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可能「鎖死」地球人

2020-10-28 量子位

鄭集楊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關於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Starlink),令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之前轟轟烈烈一次次發射之後,就有天文學家投訴影響正常觀測。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

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

萬萬沒想到,上述擔憂現在就真真切切開始了。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Jonathan McDowell,在對照了SpaceX和美國政府的數據後,發現已經發射上天的800多顆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已經失效

所謂「失效」,是指這些星鏈衛星,已經不再受到地面指令控制、也無法變軌。

McDowell教授表示,雖然3%的故障率不算高,但考慮到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規模龐大。

即使3%的衛星失控,長此以往,數量也相當可畏。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最新文件,SpaceX計劃發射多達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

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

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 準備發射的一組SpaceX星鏈衛星

SpaceX官方,已經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但現在太空中究竟有多少星鏈衛星已經失效,SpaceX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也沒有對3%這個故障率做出回應。

而根據今年5月到6月SpaceX發給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兩條最新通知披露,星鏈自部署以來,已經有好幾顆失去了機動能力。

3%的故障率有多可怕

發現這一問題的McDowell教授解釋:

他們(SpaceX)的失敗率並不可怕,不比其他任何人的失敗率糟糕。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

McDowell教授擔心的是大量報廢衛星造成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這才是最可怕的。

凱斯勒現象,是美國航天局(NASA)的太空碎片研究專家唐納德·凱斯勒在1978年提出的一種理論。

他認為,如果地球低軌道的太空垃圾密度足夠高,將產生級聯碰撞:

一塊碎片被碰撞產生多個碎屑,這些碎屑又會與其他的太空垃圾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碎屑。

這會讓低軌道區域布滿太空垃圾,從而使低空衛星在這一區域很難存活,甚至會影響人類發射更高軌道的衛星。

最嚴重的後果,是影響幾代地球人探索太空的能力,把人類徹底「鎖死」在地球上幾百年

而現在,星鏈計劃巨大的發射量,不禁讓人們擔憂凱斯勒的假設正在變成現實。

FCC文件顯示,SpaceX計劃製造1.2萬顆衛星,而國際電聯文件顯示,SpaceX計劃製造4.2萬顆衛星。

在這兩種情況下,3%的故障率,分別對應有360或1260個——227千克的衛星失去控制。

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截至2020年2月,地球軌道上目前有5500顆衛星,其中約2300顆仍在運行。

這意味著如果星鏈建成完整的系統,將使太空中無法運行的人造衛星數量增加11%或40%。

如果再考慮軌道上衛星碰撞產生的碎屑數量,問題看起來更加嚴重。

除「死衛星」外,SDO估計,地球軌道上目前有3.4萬個物體直徑超過10釐米,90萬個物體在1釐米到10釐米之間,並且有1.28億個物體在1毫米至1釐米之間。

模擬圖就已經很嚇人了。

△ 歐洲航天局對大於1mm太空垃圾的模擬

歐洲航天局逃過一劫

值得注意的是,星鏈對太空飛行器的威脅並非危言聳聽。

2019年9月,歐洲航天局(ESA)就經歷了驚險一幕。

當時根據軌道推算,歐洲航天局的大氣動力學監測衛星Aeolus有0.1%的概率與星鏈衛星發生碰撞。

雖然0.1%的概率看似很小,但是在太空中碰撞機率達到0.001%就需要對衛星軌道進行幹預。

而且這兩顆衛星的質量都不小,Aeolus大約1.36噸,星鏈質量大約是227千克。人造衛星的運行速度是子彈的10倍以上。

一旦二者撞上,後果不堪設想。

△ NASA在一項測試中模擬太空碎片與飛船碰撞的後果

後來,由於SpaceX「沒有計劃採取行動」,歐洲宇航局不得不在最後時刻,對自己的衛星主動變軌,避免了事故發生。

而SpaceX事後解釋,由於通信系統中存在「錯誤」,導致他們錯過了ESA的電子郵件。

雖然最後結果,算是「虛驚一場」,但這件事足以敲響了警鐘。

那麼SpaceX,就真的沒有安全和自毀方案嗎?

又究竟靠不靠得住?

「星鏈」的安全和自毀

SpaceX自己介紹,星鏈衛星在正常工作下,是能夠離軌進入大氣層,從而進行自毀的。

同時,還有自動碰撞規避系統來保障衛星來太空中的安全。

不過,一旦發生了機動能力的故障,上述的那些能力,就需要重新評估。

衛星自毀

離子發動機,在衛星構件中是動力核心。

星鏈的離軌,離不開離子發動機的運作。

它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其原理是先將氣體電離,然後用電場力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後噴出,形成反作用力實現推動。

通常,業內使用氙離子來作為離子推進器的離子源(燃料)。

而SpaceX出於節約成本,選擇的則是氪離子。雖然氪比氙更不易電離,但是氪離子的價格比氙離子源便宜近10倍,這是出於商業的考慮。

此外,SpaceX為了進一步節約成本,在星鏈衛星中都只配置了一個離子發動機。

然而,這是有安全隱患的,因為通常太空飛行器會配置多個發動機以防止某一發動機出現故障後導致衛星失能,而SpaceX這一舉動無疑會提高星鏈衛星的故障率。

那麼,離子發動機,在離軌的時候,究竟角色如何?

當衛星需要變軌或離軌的時候,比如監測到碰撞或者衛星自毀,離子發動機可以增減速度,從而實現對原軌道的脫離。

以衛星自毀進行分析,當衛星壽命即將終結,離子發動機將會工作反推,降低速度和軌道,讓衛星很快墜入大氣層。

之後基於特殊的結構設計,進入大氣層的衛星能夠迅速燃燒,分解成為符合安全標準的細小顆粒,不會對地面造成威脅。

但是,一旦失去機動能力,則一切就不一樣了。

不論其是通信系統出現故障,還是離子發動機有問題,都意味著該衛星已經失去了地面控制,獨自游離於太空之中。

不過需要補充的是,即使衛星發生故障失去機動能力,也並非完全不能自毀。

可以通過自然下降來完成——衛星靠稀薄空氣阻力緩慢降低軌道,最終進入大氣層,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在這一過程中,衛星跟太空垃圾沒兩樣,同樣會給正常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帶來不小的威脅。

碰撞規避

此外,機動能力故障帶來的威脅,也不是星鏈衛星自身帶有自主碰撞規避系統,就可以規避的。

因為自主碰撞規避系統的正常運轉,通信和動力,二者缺一不可。

如示意圖所示,衛星能夠使用從地面傳輸的空間碎片威脅信息數據,或者得到指令,使用自身攜帶的四個動量輪系統,配合離子推進系統來實現碰撞規避。

比喻來說,所謂自主碰撞規避系統,不是看到石頭,然後躲開它,而像是空中交通管制。

這個系統可以保證衛星在正常工作下,主動規避其他太空飛行器或者太空碎片,但是在發生故障時,它不能成為規避其他太空飛行器的「保險絲」。

所以從原理和後果上來看,雖然星鏈衛星自稱擁有自毀和碰撞規避的功能,但都是基於衛星正常運轉時所設計。

而一旦發生故障,結果大同小異——造成太空垃圾。

而目前為止,對於如何善後,馬斯克和SpaceX,完全沒有給出過備份方案。

只管開發不管後果

更可怕的是,這更像是一場軍備競賽。

SpaceX「視而不見」後果,其他公司也避而不談。

已經破產的OneWeb發射了74枚衛星,這家公司原本計劃發射4.8萬顆衛星;

貝佐斯旗下的亞馬遜也有個網際網路衛星Kuiper計劃,預計發射3200枚衛星;

甚至蘋果也被彭博爆料,有類似的計劃……

全球範圍內更多商業公司,也都加入了這場資源搶位戰中。

在當初馬斯克的星鏈雄心曝光時,就有人「厚黑」的角度這樣評價:

網際網路衛星是解決偏遠地區的好辦法,但是倘若因為技術不成熟導致「太空災難」,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參考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10-starlink-satellites.html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pacex-starlink-internet-satellites-percent-failure-rate-space-debris-risk-2020-10
https://www.esa.int/ESA_Multimedia/Videos/2019/02/Distribution_of_space_debris_in_orbit_around_Earth
https://techcrunch.com/2019/05/24/spacex-reveals-more-starlink-info-after-launch-of-first-60-satellites/
https://www.reddit.com/r/spacex/comments/gaayqm/spacex_ion_thrusters_and_where_does_this/
https://www.planet4589.org/space/jsr/jsr.html
http://www.viaspace.cn/Article/20191113.html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能「鎖死...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Jonathan McDowell,在對照了SpaceX和美國政府的數據後,發現已經發射上天的800多顆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已經失效。所謂「失效」,是指這些星鏈衛星,已經不再受到地面指令控制、也無法變軌。McDowell教授表示,雖然3%的故障率不算高,但考慮到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規模龐大。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還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即使3%的衛星失控,長此以往,數量也相當可畏。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最新文件,SpaceX計劃發射多達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 馬斯克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影響其他國家太空探索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  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  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SpaceX官方,已經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但現在太空中究竟有多少星鏈衛星已經失效,SpaceX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也沒有對3%這個故障率做出回應。
  • 發射的衛星有3%成了太空垃圾,馬斯克該咋辦?-虎嗅網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的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1.故障的衛星何去何從據顯示,Spacex計劃製造1.2萬顆衛星,從而在太空和地球之間搭建星鏈,用於為全球網際網路服務。而在這龐大的衛星數量背後,如今卻被曝出存在著3%的故障率。雖然McDowell教授表示3%的故障率不是很高,但如果故障率一直得不到完善和有效的解決,那麼這對於整個太空來說,也即將成為極大的安全隱患。
  • 星鏈網3%衛星出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最終鎖死地球
    ,除了SpaceX主動淘汰的測試衛星,他已監測到23顆,大約3%的星鏈網衛星已不能在軌道上操縱,可能已經發生故障並失去控制。和SpaceX利用氪動力離子推進器主動脫軌的衛星不同,這些失去動力的衛星可能長期在軌道上漂移,需要長達5年的時間才會墜毀,其間可能會發生和其它太空飛行器相撞的事件。衛星越多,相撞的機率越大,這有可能在低軌道形成大量的太空碎片,對其它太空飛行器甚至太空人構成巨大威脅。
  • 凱斯勒效應必鎖死地球?星鏈網3%衛星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
    馬斯克10月8日曾發布消息稱,在其它國家的測試將在獲得相關國家監管機構的批准後馬上開始,這意味著美國和加拿大以外國家的星鏈網測試也即將開始。 麥克道爾上周稱,截止到10月7日,他已追蹤到47顆星鏈網衛星墜入大氣層燒毀,其中包括第一批發射的60顆V0.9測試衛星中的39顆,這可能是SpaceX有意淘汰的。
  • 3%的故障「死星」讓人擔憂,未來或形成太空垃圾「鏈網」
    根據SpaceX今年夏天(5月中旬和6月下旬)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發出的兩份通知,該公司的幾顆衛星自部署以來,竟然已經失去了機動能力!衛星物聯網的「凱斯勒」隱患太空垃圾的存在已經成為了讓各國航天界的「頭疼事」。甚至有人預測,再如此下去,可能在某一時刻這些衛星和太空垃圾會遭遇大規模的「死亡」,然後形成環繞和地球的「太空垃圾帶」。
  • 馬斯克剛剛又發射了60顆衛星!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北京時間6月4日上午9點25分,馬斯克SpaceX獵鷹九號攜帶的第八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一箭60星,再次壯大已擁有482顆繞地衛星的馬斯剋星鏈版圖。有意思的是,今天恰好是SpaceX首次發射獵鷹9號的十周年紀念日。
  • 計劃發送42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 可能已有3%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來源:愛範兒人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向太空扔垃圾的物種,這句話並不凡爾賽,甚至還有著一絲無奈。我們還遠遠做不到低成本發送生活垃圾到太空,上面這句話裡說的垃圾,指的是「廢棄或損壞的衛星及碎片」,它們越來越多,靜靜地圍繞著地球轉動,變成一張名副其實的「網」。
  • 12000顆衛星!馬斯克的太空星鏈搶佔資源,中美競爭不可避免
    Stalink「星鏈」衛星服務的體驗,來證明馬斯克的衛星服務可以覆蓋在偏遠地區,並且提供快速的寬帶服務和網速的低延遲。 隨著發射衛星的增多,地球低軌道和頻率資源就會慢慢減少,根據國際上遵循「先佔先得」的理念,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龐大的衛星發射量將會佔據大部分的低地軌道,這對中國來說,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壓力的,截止2017年中國才發射了187顆。
  • SpaceX的「星鏈」正在失效,馬斯克真的不打算管管?
    國際電信聯盟的最新文件顯示,SpaceX計劃發射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如果還是現在這種情況,那麼星鏈未來很可能會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它們會變成太空垃圾,使得低空衛星難以運轉,影響將來更高軌道衛星的發射。
  • 和美軍越走越近的馬斯克要去太空「掃垃圾」,為什麼我們要警惕?
    11月7日《商業內幕》雜誌報導,《時代》雜誌近期採訪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營運長、伊隆·馬斯克最依仗的重臣格溫·肖特維爾。談及這家公司正在研製的不鏽鋼火箭「星船」時,肖特維爾忽然說,它可以用來幫助人們解決太空垃圾的問題。她說:「火箭殘體和死衛星威脅著空間環境」。
  • SpaceX衛星已經有3%發生了故障,影響太空安全
    甚至馬斯克說,將在幾個月內發布。然而,星鏈計劃可能存在一些影響太空安全的不利因素。SpaceX已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可發射近12,000顆星鏈計劃衛星,但SpaceX還想再發射30000顆,總數近42000顆,形成一個巨型衛星群。總數量已經超過人類曾經發射過的所有先前太空飛行器。如果在這個衛星群中有3%失效,那就意味著有1260顆衛星失效。
  •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
    LeoLabs今天發布警告稱,一枚廢棄的中國火箭有10%的可能明天早上和一枚廢棄的前蘇聯衛星相撞,從而製造出大量太空垃圾,導致低地軌道的太空碎片增加10%到20%,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巨大風險。該公司自上周五以來一直在跟蹤這兩個太空垃圾,周二的模擬計算表明,它們可能在美國東部時間今晚20:56,即北京時間明天早上8點56分,在南極的南大西洋上空991公裡處相撞,機率在10%以上,距離在12米以內。
  • 一項研究認為,約3%的星鏈計劃衛星已經失效
    那些批評者擔心,當星鏈計劃最終建成後,多達42000顆衛星可能會成為地基天文學的災難性事件,而那些已經廢棄的星鏈計劃衛星也可能成為空間垃圾,影響到其他太空飛行器的安全。,當它們有一天完成使命成為空間垃圾的時候,卻可能真的會給其他太空飛行器造成威脅,而最新的一項研究就認為,儘管星鏈計劃遠遠沒有建成,但是已經發射的衛星中,可能有多達3%的衛星已經失效。
  • 20多顆衛星失控!馬斯克遭遇入冬第一擊,秒速7公裡成定時炸彈
    ,地面工廠每月可以生產120顆這樣的衛星,馬斯克預計在10年內向地球軌道發射4.2萬顆衛星。在已經部署的800多顆衛星中,大約有3%的衛星失效,這需要Starlink星鏈計劃繼續補網發射。Starlink星鏈給全球帶來網際網路接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光汙染和射頻幹擾。而且衛星的故障率從目前看也有些高。3%失效的衛星對地面指令沒有響應,無法在軌道上進行操控,就像一個定時炸彈部署在軌道上,可能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相撞導致空間事故。
  • 太空垃圾成災,已構成潛在的災難性威脅
    據公開資料顯示,來自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以及歐盟等國,國際組織專家小組對處在近地軌道以下空間威脅性最大的太空垃圾進行了分析篩選,並擬制了一份太空垃圾清單。據了解,目前太空站中廢棄的這類垃圾共有16.5萬個,其中危害性極大的垃圾就有50個。
  • VR直播繞月旅行:馬斯克想在五年後讓地球人親自感受太空旅行
    就在幾天前,馬斯克正式宣布了SpaceX繞月旅行計劃的乘客,並宣布了一些細節,其中不少都讓所有人興奮不已。但不僅如此,在公布未來繞月太空飛行器BFR火箭的更新細節和繞月計劃細節後,SpaceX CEO伊隆·馬斯克又在推特上表示:繞月旅行將VR直播給全部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