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星鏈」將取代5G?上海航天專家回應並介紹「翔雲」

2020-07-28 上觀新聞

近日,關於美國「星鏈計劃」終端機的消息在微信上熱傳,稱埃隆•馬斯克發起的這個衛星網際網路計劃部署完成後,將取代5G通信。真的是這樣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馬陸博士。他表示,地基移動網際網路和天基衛星網際網路是互補關係,後者不能取代前者。「星鏈計劃」終端機類似於衛星天線鍋,每個人不可能隨身帶著一口「鍋」上網。

衛星通信網絡仍有很大市場

據馬陸介紹,衛星通信網絡不是新鮮事物。上世紀90年代,摩託羅拉公司發起了「銥星計劃」——在太空部署77顆低軌衛星,通過衛星之間的接力實現全球通信,讓用戶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打行動電話、收發簡訊和郵件。這相當於把地面蜂窩行動電話系統搬到天上,提供的通信網絡相當於2G。因為金屬元素銥有 77 個電子,這個計劃被命名為「銥星計劃」,不過實際發射的銥星一代衛星只有66顆。

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衛星通信進入低谷,地基網絡的發展則越來越快。從3G到4G再到如今的5G,東亞三國中、日、韓成為全球地基移動網際網路最發達的地區。「在上海,我們幾乎沒有上不了網的苦惱,但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連信號都沒有,所以衛星通信網絡還是有很大的市場。」馬陸說。目前,全球有三大運營多年的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分別是軌道通信、銥星和全球星,均由美國商業航天公司發射組建。

作為美國最知名的商業航天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也在部署低軌通信衛星星座,這就是「星鏈計劃」。公司執行長馬斯克的雄心和激進,在這個計劃中顯露無遺:截至今年6月底,SpaceX已發射540顆「星鏈」衛星,組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衛星星座。預計今年下半年,「星鏈」將啟動商用,在北美提供衛星寬帶網際網路服務。未來,「星鏈」衛星數量可能多達上萬顆,為全球各地的終端機提供最高1吉比特/秒、延遲時間15—20毫秒的寬帶網絡。

馬斯克「星鏈」將取代5G?上海航天專家回應並介紹「翔雲」

「星鏈計劃」第7批60顆衛星成功發射。

四個角度比較「星鏈」和5G

這個衛星寬帶網絡是否會取代5G?馬陸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在地基寬帶網絡發達地區,4G信號基本能覆蓋各個角落,而且正在升級為5G網絡。因此,人們在這些地區沒有必要接入「星鏈」網絡。

從使用便捷性上看,衛星網絡遠不如地基網絡,需要通過衛星天線鍋接收信號,其天線須對著天空。近日在美國亮相的「星鏈」終端機,其接收天線直徑為0.48米,雖然體積不大,但要隨身攜帶還是很不方便。「星鏈」用戶如果想隨時隨地上網,估計要頭上頂著一口「鍋」,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從網絡速度和性能上看,「星鏈」為每臺終端機提供的網速最快為1吉比特/秒,與5G速度差不多,延遲時間則比5G長14—19毫秒,所以上網體驗和應用範圍會受到一定限制。「雨衰」也是衛星通信的弱點。下雨時,衛星電波進入雨層後會衰減,對通信產生影響。

從費用上看,馬斯克宣布「星鏈」用戶每月租金為80美元。這不便宜,遠高於大多數中國人每月的移動通信支出。

馬斯克「星鏈」將取代5G?上海航天專家回應並介紹「翔雲」

由此可見,天基衛星網際網路、地基移動網際網路兩者間不存在取代關係,而是呈互補關係。全球有很多地方沒有通信信號,還有很多地方的地基網絡不發達,上網困難。今後在那些地方,「星鏈」用戶或許就能架起終端機、接入寬帶網絡。

「翔雲」物聯網將覆蓋全球

我國政府對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建設十分重視,國家發改委今年4月公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就包括以5G、物聯網、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馬陸說,與寬帶網際網路不同,物聯網是窄帶網絡,用於傳輸與物體相關的參數和指令。

馬斯克把寬帶網際網路搬到了天上,可否把窄帶物聯網也搬到天上?美國軌道通信公司已實現這一構想,建設的星座擁有約210萬用戶。在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公司正在打造我國首個低軌通信衛星星座「翔雲」,它提供的也是物聯網服務。2018年11月,歐科微自主研製的「翔雲」星座首發星「嘉定一號」發射成功。今年下半年,公司計劃開展第二階段3顆衛星的發射部署,每顆衛星都搭載新一代ANC-GEEDS通信載荷。根據計劃,「翔雲」星座共有28顆衛星,其信號能覆蓋全球,為跨境運輸、石油電力、工程機械、海洋島嶼、環境監測等行業用戶提供天基物聯服務。

馬斯克「星鏈」將取代5G?上海航天專家回應並介紹「翔雲」馬斯克「星鏈」將取代5G?上海航天專家回應並介紹「翔雲」

歐科微研製的「翔雲」星座首發星「嘉定一號」

據介紹,衛星寬帶網際網路和窄帶物聯網各有用途。前者具有高速、低並發特性,適用於人的上網;後者具有低速、高並發特性,適用於物的上網。例如,貨櫃上的傳感器接入「翔雲」後,在海洋航行時也能傳輸數據,向相關企業顯示貨櫃內物品的保質環境、安全狀態等實時信息。作為一種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衛星物聯網對加速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有望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俞陶然 題圖來源:新華社

題圖說明:「星鏈計劃」第7批60顆衛星成功發射。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取代 5G?不靠譜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號稱要將大約4萬顆衛星發送至地球低軌道,目的是將通訊信號遍布全球範圍,為全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讓地表上的人能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高速聯網。衛星發射由同樣是馬斯克旗下的SPACE X公司執行,從2015年星鏈計劃宣布以來,SPACE X已經陸陸續續成功地將部分衛星送入軌道
  • 星鏈計劃無法取代5G,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
    今年馬斯克多次震撼全球,從載人版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到火箭回收驚豔世界,再到提出星鏈全球計劃,馬斯克每一次都引起轟動和粉絲的狂熱追捧。SpaceX稱今年將會結束星鏈計劃的測試,未來將走向商用。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會威脅5G甚至寬帶的地位嗎?
    另一方面是星鏈計劃的網絡覆蓋廣度是前所未有的,完完整整的覆蓋全球,這將為貧困山區、海洋深處、沙漠地帶以及其他無人區的探索提供了相當程度的便利性,再也不會因為沒有網絡而無法派遣專業機器人去無人區探索了。這肯定會搶佔一部分市場,事實上星鏈計劃如果壟斷了近地軌道,事實上馬斯克確實是朝著壟斷去的,以後國內想再搞類似的計劃,就會受制於人。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或超越5G並淘汰全球寬帶,估值達469億美元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發射了600顆衛星後,已經在全球進行私人內測,所以馬斯克這個將由數萬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網絡計劃獲新一輪估值,高達469億美元,馬斯克表示星鏈計劃不僅要超越5G,而且要淘汰全球的寬帶。2015年1月,馬斯克正式宣布商業航空公司Space 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星鏈計劃通過近地軌道上的上萬顆通訊衛星全面覆蓋地球,向全球任何地區的任何用戶提供至少1Gbps帶寬的網際網路通訊服務及通訊信號。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為什麼會墜毀?
    航天專家們判斷,這幾個亮點是2019年5月24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發射的星鏈-32號衛星殘骸,其墜落時間比此前的預計(22:34)晚了半個小時。星鏈裹地球馬斯克原先打算將他的「星鏈」發射到距離地面600公裡的近地軌道,這裡高度更高,衛星覆蓋範圍更大並且更節省燃料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中美技術之爭從5G引向太空網際網路!
    行雲工程行雲工程作為中國首個投資建設的天基物聯網星座,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布局的「五雲工程」商業航天重點項目之一。它是面向物聯網的低軌窄帶衛星通信系統,將是實現萬物互聯的5G網絡的有力補充。銀河 Galaxy銀河航天星座計劃是第一家由民營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公司投資建設的低軌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銀河航天星座計劃由上千顆5G通信衛星在1200千米的近地軌道組成星座,無縫擴展地面通信網絡,實現對陸地、海洋及天空全覆蓋。銀河航天計劃在3年內發射144顆衛星,使星座帶寬總量達到20TB,打造中國版的「星鏈」系統。
  • 馬斯克的太空星鏈搶佔資源,中美競爭不可避免
    圖為外太空 星鏈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旗下的一個項目,該公司計劃在2019年到2024年之間將發射1.2萬顆衛星搭建「星鏈網絡」
  • 馬斯克的星鏈和中國航天,哪個更牛?
    每顆星鏈衛星將使用雷射與它周圍的四顆衛星通信,組成一個全球的網絡。2018年2月,SpaceX的獵鷹九號在加利福尼亞成功發射,它攜帶的兩顆星鏈實驗衛星宣告了星鏈建設的正式開啟,在此之後,SpaceX加快了星鏈的建設速度。2019年5月,SpaceX成功發射了一箭60星,火箭發射之後,一級火箭被穩穩地回收到了海上平臺。
  • 中美航天差距,SpaceX星鏈計劃超5G,馬斯克2030年或建設火星基地
    從PayPal到「特斯拉」,再到SpaceX獵鷹號,馬斯克腦洞無限之大,用事實告訴我們什麼叫「科技創造無限可能」。隨著北鬥的組網完成,GPS也開始進行了升級,在6月30日,SpaceX將第3顆GPS III型衛星送入軌道,足以證明它的實力。
  • 馬斯克「星鏈」計劃會顛覆5G嗎?
    2020年4月22日,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發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成功將計劃以來第七批60顆衛星送上太空。星鏈(Starlink)發射衛星總數已達到422顆,而計劃最終要發射42000顆。
  • 星鏈計劃(Starlink)對中國航天及5G會有什麼影響呢?
    從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上天以來,全球發射的人造衛星總計大約6600顆,而馬斯克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將達到42000顆,是近60年來的人造衛星數量總和的7倍。那麼,什麼是星鏈計劃?有什麼用途?對中國航天及5G會有什麼影響呢?
  • 剛剛,馬斯克的SpaceX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衛星
    美國太空公司SpaceX從甘迺迪航天中心起飛一枚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任務,本次任務由57顆網際網路衛星以及2顆BlackSky地球照相衛星組成。,來源:航天愛好者網 或許因為這是星鏈的第十次任務,所以累計推遲了十次。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星鏈即將公測 中國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何時到來?
    銀河航天通信技術專家李建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星鏈」大規模地聯合公開測試,意味著其初步具備對公眾服務能力,這為整個衛星網際網路打出第一個樣板,是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星鏈公測在即,衛星網際網路再度升溫。2020年,衛星發射進入密集階段。中國的「鴻雁」衛星系統、亞馬遜的柯伊伯項目等衛星網際網路項目的進展備受矚目。
  • 馬斯克發射4.2萬顆衛星想取代5G?不僅不行,還可能是地球災難
    到目前為止也就是2020年的6月,星鏈計劃總共發射了9次,已將近600顆衛星送上了近地軌道,這項計劃未來還將持續;而且馬斯克貌似對1.2萬顆衛星還不滿意,還增加了3萬顆的計劃,未來就光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要發射4.2萬顆衛星,這簡直像一個天文數字。
  • 馬斯克被曝與美國軍方合作,星鏈能否超越5G?
    上周末剛成功將太空人送上太空,僅僅4天,獵鷹9號又迎來了新任務。這次發射地點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而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希望僅今年就能以每兩周60顆的速度,發射1400顆衛星。但這一次,SpaceX的「星鏈」計劃,受到關注之餘,也引發了擔憂。據外媒spacenews報導,美國陸軍與SpaceX,最近剛籤署了一項協議——在軍事網絡中,測試使用Starlink來傳輸數據。這項協議籤署於5月20日,並允許美國陸軍在三年時間內使用Starlink的服務。具體細節,並沒有過多的報導。
  • 馬斯克開建超級「太空網際網路」
    該公司CEO馬斯克此前曾在社交媒體上公布過60顆衛星緊密排布在一起的照片(如圖)。按照規劃,它們屬於「星鏈」計劃中的第一批「預生產」型號,將運行在440公裡的軌道上接受測試。不過由於15日夜間上層風力過大,SpaceX在發射前15分鐘宣布取消點火,發射順延到16日夜間同一時刻。
  • 馬斯克和SpaceX將引發新一輪「星球大戰」
    現實版「鋼鐵俠」馬斯克曾經給人類一個更加宏大的想像—發射1,500多顆衛星組成星鏈圍繞地球,為地球提供全方位WIFI服務。馬斯克的SpaceX公司計劃利用衛星取代傳統的地面通信設施,來幫助全世界尤其是偏遠的地區接入高速的寬帶網際網路。
  • 美國要發射400顆星鏈衛星 被批是「太空殺手」
    該公司CEO馬斯克此前曾在社交媒體上公布過60顆衛星緊密排布在一起的照片(如圖)。按照規劃,它們屬於「星鏈」計劃中的第一批「預生產」型號,將運行在440公裡的軌道上接受測試。不過由於15日夜間上層風力過大,SpaceX在發射前15分鐘宣布取消點火,發射順延到16日夜間同一時刻。
  • 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分拆星鏈上市,馬斯克一直在騙投資人的錢?
    其實,早在2019年5月,SpaceX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就表示:星鏈不會取代傳統的地面電信網絡;SpaceX將與電信公司達成良好的合作,因為星鏈覆蓋到了人口稀少的地區;SpaceX正在與可能的戰略合作夥伴進行談判,例如電信公司;大型電信公司4G/5G網絡服務沒能覆蓋的地區,便是星鏈的目標市場,例如人口密度低的農村地區、海事和航空市場。
  • 26顆衛星報廢,首批「星鏈」損失慘重,重振美國航天要靠馬斯克?
    最新的「星鏈計劃」,用12000顆衛星組網,每個人分到的網速,怎麼也得有個幾K。前段時間,有人在網上說,手機連接上了TinTin衛星的WiFi,而該衛星就是「星鏈計劃」項目中的。馬斯克還特地發了推特:「不要告訴別人,密碼是martians」,中文意思「火星人」。於是,一群人跟著歡呼,自己的手機以後可以接入衛星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