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能「鎖死...

2020-11-26 驅動之家

關於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Starlink),令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之前轟轟烈烈一次次發射之後,就有天文學家投訴影響正常觀測。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

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

萬萬沒想到,上述擔憂現在就真真切切開始了。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Jonathan McDowell,在對照了SpaceX和美國政府的數據後,發現已經發射上天的800多顆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已經失效。

所謂「失效」,是指這些星鏈衛星,已經不再受到地面指令控制、也無法變軌。

McDowell教授表示,雖然3%的故障率不算高,但考慮到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規模龐大。

即使3%的衛星失控,長此以往,數量也相當可畏。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最新文件,SpaceX計劃發射多達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

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

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SpaceX官方,已經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但現在太空中究竟有多少星鏈衛星已經失效,SpaceX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也沒有對3%這個故障率做出回應。

而根據今年5月到6月SpaceX發給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兩條最新通知披露,星鏈自部署以來,已經有好幾顆失去了機動能力。

3%的故障率有多可怕

發現這一問題的McDowell教授解釋:

他們(SpaceX)的失敗率並不可怕,不比其他任何人的失敗率糟糕。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

McDowell教授擔心的是大量報廢衛星造成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這才是最可怕的。

凱斯勒現象,是美國航天局(NASA)的太空碎片研究專家唐納德·凱斯勒在1978年提出的一種理論。

他認為,如果地球低軌道的太空垃圾密度足夠高,將產生級聯碰撞:

一塊碎片被碰撞產生多個碎屑,這些碎屑又會與其他的太空垃圾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碎屑。

這會讓低軌道區域布滿太空垃圾,從而使低空衛星在這一區域很難存活,甚至會影響人類發射更高軌道的衛星。

最嚴重的後果,是影響幾代地球人探索太空的能力,把人類徹底「鎖死」在地球上幾百年。

而現在,星鏈計劃巨大的發射量,不禁讓人們擔憂凱斯勒的假設正在變成現實。

FCC文件顯示,SpaceX計劃製造1.2萬顆衛星,而國際電聯文件顯示,SpaceX計劃製造4.2萬顆衛星。

在這兩種情況下,3%的故障率,分別對應有360或1260個——227千克的衛星失去控制。

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截至2020年2月,地球軌道上目前有5500顆衛星,其中約2300顆仍在運行。

這意味著如果星鏈建成完整的系統,將使太空中無法運行的人造衛星數量增加11%或40%。

如果再考慮軌道上衛星碰撞產生的碎屑數量,問題看起來更加嚴重。

除「死衛星」外,SDO估計,地球軌道上目前有3.4萬個物體直徑超過10釐米,90萬個物體在1釐米到10釐米之間,並且有1.28億個物體在1毫米至1釐米之間。

模擬圖就已經很嚇人了。


△ 歐洲航天局對大於1mm太空垃圾的模擬歐洲航天局逃過一劫

值得注意的是,星鏈對太空飛行器的威脅並非危言聳聽。

2019年9月,歐洲航天局(ESA)就經歷了驚險一幕。

當時根據軌道推算,歐洲航天局的大氣動力學監測衛星Aeolus有0.1%的概率與星鏈衛星發生碰撞。

雖然0.1%的概率看似很小,但是在太空中碰撞機率達到0.001%就需要對衛星軌道進行幹預。

而且這兩顆衛星的質量都不小,Aeolus大約1.36噸,星鏈質量大約是227千克。人造衛星的運行速度是子彈的10倍以上。

一旦二者撞上,後果不堪設想。

後來,由於SpaceX「沒有計劃採取行動」,歐洲宇航局不得不在最後時刻,對自己的衛星主動變軌,避免了事故發生。

而SpaceX事後解釋,由於通信系統中存在「錯誤」,導致他們錯過了ESA的電子郵件。

雖然最後結果,算是「虛驚一場」,但這件事足以敲響了警鐘。

那麼SpaceX,就真的沒有安全和自毀方案嗎?

又究竟靠不靠得住?

「星鏈」的安全和自毀

SpaceX自己介紹,星鏈衛星在正常工作下,是能夠離軌進入大氣層,從而進行自毀的。

同時,還有自動碰撞規避系統來保障衛星來太空中的安全。

不過,一旦發生了機動能力的故障,上述的那些能力,就需要重新評估。

衛星自毀

離子發動機,在衛星構件中是動力核心。

星鏈的離軌,離不開離子發動機的運作。

它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其原理是先將氣體電離,然後用電場力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後噴出,形成反作用力實現推動。

通常,業內使用氙離子來作為離子推進器的離子源(燃料)。

而SpaceX出於節約成本,選擇的則是氪離子。雖然氪比氙更不易電離,但是氪離子的價格比氙離子源便宜近10倍,這是出於商業的考慮。

此外,SpaceX為了進一步節約成本,在星鏈衛星中都只配置了一個離子發動機。

然而,這是有安全隱患的,因為通常太空飛行器會配置多個發動機以防止某一發動機出現故障後導致衛星失能,而SpaceX這一舉動無疑會提高星鏈衛星的故障率。

那麼,離子發動機,在離軌的時候,究竟角色如何?

當衛星需要變軌或離軌的時候,比如監測到碰撞或者衛星自毀,離子發動機可以增減速度,從而實現對原軌道的脫離。

以衛星自毀進行分析,當衛星壽命即將終結,離子發動機將會工作反推,降低速度和軌道,讓衛星很快墜入大氣層。

之後基於特殊的結構設計,進入大氣層的衛星能夠迅速燃燒,分解成為符合安全標準的細小顆粒,不會對地面造成威脅。

但是,一旦失去機動能力,則一切就不一樣了。

不論其是通信系統出現故障,還是離子發動機有問題,都意味著該衛星已經失去了地面控制,獨自游離於太空之中。

不過需要補充的是,即使衛星發生故障失去機動能力,也並非完全不能自毀。

可以通過自然下降來完成——衛星靠稀薄空氣阻力緩慢降低軌道,最終進入大氣層,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在這一過程中,衛星跟太空垃圾沒兩樣,同樣會給正常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帶來不小的威脅。

碰撞規避

此外,機動能力故障帶來的威脅,也不是星鏈衛星自身帶有自主碰撞規避系統,就可以規避的。

因為自主碰撞規避系統的正常運轉,通信和動力,二者缺一不可。

如示意圖所示,衛星能夠使用從地面傳輸的空間碎片威脅信息數據,或者得到指令,使用自身攜帶的四個動量輪系統,配合離子推進系統來實現碰撞規避。

比喻來說,所謂自主碰撞規避系統,不是看到石頭,然後躲開它,而像是空中交通管制。

這個系統可以保證衛星在正常工作下,主動規避其他太空飛行器或者太空碎片,但是在發生故障時,它不能成為規避其他太空飛行器的「保險絲」。

所以從原理和後果上來看,雖然星鏈衛星自稱擁有自毀和碰撞規避的功能,但都是基於衛星正常運轉時所設計。

而一旦發生故障,結果大同小異——造成太空垃圾。

而目前為止,對於如何善後,馬斯克和SpaceX,完全沒有給出過備份方案。

只管開發不管後果

更可怕的是,這更像是一場軍備競賽。

SpaceX「視而不見」後果,其他公司也避而不談。

已經破產的OneWeb發射了74枚衛星,這家公司原本計劃發射4.8萬顆衛星;

貝佐斯旗下的亞馬遜也有個網際網路衛星Kuiper計劃,預計發射3200枚衛星;

甚至蘋果也被彭博爆料,有類似的計劃……

全球範圍內更多商業公司,也都加入了這場資源搶位戰中。

在當初馬斯克的星鏈雄心曝光時,就有人「厚黑」的角度這樣評價:

網際網路衛星是解決偏遠地區的好辦法,但是倘若因為技術不成熟導致「太空災難」,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 THE END -

#衛星#SpaceX#馬斯克#星鏈

原文連結:量子位 責任編輯:萬南

相關焦點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可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有大約3%已經失效。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還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即使3%的衛星失控,長此以往,數量也相當可畏。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最新文件,SpaceX計劃發射多達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 馬斯克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影響其他國家太空探索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  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  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SpaceX官方,已經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但現在太空中究竟有多少星鏈衛星已經失效,SpaceX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也沒有對3%這個故障率做出回應。
  • 發射的衛星有3%成了太空垃圾,馬斯克該咋辦?-虎嗅網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的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1.故障的衛星何去何從據顯示,Spacex計劃製造1.2萬顆衛星,從而在太空和地球之間搭建星鏈,用於為全球網際網路服務。而在這龐大的衛星數量背後,如今卻被曝出存在著3%的故障率。雖然McDowell教授表示3%的故障率不是很高,但如果故障率一直得不到完善和有效的解決,那麼這對於整個太空來說,也即將成為極大的安全隱患。
  • 星鏈網3%衛星出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最終鎖死地球
    ,除了SpaceX主動淘汰的測試衛星,他已監測到23顆,大約3%的星鏈網衛星已不能在軌道上操縱,可能已經發生故障並失去控制。和SpaceX利用氪動力離子推進器主動脫軌的衛星不同,這些失去動力的衛星可能長期在軌道上漂移,需要長達5年的時間才會墜毀,其間可能會發生和其它太空飛行器相撞的事件。衛星越多,相撞的機率越大,這有可能在低軌道形成大量的太空碎片,對其它太空飛行器甚至太空人構成巨大威脅。
  • 12000顆衛星!馬斯克的太空星鏈搶佔資源,中美競爭不可避免
    Stalink「星鏈」衛星服務的體驗,來證明馬斯克的衛星服務可以覆蓋在偏遠地區,並且提供快速的寬帶服務和網速的低延遲。 圖為馬斯克 衛星發射,搶佔軌道資源 SpaceX計劃向地球低軌道發射
  • 凱斯勒效應必鎖死地球?星鏈網3%衛星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
    馬斯克10月8日曾發布消息稱,在其它國家的測試將在獲得相關國家監管機構的批准後馬上開始,這意味著美國和加拿大以外國家的星鏈網測試也即將開始。 麥克道爾上周稱,截止到10月7日,他已追蹤到47顆星鏈網衛星墜入大氣層燒毀,其中包括第一批發射的60顆V0.9測試衛星中的39顆,這可能是SpaceX有意淘汰的。
  • 計劃發送42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 可能已有3%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如果人類把眼光放向更遠的太空時代,可以這樣說,太空垃圾和生活垃圾問題同樣嚴重,區別只在於這些垃圾圍住的是城市,還是地球。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表示,3%的故障率是一個正常的水平,而SpaceX認為故障率只有1%左右,也就是說,SpaceX也認可故障存在並承認了故障已發生的事實。如果按3%的故障率推算,42000顆衛星中大約會有1260顆失效,如果按1%的故障率算,這個數字為420顆。
  • 3%的故障「死星」讓人擔憂,未來或形成太空垃圾「鏈網」
    (圖源:NASA)據最新消息,Starlink星座目前約有3%的衛星被證明是無反應的,在軌道上不再機動,它們已經成為「太空垃圾」,可能會對其他在軌衛星和太空飛行器造成巨大危害「奮進號」(Endeavour)航天飛船在執行任務後發現了一塊太空碎片擊中了它的散熱器。進洞時大約0.25英寸寬,出洞時卻是它的兩倍大。如果太空垃圾問題變得極端,一連串的碰撞可能會失去控制,環繞地球形成一個幾乎無法通過的碎片場,使得所有地球太空飛行器都無法再飛出太空,將人類「鎖」死在地球上。這種碎片可能需要數百年甚至是數千年才能落回地球大氣,使航天飛行再次安全。
  • 馬斯克剛剛又發射了60顆衛星!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北京時間6月4日上午9點25分,馬斯克SpaceX獵鷹九號攜帶的第八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一箭60星,再次壯大已擁有482顆繞地衛星的馬斯剋星鏈版圖。有意思的是,今天恰好是SpaceX首次發射獵鷹9號的十周年紀念日。
  • SpaceX的「星鏈」正在失效,馬斯克真的不打算管管?
    馬斯克向來都是敢想敢做,電動汽車、地下隧道、太空探索,似乎永遠走在時代前沿。國際電信聯盟的最新文件顯示,SpaceX計劃發射42000顆衛星,每顆衛星重量大約227公斤。如果還是現在這種情況,那麼星鏈未來很可能會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它們會變成太空垃圾,使得低空衛星難以運轉,影響將來更高軌道衛星的發射。
  • 和美軍越走越近的馬斯克要去太空「掃垃圾」,為什麼我們要警惕?
    11月7日《商業內幕》雜誌報導,《時代》雜誌近期採訪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營運長、伊隆·馬斯克最依仗的重臣格溫·肖特維爾。談及這家公司正在研製的不鏽鋼火箭「星船」時,肖特維爾忽然說,它可以用來幫助人們解決太空垃圾的問題。她說:「火箭殘體和死衛星威脅著空間環境」。
  • 超700顆「星鏈」衛星升空!馬斯克加速布局,亞馬遜虎視眈眈,衛星網際網路已成「必爭之地」
    財聯社9月4日訊,SpaceX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3日8時46分成功將第十二批星鏈衛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仍然使用獵鷹九號火箭。此次發射之後,SpaceX已累計發射超700顆星鏈衛星。
  • 4.2萬顆衛星,誰給了馬斯克佔領太空的底氣?| 甲子光年
    未來,如果4.2萬顆衛星全部上天,則馬斯克會憑一己之力,將目前太空的衛星密度提高20倍——目前,人類發射的仍然在軌的衛星數量僅為2000顆左右。這4.2萬顆衛星多數會分布在500多公裡高度的近地軌道,它們將把近地外太空分割成一個個如北京城大小的區域,每顆衛星之間的距離為240公裡左右。
  • 4.2萬顆衛星背後,一場被忽視的太空資源競爭
    至今,SpaceX已發射的星鏈衛星總數達422顆。而今年,星鏈共計劃送1000多顆衛星上天。未來,如果4.2萬顆衛星全部上天,則馬斯克會憑一己之力,將目前太空的衛星密度提高20倍——目前,人類發射的仍然在軌的衛星數量僅為2000顆左右。
  •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可能已有 3% 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人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向太空扔垃圾的物種,這句話並不「凡爾賽」,甚至還有著一絲無奈。 我們還遠遠做不到低成本發送生活垃圾到太空,上面這句話裡說的垃圾,指的是「廢棄或損壞的衛星及碎片」,它們越來越多,靜靜地圍繞著地球轉動,變成一張名副其實的「網」。
  • 20多顆衛星失控!馬斯克遭遇入冬第一擊,秒速7公裡成定時炸彈
    從全球的角度看,空間網際網路可以適用於全球任何一個角落,即便在南極、沙漠都能收到網際網路信號,這個意義是重大的。,一共60顆為了防止在軌道上發生碰撞,馬斯克的解決方法是在衛星配備霍爾效應推進器,這是一種離子發動機,體積較小,可用其提高軌道高度,或者降低軌道讓其在大氣層中燒毀。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 3% 失效了
    ,可以這樣說,太空垃圾和生活垃圾問題同樣嚴重,區別只在於這些垃圾圍住的是城市,還是地球。衛星軌道和頻率資源越來越稀缺地球同步軌道位置十分稀缺,再加上衛星之間需要保持間隔避免無線電幹擾,「太空很大可以隨便塞衛星」並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