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計劃發展至今,技術上已經落後

2020-11-12 讀者立場


一個沒有馬斯克的太空,將是怎樣的?早在5年之前,馬斯克便提出了自己的星鏈計劃,打造一個以太空為基站的通信中繼站。到了2019年,馬斯克已經向太空,發射了大量星鏈衛星,並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開始了測試。

據外國媒體報導,馬斯克原先想要發射星鏈衛星數量,大約接近5萬顆,到了2020年已經將計劃數量壓縮到了1.2-1.4萬顆。許多網友,將馬斯克網際網路衛星星座計劃,視為改變非洲用戶無法隨時上網際網路的希望,甚至認為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在2015年之時,許多人對網際網路衛星沒有太多概念,最多能夠想到的是銥星座項目。馬斯克剛剛提出星鏈計劃,人們被他5萬顆衛星驚呆了,甚至有人將其與蘋果公司賈伯斯發明iphone相提並論。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團隊加入到網際網路競爭中,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原來不過如此。

今年,11月6日,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了首個6g實驗衛星,通過長徵6號遙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成功進入了預訂軌道。與馬斯剋星鏈項目相比,中國的6g實驗衛星,具有更大的傳輸速率、更大的寬帶容量,同時,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設備連結。

早在2012年之時,國內已經開始研製,與6g衛星相關的技術,如太赫茲技術。未來中國部署下一代網際網路衛星,可能沒有馬斯克數量多,但是用途卻很大,也更領先一代。

馬斯剋星鏈項目,與中國6g衛星一樣,都不具備直接向移動手機提供服務的技術條件,但是可以用於家庭、基站、遠離城市的工作站上網通信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剋星鏈衛星需要1.2萬顆,才能夠實現全球覆蓋,但是中國6g衛星,很可能低於這一數量,從而降低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除了中國6g實驗衛星之外,在5g衛星實驗上也已經取得了成就。如果不出意外,在2025年之前,太空之中將有多個團隊發射的數量在500-3000顆的中國5G太空網際網路衛星群。未來有一天,即便太空中沒有馬斯剋星鏈,沒有了美國在太空中的網際網路衛星創新,那裡依然星光閃耀,依然會有全球衛星上網服務供應商,只不過以前是美國馬斯克,換成了技術更好的中國團隊。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馬斯克的目標是憑藉衛星技術,在不受地面設施限制的情況下,為世界上每一個人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很多人以為他可以替代5G,其實並不是。但「星鏈」出現後,衛星軌道申報量大得驚人,它每次都會申報一千多條。按照目前先到先得的原則,1000公裡以下的軌道資源很可能在幾年之後大部分都成為「星鏈」一家的「天產」。而且,這種申報並不是衛星上天后才能獲批,只要申報後7年內衛星上天,並且正常工作90天以上,就算徹底佔有。所以,只要紙面工作做到極限,資源就已經佔上了。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中美技術之爭從5G引向太空網際網路!
    OneWeb計劃通過「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以構建高速、低延時的網絡連接。到2020年3月,他已經發射了74顆衛星,可是新冠疫情的到來,打亂了OneWeb的計劃,2020年3月27日,OneWeb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可見發展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將面臨諸多風險。
  • 搭建自家的「星鏈」,全球首富要來動動馬斯克的「蛋糕」
    2015年1月,馬斯克宣布SpaceX計劃將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太空軌道,給計劃被命名為「星鏈」,後來據該公司文件顯示,「星鏈」計劃最終的衛星總量將達到4.2萬顆,這個數量為當前全球在軌通信衛星數量(1300顆左右)的30倍。
  • 星鏈計劃與中國航天的鴻雁星座項目分析
    2015年,馬斯克在西雅圖公布了一個比在火星上種植蔬菜還要瘋狂的計劃,Starlink——星鏈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建設由數以萬計的星鏈人造衛星組成的網絡,使所有衛星連成一個「星座」,為全世界每個角落提供可靠的網際網路連接。
  • 揭秘馬斯克「星鏈」計劃的戰略謀劃
    2015年1月,埃隆·馬斯克宣布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換言之,「星鏈」計劃實際上是在搭建一個天基網際網路,以衛星為基站,形成覆蓋全球的通信系統,「衛星網絡、全球WiFi」。通過天基網際網路,處於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人或者物體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實現信息互聯。
  • 發射1萬顆衛星上天,組建國產「星鏈計劃」,星河工程不愧大手筆
    如今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一連串的衛星排隊一般飛過,那就是已經發射的星鏈衛星了。「星鏈計劃」的消息——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將全力打造中國的星鏈計劃——星河工程。10000顆AI衛星組成,堪稱網際網路衛星產業大手筆,其功用與「星鏈計劃」相當,而且採用了6G技術,其傳輸速度更快,而作為目前正在主導建設的星河衛星網際網路一體化空間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其已經納入2020—2022年成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並成為其中重點任務之一。
  • 星鏈計劃又出新消息,第十四次發射任務完成,星鏈計劃又進一步
    ,當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地面上時,馬斯克就已經把目光投向太空了,宇宙浩瀚充滿著無限神秘同樣也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按照馬斯克的設想來說,當以後星鏈計劃建成後,在全球範圍內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這個計劃享受到高速的寬帶服務,單從這一點來說就已經比5G網絡擁有優勢了,畢竟5G網絡還要依靠地面上的基站,而基站的建設還會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就例如現在一些地理環境相當差的地區是沒有網絡的。
  • 星鏈計劃背後
    美國鋼鐵俠原型馬斯克的星鏈通信衛星群頻繁發射,隨著2020年3月18日第六批60顆衛星升空部署完畢。星鏈計劃的首批360顆衛星群部署完畢,也標誌著星鏈計劃的第一步已經完成。此計劃將在2024完成4.2萬顆衛星的部署。
  • 國產「星鏈計劃」?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截止到今天,馬斯克名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主導發射了近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
  • 解讀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目前,我們的頭頂上,一共有360顆星鏈衛星在運行。若干年後,這個數字恐怕將達到42000顆!那麼,星鏈到底是什麼呢?它為何需要這麼多衛星呢?為何馬斯克和許多國家、企業、組織都趨之若鶩、爭先恐後呢?這裡面究竟暗藏著哪些驚人的利益呢?為大家揭開星鏈的神秘面紗。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離成功的距離還有多遠?
    在上一批次60顆衛星發射後,馬斯克曾豪言:6個月內進行星鏈網公測、2020年起在北美、拉美地區商業試用;顛覆5G的不必是6G、而是「星鏈計劃」的網際網路。在物資、技術、裝備設施方面都得到軍方大力支持。所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計劃」、不能單純認為是馬斯克的個人創意和想法,或只看成是該公司具體的商業行為及經營業態。
  • 星鏈計劃深度剖析:馬斯克明星光環之下,深藏美國精英的太空野心
    從馬斯克自己的描述來說,星鏈計劃主要倆用途:第一是給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地方來使用,比如說毫米波技術僅適用於大城市,那麼星鏈計劃就能讓更多農村人用上高速網絡;第二是軍事用途,這個沒有公布細節,我們稍後再做分析。
  • 4.3億枚銅針撒向太空,「星鏈」計劃為地球織網,美國騙了全世界
    「星鏈」計劃可能重構數字地球「星鏈」計劃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計劃於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智商收割機嗎?
    馬斯克創立並擔任CEO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2017年的5月份公布「星鏈計劃」,「星鏈計劃」由近1.2萬顆衛星構成,包括4425顆低軌道衛星和7518顆軌道更低的衛星,通過數量龐大的衛星來為全球各地的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 星鏈計劃取得重大進展:下載速率100M,實現了衛星間雷射通信
    X公司的一個衛星網際網路項目,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會在地球軌道上部署大約12000顆衛星,為至今仍然無法享受網際網路的偏遠地區人們提供高速低延遲的網際網路服務。截至本月初,星鏈計劃已經進行了11次正式的衛星發射任務,先後將650顆網際網路衛星部署到位,已經具備基本的服務規模,目前,星鏈計劃正在進行Beta版本的私人測試,主要在Space X公司僱員中進行,預計,最遲的今年底之前,Beta版本將進行公開測試,目前,已經有超過70萬人在線進行了預約。
  • 天空划過一串流星,馬斯克「星鏈」計劃升空,華為5G還有未來嗎?
    前段時間,有不少網友拍到天空中,有一串一串的像流星一樣的東西划過天空,那就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個項目「馬斯剋星鏈計劃」,計劃在2019年——2024年之間,在太空中陸陸續續發射1.2萬顆衛星。「星鏈」網絡覆蓋全球,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連接上高速WI-FI網。
  • 攪動整個航天界的SpaceX星鏈計劃,到底是不是賠本生意?
    2019年5月以來推出的星鏈計劃是它王牌業務之一,短短1年左右時間已有近900顆衛星進入太空。相對有限的航天發射市場,星鏈是最有希望為SpaceX帶來巨額利潤的業務。 1.星鏈到底是什麼? 星鏈的本質是個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高速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為用戶提供上網和通信為主的數據服務。
  • 馬克斯的Starlink星鏈計劃
    (Starlink),是太空服務公司SpaceX計劃推出的一項通過近地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SpaceX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在三個軌道上部署接近12000顆衛星:首先在550千米軌道部署約1600顆衛星,然後是在1150軌道部署約2800顆Ku波段和Ka波段衛星,最後是在340千米軌道部署約7500顆V波段衛星。整個計劃預計需要約100億美元的支出。
  • 星鏈計劃已經開始,在美國發射4.2萬顆衛星,全球都需提高警惕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人們逐漸將視野放在了大有宏圖的海洋探索和太空探索上。前者有各國科學家正在研發的深海探測船,後者則是一顆顆掛在太空的衛星。由於進行這些研究花費巨大,這些探索所需要的經費一直都由各國政府來提供。直到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出現,標誌著太空探索中開始出現私人力量。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近年來,以「星鏈」計劃為代表的低軌星座發展迅速,成為全球爭奪空間戰略資源的「新戰場」。隨著更多低軌星座計劃的提出,太空將迎來更多衛星組成的「全新星座」。低軌星座具有哪些優勢,其部署和發展將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