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並不是什麼新事物,不過最近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比較火,甚至有人說這個技術會對5G產生很大的衝擊,到了6G時代,將會是以衛星通信的時代,星鏈計劃將大顯神威會成為主角,那麼這個事情可能嗎?在討論這個事情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星鏈計劃(Starlink),該計劃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提出來的,其計劃2020年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務,到2021年將其服務範圍擴大到接近全球的水平。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SpaceX計劃將在三個軌道上部署大約12000顆衛星,首先在550公裡軌道部署約1600顆衛星,然後是在1150公裡軌道部署約2800顆Ku波段(頻率範圍12-18GHz)和Ka波段(頻率範圍27-40GHz)衛星,最後是在340公裡軌道部署約7500顆V波段(頻率範圍50-75GHz)衛星。
至於能否對5G帶來嚴重的威脅,可以肯定的說,不會,既然5G都搞不贏,那6G時代星鏈計劃更不可能了。目前5G的目標是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型通信(mMTC)與超高可靠低時延(uRLLC),而這幾點上面,目前的衛星通信顯然和地面的基站無法相比。先說網速問題,根據相關消息星鏈的單顆衛星名義上帶寬達到了17Gbps,而5G毫米波的速率可以達到20Gbps,5G Sub-6GHz的速率達到3Gbps問題不大。
不過上面那些速率是共享的,不是說每個用戶都可以達到17Gbps或者20Gbps,每個用戶可以分到的帶寬是總帶寬除以下面的用戶數,而衛星的覆蓋範圍既是它的優勢,可以覆蓋的很廣,但是這也意味著覆蓋的人數更多,相比5G的小區覆蓋範圍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所以星鏈最終到用戶終端上的速度肯定遠不如5G,從實際測試情況來看,星鏈的實際速度沒有超過4G。
再說廣連接的問題,根據5G的標準,每平方公裡100萬個以上的設備接入,而且一些設備要具有省電和特別便宜的要求。衛星覆蓋範圍廣,理論上來說可以容納很多設備,但是衛星採用的頻段都是比較高的頻段,這類頻段的特點就是繞射能力差,不容易繞過障礙物,所以設備室內等場景是無法接收到信號的,5G網絡的毫米波也有這個問題,但是還有釐米波進行廣覆蓋,而且還可以把毫米波的基站裝在房子裡面,所以在室內覆蓋方面,衛星無法直接和設備通信,必須通過設備轉接才行。
而且衛星距離用戶終端的距離比5G基站距離手機的距離遠得多,所以衛星電話必須加強信號發射功率,而且往往還要採用高增益的天線,所以大家看到的衛星電話往往都會比較厚重,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天線,而且5G廣連接主要就是物聯網應用,而物聯網應用中,就涉及到前面的省電和便宜的要求,而這方面衛星顯然又要吃虧了。
最後就是時延問題,根據5G的標準,時延要達到1ms的水平,而這個時間對於衛星通信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衛星距離地面幾百公裡,1ms的時間,電磁波還發射不了那麼遠,我們就按照星鏈最低的340KM的衛星來計算,就算是直射,根據距離除以光速來計算時延,單向時間也需要1.1ms以上,而通信是雙向的,時延至少是單向時間乘以2,所以就時延這一點,衛星通信是達不到5G的水平的。
所以從5G的3個目標來看,衛星通信在速率和時延上面是無法和5G媲美的,5G的主要優勢是覆蓋範圍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在廣接入方面有絕對的優勢,因為室內無法直接覆蓋,而且很多物聯網設備對續航要求很高,而衛星通信設備因為距離衛星遠,必須需要較高的發射功率,帶來能耗的提升,不符合一些物聯網設備的需求。
最後還有一個成本問題,通訊衛星因為在外太空,如果出了問題,維修將會很困難,一般都是直接換新的,而且衛星有使用壽命限制,低軌道微型衛星攜帶燃料較少,圍繞地球的環繞速度較快,因此壽命也比較短,一般來說大約3至5年,雖然Space X發射衛星的成本比過去降低了很多,但是相比地面基站換個部件,那還是貴了很多。
所以綜合來說,星鏈不會對5G帶來衝擊,無論是5G通信還是6G通信,地面移動通信系統是主角,衛星通信在6G會被引入,但也主要是一個補充,其主要是用於覆蓋深山老林,沙漠海洋,這些人煙稀少或者不適合建設地面基站的地方,或者是用於救災等特殊場景。
如果單純的從商業意義上面來看,星鏈計劃其實就是利用Space X發射衛星的成本優勢去搶奪其他公司的衛星通信市場而已,不過如果從某些方面來看,衛星軌道其實也是資源,目前中軌道的衛星已經比較擁擠了,而低軌道還有很大的空間,在外太空領域還沒有所謂的領空一說,都是先搶先得,Space X可以通過大量的發射衛星去獲得相關軌道,從這個角度來看,星鏈計劃的那點錢真的不算錢。
當然前面的分析只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的一些看法,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遙遠的未來會怎麼樣?我們肯定還不清楚,就像馬車時代,人們不會想到汽車的普及,更不會想到飛機出行的普及。而我們現在對於通信的想像也被局限在目前的生活場景,誰說未來人類就一定會在地球上生活呢?當人類星際航行的時代開啟後,通信體系自然也需要相應的進行改變,不過到那個時候,星鏈計劃估計也屬於博物館的東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