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底可以對科技多痴情?看看埃隆·馬斯克——從小愛讀科幻小說,12歲寫出遊戲代碼,學物理、進矽谷、娶老婆也挑科幻小說家,為了研發新技術,不惜傾家蕩產。
一個痴人到底可以得到科技的多少回報?還得看埃隆·馬斯克——世界上第一個行動支付工具PayPal、特斯拉電動汽車、頂級光伏能源提供商「太陽之城」都是他打造的。
不久前,這個追科技的瘋子又創造了歷史。
2015年12月21日,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11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後,一級火箭筆直地、穩穩地回到了地球表面,成功實現回收。此前,造價昂貴的火箭可是絕對的一次性消耗品。
「歡迎回來,寶貝兒!」在全世界的沸騰之中,44歲的公司CEO馬斯克在推特上寫下這麼一句,好像秀恩愛的親密情人一般。
為了這位「情人」,馬斯克已經傾力付出了13年。
2002年,eBay收購PayPae,31歲的埃隆·馬斯克趕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前套現,成了億萬富翁。
「這些錢怎麼花?」買豪宅、買飛機、買小島?馬斯克都不感冒。他覺得地球太悶了,「只想去看看太空裡有什麼能做的」。最初,他的計劃是買支火箭,捆上老鼠和農作物,先打上天,讓全世界都知道有這麼個瘋子存在。
馬斯克首先想到NASA的火星計劃,以為「他們都在路上了」。可打開頁面一看,根本沒有。他又衝到歐洲,包下羅浮宮對面酒店的頂層,跟歐洲衛星發射聯盟開了60個小時的會,又跳了30個小時的舞,結果歐洲人開價太高,談判失敗。
最後一次,他找上了俄羅斯人。想花2100萬美元,買3顆洲際彈道飛彈。俄羅斯人用伏特加把他放翻了,然後嘲笑他:「飛彈2100萬一顆,小男孩你沒帶夠錢吧?!」
既然「女神」追不到,馬斯克決定自己培養一個。
這位理工男鄭重地攤開一本《火箭推進基本原理》,從頭開始學,直到將航天顧問推薦的大學教材全部讀完,親手製作出一張火箭製造進度表,並開始帶著老家南非口音,到處傾訴「愛的誓言」。
馬斯克的痴心打動了一群世界頂級的火箭粉絲。最先與他結盟的是美國最大引擎製造商TRW的火箭工程師,波音公司德爾塔火箭測試主管、麥道公司火箭結構設計師相繼到來,連NASA的一批頂尖工程師也被吸引而來,spaceX公司正式成立。
一群火箭男湊在一起埋頭幹活兒,沒有整日開會,沒有辦公室政治,也不用為一張設備採購財務批條等上數月。領頭的馬斯克每周都跟大家匯報火箭的進度,人人都感覺「在參與人類的歷史進程」。
那幾年,適逢美國向私人資本開放太空領域的好時機,和馬斯克一樣,矽谷一群「極客」新貴都被撩撥得坐不住了,其中就有亞馬遜和谷歌的創始人。
然而NASA絲毫沒把他們看在眼裡。在龐大官僚體系的慣性思維中,只有大集團、大軍火商才有資格寵幸火箭。
沒研發實驗室、沒博士大軍、沒政府資助……卻絲毫不妨礙馬斯克繼續展開對火箭熱烈的追求。他個人出資1億美元,籌款2.2億美元,全砸在「女神」身上。兩年半之後,「獵鷹1號」誕生了。
隨之而來的,是3次發射失敗。
「如果失敗不夠多,說明你的創新不夠多。」幾億美元蒸發了,另一家公司特斯拉也瀕臨破產,三分之一的員工離職,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中,馬斯克仍死守陣地。他自掏腰包給員工發工資,跟老友借錢維持,四處演講、籌款,活活把一個木訥的理工男練成了舌燦蓮花的演說家。
這位員工口中「半人半神的瘋子」每周花5個小時約會,花100個小時工作,常常在飛機上過夜。他宣稱:「如果有一種方式能讓我更多地投入工作,比如不吃飯,那就不吃飯。」 他要求員工周末加班,告訴他們公司破產時,有的是時間陪家人。婚姻出現問題,他沒時間應對。第一個孩子夭折,他也從不肯花精力思悼。
有人質疑他過於樂觀,他爆粗口回應:「去他媽的樂觀悲觀,我只想把事情做成。」
「女神」最終並未辜負這個痴心的小子。2008年9月,「獵鷹1號」第4次發射成功了。25億美元的訂單湧向他,其中就有NASA的16億。
7年過去,spaceX已經擁有了一個頂級火箭發動機家族,並得到了政府的低息貸款和NASA的全力支持。可在馬斯克身體裡,還住著那個任性的、不顧一切的小男孩。
從2015年1月到6月,立志實現火箭回收的獵鷹9號經歷3次失敗。除了第一次測試火箭直接落入海中,其餘兩次皆以爆炸告終。
「馬斯克又在火光裡燒錢了。」有人評價道。
對此他心知肚明,「火箭的浪費程度就像一架波音客機飛了一次就報廢一樣。」他說,卻毫不在意。
最終的結果是,馬斯克又一次創造了歷史。他打算未來將火箭發射成本降低九成,送10萬人進太空。
對埃隆·馬斯克來說,曾為愛付出的時光與痴狂依然無法表達他對未來與科技的忠誠。
「這個星球不配我死。」他說,「要死就一定死在火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