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離成功的距離還有多遠?

2020-08-28 惠忠說科技
  1. 埃隆·馬斯克是個商業奇才,以火星交通旅行計劃、特斯拉、「星鏈計劃」和載人飛船成功,成了世界級「網紅」。

6月4日,SpaceX又將60顆星鏈衛星順利升空、使「星鏈計劃」的衛星數量達到482顆。

在上一批次60顆衛星發射後,馬斯克曾豪言:6個月內進行星鏈網公測、2020年起在北美、拉美地區商業試用;顛覆5G的不必是6G、而是「星鏈計劃」的網際網路。

馬斯克的豪言能否成真?而且這次又是60顆衛星成功發射,距離組網目標又近了一步。

從幾個緯度來分折一下「星鏈計劃」顛覆5G、取代6G的可能性及實現目標的距離有多遠。

首先,從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背景來看:其類型雖為民營企業,、但有著強大和深厚的政府背景,執行的是美國政府太空探索、空間通信的戰略任務,體現的是國家意志。

它和美國軍方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在頻譜資源使用、太空軌道安置上,軍方是「一路綠燈」。在物資、技術、裝備設施方面都得到軍方大力支持。

所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計劃」、不能單純認為是馬斯克的個人創意和想法,或只看成是該公司具體的商業行為及經營業態。

其次,從SpaceX發射衛星的公開資料看,其星鏈衛星的設計研製,顯示了功能多、小型化、份量輕、成本低、布署快的特點。

採用的波束成形、抗幹擾、抗衰減等關健通信技術已取得有效突破,能支持Ku/Ka等頻段使用。對地面終端低功耗、小型化、多樣性的研發,已可有效支持對衛星信號的靈敏跟蹤。

所以,SpaceX在衛星資源調度協作、星間協調、星地信號切換和接入、控制、及波束的精準指向、控制等方面技術,巳不容置疑地達到世界的領先水平。

故此,馬斯克的豪言或許並非「危言聳聽」。有一定前瞻意識、膽魄才能說「顛覆5G、取代6G」的雄心之言。

但創新意識、雄心膽魄離不開現實基礎。雖SpaceX星地一體技術巳世界領先,但離真正意義上的星地網際網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體原因有:

一、從通信的頻譜上分析。

通信是編碼、解碼、調製解調和加密解密的過程。承載著各種信息的載體就是電磁波。

5G使用的是SUB一6GHz及以下頻段,通信載體的介質屬超高頻電磁波。具有頻率高、波長短、衍生能力強、穿透力弱的特點,有著傳輸距離短、容易被障礙物阻擋、易受幹擾、信號覆蓋面不廣的缺撼。

衛星目前主流使用的是低頻電磁波,特性是頻率低、波長長、受幹擾小、信號覆蓋面廣。所以使用衛星通信主要目的,是解決通信信號的覆蓋問題。

目前,超高頻電磁波與低頻電磁波這兩種不同性質的電磁波,融合在一起使用的技術尚未被人類掌握,還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衛星通信連網還須通過地面基站來進行。

二、從衛星和地面通信方式看。

衛星只是整個通信鏈路的空間中繼站,雖有波束成形技術解決波束定向,還是無法解決高頻電磁波傳輸距離短的問題。又無法在半空中設立中轉基站,雖可用無人機或懸空氣球代替,終究不是理想工具,故只能使用低頻電磁波、進行星地之間上下鏈路的無線連接,通過星間協調和地面控制來完成通信任務。

衛星收發的信號要通過地面接收站、才能鏈入地面網際網路。所以,地面站是衛星通信系統與地面公眾網的接口,用戶則是通過地面站出入衛星系統,形成通信鏈路。

其中,衛星通信要求地面收發信號的設備、具有較大的發射功率,除特種需求外、不易普及直接使用。這也是不能將5G直接做成衛星信號的重要原因。

三、美國5G技術應用遲緩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5G基站建設落後較大。如要追趕,在時間、成本上接受不了。所以用「星鏈計劃」來「彎道超車」,直接採用衛星通信技術,撇開地面站和5G的基礎建設、構建星地一體的網際網路。

現在成熟的世界四大衛星通信系統,都可以做到與地面網絡互通互聯,但都屬於3G、4G的通信網絡。

如果「星鏈計劃」不著力解決地面5G基站稀少的矛盾、和布局及建設問題,也頂多是3/4G意義的網際網路。離5G星地一體的網際網路還是缺了一隻「角」,更別說顛覆5G、取代6G了。

馬斯克的豪言,可更多地以商業推廣用語來看。其真實目的還是想搶佔軌道資源、市場份額和衛星通信技術上的先機。

美國將太空計劃以民企名義「低調」方式進行,在需要時可迅速轉為軍用。具有對潛在對手通信系統的偵測、幹擾、破壞和摧毀的能力,「障眼法」背後的危害性不容小覷、應予警惕、認識、防範。

(5G和「星鏈計劃」你更支持誰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辯一辯!)

相關焦點

  • ...發射星鏈衛星,第6次復用回收「滴水不沾」,離終極組網還有多遠?
    JvGedncSpaceX的「星鏈」網絡是一項通過近地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SpaceX計劃在太空部署約1.2萬顆「星鏈」衛星。整個計劃預計需要投入約100億美元。JvGedncStarlink星鏈計劃2015年,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在西雅圖宣布推出一項太空高速網際網路計劃——星鏈計劃,旨在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憑藉遠遠超過傳統衛星網際網路的性能,以及不受地面基礎設施限制的全球網絡,星鏈可以為網絡服務不可靠,費用昂貴或完全沒有網絡的位置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火星冰冠而埃隆·馬斯克的想法聽起來更讓人難以置信,他竟然提出在火星的兩極引爆超過或者還有更奇怪的方法。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如何將其他物種的DNA與人類細胞結合起來,使航天員更能抵抗太空飛行的有害影響。科學家們看上的DNA來源於恢復力極強的水熊蟲,它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太空環境中存活的動物。聽起來是不是有點X戰警的感覺?
  • 星鏈計劃深度剖析:馬斯克明星光環之下,深藏美國精英的太空野心
    1我先從星鏈計劃講起。記得在年初,星鏈計劃的又一批衛星發射成功後,看到網絡上有一篇採訪稿件,裡邊主持人提到一個許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星鏈計劃究竟會不會取代5G?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星鏈計劃究竟是什麼:馬斯克準備在2024年之前,在低軌道近地空間布置12000顆「星鏈」衛星(在更長遠的計劃上,他還準備再投放3萬顆,使總數達到42000顆),這12000顆衛星中有2/3也就是八千顆星是放在離地面550公裡的低軌道上,還有四千顆星放在也是比較偏低的軌道,離地面1200公裡的軌道上。
  • 星鏈計劃與中國航天的鴻雁星座項目分析
    作為鋼鐵俠的現實「衣缽傳人」,埃隆·馬斯克的每一個動作似乎都充滿了科幻色彩。關於馬斯克和SpaceX的新聞,我們總能隔三差五地在網上看到,大部分都是關於火箭回收、衛星發射以及移民火星。每顆星鏈衛星將使用雷射與它周圍的四顆衛星通信,組成一個全球的網絡。2018年2月,SpaceX的獵鷹九號在加利福尼亞成功發射,它攜帶的兩顆星鏈實驗衛星宣告了星鏈建設的正式開啟,在此之後,SpaceX加快了星鏈的建設速度。2019年5月,SpaceX成功發射了一箭60星,火箭發射之後,一級火箭被穩穩地回收到了海上平臺。
  • 星鏈計劃能不能成功? 馬斯克是不是騙子
    星鏈計劃遭人非議最多的一點是數字太大,它需要發射12000顆衛星。從1957年到現在人類一共才發射了大概8300多顆人造天體,現在仍圍著地球轉的加起來也不到5000顆。馬斯克一下要發射12000顆,這聽起來不太靠譜。而且馬斯克還和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有一個對賭協議,說要在2027年完成整個星鏈計劃。所以這個計劃聽起來很有PPT項目的感覺。
  • 揭秘馬斯克「星鏈」計劃的戰略謀劃
    2015年1月,埃隆·馬斯克宣布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打造成「全球衛星網際網路」提供商,使用於更多民用場景,但是「星鏈」計劃遠不止民用商用這麼簡單。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取代 5G?不靠譜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號稱要將大約4萬顆衛星發送至地球低軌道,目的是將通訊信號遍布全球範圍,為全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讓地表上的人能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高速聯網。衛星發射由同樣是馬斯克旗下的SPACE X公司執行,從2015年星鏈計劃宣布以來
  • 美「六手」一級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星鏈」衛星
    新華社華盛頓8月18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18日順利完成「星鏈」計劃第11次發射任務,用一枚「六手」第一級的「獵鷹9」運載火箭將61顆衛星送入太空。這61顆衛星包括58顆「星鏈」衛星和3顆美國私營地球影像公司普蘭尼特的高解析度地球觀測衛星。美國東部時間18日10時31分(北京時間18日22時31分),搭載61顆衛星的「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2分36秒後,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隨後火箭第一級按計劃降落到大西洋上的回收船上。約12分30秒後,普蘭尼特公司的3顆地球觀測衛星陸續入軌。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而「星鏈計劃」中,每年都有2000多顆報廢衛星。雖然按規定,它們會在9年內墜落到南太平洋一個指定的衛星墳場,但誰能保證這麼多衛星沒有失控的呢?歐洲航天局在2017年就給出過一個統計,一共19顆壽終正寢的衛星,只有16顆按指定計劃進入了墳場軌道。也就是說,剩下的3顆繼續在太空飄蕩,變成了太空垃圾。
  • 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
    導語: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月球是我們最近的星球,它不僅是我們地球的衛星,同時對地球的的生態和地球軌跡也有相當大的關聯。月球同時也是我們對太空探索的基石,由於距離近我們可以通過對月球的探索來了解其他星球。進而對我們人類的星際移民做準備。
  • SpaceX星鏈計劃帶來天文學災難:42000顆虛假星光 近地軌道擁堵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鋼鐵俠」的原型埃隆·馬斯克提出了「星鏈計劃」,通過發射12000顆衛星到近地軌道由三層構成的衛星網絡,這三層分別位於距離地面340千米(7500顆)、550千米(1584顆)和1150千米(2825顆)的軌道上。
  • SpaceX計劃在當地時間周二發射第11批星鏈衛星
    據外媒報導,SpaceX公司計劃在當地時間周二上午發射第11批星鏈(Starlink )衛星。截至當地時間周日,該公司已經判定,天氣狀況良好,發射可以進行。目前,根據美國空軍的預測,發射的可能性為70%。
  • 星鏈計劃成功之日,全球的網絡供應都要倒閉?
    4 月 23 日,馬斯克在 Twitter 公布這項「偉大」計劃的最新目標:「星鏈內測差不多 3 個月後開始,公測 6 個月後。」如果計劃成功,「屆時 SpaceX 的衛星將為地球任何地方提供無所不在的無線網絡服務」。SpaceX 宣稱,「星鏈計畫」提供全球任何地區任何用戶至少 1Gbps 頻寬的網絡服務,且費用超低。也就是說,屆時用戶可像 GPS 不限量、超低價無線上網。而馬斯克所謂的星鏈其實就是一顆顆通訊衛星。
  • 陳根:從地面互聯到天地共建,中國星鏈在哪裡
    通過此次發射,SpaceX成功將60顆「星鏈」衛星送入近地軌道,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420顆。這是因為傳統衛星離地球很遠,他們處於地球的靜止軌道上運行(36000公裡),太遠的距離增加了網絡的總延遲。想要解開星鏈的神秘面紗還要從美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說起,SpaceX成立於2002年,由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
  • 馬斯克的星鏈網絡建成後將會對5G形成降維打擊,SpaceX從4G直達6G
    雖然現在的科技很發達,網際網路的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不過目前的網際網路寬帶還有很多地方無法到達,特別是一些人跡罕至的地區,根本就沒有網絡。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鋼鐵俠」的原型埃隆·馬斯克提出了「星鏈計劃」,通過發射12000顆衛星到近地軌道由三層構成的衛星網絡,這三層分別位於距離地面340千米(7500顆)、550千米(1584顆)和1150千米(2825顆)的軌道上。
  • SpaceX計劃在8月18日發射第11批星鏈衛星
    火箭上裝載了58顆星鏈通信衛星和三顆PlanetLab SkySat地球成像衛星。假設發射成功,SpaceX將有650顆星鏈衛星進入近地軌道。然而該公司將數萬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的計劃遭到了反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抱怨說,這些衛星太亮了,有可能使從地球進行太空觀測變得非常困難。SpaceX已經嘗試了各種方法來降低衛星的亮度,包括不同的塗層和遮光板。
  • 星鏈計劃取得成功,離不開馬斯克的「吹牛」,SpaceX公司的火箭
    在過去的幾年裡,無數人對星鏈計劃的發展,充滿了猜測和懷疑。到了2020年終於可以正式測試,有望在年底走向商業化。馬斯克原計劃,發射超過4萬顆starlink衛星,向全球提供高速網絡傳輸服務。到了2020年數據已經更正,將會發射1.2萬顆衛星,實現在北美地區的商業化。未來全球疫情結束之後,有望在全球展開正式的商業應用,為馬斯克帶來超過300億美元的年營業額收入。
  • 【Starlink】SpaceX成功發射第14組「星鏈」60顆衛星
    此前,這枚助推器已經將四批「星鏈」衛星送入太空,為加拿大發射了三顆地球觀測衛星,還在2019年將美國宇航局Demo-1任務中無人駕駛的龍飛船送入太空。今天的回收也是自2015年SpaceX首次成功回收助推器以來的第62次一級助推器回收。這次發射使得SpaceX已經將800多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
  • SpaceX計劃發射1584顆低軌衛星 距地高度僅550公裡
    星鏈是SpaceX推出的一項構建低地球軌道衛星群計劃,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目前,其計劃在距離地球表面僅550公裡的軌道上放置1,584顆衛星,約佔該公司計劃發射的4,409顆衛星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許多通信衛星運行軌道的離地高度是其兩倍以上,而同步軌道衛星離地高度是星鏈的20倍以上(約36,000英裡)。
  • 星際飛船預計9月第三跳,星鏈衛星「太空雷射器」軌道首測成功
    近日,SpaceX宣布一條重磅消息,星鏈衛星的「太空雷射器」首次軌道測試成功,意味著SpaceX具備升級星鏈衛星2的數據傳輸技術,也就說軌道星鏈衛星可以通過「太空雷射器」來實現與地面通信,而雷射通信被認為具有極高帶寬的通信技術,可允許在非常廣闊距離內實現無線傳輸,並且傳輸方式很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