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發送42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 可能已有3%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2020-11-27 新浪科技

來源:愛範兒

人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向太空扔垃圾的物種,這句話並不凡爾賽,甚至還有著一絲無奈。

我們還遠遠做不到低成本發送生活垃圾到太空,上面這句話裡說的垃圾,指的是「廢棄或損壞的衛星及碎片」,它們越來越多,靜靜地圍繞著地球轉動,變成一張名副其實的「網」。

如果人類把眼光放向更遠的太空時代,可以這樣說,太空垃圾和生活垃圾問題同樣嚴重,區別只在於這些垃圾圍住的是城市,還是地球。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3%失效了

SpaceX的星鏈計劃自誕生之初就引起了超高關注,熱度一直不減,不僅因為這項計劃的大膽屬性,還因為它預計發射的衛星總數量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42000顆。

之所以要發射這麼多顆衛星,是因為星鏈計劃打算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衛星網絡,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邊遠地區和自然環境特殊區域的網絡問題——在人煙稀少或人跡罕至的地方,建立時時需要人力維護的基站是不怎麼經濟的商業行為。

而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2020年2月,地球軌道上大約有5500顆衛星。

也就是說,僅一個星鏈計劃發射的衛星總量,就是之前在軌衛星總數的7倍多。

不管衛星這個詞聽起來多麼有科技感,說到底它仍然是一個大號的電子產品,還要經歷升空和變軌等多種考驗,出現故障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圖片來自:NASA(Unsplash)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對照了SpaceX和美國政府的數據後,推測目前已發射上天的800多顆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可能已經失效,失效的衛星「可能已經解體或墜入大氣層燃燒」。

3%的低故障率,為什麼還會引人擔憂?

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表示,3%的故障率是一個正常的水平,而SpaceX認為故障率只有1%左右,也就是說,SpaceX也認可故障存在並承認了故障已發生的事實。

如果按3%的故障率推算,42000顆衛星中大約會有1260顆失效,如果按1%的故障率算,這個數字為420顆。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展示了被失效衛星包裹的地球

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2020年2月,有大約3200顆失效衛星,而在此之後僅星鏈計劃一個項目的故障失效衛星,可能就達到了人類幾十年失效衛星總數的12%–38%。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籌建太空網際網路,即將發射的衛星數量呈幾何級上升。有科學家預測,未來計劃發射的衛星總數可能超過10萬顆,無論按按3%還是1%的故障率算,失效衛星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離開總數談發生率,都是……

太空那麼大,容不下失效衛星?

不少人覺得,衛星很小,太空很大,衛星對於太空來說連一顆沙子都算不上,失效了也就失效了。

但實際上失效的衛星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給其它衛星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太空中的高速碎屑殺傷力巨大.圖片來源:《星際穿越》電影

這裡面涉及到幾個關鍵詞:軌道、碰撞和碎屑,當這三個因素聚在一起的時候,失效衛星就是個讓人頭大的問題。

1.衛星軌道和頻率資源越來越稀缺

地球同步軌道位置十分稀缺,再加上衛星之間需要保持間隔避免無線電幹擾,「太空很大可以隨便塞衛星」並不能實現。

為了緩解軌道資源緊張,國際電聯會根據各個國家領土面積和人口等多重因素來分配衛星軌道位置,就像現在一線城市上車牌一樣,路只有那麼多,先上牌的人多了,後上牌的人競爭就會更加激烈。

失效衛星也會佔用軌道,浪費了寶貴的資源。據北京日報報導,中國的北鬥衛星之所以「搶在最後四小時發射升空」,也是因為軌道和頻率資源因素。

▲北鬥衛星示意圖.圖片來自:北鬥導航系統官網

這是因為2000年4月18日國際電聯批准了中國申報的導航衛星頻率和軌道,「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進入了國際電聯的頻率總表,正式取得了合法地位。不過,根據國際規則,如果不在登記後的7年裡,即2007年4月17日之前使用,該頻率就過期了。

2.失效衛星更容易導致碰撞

成功發射且正常服役的衛星受信號控制,可以變軌、避讓、調節角度,而失效衛星再也不受人控制,基本就是「隨緣」飄在太空中,還會因為地球攝動(一種因受其它天體的吸引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在軌道上產生的偏差)而偏離軌道。

很多失效衛星是被遺棄的狀態,再也沒有人關心它們,也不知道它們究竟繞著地球轉到哪裡了,這大大增加了新發射的衛星和失效衛星碰撞發生的風險。

比如2009年12月,中國發射的長徵四號火箭的第三級和前蘇聯1989年2月發射的廢棄衛星,在南極上空991公裡處差點高速相撞,兩者最接近時,距離可能只有12米。

▲擦肩而過

3.碰撞後的碎屑重複導致上述兩個問題

發生碰撞後會,失效衛星會產生大量的碎屑,大部分碎屑會分散在失效衛星的軌道裡繼續繞著地球轉,既佔用軌道資源,又會增加碰撞的概率,小部分碎屑會散射出去飄蕩在太空裡。據科學家推測,目前毫米級以上的碎屑可能數以億計。

▲歐洲航天局製作的碎屑推測圖

這些碎屑威力有多大呢?

在高30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時,太空碎屑的運行速度可能達到每秒7–8公裡。當它們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時,速度則高達每秒3公裡。

如果兩個每秒7公裡飛行速度的物體在太空相撞,10釐米左右的碎屑可能破壞整個太空飛行器或衛星,1釐米左右的碎屑可能擊穿太空艙,即使是地球上毫不起眼的1毫米左右的碎屑,都可能造成傷害。

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相當於兩輛100km/h的小汽車相互碰撞,衛星可能在1.5秒內被打穿或直接擊毀,還會直接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國際空間站就是衛星碎屑的活靶子,2016年4月,國際空間站上的對地觀景臺玻璃出現了一個直徑7毫米的裂紋,正是被一塊小碎屑擊中產生的。

▲想像一下玻璃瞬間碎裂的後果

解決失效衛星,大部分靠天

失效衛星潛在隱患這麼大,怎麼解決呢?

答案是:大部分靠天。

1.遺棄法

回收風險大,成本高,失效衛星最終的命運就是孤零零地繼續圍繞著地球轉動。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衛星自己逐漸分解,或者慢慢墜入大氣層燃燒殆盡,周期一般較長,可能需要幾十年。

2.火化法

設計衛星之初,部分衛星預留了一部分電量和燃料,等待衛星瀕臨失效的時候,點燃所剩無幾的燃料,把衛星推向大氣層燃燒。

▲星鏈計劃官網介紹,衛星壽命終止時,會利用機載推進系統進行離軌

不過,衛星是一個精密化設計的儀器,內部空間寸土寸金,看似簡單的留後門操作,可能會帶來成本上升或風險增大等問題,所以有很多衛星是沒有這個設計的。

3.太空葬

有些衛星屬於中高軌道衛星,離地球大氣層太遠,最終被推向的不是大氣層,而是太空。

不過由於一般衛星預留的燃料很少,不足以讓失效衛星飛向太空深處,僅僅是飛向不重要或用不著的太空軌道,仍然會圍繞著地球。

4.主動清理

2016年6月25日中國長徵七號成功發射,一臺名為遨龍一號的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一同進入太空,被譽為太空清道夫,可以用機械臂抓取衛星和太空碎片,帶入大氣層燒毀。

除了用機械臂抓取,還有噴射網捕獲失效衛星,雷射射擊失效衛星等方法。可以這樣說,「保守療法」仍佔多數,主動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多。

前進!前進!前進!

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

隨著社會進步,人類享受著地球搖籃保護時,也面臨著部分資源短缺的境地,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提升總是受限於人類文明的發展客觀進程,不斷催生不可調和的資源矛盾,最終走向經濟危機甚至戰爭。

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探索和開發太空資源,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或解決這種地球病。發射衛星是人類真正走入太空的第一步,無數個紀元以後,必將被新人類載入史冊。

只是當人類真正打算移民到太空另一顆星球時,如果那些漂浮在地球上空的成千上萬顆的失效衛星,變成了人類徵戰太空的最大絆腳石,那就太黑色幽默了。

無論是探索太空,還是清理太空垃圾,我們的選擇只有一個:前進,前進,前進!

相關焦點

  •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可能已有 3% 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人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向太空扔垃圾的物種,這句話並不「凡爾賽」,甚至還有著一絲無奈。 我們還遠遠做不到低成本發送生活垃圾到太空,上面這句話裡說的垃圾,指的是「廢棄或損壞的衛星及碎片」,它們越來越多,靜靜地圍繞著地球轉動,變成一張名副其實的「網」。
  •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被推測已發送的衛星已有 3% 失效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被推測已發送的衛星已有 3% 失效 人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向太空扔垃圾的物種,這句話並不「凡爾賽」,甚至還有著一絲無奈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 3% 失效了
    我們還遠遠做不到低成本發送生活垃圾到太空,上面這句話裡說的垃圾,指的是「廢棄或損壞的衛星及碎片」,它們越來越多,靜靜地圍繞著地球轉動,變成一張名副其實的「網」。:42000 顆。如果按 3% 的故障率推算,42000 顆衛星中大約會有 1260 顆失效,如果按 1% 的故障率算,這個數字為 420 顆。
  • SpaceX「星鏈」衛星已有3%報廢成太空垃圾
    鞭牛士 10月17日消息,據網易科技消息,日前,哈佛大學-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Jonathan McDowell)表示,在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為打造「星鏈>」衛星網際網路而發射升空的衛星中,只有97%的衛星推進器還在起作用。
  • SpaceX星鏈計劃帶來天文學災難:42000顆虛假星光 近地軌道擁堵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鋼鐵俠」的原型埃隆·馬斯克提出了「星鏈計劃」,通過發射12000顆衛星到近地軌道由三層構成的衛星網絡,這三層分別位於距離地面340千米(7500顆)、550千米(1584顆)和1150千米(2825顆)的軌道上。
  • 馬斯克用42000顆衛星打造的是網際網路還是太空包圍網?
    它設想向距離地面781公裡的低軌道發射66顆通信衛星組成網絡,使行動電話可以打到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由於這個計劃過於超前,在總共發射了77顆衛星之後,「銥星」計劃宣告破產。就在人們擔心如此多的小衛星會變成太空垃圾的時候,2019年10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代表SpaceX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申請,要再加30000,把「星鏈」從12000顆擴大到42000顆的規模!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近日,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計劃被天文學家投訴,原因是巨大的發射量造成太空垃圾巨增,倘若這些失效的衛星擠佔了軌道,那麼對其他國家探索太空會有很大阻礙,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也會有極大的危機。△馬斯克試圖創造記錄,Spacex計劃23日發射第10批星鏈衛星2.太空垃圾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Spacex目前並未明確說明哪些衛星已經發現故障,但是就現下的情況來看,3%的故障率也就意味著太空垃圾會逐漸增加。近日,Spacex發射出了原本因為天氣不佳而導致延遲的星鏈衛星,目前已完成了第15次星鏈發射。
  • SpaceX衛星已經有3%發生了故障,影響太空安全
    目前為止,這個計劃實行的比較順利。SpaceX已經計劃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進行公開測試。甚至馬斯克說,將在幾個月內發布。然而,星鏈計劃可能存在一些影響太空安全的不利因素。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收集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這些衛星中的3%,也就是大約23顆可能已經發生了故障。23顆可能目前為止還不算多,但星鏈計劃所需的衛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
  • SpaceX星鏈:首批60顆衛星,3顆失聯,5顆計劃墜毀
    美國SpaceX發射的首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已經在太空工作了較長時間,目前60顆衛星中,只有3顆失聯,其餘衛星都在正常工作。首批60顆衛星在發射成功後,全部衛星都可以正常通信,然而在衛星繞地球飛行時,3顆衛星的信號中斷,最終徹底失去聯繫,這3顆衛星會不斷受到地球重力影響,最終墜回地球。
  • SpaceX的「星鏈」正在失效,馬斯克真的不打算管管?
    從2015年1月對外公布計劃,到2019年5月23日「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首批60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可以說一直很受關注。「失效」是指這些星鏈衛星不再受到地面指令控制、也無法變軌。3%的故障率其實不算高,但SpaceX的衛星基數龐大,如果不處理會出大問題。
  • 星鏈:42000顆被送上太空的小型衛星是否會釀成太空版的「911」?
    年三月末,SpaceX已經擁有362顆在軌衛星了,並且下一步的計劃是在未來的十年裡,繼續發射四萬多顆衛星,組成星鏈衛星網,雄心勃勃的聲稱要為全世界每個角落都覆蓋網絡,這就是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目光再轉向其他民營太空企業,衛星發射的競賽只會愈演愈烈——英國的一網(OneWeb)衛星公司(該公司在2019年11月19日確定將在三亞市以合資的方式建立該公司在亞洲的首個衛星地面監測站)以及其他公司聯合亞馬遜,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將數千顆衛星送上太空。
  • 發射的衛星有3%成了太空垃圾,馬斯克該咋辦?-虎嗅網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Jonathan McDowell,在對照了SpaceX和美國政府的數據後,發現已經發射上天的800多顆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已經失效。McDowell教授表示,雖然3%的故障率不算高,但考慮到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規模龐大。即使3%的衛星失控,長此以往,數量也相當多了。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最新文件,SpaceX計劃發射多達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可能「鎖死」地球人
    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已經失效。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最新文件,SpaceX計劃發射多達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但現在太空中究竟有多少星鏈衛星已經失效,SpaceX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也沒有對3%這個故障率做出回應。
  • 馬斯克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影響其他國家太空探索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Jonathan McDowell,在對照了SpaceX和美國政府的數據後,發現已經發射上天的800多顆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已經失效。  所謂「失效」,是指這些星鏈衛星,已經不再受到地面指令控制、也無法變軌。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結果在6年時間裡,它一共遭到大約百萬次太空垃圾的撞擊,其中有3.2萬次大撞擊,把它撞出了肉眼可見的明顯凹陷。這樣算起來,1984-1990年間太空的狀況就是,一輛公共汽車大小的目標平均兩個小時被撞一次。為什麼會受到這麼頻繁的撞擊呢?
  • 星鏈網3%衛星出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最終鎖死地球
    14次發射,再送60顆衛星上天,使衛星總數超過800顆,達到前期計劃的「天網」可以正式啟動的數量。,除了SpaceX主動淘汰的測試衛星,他已監測到23顆,大約3%的星鏈網衛星已不能在軌道上操縱,可能已經發生故障並失去控制。
  • 星鏈網3%衛星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
    馬斯克雄心勃勃的天基網際網路——星鏈網正準備進行第14次發射,再送60顆衛星上天,使衛星總數超過800顆,達到前期計劃的「天網」可以正式啟動的數量。 發射到地球低軌道的星鏈網衛星目前已有775顆,SpaceX公司的星鏈網Beta版測試將在本月結束,下月開始公開版的測試。
  • 一項研究認為,約3%的星鏈計劃衛星已經失效
    那些批評者擔心,當星鏈計劃最終建成後,多達42000顆衛星可能會成為地基天文學的災難性事件,而那些已經廢棄的星鏈計劃衛星也可能成為空間垃圾,影響到其他太空飛行器的安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即使這些數量龐大的衛星沒有給現代天文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當它們有一天完成使命成為空間垃圾的時候,卻可能真的會給其他太空飛行器造成威脅,而最新的一項研究就認為,儘管星鏈計劃遠遠沒有建成,但是已經發射的衛星中,可能有多達3%的衛星已經失效。
  • 馬斯克野心不斷暴露,要當太空霸權先鋒,星鏈衛星淪為太空垃圾?
    這次馬斯克野心將不斷暴露,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星鏈衛星或將淪為太空垃圾?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又有什麼「陰謀」。這是美國對火星探測的又一次「作業」,除了這個美國還對太空發射了眾多衛星,將要組成「星鏈」衛星網絡系統。2020年8月9日,美國SpaceX公司宣布已經成功發射並且部署了第十批「星鏈」衛星。美國東部時間18日,搭載61顆衛星的「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中基地升空,將58顆「星鏈」衛星成功入軌。並且這個「獵鷹9」火箭還將再次重新回收再次使用。
  • 地球總共才幾千顆衛星,為什麼馬斯克spaceX星鏈計劃能有4萬多顆
    從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上天以來,全球發射的人造衛星總計大約6600顆,而馬斯克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將達到42000顆,是近60年來的人造衛星數量總和的7倍。那麼,什麼是星鏈計劃?有什麼用途?對中國航天及5G會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