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的軍事威脅迫在眉睫,是時候研究應對策略了!

2020-09-05 嗶嗶小子

近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paceX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58顆星鏈衛星。本次發射後,星鏈的在軌衛星數量達到了656顆,比整個中國的在軌衛星數量還要多。雖然,星鏈的微型衛星,無論是個頭還是性能,並不能跟傳統的衛星相比。但由數量而帶來的不對稱優勢,正在逐漸凸顯。

目前很多人還在關注星鏈的通訊價值,討論是否能替代5g和寬帶,嘲笑星鏈的服務價格過高。但實際上,被很多人忽略的一點是:星鏈的最大價值其實在軍事上。美軍已經明確表態將使用星鏈服務,並已經批出款項支持星鏈研發。如此重要的信息,卻還沒引起國內的足夠重視,實在是不應該。

目前,中美在太空領域都擁有摧毀對方太空設施的能力,形成了恐怖平衡,作為理智的對手,誰也不會先打第一槍。但是星鏈一旦成形,幾萬顆微型衛星,甚至比中國能攻擊衛星的遠程防空飛彈的數量還要多。而且星鏈發射的速度快、價格便宜,目前一箭幾十星,未來能做到一箭幾百星,再加上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一枚衛星的價格甚至比一枚飛彈還要便宜。

想像一下,在未來戰爭中,如果在太空領域開打,中國將面臨無衛星可用的境況,而美國將在星鏈支持下,建立單向透明的不對稱優勢。隨著星鏈衛星的加速發射,這種不對稱優勢最快在明年就會成為現實,威脅已經迫在眉睫!

那麼如何化解這個威脅呢?最根本的手段,當然就是高度重視星鏈的作用,在火箭回收、微型衛星和一箭多星領域急起直追,爭取儘快建立中國自己的星鏈。另外一個替代的方法,就是利用中國自己的優勢技術領域,大批量製造可互聯通訊的無人機,在失去衛星的情況下,至少在局部戰場上不至於被美國吊打。最後,還可以利用本土防禦的優勢,在國內興建星鏈幹擾設施,這樣多重手段並行,或可抑制美帝的覬覦之心。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最主要的太空垃圾威脅,是那些大撞擊後解體的小碎片。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個實驗,是1990年完成的。那時候,軌道垃圾遠沒有現在多。而「星鏈計劃」中,每年都有2000多顆報廢衛星。雖然按規定,它們會在9年內墜落到南太平洋一個指定的衛星墳場,但誰能保證這麼多衛星沒有失控的呢?
  • 真正的威脅已出現,所有衛星都被鎖定,一旦開戰全部摧毀
    90年代時,美國率先建成第一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並應用於軍事上。海灣戰爭中,建立在GPS上的現代作戰指揮系統大放異彩,以極小的代價打垮「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伊拉克,奠定世界霸主地位。如今,美國在航天事業上仍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短時間內基本不會被追上。
  • 各國是時候站統一戰線了!衛星面臨威脅越來越大,哪國都逃不掉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最近 SpaceX 公司又發射了一批 60 顆 "星鏈"衛星,這一舉動引發了國際的廣泛關注,現在該公司已經發射了900顆地球軌道衛星,為美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衛星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衛星失去效用,將對群眾的生活和軍事設施產生極大的影響
  • 星鏈計劃深度剖析:馬斯克明星光環之下,深藏美國精英的太空野心
    從馬斯克自己的描述來說,星鏈計劃主要倆用途:第一是給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地方來使用,比如說毫米波技術僅適用於大城市,那麼星鏈計劃就能讓更多農村人用上高速網絡;第二是軍事用途,這個沒有公布細節,我們稍後再做分析。
  • 《風景園林》熱點導讀|20 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
    全球氣候變化正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洪水、乾旱、山火、極端氣溫天氣等自然災害頻發,對人類生產生活、城市安全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威脅。 本期熱點導讀精選16篇「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相關論文,從氣候變化影響評估、設計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闡述國內外風景園林師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與措施,並分享了國際範圍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的相關研究與實踐。
  • 4.2萬顆星鏈衛星成美國太空霸權先鋒!軍事用途將讓美軍戰力提高
    按照原計劃,馬斯克將在未來組建一個由1.2萬顆「星鏈」衛星組成的巨大網絡,但之後馬斯克認為1.2萬顆的數量不能滿足需要,便將其提高至了4.2萬顆。一直以來,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就備受爭議。一般來說,對其意見最大的是廣大的天文學家,因為數量眾多的「星鏈」衛星「包住」了地球,而其反光對於地面上的諸多天文望遠鏡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
  • 揭秘馬斯克「星鏈」計劃的戰略謀劃
    同時,「星鏈」在長距離傳輸有巨大優勢,它可以跳過傳統網際網路光纖的拖累,依靠太空中「星鏈」衛星間的通信,直接把數據傳輸到地球背面的衛星。聯繫到,近年來美國反制華為,打壓中國在5G領域的科技優勢,很大可能是將發展「太空網際網路」作為彎道超車率先進入6G時代的策略選項之一
  • SpaceX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背後,竟是太空軍事的「謀篇布局」?
    從0到1,可以是一個奇蹟的誕生,也可以是新威脅的開始。【導讀】「GO NASA,GO SpaceX!」伴隨一聲聲吶喊,伴隨SpaceX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成功,伊隆·馬斯克及其帶領下的 SpaceX 也迎來高光時刻。無疑,此舉成功續寫了人類太空史上的新篇章。
  • 星鏈計劃背後
    國內的評論都是一邊倒嘲笑馬斯克的衛星體系,把它認為是一種天真的想法,只是因為星鏈的宣傳作業就是來做地球內部的無線通信使用,是代替5G 技術的一種方法。我認為這樣想的人,那真是對一個傳奇人物智商的嚴重低估。我認為馬斯克的策略是極其宏觀的,他根本沒把地球放在眼裡。他的星鏈計劃是他外太空部署計劃的第一步。
  • 為何俄網友說:美發射的星鏈衛星會成太空垃圾?只因擔憂一俄武器
    計劃,近日,美國再次發射了一批「星鏈」衛星。據澎湃新聞報導: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6日7時29分的時候,此前因天氣和地面系統問題多次推遲發射的SpaceX第13批60顆「星鏈」衛星終於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一級火箭和半個整流罩都已經進行了
  • 太空垃圾威脅:新指導規範幫助應對太空軌道碎片威脅
    2019年5月,太空探索公司發射了該公司「星鏈」衛星群的首批60顆近地軌道衛星,按計劃「星鏈」的衛星數量最終將達到12000顆。 圖解:太空探索公司「星鏈」計劃標誌與衛星群示意圖圖源:legitreviews
  • 星鏈很酷炫,但是既非民用,也不划算
    這是通過星鏈衛星發布的首條消息。就在星鏈第一批60顆衛星升空時,其中一顆「星鏈」衛星差點撞上了歐洲航天局的一顆地球觀測衛星。而在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美國銥星33與俄羅斯已報廢的宇宙-2251衛星就在西伯利亞上空發生相撞,這是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當然,衛星相撞都是小概率事件。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智商收割機嗎?
    但一旦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實施成功,地球上的一切秘密和數據,將被這張網全部收入囊中,地面上人和物,將無任何秘密可言,包括軍用、民用、政務、商務等一切信息和數據,甚至在馬斯克的星鏈面前,一切都是透明的,包括我們每個人。
  • NASA長達18頁研究報告研究如何應對小行星碰撞地球
    目前美國宇航局和合作機構現已發現超過95%能潛在引發全球性災難的小行星,在本世紀內這些小行星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6月20日,美國白宮科學技術策略辦公室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標題是:「國家近地天體預防策略和行動計劃」,這份長達18頁研究報告概述了美國宇航局和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未來十年採取的措施,以及如何預防危險小行星碰撞地球,讓國家做好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準備工作。
  •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應對中國威脅的戰略行動計劃》
    對此,可採取的CBM集中於信息共享與交流、檢查和觀察、建立單邊或多邊規則、限制軍事行動等4個方面,具體包括軍事對話和制定規則、提倡各國發布AI軍事應用信息、促進AI研究的民間合作、建立國際自治系統協定、發布單方面規則聲明、明確各國自治系統禁區、對核發射實行嚴格人為控制等。
  • 星鏈(Satrlink)的誤解與未來
    星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既有對此前衛星網絡的集成,也有很多的創新。更有趣的是中國的大量群眾對這個計劃也非常感興趣,話題不斷。但是受限於消息渠道較少,國內群眾對星鏈產生了很多的誤解。SpaceX公司還計劃出售部分衛星用於軍事的,科學,或探索性的目的。位於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SpaceX衛星開發設施負責Starlink的研究,開發,製造和在軌控制業務。SpaceX在2018年5月估計,這個長達十年的設計,建造和部署星座項目的總成本約為100億美元。
  • 為什麼馬斯克的星鏈...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亞馬遜公司、加拿大Telesat公司、波音、三星等公司的網際網路星座計劃都在積極推進中,其中最受的無疑是美國的「星鏈」計劃。  在呂廷傑看來,空天網際網路會成為地面基站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比較大的可能性會應用在5G的後半期。「當萬物互聯的時代真正到來的時候,它會成為一個有效的網絡連接的解決方案」。
  • 21全球觀察丨第十三批衛星將於本周四發射,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會成為5G的顛覆者嗎?
    目前擁有近800顆衛星的 「星鏈計劃」致力於打造上萬顆衛星組成的「太空網際網路」,為全球提供穩定、廉價且高速的寬帶網際網路服務。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星鏈計劃」會顛覆電信與網際網路格局,扭轉中國的5G優勢嗎?
  • --星鏈背後的野心解讀
    另外馬斯克的策略是極其宏觀的,他根本沒把地球放在眼裡。他的星鏈計劃是他外太空部署計劃的第一步。他的星鏈不止用於地球內部,它還可以針對外太空進行對外部署,為地面站,衛星,火箭,飛船提供高帶寬穩定的通信通道。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星鏈」是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2014年提出的低軌星座計劃,其目標是建設一個全球覆蓋、高速度、大容量和低時延的天基全球通信系統,提供面向全球的高速寬帶接入服務。「星鏈」計劃共規劃3期星座系統,總計4.2萬顆衛星,將提供可比擬地面光纖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時延低至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