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SpaceXd公司的Starlink對部分地區的客戶發布了Beta版測試,目前網上已經可以看到有用戶發布了簡單的測試報告。星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既有對此前衛星網絡的集成,也有很多的創新。更有趣的是中國的大量群眾對這個計劃也非常感興趣,話題不斷。但是受限於消息渠道較少,國內群眾對星鏈產生了很多的誤解。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星鏈項目。Starlink是由SpaceX構建的衛星網際網路星座,提供衛星網際網路訪問。該星座將由成千上萬個在低地球軌道(LEO)中大量生產的小型衛星組成,並與地面收發器結合工作。SpaceX公司還計劃出售部分衛星用於軍事的,科學,或探索性的目的。位於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SpaceX衛星開發設施負責Starlink的研究,開發,製造和在軌控制業務。SpaceX在2018年5月估計,這個長達十年的設計,建造和部署星座項目的總成本約為100億美元。(摘自維基百科)
關於星鏈的市場定位,可以參考美國媒體的介紹: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目前正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區對生活在44至52度緯度之間的人們進行Beta測試。一旦可用,您將能夠在世界各地的農村地區和服務欠缺地區獲得Starlink網際網路。它不是為人口稠密的中心(如主要城市)設計的,但它將成為世界農村地區(包括美國部落土地)的一個新選擇。
國內群眾對星鏈系統的誤解有很多,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減少一些誤解。
星鏈系統不能直接和你的手機連接,而且也不是免費的。
你需要通過一個專用的天線才能實現和星鏈系統的衛星正常通信,天線通過網線與配套的路由器連接,經過簡單的設置以後,手機使用WIFI與路由器連接,最終實現網絡連接。
目前終端設備的價格是499美元,每月收費99美元。下圖是我隨手查了一家美國光纖寬帶服務商的報價供參考。中國的寬帶價格應該更便宜,很多家庭的寬帶都是手機套餐送的。
美國光纖寬帶價格參考
如圖所示,A為直徑48cm的衛星天線,B為室內的路由器,C為天線的支架,D為系統的電源。
星鏈個人終端設備開箱圖
根據測試,星鏈個人終端系統的電源標稱300W,實際工作功率約116W。
系統初次安裝,天線在室外放置到位後,啟動時間約1分鐘,然後需要1-15分鐘時間天線進行定位。
天線戶外安放
經過簡單的測試,當天線處於相對開闊地帶時,下載速度為135Mbps,上傳速度為25Mbps,延遲為21ms。當天線被樹木、柵欄等阻擋或遇到惡劣天氣時,下載速度為46Mbps,上傳速度為15Mbps,延遲為41ms。總的來說,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日常的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目前來看,星鏈系統只針對北美地區用戶開放測試,所以中國地區現在不可能有機會測試。另外,眾所周知的原因,大概率星鏈系統在中國也無法直接使用。但是目前了解到的信息,中國的相關公司也在開發類似的低軌道衛星通信網絡系統。
很多人認為星鏈系統非常的高大上,特別是在美國的5G部署並不是非常快速的當下,他們認為美國人會把星鏈系統很有可能取代5G,成為未來的主要通信技術路線。這是非常可愛的想法,首先這和星鏈系統自身的定位就不相符,星鏈更多的是對沒有穩定網際網路接入的偏遠地區(高山荒漠海洋等)的補充。其次,星鏈系統衛星的信號強度帶寬延時等性能無法滿足城市高密度用戶、複雜建築屏蔽等場景。
假如星鏈系統成為一部分用戶選擇的主要通信手段,那麼意味著隨身攜帶一整套地面設備,還要再隨身攜帶一個電池,畢竟系統平均功耗有116W。這還是在開闊的戶外使用,如果周圍地形複雜或者進入室內,必須要把天線安放在相對開闊無遮擋的地方,布好線再放好路由器,才能確保正常使用。這一部分用戶就變成了天天背著天線的背鍋俠和馱著一大塊電池的電驢。
星鏈系統,未來會成為一種針對偏遠地區相當具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至少它現在領先其他的衛星通信系統。但是星鏈的市場規模肯定遠小於現有的已經很成熟並且在不斷迭代進化的通信技術路線。
星鏈更大的價值體現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這方面美國軍方也已經展開了很多的測試。另一個領域是關於輿論政治宣傳,世界上還有二十多億沒有穩定網際網路接入的人群,誰能夠提供廉價甚至免費的穩定網際網路接入,誰就搶佔了文化與價值觀輸出的橋頭堡。以後廣大亞非拉群眾是看CNN還是新聞聯播還不得而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