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確實是太陽系中最有趣的一顆行星,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所有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還多,它沒有堅實的表面,元素組成和太陽基本相同。
然而,不幸的是,它沒能成為恆星,因為木星沒有足夠的質量在其核心引發聚變反應(足夠質量是成為恆星的必要條件)
另外,即使太陽系中所有的其他行星都與這顆氣態巨行星相撞,這些質量仍不足以將木星推至恆星狀態。
但我們還是很想知道,太陽系如果多出一顆這樣的恆星會怎麼樣呢?地球還會出現生命嗎?
木星如何才能成為恆星?
木星需要大約需要80倍的現有質量才能成為一顆恆星,即便達到這樣的質量,木星這顆恆星(好吧,他現在是恆星了)和太陽完全不同。
即使木星恆星的質量比現有木星大很多,但它的實際直徑也只能比現在木星大20%左右,和太陽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額外的質量只會使它密度更大(因為質量大了同時引力也大了)。
當木星有足夠質量(80倍現有質量)的時候,受引力作用,木星會被點燃,這種情況下會怎麼樣呢?
質量變大後木星對地球的影響。
80倍木星的質量只足以形成一顆紅矮星(積小、溫度低、燃燒氫氣的恆星)。就像所有的紅矮星一樣,它不會太亮,估計木星只能發出太陽亮度的0.3%左右。
因為木星離我們的距離是太陽的四倍(5.88億公裡遠),地球也不會從它那裡得到很多熱量,大約額外獲得1%-6%的能量。
這對地球而言應該問題不大,畢竟地球經歷過溫度跨度極大的時期,生命還是完全的延續了下來。
木星紅矮星會呈現出紅色,我們可以更容易從地球上看到它,和現在的月亮相比,考慮到它的距離和大小,它應該不會太亮。
另外,這時木星的重力會對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是太陽)產生一些影響,我們知道現有木星引力就已經能影響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運行軌道了。
不過請你放心,這不足以使這些行星相互碰撞,或將它們發射出軌道,進入外層空間。
我們面臨的唯一威脅是來自小行星帶的太空巖石,木星可能會把它們送到地球,這也可能影響地球生命的演變。
但總的來說,木星變成紅矮星幾乎不會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本質的改變,我這裡說的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如果質量不變呢?
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那麼我們就再浪漫一點。
假設它變成了一顆和太陽一樣大的恆星,但質量不變(沒法考慮多出一顆太陽質量的天體,太陽系會變成怎麼樣,只能假設質量不變了),我想大部分人想像中是這樣的。
根據地球和木星的相對位置,它們之間的距離最小為3.95 天文單位,最大為6.46 天文單位(當木星在太陽的遠側時)。
平方反比定律表明,與光源的距離增加一倍,光源的表觀亮度就會減少四分之一。所以當它最接近我們時,我們能得到太陽的1/16光和熱,這大約是滿月亮的2.5萬倍。
儘管它會打亂我們的季節,我們仍然有軸向傾斜的季節交替,地球會變得更熱,但應該還是適合居住的。
雖然這樣一顆木星對我們而言不是什麼好事,但也帶來一個好消息,由於火星離這顆木星恆星更近,所以火星的溫度將會變得更加「宜人」,或許它更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殖民地。
最後
無論如何,木星不可能成為一顆恆星,但如果真的變成了一顆恆星,對地球生命而言有一定影響,但對地球生命存在與否,我想除非它的引力大大增加,不然也很難影響地球生命存在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