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跨越5G直達6G了嗎?
近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很多網友的聯想,有媒體拍到了美國星鏈衛星過境雲南的衛星圖片,一長串亮晶晶的衛星緩緩滑過天空,確實很壯觀很好看。
據報導稱美國將依靠星鏈衛星跨越5G直接進入6G,而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以前摩託羅拉也搞過銥星系統,77粒衛星環繞地球,用戶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通過銥星打電話,因為金屬銥原子序列是77所以起名銥星,
銥星的設計理念很先進,工程也很成功,但為什麼商業卻慘遭失敗?
失敗原因:
1、在人口集中的城鎮地區大家肯定使用更便宜的地面基站。
2、在人跡罕至的偏遠地區,沒有基站,就不得不使用銥星系統;為了節約昂貴的花費,也是簡言意賅的交流緊急事務,所以銥星只是被當作應急求援手段,只有少數有錢人用得起。
3、銥星成本巨大,銥星公司在商業運行的過程中,也不得不收取高昂的費用,才能維持住幾十粒衛星的運轉。
總結:收費越高,用戶就越少,用戶越少則收費就更高,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銥星的歸宿
銥星雖然商業運作失敗後,被美軍方看上了,主要原因是一旦打仗,肯定是沒有地方基站支持的,銥星就可以為美國提供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可靠通訊,這個能力非常昂貴,美軍方注資挽救了銥星。
為什麼說星鏈計劃挽救不了美國
星鏈計劃和銥星的作用是一樣的,支持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高速網際網路連接,不過要注意,是對少數用戶的高速網際網路連接,而不是上億用戶的同時高速連接,因為衛星數量少,能提供的連接和通量密度很低,與地方基站無法相提並論。
很多人被星鏈計劃的12000顆衛星數量嚇到了,這其實是外行的誤解,1萬不多!
根據數據顯示,一顆衛星的帶寬是20Gbps,而5G一個基站的帶寬是15Gbps,兩者其實相差不大,2020年底中國將會建設80萬5G基站,對全國覆蓋還遠遠不夠,而理想情況下需要1000萬座以上才能滿足,而星鏈計劃去去1萬顆衛星,連服務與中國相差甚遠,又談何服務全世界呢?
星鏈計劃弊端:
1、星鏈衛星一般的高度在1050公裡,信號上下來回2100公裡,就算是光速也要延遲7毫秒,這還沒算信號落地處理時間,這麼高的延遲,完全沒有辦法滿足5G1毫秒埠延遲的標準。
2、延遲太長,無法應用於無人駕駛,遠程手 術等5G產業升級,
總結:所謂的超越5G直達6G的說法是美國在跟中國爭奪5G控制權失利的情況下,散布出來的虛假謠言,這是國際通信界無人認領的笑話。
去年國際電 信聯盟已經確立6G的三大使用場景與星鏈計劃沒有任何關係,無論是現在研究的5G還是未來研究規劃的6G都是以地面基站為基礎的,衛星系統只是一個補充而已,不可能顛覆和替代,這是通信屆的共識和常識。
我是,關注我滿滿都是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