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時代,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會是主角嗎?5G都搞不贏,還6G?

2020-09-03 大哥大雜談

衛星通信並不是什麼新事物,不過最近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比較火,甚至有人說這個技術會對5G產生很大的衝擊,到了6G時代,將會是以衛星通信的時代,星鏈計劃將大顯神威會成為主角,那麼這個事情可能嗎?在討論這個事情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星鏈計劃(Starlink),該計劃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提出來的,其計劃2020年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務,到2021年將其服務範圍擴大到接近全球的水平。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SpaceX計劃將在三個軌道上部署大約12000顆衛星,首先在550公裡軌道部署約1600顆衛星,然後是在1150公裡軌道部署約2800顆Ku波段(頻率範圍12-18GHz)和Ka波段(頻率範圍27-40GHz)衛星,最後是在340公裡軌道部署約7500顆V波段(頻率範圍50-75GHz)衛星。

至於能否對5G帶來嚴重的威脅,可以肯定的說,不會,既然5G都搞不贏,那6G時代星鏈計劃更不可能了。目前5G的目標是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型通信(mMTC)與超高可靠低時延(uRLLC),而這幾點上面,目前的衛星通信顯然和地面的基站無法相比。先說網速問題,根據相關消息星鏈的單顆衛星名義上帶寬達到了17Gbps,而5G毫米波的速率可以達到20Gbps,5G Sub-6GHz的速率達到3Gbps問題不大。

不過上面那些速率是共享的,不是說每個用戶都可以達到17Gbps或者20Gbps,每個用戶可以分到的帶寬是總帶寬除以下面的用戶數,而衛星的覆蓋範圍既是它的優勢,可以覆蓋的很廣,但是這也意味著覆蓋的人數更多,相比5G的小區覆蓋範圍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所以星鏈最終到用戶終端上的速度肯定遠不如5G,從實際測試情況來看,星鏈的實際速度沒有超過4G。

再說廣連接的問題,根據5G的標準,每平方公裡100萬個以上的設備接入,而且一些設備要具有省電和特別便宜的要求。衛星覆蓋範圍廣,理論上來說可以容納很多設備,但是衛星採用的頻段都是比較高的頻段,這類頻段的特點就是繞射能力差,不容易繞過障礙物,所以設備室內等場景是無法接收到信號的,5G網絡的毫米波也有這個問題,但是還有釐米波進行廣覆蓋,而且還可以把毫米波的基站裝在房子裡面,所以在室內覆蓋方面,衛星無法直接和設備通信,必須通過設備轉接才行。

而且衛星距離用戶終端的距離比5G基站距離手機的距離遠得多,所以衛星電話必須加強信號發射功率,而且往往還要採用高增益的天線,所以大家看到的衛星電話往往都會比較厚重,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天線,而且5G廣連接主要就是物聯網應用,而物聯網應用中,就涉及到前面的省電和便宜的要求,而這方面衛星顯然又要吃虧了。

最後就是時延問題,根據5G的標準,時延要達到1ms的水平,而這個時間對於衛星通信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衛星距離地面幾百公裡,1ms的時間,電磁波還發射不了那麼遠,我們就按照星鏈最低的340KM的衛星來計算,就算是直射,根據距離除以光速來計算時延,單向時間也需要1.1ms以上,而通信是雙向的,時延至少是單向時間乘以2,所以就時延這一點,衛星通信是達不到5G的水平的。

所以從5G的3個目標來看,衛星通信在速率和時延上面是無法和5G媲美的,5G的主要優勢是覆蓋範圍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在廣接入方面有絕對的優勢,因為室內無法直接覆蓋,而且很多物聯網設備對續航要求很高,而衛星通信設備因為距離衛星遠,必須需要較高的發射功率,帶來能耗的提升,不符合一些物聯網設備的需求。

最後還有一個成本問題,通訊衛星因為在外太空,如果出了問題,維修將會很困難,一般都是直接換新的,而且衛星有使用壽命限制,低軌道微型衛星攜帶燃料較少,圍繞地球的環繞速度較快,因此壽命也比較短,一般來說大約3至5年,雖然Space X發射衛星的成本比過去降低了很多,但是相比地面基站換個部件,那還是貴了很多。

所以綜合來說,星鏈不會對5G帶來衝擊,無論是5G通信還是6G通信,地面移動通信系統是主角,衛星通信在6G會被引入,但也主要是一個補充,其主要是用於覆蓋深山老林,沙漠海洋,這些人煙稀少或者不適合建設地面基站的地方,或者是用於救災等特殊場景。


如果單純的從商業意義上面來看,星鏈計劃其實就是利用Space X發射衛星的成本優勢去搶奪其他公司的衛星通信市場而已,不過如果從某些方面來看,衛星軌道其實也是資源,目前中軌道的衛星已經比較擁擠了,而低軌道還有很大的空間,在外太空領域還沒有所謂的領空一說,都是先搶先得,Space X可以通過大量的發射衛星去獲得相關軌道,從這個角度來看,星鏈計劃的那點錢真的不算錢。

當然前面的分析只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的一些看法,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遙遠的未來會怎麼樣?我們肯定還不清楚,就像馬車時代,人們不會想到汽車的普及,更不會想到飛機出行的普及。而我們現在對於通信的想像也被局限在目前的生活場景,誰說未來人類就一定會在地球上生活呢?當人類星際航行的時代開啟後,通信體系自然也需要相應的進行改變,不過到那個時候,星鏈計劃估計也屬於博物館的東西了吧。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會威脅5G甚至寬帶的地位嗎?
    星鏈計劃卻竟然要發射12000顆衛星,而且已經開幹了,幾十億地球人未來都將可以通過StarLink接入星鏈計劃提供的網際網路,這將會是對電信與網際網路格局的一場徹底顛覆?會對顛覆當前的5G甚至寬帶嗎?近日,星鏈計劃的內測數據出來了,我們來看一下:星鏈的下載速度平均在30Mbps以上,最高可達60Mbps,而上傳的速度波動較大,一般維持在10Mbps左右,而網絡延時也在31毫秒到94毫秒左右,和預計的1Gbps帶寬相差較大。
  • 星鏈計劃發展至今,技術上已經落後
    早在5年之前,馬斯克便提出了自己的星鏈計劃,打造一個以太空為基站的通信中繼站。到了2019年,馬斯克已經向太空,發射了大量星鏈衛星,並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開始了測試。據外國媒體報導,馬斯克原先想要發射星鏈衛星數量,大約接近5萬顆,到了2020年已經將計劃數量壓縮到了1.2-1.4萬顆。許多網友,將馬斯克網際網路衛星星座計劃,視為改變非洲用戶無法隨時上網際網路的希望,甚至認為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 5G對手亦或是新的6G?馬斯克的Starlink星鏈計劃
    Starlink星鏈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籤署了Spacex星鏈計劃文件,目的是推出一套環球的近地軌道衛星群此次在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通過獵鷹九號送上太空的60顆衛星,是可以看到的最明亮的星鏈衛星,因為遭到天文學家的抗議,未來的衛星將會裝備&34;,使衛星看起來不那麼的明亮。下一次的發射會在五月的中旬,今年年底計劃使1000顆衛星進入軌道。
  • 打敗5G的有可能不是6G,而是美國的「星鏈計劃」
    你有想像過將來有一天生活在別的星球,比如火星,那會是怎樣一番模樣呢?埃隆馬斯克說十年之內人類就能移民到火星到底可行嗎?埃隆馬斯克又是做什麼的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好奇書籤」看一看。SpaceX在加州伯桑鎮的工廠,1500名工程師同馬斯克都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著。星鏈計劃:星鏈計劃是埃隆馬斯克於2015年1月宣布的一個項目。該計劃的最終目的是組建全球最大的wifi 網絡,並且於2020年正式開始服務全人類,。
  • 馬斯克稱「星鏈計劃」將在六個月內公測,跳過5G直接進入6G時代
    一聲令下,SpaceX獵鷹9號搭載著60顆星鏈衛星緩緩升入天空。雖然全球還在操心新冠,但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計劃(Starlink),依舊緊鑼密鼓的進行。目前,馬斯克發射衛星總數已達到422顆。
  • 星鏈計劃能給馬斯克的智商充值嗎?
    這些天,特斯拉的星鏈計劃震驚了世界。宏偉、終極網際網路。哪方面看都足夠驚人。震驚之餘,也為馬斯克的智商捉急。一個企業霸佔了全部的地球低軌道資源,這本身就違反國際法。換作其他國家的企業這麼幹的話,美國得先急眼。
  • 美國的星鏈計劃,真能跨過5G直達6G嗎
    美國真的跨越5G直達6G了嗎?近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很多網友的聯想,有媒體拍到了美國星鏈衛星過境雲南的衛星圖片,一長串亮晶晶的衛星緩緩滑過天空,確實很壯觀很好看。,因為大家都知道以前摩託羅拉也搞過銥星系統,77粒衛星環繞地球,用戶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通過銥星打電話,因為金屬銥原子序列是77所以起名銥星,銥星的設計理念很先進,工程也很成功,但為什麼商業卻慘遭失敗?
  • 搞封鎖沒用!當西方全力打壓華為時,中國的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我們現在的手機通訊剛剛邁入5g時代,其傳輸速度相對於4g有了質的提升。反觀第六代通訊技術,又是在第五代通訊技術之上的一個新的提升。除此之外,6g還在通信感知領域有了新的突破。華為因其先進的5g技術水準,遭到了美國及其盟友的追剿。他們不僅僅表面上對華為的發展進行打壓,背地裡還耍一些下三濫的招數。如果美國打壓華為是為了壓制中國,那麼另外一些西方國家打壓華為,恐怕連一個相對正當的理由都沒有。
  • 天空划過一串流星,馬斯克「星鏈」計劃升空,華為5G還有未來嗎?
    前段時間,有不少網友拍到天空中,有一串一串的像流星一樣的東西划過天空,那就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個項目「馬斯剋星鏈計劃」,計劃在2019年——2024年之間,在太空中陸陸續續發射1.2萬顆衛星。「星鏈」網絡覆蓋全球,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連接上高速WI-FI網。
  • 美國人也要搞大躍進?
    內行看門道當然,說星鏈計劃完全是銥星系統的翻版,也是不太公允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都2020年了,通訊衛星肯定是要帶點新概念上天的。剛才我們已經提到了星鏈支持6G,被很多人以為是一局大棋,拍手叫好。事實真的如此嗎?並不是。5G都還沒有商業應用,直接跳6G,政府可能幹的出來這事,但馬斯克畢竟還是個商人啊。事實是美國沒有可部署的5G,真的沒有。
  • 馬斯克的星鏈網絡建成後將會對5G形成降維打擊,SpaceX從4G直達6G
    根據馬斯克的說法,當衛星數目達到400顆時,「星鏈」計劃就能提供「初步運營能力;當衛星數目達到800顆時,「星鏈」就能提升到「重大運營能力」。如果一切按照SpaceX計劃,「星鏈」到2025年的用戶將超過4000萬,當年收入會達到300億美元。  「星鏈」的建設成本預計耗資100億美元。馬斯克對「星鏈」的盈利前景非常看好。
  • 發射1萬顆衛星上天,組建國產「星鏈計劃」,星河工程不愧大手筆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取代 5G?不靠譜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號稱要將大約4萬顆衛星發送至地球低軌道,目的是將通訊信號遍布全球範圍,為全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讓地表上的人能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高速聯網。但星鏈網絡與5G網絡很難構成直接的競爭關係,且不說其完全建成的時間和成本,實際上光靠手機的天線接受功率,很難接收到衛星的網絡信號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標準,WIFI設備的最大發射功率不超過200毫瓦,3G/4G設備的最大發射功率不超過500毫瓦。
  • 國產「星鏈計劃」?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智商收割機嗎?
    馬斯克創立並擔任CEO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2017年的5月份公布「星鏈計劃」,「星鏈計劃」由近1.2萬顆衛星構成,包括4425顆低軌道衛星和7518顆軌道更低的衛星,通過數量龐大的衛星來為全球各地的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 解讀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所謂的星鏈計劃,又可以稱作「天基網際網路」,是馬斯克在2015年提出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發射海量的衛星,打造一個全球性的網際網路,這個我們在本期和未來會拆開細說。不過,馬斯克並非是這個點子的原創。它的前世,要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 馬斯克「星鏈」計劃會顛覆5G嗎?
    2020年4月22日,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發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成功將計劃以來第七批60顆衛星送上太空。星鏈(Starlink)發射衛星總數已達到422顆,而計劃最終要發射42000顆。
  • 星鏈計劃無法取代5G,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
    今年馬斯克多次震撼全球,從載人版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到火箭回收驚豔世界,再到提出星鏈全球計劃,馬斯克每一次都引起轟動和粉絲的狂熱追捧。SpaceX稱今年將會結束星鏈計劃的測試,未來將走向商用。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而且這裡還有個坑,就是星鏈用的信號頻率是20Ghz,這與5G是有衝突的,可能會造成相互幹擾,如果無法避免幹擾,大部分國家都還是會選擇5G。也就是不讓人隨意安裝天線。四、製造大量太空垃圾1984年,「挑戰者號」太空梭曾經在地外480公裡高的軌道上安放了一個靶子。
  • 星鏈計劃能不能成功? 馬斯克是不是騙子
    星鏈計劃遭人非議最多的一點是數字太大,它需要發射12000顆衛星。從1957年到現在人類一共才發射了大概8300多顆人造天體,現在仍圍著地球轉的加起來也不到5000顆。馬斯克一下要發射12000顆,這聽起來不太靠譜。而且馬斯克還和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有一個對賭協議,說要在2027年完成整個星鏈計劃。所以這個計劃聽起來很有PPT項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