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會有可能變成另一個太陽嗎?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木星變成另一個太陽一直都是個熱門話題,這可能有多種因素導致,首先它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其次它還是一個恆星胚,簡單的說在條件足夠的情況下它是能成長為恆星的;最後有部著名的科幻片《2010威震太陽神》中描述了一個木星成為太陽的故事,情節有些曲折與離奇,但結局震撼,天空中出現兩個太陽!

    怎麼樣才能成為一顆太陽?

    早在1796年,拉普拉斯就在他的《宇宙體系論》中,獨立提出了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加說。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太陽在一團收縮的氣體雲中形成,而行星則誕生於形成太陽後在黃道面上的邊角料,當然原文並沒有那麼簡單,下文我們也將簡單介紹下現代恆星形成的過程。

    獵戶座發射星云:M42

    很多瀰漫在星際空間星雲,我們都可以用普通望遠鏡觀測到,比如著名的獵戶座火鳥星雲M42,不僅是在夜空中那麼明顯的存在,它在銀河系中也以盛產恆星著稱。英國天文學家威廉·哈金斯經過計算後認為,星雲中分子雲中的熱壓力不足以對抗引力時就會導致坍縮,有兩種情況:

    • 密度擾動區域大於金斯長度時會引起引力坍縮

    • 分子雲的密度大於等於金斯質量時也會引起引力坍縮

    當然外部擾動則可以提前達到這個臨界狀態,比如臨近的超新星爆發等,但不管如何,M42星雲的各處正在發生著這個過程。

    恆星誕生過程:星雲局部坍縮形成博克球狀體-內部可能分裂為多個坍縮區域-形成積盤-中心誕生原恆星-周圍行星形成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HOPS 383」原恆星誕生時的情景

    有一個關鍵:中心的原恆星在坍縮過程中質量會上升,引力坍縮能會讓中心溫度升高,它首先會達到一個氫元素氘的聚變條件而開始燃燒氘,這是褐矮星的標準,此時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13倍,時間大約持續5千萬年到一億年,因為氘豐度不夠,燒完算數。但質量繼續增加,逐漸會達到氫同位素氕的聚變,曾經天文學家計算後認為太陽核心不足以達到氕聚變條件,但後來發現了量子隧穿效應可以讓氕的聚變條件大大降低,因此太陽開始發光。

    發光後的太陽(恆星)會在表面劇烈活動下拋射出大量的高能物質,另外光輻射本來具有一定壓力,因此瀰漫在恆星周圍的物質開始被這個後來被稱為恆星風(太陽風)的東西吹跑,而太陽附近則留下比較固態物質,最後形成了內行星(巖石質行星),而太陽風能力有限,只吹到了小行星軌道以外,木星位置氣態物質比較豐富,形成了巨型氣態行星,但太陽形成後剩下的邊角料實在太少,木星成長為恆星的希望破滅。

    木星和土星夠格嗎?

    前文說了,木星的恆星之夢已經破裂,那麼究竟差多少呢?我們知道太陽形成時剝奪了太陽系99.86%的物質,剩下的木星受到太陽的垂青,拿到了70%以上的物質,其他行星和矮行星小行星帶柯伊伯帶等分享了剩下的30%物質。

    前文我們也說明了達到13倍的木星質量可以達到褐矮星的標準,當然褐矮星並不能算是一顆恆星,而達到恆星的標準至少需要80-100倍木星質量,從理論上來看木星即使將太陽系所有物質收集起來也滿足不了成為最低的褐矮星要求,所以木星+土星是不可能滴,木星夢想再次破裂

    兩者相撞有可能成為太陽嗎?

    都說天體相撞會產生極大的能量,比如中子星和黑洞等碰撞都是宇宙最為壯觀的能量釋放事件,那麼天體相撞會讓木星和土星成為恆星嗎?其實我們很難預估木星和土星撞一起的後果,但我們可以參考太陽系的形成時代。

    太陽系行星的形成就是一個不斷碰撞與成長的過程,從最初的微行星碰撞累積開始到行星形成時清理太陽系軌道,一直以來就是這麼磕磕碰碰過來的,當前太陽系其實也不安寧,比如1994年的彗星木星相撞,但整體上這種事件在形成之初簡直就算不上碰撞,因為更大的撞擊時常發生,而且規模達到了行星撞擊級別,但木星依然沒能成為恆星

    當然想要用引爆或者撞擊著正局部達到聚變條件來點燃木星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聚變是一個條件要求非常嚴格的過程,如果是高壓,那麼高溫條件可以稍稍降低,因為這兩者都會增加原子核之間碰撞的概率,如果少了其中一個,那麼這個概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不會發生,我們相信也許在某些極端撞擊的局部可以達到聚變條件,比如氫同位素要求比較低,可以達到燃燒要求,但它的含量在自然界中只有0.02%,這是一個極低的水平,但仍然只能在原子彈爆炸瞬間創造的環境聚變,一旦失去,它並不能產生鏈式反應的結果。

    而含量更大的氫同位素氕的聚變要求極高,即使在太陽內核環境下也只能以極低的速度聚變成氘,繼而進入快速核聚變時代,而氘的生產過慢延長了太陽壽命,長達100億年的壽命大都是氕轉變成氘的時間。

    因此碰撞過程也許會達到部分氘聚變的條件,但因為很快就會失去這個環境,而氘含量極少,所以對於恆星級別來說,這個聚變能量釋放可以忽略,當然更大的可能是不會達到聚變條件。

    土星木星碰撞的連帶後果?

    如果兩者碰撞,那就不是孤立事件了,首先兩者的輕微動向都會造成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大亂,而地球生命很可能將在這個時代滅絕,而未來的碰撞並不會是簡單碰撞,而是一個互相環繞成雙行星系統逐漸縮短距離,吞噬物質後最終碰撞合併成一顆行星,這個過程將會是太陽系行星形成後最大的一次洗牌,所有行星將接受彗星和小行星碰撞的洗禮,太陽也將受到部分惠澤。2005年時法國尼斯天文臺四位科學家提出的尼斯模型認為,木星曾經在早期太陽系時遷移軌道,這導致了形成初期時大批柯伊伯帶小行星進入內行星軌道,這給內行星留下了千瘡百孔撞擊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水源,似乎這也不是壞事,但現在人類文明已經誕生,不再需要這樣的「恩惠」。

    但事實上木星與土星根本不可能相撞,很多朋友會認為太陽紅巨星到白矮星時代,質量會大幅減少,木星軌道會外遷可能與土星碰撞,但此時土星軌道也會外遷,因此兩者根本就不會撞到一起,而且兩者距離極為遙遠,想撞一起也著實有點困難。

    木星的太陽之路並未徹底封死

    上文說了太陽的紅巨星時代將會拋棄大量恆星物質,而這些絕大部分都是外部的氫殼,大約佔太陽質量的50%甚至更高,木星如果能獲取到其中的20%,那麼它將達到一顆紅矮星的最低標準,而且由於太陽自轉,未來的這些物質大都將從黃道盤面向四周擴散,因此木星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IC418它的大小約有0.3光年

    所以木星仍有希望,只不過得等到太陽死了後再說

相關焦點

  • 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然後合併在一起,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太陽?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以外最大的天體,而土星(Saturn)則是太陽系中,質量與體積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天體。由於這兩大行星的成分主要都是氫元素,這也是恆星的主要組成元素,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然後合併在一起,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太陽?
  • 木星的太陽之路:土木相撞,有可能形成另一個太陽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木星變成另一個太陽一直都是個熱門話題,這可能有多種因素導致,首先它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其次它還是一個恆星胚,簡單的說在條件足夠的情況下它是能成長為恆星的;最後有部著名的科幻片《2010威震太陽神》中描述了一個木星成為太陽的故事,情節有些曲折與離奇,但結局震撼,天空中出現兩個太陽!
  • 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在一起,會不會合併成第二個太陽?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這八大行星也是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研究的天體,那麼,此時有一個驚天疑問,那就是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在一起,會不會合併成另一個太陽?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木星與土星這兩個星球。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土星則是體積僅此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屬氣態巨行星。
  • 如果木星和土星合併在一起,會變成新的太陽嗎?
    引言:眾所周知,一個星系裡面通常只有一個恆星。當然,宇宙那麼大,還存在一些雙星系統,三星系統,甚至多星系統,但宇宙中絕大多束的星系都是單星系統。而太陽系的恆星就是太陽,如果有一天出現了第二顆恆星,會發生什麼呢?
  • 土星和木星如果能結合在一體會怎樣?
    如果我們把太陽系看作一個大家族,那麼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大家族,其中一個是太陽,下面有八顆行星,其次是矮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體。所以說到這裡,太陽相信很多人都厭倦了看它,知道發生了什麼。相反,它是木星,比太陽更新鮮。
  • 科學探秘,如果地球和土星相撞,我們會經歷什麼?
    眼前我們看到的這一顆星球被稱為太陽系的寶石,它是一顆氣態行星,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它就是土星。土星以美麗的星環而著名,這個星環主要由塵埃和冰塊組成。本期節目我們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如果地球和土星相撞,會發生什麼?
  • 太陽系「失敗的恆星」木星,如果被點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木星自身無法像太陽一樣「燃燒」,那人類是否可以「點燃」木星,人為的讓它變成「太陽」呢? 如果木星被點燃,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雖然我們習慣以「燃燒」來描述太陽的狀態,但它並不是真正的像一個火爐中的煤炭那樣燃燒。
  • 如果太陽系最大兩顆行星,木星和土星合併到一起,能否變成恆星?
    太陽系是我們人類最為熟悉的「恆星天體系統」,因為我們生活的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成員,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太陽系內像地球一樣圍繞太陽公轉的大行星有八顆,我們稱為「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如果地球體積有木星土星那樣大,會怎樣?
    如果地球的體積有木星和土星那麼大,會怎麼樣這個問題說實話不敢想,因為稍微想想地球的沒了......因為在前面的一個回答中,曾說了如果地球和太陽一樣大,那麼地球會發生核聚變,最後可能演化為中子星或者黑洞,總之人類早已經說goodbye!
  • 若地球和土星相撞,誰會勝出?又會發生什麼情景?
    但與其向太陽衝過去,他開始遠離這顆行星。再想一想,這樣可能比較好。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找解決方案。地球本來以時速108000公裡繞著太陽移動。由於某些神秘的原因,當它離開軌道時維持相同的速度,這表示我們會在一年三個月中跨越分隔我們行星與土星之間的12億公裡。起初沒有人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但幾個小時後就變得很明顯了。雖然恐慌淹沒了地球上的居民,但又似乎沒什麼不尋常的。
  • 木星75%都是氫氣,如果把它點燃變成太陽,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在一些人的想像裡,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只要一把火,它就能變成「熊熊燃燒」的小太陽,成為太陽系第二顆恆星。 想讓木星變成「小太陽」,有且僅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觸發木星的氫元素核聚變反應,只有這樣,它才能從一顆行星
  • 能裝下1300個地球,充滿氫氣的木星,有可能被點燃變成太陽嗎?
    在一些人的想像裡,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只要一把火,它就能變成「熊熊燃燒」的小太陽,成為太陽系第二顆恆星。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木星只有氫和氦,沒有氧氣,所以「燃燒」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外部撞擊,還是木星本身的閃電,亦或是人類的核武器,都無法點燃木星。
  • 如果木星吞噬了地球,科學家:地球連變成渣的機會都沒有
    在過去的二百四十二天裡,地球一直在朝著木星飛奔,現在它就要撞擊木星了。我們離這顆巨大的行星太近,以至於它是我們天空中唯一充滿的東西,地球溫度在不可控的上升,我們的大氣層在燃燒……而科學界正忙著尋找答案,當兩顆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有可能直接穿過這個氣體行星嗎?這次碰撞將如何改變木星?
  • 如果木星突然變成恆星,對地球有何影響?
    但我們還是很想知道,太陽系如果多出一顆這樣的恆星會怎麼樣呢?地球還會出現生命嗎? 木星如何才能成為恆星? 木星需要大約需要80倍的現有質量才能成為一顆恆星,即便達到這樣的質量,木星這顆恆星(好吧,他現在是恆星了)和太陽完全不同。 即使木星恆星的質量比現有木星大很多,但它的實際直徑也只能比現在木星大20%左右,和太陽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額外的質量只會使它密度更大(因為質量大了同時引力也大了)。
  • 如果木星吞噬了地球🌍呢?會發生什麼?
    在過去的二百四十二天裡,地球一直在朝著木星飛奔,現在它就要撞擊木星了。我們離這顆巨大的行星太近,以至於它是我們天空中唯一充滿的東西,地球溫度在不可控的上升,我們的大氣層在燃燒……而科學界正忙著尋找答案,當兩顆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有可能直接穿過這個氣體行星嗎?這次碰撞將如何改變木星?
  • 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木星變成了恆星,我們身上會發生什麼
    最初的問題是:我聽說木星被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因為如果早期太陽系的宇宙混沌有一些不同,木星的質量更大一點,它就有可能引發聚變,成為一顆恆星。有兩個問題: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現在真的有較大的物體撞上木星,它會引發核聚變嗎?
  • 太陽系最大兩顆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合併到一起,能否變成恆星?
    木星加土星能否變成太陽另一類是「類木行星」,或者稱為「氣態行星」,組成這些行星的物質主要是氣體,所以這些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十分巨大,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我們知道太陽源源不斷的向宇宙空間釋放能量,其能量來源就是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氫核聚變反應,太陽已經這樣穩定「燃燒」了超過50億年,估計還將會繼續「燃燒」幾十億年,那麼,和太陽物質組成成分類似的木星或者是土星有沒有機會變成恆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它們兩個目前還是行星狀態,也就是不管「木星」還是「土星」,體積和質量都不夠大,其內部核心的溫度和壓力並不能產生氫核聚變反應。
  • 如果用太陽系其它行星代替月球會怎樣?木星最壯觀,土星最美麗
    木星變成地球的衛星是不現實的,準確點說是地球變成木星的衛星。在這種情況下,木星升起的時候會佔據大半個天空。、火山爆發等災害,最終地球有可能會撞上木星。如果土星代替月亮,那將會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景象,土星變成地球的衛星會覆蓋住18度的天空,土星的星環會在地平線上延伸出很遠。
  • 木星會和地球相遇嗎?只有一種情況下可能
    木星直徑14.3萬千米,距離太陽約7.8億千米(平均),它的質量大約是其它行星總質量的2.5倍。地球直徑則只有1.27萬千米,距離太陽1.5億千米,兩者到底有沒有機會相遇,下文來818。木星會和地球相遇嗎?
  • 我們罕見的鑽石,土星或者木星上也會存在嗎?
    「在一條河流的船上拍攝你自己…」然後在木星和土星的大氣層深處形成液態形態的氫和氦的河流。你可能不會找到女孩萬花筒般的眼睛,但你會很容易找到鑽石。根據研究表示,在我們太陽系巨大的行星中,可能存在這樣豐富的鑽石搖曳在太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