅絕

2020-08-28 姿勢分子knowledge

自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到現在,地球上的生物繁榮期已經度過了5億多年的時間。在這個漫長的歲月裡,生物經歷了多次大滅絕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恐龍滅絕的白堊紀大滅絕事件。

科學家們仔細研究後發現:地球生物的滅絕事件有一個規律,那就是經常前後兩次相隔2600萬年。為何看似不相關的生物滅絕,卻暗藏這樣的規律呢?

有人把原因歸結到了宇宙天體上,在看到宇宙中的雙星系統後,提出觀點認為:我們的太陽還有一顆伴星,公轉周期約為2600萬年。每次運行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它的引力就會擾動太陽系,導致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生物。他們還給這顆恆星起了個神秘的名字——復仇女神。

的確,經過大量的天文觀測,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中的雙星系統確實非常普遍。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發現任何關於所謂復仇女神星的存在,以至於很多科學家認定太陽是宇宙中的孤獨行者。

(左上角:內太陽系;右上角:外太陽系;右下角:小行星塞德娜的軌道;左下角:奧爾特雲的內側結構)

不過,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Amir Siraj和Abraham Loeb教授不這麼認為。他們最新的研究顯示,我們的太陽可能確實曾經擁有一顆伴星,而且和太陽一樣屬於G型恆星(黃矮星)。只不過,後來這顆伴星被踢出了太陽系。

實際上,他們兩個人之所以得到這個結論,在於他們對奧爾特雲的研究。奧爾特雲是天文學家預言的太陽系最外層結構,是彗星的故鄉。但是,由於距離太遠,天體又太小,所以我們始終沒有真正觀測到這裡的天體。因此,不論是奧爾特雲的成因,還是奧爾特雲和柯伊伯帶的比例結構,目前都是個謎。

傳統理論認為,奧爾特雲來自於太陽和周圍其他恆星形成後殘留的星際物質,這些星際氣體拖曳在一起,形成了奧爾特雲天體。這些天體有一些是被八大行星拋出去的,甚至有一部分可能是來自其他的恆星系統。但是,在這個理論下,導致星際氣體拖曳的力也會阻止外海王星區域彗星的分布。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外海王星天體,與這個理論相違背。

因此,他們認為,想要既符合傳統理論又與實際觀測結果相一致,那麼太陽的伴星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Loeb表示:「雙星系統可以比單個恆星更高效的捕獲天體,如果在我們現在的觀測結果下,奧爾特雲形成理論想要成立,那就意味著太陽確實有一顆和它質量相近的伴星…」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太陽真的有伴星,那它去哪了呢?

在太陽系出生的星團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恆星。Siraj和Loeb認為:這顆伴星很可能是在其他恆星引力的作用下,最終脫離了太陽系。實際上,這個說法與哈佛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其他科學家的理論不謀而合。

實際上,在2018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就在184光年以外發現了一顆恆星,當時有人就認為它是太陽曾經的伴星。Siraj說:「在這顆伴星逃離之前,太陽系就已經捕獲了它周圍的小天體,也就是今天的奧爾特雲和第九大行星,而這顆伴星現在可能藏在銀河系的任何角落。」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他們不僅利用這顆伴星解釋奧爾特雲的形成,也推測了第九大行星的存在,這也同樣是太陽系的一大未解之謎。他們認為,第九大行星應該是一顆和海王星差不多大的天體,其軌道的偏心率極大,也就是呈非常扁的橢圓狀。目前來說,柯伊伯帶很多天體的軌道都非常詭異,第九大行星的引力效果可能是這個現象的根源。

當然,關於第九大行星的身份,目前仍然是個謎。尤其在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柚子那麼大的黑洞,並且建議通過它吞噬附近的彗星所產生的吸積效果來找到它。另外,還有人認為第九大行星根本不存在,柯伊伯帶天體的詭異軌道可以用現有的理論來證明。

而這一次的研究則提出了另一種很新鮮的理論,那就是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太陽從伴星周圍捕獲的。目前來說,這個猜測也正在被科學家們熱烈討論。他們甚至認為,這顆所謂的第九大行星,也未必是孤獨的,外太陽系或許還有它的同伴。

就像我們說的,復仇女神星的存在或許真的可以解釋第九大行星的謎題,而且還與地球的生物滅絕事件息息相關。Siraj指出:「在地球的歷史上,外層奧爾特雲的天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地球的水資源可能就是從這裡運輸來的,恐龍的滅絕或許也與此有關。因此,了解它們的起源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當然,不管理論多麼牢不可破,哪怕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即使對它深信不疑,我們也都不得不通過實際的觀測來證明。因此,想要證明Siraj和Loeb的這個理論,就少不了要進行大量的天文觀測。只不過,由於距離太遙遠,對這片區域的觀測實在是非常有難度的。

目前,科學家們將希望寄托在了正在智利北部建設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這個望遠鏡擁有著口徑達8.4米的主鏡,架設在海拔2682米的伊爾佩恩峰上。它可以每三天就對南半球的天空完成一次全天拍攝,可以繪製宇宙地圖、尋找暗物質、捕捉更多瞬態天文現象。同時,它還會專門尋找、觀測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天體,希望將人類記錄在案的小天體數量提升10-100倍。憑藉著這個工作和強大的觀測能力,它有望發現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

可以肯定,如果人類真的發現了第九大行星,那絕對是轟動性的消息。我們探索過的太陽系範圍,連蘋果中的一顆籽都比不上,誰也不敢肯定外面到底還隱藏著什麼樣的世界。搞不好隨著科學家的研究,還會發現第十甚至更多的行星。至於太陽是否曾經有伴星,那就更不一定了,或許太陽真的有這樣一個同伴吧!

相關焦點

  • 太陽伴星「復仇女神星」,每隔6000萬年就會帶來一場災難?
    太陽被認為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並且是整個星系的中心,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太陽或許存在一顆特殊的伴星。 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因為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裡,無論是根據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和照片,還是科學理論得出的結果,甚至人們通過肉眼觀測,整個星系也只有這一顆恆星。
  • 太陽不是一顆單星?還有一顆名叫「復仇女神」的伴星已經離去?
    太陽不是一顆單星?還有一顆名叫「復仇女神」的伴星已經離去?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是四個巖質行星之一,另外四個是氣態行星,恆星只有太陽一個,我們太陽系是一個單星系統。不過,有科學家曾提出觀點認為,太陽有一個伴星,可能是一顆距離較為遙遠且亮度非常低的紅矮星,科學家們將這個可能存在的星球命名為「復仇女神星」。不過科學家們並沒有看到過這顆星球,甚至後來這顆星球的存在都被否定了。科學家在研究地球生物的時候,發現地球的物種滅絕非常有規律,大約2700萬年左右就會有一次滅絕,會減少物種的百分之十左右。
  • 涅墨西斯的天譴:地球物種的滅絕與神秘的復仇女神星
    針對這一周期性現象,1985年,古生物學家賽普科斯基提出了一項毀滅理論,理論認為,在地球過去的2.5億年間,每隔26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生物滅絕,包括白堊紀的恐龍滅絕在內,目前可以推想的出生物種群大滅絕事件共有五次,這些滅絕事件都與地球生態以及氣候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
  • 研究者:太陽的邪惡伴星,生物滅絕的元兇,歸來後或將滅絕人類
    地球或許真的不是那麼完美。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原因就在於「生命的搖籃」地球對生命並不總是友好的。地球上會經常發生生物大滅絕的災難。例如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10公裡的彗星撞擊了地球。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的恐龍在這次災難中滅絕了。 彗星撞擊地球造成地球上的生命物種滅絕僅僅是一次偶然事件嗎?這可不一定。
  • 太陽還有一顆伴星,被稱作「復仇女神」,它一出現便會引發災難
    但是,在太陽系中,科學家卻將一顆尚未被發現的天體稱作了「復仇女神」星,這顆星被當做太陽的伴星,經過大量的研究,科學家推測,當「復仇女神星」靠近的時候,太陽系也會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之中。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曾經至少發生過多次的物種大滅絕,經過測算,科學家認為,大概每隔6000萬年左右,地球就會迎來一次災難。那麼,為何地球的周期性災難如此「準時」?
  • 地球生物大滅絕,或與太陽伴星有關
    ,但類似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等絕大多數生物滅絕的事件,是最有可能的原因。科學家們深入研究發現,6500萬年前,1顆直徑11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在墨西哥地區,但僅憑這1顆這麼小的行星撞擊地球,並不足以導致整個地球生物的集體滅絕,而且恐龍滅絕的時間,也不是一天內全部滅絕的,恐龍滅絕過程經歷數萬年之久,這也是科學界對恐龍滅絕的原因存在爭議的焦點。
  • 復仇女神星真的存在嗎?為什麼它的存在會導致太陽系災難?
    太陽有一顆伴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從X行星搜索到第十大行星,再到後來的第九大行星,最後變成太陽系伴星,這個過程估計大部分朋友都看得一臉懵逼吧,因為這個順序是亂的,而且混亂不堪,但下文嘗試整理一下,讓大家有個簡單的認識!
  • 地球曾經發生5次規律性生物大滅絕,或與太陽伴星復仇星有關
    古生物學家通過北極圈冰土層發現古生物遺蹟研究發現,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至少出現過5次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原因,目前未曾有最終定論,但類似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等絕大多數生物滅絕的事件,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 復仇女神「涅墨西斯」2600年的詛咒會應驗嗎
    這件事的起因是一個叫查德.穆勒的美國物理學家,在1984年異想天開的提出太陽有一個伴星的假設,並且把這個伴星命名為「涅墨西斯」星,這個「涅墨西斯」是希臘神話裡的復仇女神,因此人們就把這顆想像中的星叫「復仇女神星」。
  • 太陽伴星涅墨西斯星之謎
    1984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教授理察穆勒提出了一個假設,太陽很有可能存在一個伴生的兄弟姐妹,太陽的伴星以希臘復仇與毀滅女神的名字命名為涅墨西斯星(Nemesis),也稱黑暗伴星。他提出這顆恆星很可能成為這些周期性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原因。這一假想引起了科學家認真熱烈的討論。
  • 太陽還有個「孿生姐妹」?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復仇女神」?
    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在遙遠的過去,是不是太陽還有個「孿生姐妹」?事實上,科學家們也提過不少像這樣的假設,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復仇女神假說」了。2700萬年回歸一次,當它離太陽較近的時候,其引力就會讓太陽系中的眾多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等)偏離正常運行軌道,導致地球遭受小天體撞擊的概率大幅提高,從而造成地球上出現周期性的物種大滅絕事件。
  • 2600萬年一次的大滅絕,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一顆太陽伴星在作怪
    阿爾瓦雷斯認為這是可能的,並且他們進行了計算,研究是否存在一顆伴星,這顆伴星有一個大的並且不會被其他恆星的引力影響的軌道。橢圓軌道的長軸與軌道的周期有關係,在這種情況下2600萬年,根據克卜勒第三定律便能得出。穆勒很快就知道這大約是2.8光年。這使伴星足夠接近太陽,而就不會被其他恆星的引力控制。阿爾瓦雷茨對正在建設中的模型表示認同。
  • 太陽曾經或有一個「孿生兄弟」:質量相似,至今仍潛伏在銀河系某處
    科學家們注意到,恆星誕生於塵埃雲和氣體雲,通常與雙星伴生。而誕生星團中經過的恆星可能通過它們的引力作用移走了第二個太陽——它可能潛伏在銀河系的任何地方。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項新理論表明,太陽可能曾經有過一個質量相似的雙星伴星。
  • 伴星2600萬年回一次,如今沒人知道它在哪
    科學家之所以認為太陽有可能是個雙星系統,一方面是因為太陽系邊緣存在著一片充滿小天體的區域,如果單靠太陽自己的引力是很難將它們穩住。另一方面,每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有大量小天體從太陽系邊緣進入到太陽系內部。
  • 太陽系外潛伏黑色天體 「復仇女神」預言或存在
    更早以前,還有人提出一種概念,即一顆昏暗的褐矮星或紅矮星(被命名為「復仇女神」)每3000萬年左右都會拋出致命的彗星雨砸向地球。馬特斯的理論也算是對這種概念的回應。不過,後來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物種大規模滅絕與「復仇女神」預言並沒有直接聯繫,因此許多天文學家現在認為這一天體並不存在。
  • 太陽伴星之謎
    在天文學上,一般把圍繞一個公共重心互相作環繞運動的兩顆恆星稱為物理雙星;把看起來靠得很近,實際上相距很遠、互為獨立(不作互相繞轉運動)的兩顆恆星稱為光學雙星.光學雙星沒有什麼研究意義.物理雙星是唯一能直接求得質量的恆星,是恆星世界中很普遍的現象.一般認為,雙星和聚星(3~10多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佔恆星總數的一半多.太陽作為一顆較典型的恆星,它是否也有自己的伴侶——伴星呢
  • 太陽曾存在「伴星」,這是真的嗎?科學家:它終究會回到太陽系
    之所以說,太陽系當中很有可能是雙星系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家在1610年時,發現了土星,而土星的種種跡象則是與我們曾經所研究的太陽理論,有著明顯的差異之處,而這樣的差異之處,如果要合理地解釋的話,只有太陽伴星才可以解釋得清楚。
  • 太陽存在「伴星」?為揭開第九行星的身份,科學家提出新猜想
    原因很簡單,因為通過研究,太陽的引力範圍應該是在2光年左右,這就意味著,在柯伊伯帶之外,很可能還有天體存在。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系邊緣還存在著奧爾特星雲,不過卻從未觀測到。有一種觀點認為,太陽系不僅有8大行星,在奧爾特星雲之中,很可能也存在著其它的行星,這顆神秘的行星也被稱作X行星。
  • 假如太陽的黑暗伴星「尼比魯」回歸路過地球附近,地球會如何?
    全天除太陽外最亮的恆星天狼星是雙星系統,現階段的北極星是三星系統,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也是三星系統。 太陽系行星軌道將會被重新調整,而這個對地球會有間接影響,不過我們可能並不會有多少感覺!
  • 太陽上有水?而且還是雙星系統?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事
    通俗點說就是猜的,當然科學家們是根據觀測然後再加上日震學和光譜學來進行推測的,但是事實上來說科學家們並沒有觀測到太陽的內部,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打洞往地下鑽探然後看看地底下有什麼,分析分析有什麼成分,進而推測地球內部的結構,太陽就全靠在外面看,而且就太陽內部是核聚變這個事也是由科學家們推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