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一直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其質量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自古以來,這顆行星就被認為是繼太陽之後的主要空間物體。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體積大到可以容納1300個地球。但是,你有沒想過,如果木星變成了恆星,那會發生什麼呢?如果是這樣,那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地球呢?
木星轉變為恆星的必要條件
不管怎樣,任何物體想要成為恆星的話,則需要有適當的化學成分才行。而木星就符合這樣的條件,因為它含有約89%的氫。在太陽內部,持續的熱核反應伴隨著氫轉化為氦的過程。
為了讓木星發光,則需要一個很高的內部壓力,這樣就可以將氫粒子的溫度提高到幾百萬度。然後,恆星就此誕生。
眾所周知,與行星相比,恆星是一個超大質量的空間物體。而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中其他所有行星、衛星、小行星帶總質量的2倍以上。然而,這還是不足以產生極高的內部壓力,因此,木星難以變成一顆恆星。
但是,如果要使木星至少能夠成為一顆紅矮星的話,則需要在木星上增添79個木星。想像一下,此時的木星是一個「大巨人」,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們將重新結合在一起,並變成一個超級巨星。然後,隨著不斷的壓縮,木星深處將被點燃。
太陽系中的兩顆恆星
我們假設木星變成了一顆恆星,這樣太陽系將是雙星系統了。但與太陽相比,以紅矮星形式出現的木星顯得要暗淡些。
具體而言,新恆星的光度將是太陽亮度的0.3%。由於距離的緣故,所以地球不會得到太多的熱量,而且全球變暖也不會到來。當然,滿月時,木星會比月亮亮一些,同時也會因它的美麗而在天空中顯得格外耀眼。
那麼,引力又將如何呢?地球是否會脫離其原軌道呢?進而會把地球吸引到某個恆星上嗎?
慶幸的是,這種災難不會發生。當木星變成紅矮星時,其他行星的運動軌道會發生輕微的變化,但其總體路徑將保持不變。相反,只有一部分小行星會從小行星帶「飄蕩」到太陽系內部的其他地方。
接下來,你可能會提出一個疑問,即:既然一些小行星會偏離原來的軌道,那麼它們就有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就像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其實,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真發生了,人類也能繼續生存下來,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相信我們有能力去應對一部分已預知的災難。
通常情況下,木星位於遠處,它是巨大的和安全的,就像現在一樣。但如果木星離我們比較近的話,不管它是變成紅矮星還是現在的木星,那它都將是危險的。
事實上,木星或許永遠不會變成一顆恆星。太陽處於一個相對安全、寧靜的銀河系環境中,因此,木星不能從其他地方吸收更多的質量,就算是吸收了彗星和其他小行星,但它們的數量和質量也太小了,還不足以增加木星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