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透圖社;作者 | lyzsyin
4月23日,甘迺迪航天中心。一聲令下,SpaceX獵鷹9號搭載著60顆星鏈衛星緩緩升入天空。
雖然全球還在操心新冠,但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計劃(Starlink),依舊緊鑼密鼓的進行。目前,馬斯克發射衛星總數已達到422顆。
馬斯克還透露了衛星網際網路業務最新時間表:「3個月內私人內測,6個月內衛星網際網路公測。」
當幾十顆異常閃亮的星星排成一列,匆匆划過夜空時,許多人驚得目瞪口呆。
1、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對5G網際網路通訊形成挑戰。
衛星信號傳播速度接近真空中光速每秒30萬公裡,而光信號在光纖中的傳播速度為每秒20萬公裡。
再加上星鏈不用像遠距離光纖通信那樣,一段一段中繼,可以直接點對點通訊。
有評論人士說,華-為被星鏈澆了一頭冷水,投入能否預期收回成了問題。
星鏈計劃預計發射總計12000顆衛星,讓全球無死角。高速免費wifi時代到來,意味著米帝跳過5G直接進入6G時代!
這可能是第五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將在未來深刻地改變人類生活。
2、
不吹馬斯克,spacex只是一個商業公司,星鏈計劃也只是一個項目。
沒有馬斯克,美國也會有其它公司進行同樣的項目。只不過歷史選擇了馬斯克,他的商業成功了而已。
首先,我認為星鏈計劃一定可以在6個月內提供公測。
因為如果只是北美部分地區,比如西海岸的主要城市,1000多個衛星就足夠了。
目前spacex的計劃是一月發射兩次,一次60個,一個月120個衛星。那麼6個月後就是720+現有的420個,已經超過1000,如果只是提供給有限的客戶以及部分城市,完全足夠了。
第二,我認為公測的主要用戶,是第三方應用開發商。
星鏈不可能只是一個單純的網絡架構,網際網路只有電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星鏈帶來的,是如何利用這個網去構架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創新。
星鏈提供了更大的創新可能性,第三方應用開發商能如何利用這樣的太空網際網路做出什麼樣的事情,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定會有一大批新的網絡框架誕生,並且在未來發光發熱!
3、
星鏈的無限可能性,足以改變世界!
舉一個完全可以實現例子:太空數據中心。數據中心今天已經是遍布世界各地,每一個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都會有這麼一個東西。
在幾年前,包很多人紛紛把眼光瞄準了太空。中國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自己也在試圖做同樣的嘗試:
《厲害了,中國衛星!人類進入太空數據中心時代》(https://open.tech2real.com/info_detail_page?id=38983#index)
把計算機集群發射到太空,不是為了炫酷,而是有極大的好處:
(1)能源——根據調查,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佔到全球能耗資的10%。而太空數據中心設施可以獲得豐富的太陽能,這極具吸引力。
(2)冷卻——太空環境溫度很低,溫度越低,IT設備故障率越低,計算處理速度越快。
(3)一致性——太空對於人類來說是惡劣環境,而對計算機來說非常有用。沒有風暴或其他極端天氣,幾乎沒有溼氣或灰塵,更重要的是,機械硬碟的運行可以在零重力的環境中更好地運行。
(4)準入性——將獨立的太空艙置於發展中國家或荒涼地區的空間軌道上,可以提供比陸基數據中心更高的服務水平。
當然,太空數據中心也有缺陷:(1)天地快速數據傳輸;(2)發射成本;(3)無人維護。
而星鏈,幾乎完美解決1和2兩個問題,而接下來的問題是3,雖然有報告顯示,其實大部分數據中心的錯誤是人為造成的。而且隨著分布式的發展,即插即用的熱插拔式數據中心都已經是實際商業的產品了。
而機器人工業的發展,人工智慧的提高,遠程機器人運維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都已經有商業級別的應用。
所以,一旦星鏈建成,太空數據中心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沒有世界大戰的話,未來十年之內我們就能看到太空數據中心漂浮在地球軌道上。
而且,如果太空數據中心擺脫了重力限制,可能會擴展得非常大。因為在太空中,你不需要真的把數據集中到一個地方,你數據中心可以是成百上千個小衛星散落在各處的。那意味著你可以擁有幾乎無限的計算力。
4、
這樣的計算力,根本不是地面基站能比擬的,只要你還在地球上,就不行!
如果你非要隔絕外界,那麼就是自殺。你越隔絕,新型的軟體服務就越無法應用到你的網際網路之中。
這就會導致很多高新技術你根本無法應用,比如自動駕駛。
有了衛星網際網路通訊,自動駕駛將更加安全,因為車輛可以直接聯網獲得交通信息,互相感知位置,規劃路線。這對於未來的運輸行業是顛覆性的。
因為私家車也許你喜歡自己開著爽,但是長途大貨車對於司機來說是非常危險和勞累的。而自動駕駛意味著沒有人力成本,也更加安全。
而規劃出專門給自動駕駛車輛運行的道路,也會促使基礎建設的進一步經濟擴展。
現實世界不是停滯的,不僅僅是穩定的生活,更是無與倫比的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