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死在火星上」

2020-12-05 觀點中國

作為一個文科生,閒下來我也會讀科普書籍,不帶公式的那種。在科學知識面前,文青情懷仍舊按捺不住。不久前學習了愛因斯坦的時空概念,在過去和未來之間,還存在「延展的現在」。打個比方說,我在火星你在地球,我向你提問,即便你立刻回復,我也只能在提問一刻鐘之後收到。這一刻鐘,相對你回答問題的時刻,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這段「既非過去也非未來」的時間,神秘而有詩意。來自火星的我和來自地球的你,相隔悠悠天地,本就惹人慨嘆,一段不可知的時間,又平添了不可描述的浪漫。

此等浪漫,只能存在於文青深深的腦海裡,畢竟,單是「去火星」,就過於科幻。但埃隆·馬斯克顯然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計劃在2025年把人類送上火星。2025年,於我們多數人而言,都是妥妥的有生之年。

現在他離這個小目標似乎又近了一步。北京時間2月7日凌晨,馬斯克的公司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功發射了火箭「獵鷹重型」。這是本周人類世界最激動人心的科技新聞,沒有之一,或許「科技」這個定語也可以去掉。 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由私營商業公司完成,可回收,成本低,大寫的震撼。十幾年前馬斯克開始倒騰火箭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他瘋了。畢竟「私人火箭」聽起來太不靠譜了。屢敗屢戰之後,冒險家和偏執狂竟然真把這事兒做成了。正應了那句老話,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現在試圖「思考」馬斯克的成功,難免沾上一身雞湯味。作為一個經常上娛樂版的科技巨頭,他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實在濃厚。就說他那「星辰大海」的火星移民計劃,用飛船把人送上火星,而且單人成本只相當於在美國買套房。一般人想都不怎麼敢想,但馬斯克不僅想得波瀾壯闊,還自學成才成為火箭科學家,從理論研究到成本計算,做得一絲不苟。在這次發射成功之前,他的團隊和成功他母親沒少親切會晤,但都扛過來了。

一本正經地追求科幻小說裡的目標,就服馬斯克。「造」得驚世駭俗,又「造」得不失嚴謹,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說的就是他本人吧。不過雞湯達人還是退散為好,這個級別的冒險,早就超越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學討論範疇了。

私人火箭比較任性,送了一臺特斯拉跑車上天,馬斯克自家的產品嘛,毫不意外。到底是商人,哪兒能放過大好的機會夾私貨?廣告都打到太空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扭轉特斯拉虧損的頹勢。那臺特斯拉裡的「附件」有趣得很,值得一提。比如循環播放的歌曲是大衛·鮑伊的Space Oddity(《太空怪人》),唱的是太空人湯姆船長和地面控制臺的對話。很不幸,最後飛船的電路裝置壞了,湯姆只能懸浮在茫茫宇宙,生死難測,無所適從。順帶一提,飛船發射之後,地面控制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媒體都想知道你穿了哪支球隊的球衣」,這個哏埋得相當刻薄,媒體人表示膝蓋劇痛。

湯姆船長那種迷失的恐懼和孤獨,馬斯克可能比誰都懂。不知道開啟漫漫太空之旅的那臺特斯拉,是否也會感到孤獨?

說起來,上世紀七十年代,搖滾歌手大衛·鮑伊用火星人「Ziggy」(也許可以翻譯作「齊格」)的形象表演,紅到飛上天。「外星生物」一度成為他的人設,不僅舞臺形象怪誕,就連他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現得像個「火星人」,前言不搭後語,望之不似正常人類,似乎在以一種詭異的姿態思考「存在」。對了,讓他一夜爆紅的那次表演裡,他唱的歌后來被用在了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裡,叫Starman,恰巧也是「上天」的那臺斯特拉裡坐著的假人的名字。

搖滾怪咖和科技怪咖,在不同的時空裡相互致意。各有各的術業專攻,各有各的異想天開,卻不約而同地做著「火星夢」。科技怪人也有搖滾精神,馬斯克給自傳起的標題是「在火星上退休」,他說過的那句著名的「我想要死在火星上」,簡直就是一句搖滾歌詞好嘛!

不過嚴肅地講,追根溯源,無論是科學家、哲學家還是藝術家,他們問題意識的起點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哲學三大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關於存在,關於生存,關於前途,科學和哲學的思考是相通的。《三體》裡的「黑暗森林法則」,讀得我直拍大腿,這不就是宇宙版的霍布斯叢林嘛!科學家也曾驚奇地觀察到,愛因斯坦的三維球面空間理念,也被詩人但丁在《神曲》天堂篇裡構思過。

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讓人們能夠跨越數學公式的距離,獲得精神上的共鳴。文明的進步,往往起源於看起來無聊甚至愚蠢的異想天開。那些「腦洞清奇」的人們,探索的是存在的本質,未來的可能性,還有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邊界。

人類未來的希望在火星上麼?腦洞大開的科學創造將把人類帶向何方?誰知道呢。我們只知道,「獵鷹重型」送上天的特斯拉,估計是到不了火星的。我們甚至連這臺車能撐多久都不知道。雖說馬斯克聲稱它能在太空漫遊十億年,但根據材料科學家分析,在各類空間輻射的摧殘下,這輛車可能撐不到一年。

不過,它的意義並不在於「不朽」,更不在於給誰打廣告,而是向浩瀚宇宙證明,我們存在,我們思考,我們還想走得更遠。

相關焦點

  • 飛天特斯拉偏離既定軌道 馬斯克曾稱「想要死在火星上」
    按照原計劃,「星俠」將乘坐特斯拉在太空裡行駛4億公裡後進入火星軌道,但是由於「獵鷹重型」火箭的一個助推器燃燒時間過長,導致其以每小時3.94萬公裡的速度偏離既定軌道駛向小行星帶。火箭發射升空後,馬斯克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聲明稱,「獵鷹重型」火箭的中央助推器著陸時摔成碎片。據悉,中央助推器上三個引擎只有一個起了作用,導致助推器以480公裡/小時的速度落入水中,偏離既定著陸目標。其他兩個側面助推器在距離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場不遠處同步著陸。
  • 人類想要登陸火星需要多長時間?科學家:可能會渴死
    而科學家們表示,下一個人們登陸的星球很有可能是火星。從人類誕生至今,人類研究火星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同時也在火星的周圍安插了很多探測器。但是在這些探測器的觀察之下,火星上並沒有生命的跡象。但是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為,火星上很有可能是有生命存在的。或許這些探測器僅僅是探索火星的一部分。而對於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就提出。
  • 地球不配我死 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還得看埃隆·馬斯克——世界上第一個行動支付工具PayPal、特斯拉電動汽車、頂級光伏能源提供商「太陽之城」都是他打造的。不久前,這個追科技的瘋子又創造了歷史。2015年12月21日,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11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後,一級火箭筆直地、穩穩地回到了地球表面,成功實現回收。此前,造價昂貴的火箭可是絕對的一次性消耗品。
  • 伊隆馬斯克認為他會死在火星上
    沒有關於火星上的房屋看起來是什麼樣的計劃,或者說,如果胚胎完全以三分之一的重力孕育,它會發生什麼。我們不知道火星和地球之間交換微生物會產生什麼樣的交叉汙染,我們也不知道馬斯克是否還在計劃人為地提高火星的溫度並給它一個更厚的氣氛以允許流動水。(在2016年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他會把許多這些問題「留給火星上人民的決定。」)
  • 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一、馬斯克: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商業航天領域利好不斷背後,站著對火星和太空近乎痴狂的馬斯克。馬斯克曾公開放話「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早在2001年,還沒經營特斯拉時,馬斯克就開始了自己的航天事業。為了推進相關項目找到合伙人,他曾包下羅浮宮對面酒店的頂層,跟歐洲衛星發射聯盟開了60個小時的會,又跳了30個小時的舞,結果因開價太高談判失敗。後續馬斯克找到俄羅斯人,想花2100萬美元買3顆洲際彈道飛彈,卻被嘲笑「小男孩你沒帶夠錢吧」。
  • 馬斯克:死在火星上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提到馬斯克我的一反應大家應該都知道是特斯拉老闆還兼顧SpaceX等,剛開始的時候馬斯克並不是做現在的行業,而是成立了一家PayPay,是一名了不起的企業家,但是從小的時候,馬斯克就開始了解火箭怎麼製造,甚至精通天文地理,也是化學奇才,雖然天賦異稟最初並沒有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是他內心有想法
  • 《死在火星上》:人在火星,地球沒了,怎麼辦?
    其實,在起點上,科幻有專門的分類,也有很多腦洞大開,或者嚴謹科學的佳作。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非常非常硬核的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簡介:我叫唐躍,我在火星上。我剛剛看到地球炸了。是的, 就是參考文獻,你沒看錯,我也沒打錯。從羅列的參考文獻和小說的字裡行間,我們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嚴謹。據說作者是一個航天專業科班出身,目前在研究所工作的理工科直男。據說這些參考論文在網上下載需要50多美刀,也不知道作者現在回本沒有。硬核的《死在火星上》講的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故事。
  • 要死就死在火星上!馬斯克已經列好了登陸火星的詳細計劃...
    【TechWeb報導】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始人兼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上周五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透露了諸多有關於2025年人類登陸火星的細節
  • 《死在火星上》:一個成熟電影劇本
    如何在邏輯嚴密的科學知識體系之下,虛構一個情感細膩、打動人心的類型化故事,《死在火星上》或許可以給創作者些許啟發。  娛樂資本論一直關心科幻題材市場,在今年四月推出「金河豚·科幻IP價值榜」之後,我們仍在持續為行業發覺這一領域的優質IP,馬伯庸一條關於《死在火星上》的微博引起了行業與粉絲的大量關注。「非常硬核,作者用這些令人信服的專業細節,講了一個極精彩的異星求生故事。」
  • 這個包工頭的孩紙地球已經承不下他: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他說:「我不喜歡成為人工智慧的家貓,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我認為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添加人工智慧層。它可以更好地工作,同時與身體其它部分共生。【瘋狂言論7】馬斯克透露,他希望能在2024年將人類送上火星。他說:「我們正建造能飛往火星的貨運飛船,最終人類也將登陸火星。地球與火星軌道每隔26個月就匯合一次,下次將在2018年和2020年。
  •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 但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 但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Emma Chou • 2018-11-26 11:40:58
  • 馬伯庸力薦《死在火星上》:「一個渾然天成的成熟電影劇本」
    馬伯庸在微博上推薦這本書後,網友紛紛留言。《死在火星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球突然消失,身在火星崑崙站的太空人唐躍和空間站的科學家麥冬成了僅存的人類。兩人在太空中相互依靠相互鼓勵,和AI機器人老貓一起克服萬難,努力生存。作為一部擁有航天背景的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的設定科學嚴謹,足夠有說服力。
  • 《死在火星上》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我的小紅花在哪裡
    其中,我非常喜歡《一人之力》。本書也是系統流,加點升級的那種,獲得點數的條件是一人之力、孤獨感。越孤獨越悽慘,獲得的點數也就會越多。這是要往注孤生、鋼鐵俠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啊。至於風格,有人說是意識流,場景切換並非完美銜接。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在梳理國內硬科幻IP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部正在連載中的科幻網文《死在火星上》。硬核的科幻設定和宏大的世界觀讓人眼前一亮,綜合來看極具改編價值。展現生存危機和人性抉擇,《死在火星上》好在哪?「我叫唐躍,我在火星上。我剛剛看到地球炸了。」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最近,一部正在連載中的科幻網文《死在火星上》,硬核的科幻設定和宏大的世界觀讓人眼前一亮,綜合來看極具改編價值。一、展現生存危機和人性抉擇,《死在火星上》好在哪?「我叫唐躍,我在火星上。我剛剛看到地球炸了。」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處理好傷口後馬克.沃特尼開始檢視自己目前的處境:「我現在沒辦法聯繫上NASA,就算聯繫上,那也得4年之後才能有人到達這裡。這個居住艙最長時限是31天,如果氧氣系統崩潰我會窒息而死,如果水循環崩潰我會渴死,如果居住艙破損我會內爆而死。如果奇蹟出現,當然這不可能了,我會被餓死。」
  • 《死在火星上》測評:並非所有等待都能迎來希望
    來自「2019年度晨曦杯」的第10篇書評小說書名:《死在火星上》小說作者:天瑞說符作品類型:科幻-未來世界書評作者:菜籽十九世紀,大仲馬寫下了《基督山伯爵》,並在最後寫「……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
  • 科技狂人馬斯克警告:第一批火星殖民者很有可能死在那裡
    不過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探索月球了,火星變成了人類新的探索目標。火星上到底有沒有水?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這些困惑人類許久的問題,人類非常急切地想要獲得答案。而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也是探索火星的狂熱愛好者,他一心想要殖民火星,這也是2002年馬斯克創立SpaceX
  • 馬斯克搞太空葬禮,死在火星上是什麼感覺?
    文/夕揚被稱為「矽谷鋼鐵俠」的馬斯克曾說過:「我希望死在火星上。」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可以在有生之年登上火星,永眠火星自然也不是難事!短期內長眠火星還有些許困難,但是把自己葬在太空已經可以實現。他們把客戶的骨灰裝進硬幣大小的圓狀金屬膠囊,再裝進金屬套筒,用螺栓固定到衛星上。骨灰盒上還可以定製墓志銘,本次的152個骨灰盒上就刻有「伸手摘星」「永遠的太空遊」「太空遺夢」等墓志銘,其中一對夫妻銘刻的是「與子偕手,遨遊太空,永伴汝身,不離不棄」。
  • 來自馬斯克的「警告」:去火星殖民的人很可能死在那裡
    最終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在工作了很久,也玩得盡興之後,舒服地死在火星上。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一心想要殖民火星,這也是他在2002年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初衷所在。據CNBC報導,在近日舉辦的「人類前往火星」峰會上,馬斯克分享了關於SpaceX星際飛船和火箭的進展情況,但也對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表示擔憂。馬斯克認為,到達火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建設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將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將建立一個火箭推進劑工廠,它就是最初形態的火星基地——阿爾法基地——然後讓它漸漸變得可以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