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從地面互聯到天地共建,中國星鏈在哪裡

2020-10-18 陳述根本

文/陳根

據外媒423日消息,當地時周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第七批星鏈Starlink)網際網路衛星。

通過此次發射,SpaceX成功將60顆「星鏈」衛星送入近地軌道,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420顆。如果包括2018年發射的兩顆原型衛星,入軌衛星總數則達到422顆。

SpaceX執行長(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該公司只需要大約400顆衛星就能提供初步運營能力,然後需要800顆衛星才能將其提升到重大運營能力。這意味著,在這次發射之後,SpaceX將擁有馬斯克所說的啟動星鏈網絡所需的最低數量的衛星。

那麼,時下熱門的馬斯剋星鏈到底是什麼項目?前六批星鏈在哪?從地面互聯到天地共建,正在發展的5G將要被顛覆嗎?SpeaceX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又將面臨什麼挑戰?

神秘星鏈

通過衛星上網其實並不是新鮮事,人類實現衛星上網至少有四五十年了,但是這種技術目前主要還是應用在軍事或者特殊領域,比如海事衛星等。

傳統衛星公司也嘗試通過這一方法,來使那些沒有光纖連接的偏遠地區聯網,但因為費用昂貴,更針對企業客戶。目前,全球仍有57%人口(42億)未接入網際網路,如果這些人都可以通過星鏈廉價上網,這將是巨大的市場增量。

傳統衛星網際網路非常昂貴,並且延遲很長。這是因為傳統衛星離地球很遠,他們處於地球的靜止軌道上運行(36000公裡),太遠的距離增加了網絡的總延遲。

想要解開星鏈的神秘面紗還要從美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說起,SpaceX成立於2002年,由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建。 

SpaceX成立之初的目標就是,把航天發射的成本降到美國政府經營所需費用的十分之一,以及將太空運送物資和人員的風險也同步減少至以往的十分之一。

SpaceX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且同時開發Dragon系列的太空飛行器以通過獵鷹9號發射到軌道。SpaceX主要設計、測試和製造內部的部件,如MerlinKestrelDraco火箭發動機。

2008SpaceX獲得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正式合同。201210月,SpaceX龍飛船將貨物送到國際空間站,開啟私營航天的新時代。

星鏈,就是SpaceX的一個項目, 20151月,馬斯克宣布SpaceX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12000顆衛星,什麼概念?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的衛星總和的3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

2018年3月,獵鷹九號火箭在一次常規發射任務中搭載了2顆小衛星——「丁丁-a」和「丁丁-b」,它們是SpaceX星鏈(Starlink)計劃的試驗星,並開展對地通信測試。

2019523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利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星鏈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當然,在計劃的最初懷疑馬斯克的人不在少數,畢竟把這麼多衛星送上太空,還搭著火箭,這運費怎麼也不會是個小數目,但馬斯克不愧是馬斯克,不僅解決了火箭打造、升空等國家性挑戰,更實現了可回收,把火箭運輸成本,大大大大降低。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第一次,實用版星鏈計劃衛星的首次發射,第一次一口氣一箭六十星。

2019111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第二批60星鏈衛星送入太空。

202016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第三批60星鏈衛星送入太空。

2020129日,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發射約1小時後,第四批60星鏈衛星被送至地球上空290千米處。

2020217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第五批60星鏈衛星送入太空。

2020422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一枚獵鷹9」火箭將星鏈計劃第760顆衛星送入太空,也就是上周

天地共建

7批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引起了網絡的熱議,這意味著達到了馬斯克的初步運營能力一旦星鏈計劃打通,上網費用、上網速度,都會實現大幅改善。

上網費用能降低多少?還不知道。但作為替代光纖的方案,在價格、成本方面優勢明顯。上網速度也能大幅提升,信號如果走星鏈的衛星,就會多出一段上下行的延遲,而走地面光纜的速度,大概是真空光通訊的2/3

按照設想,可以實現1Gbps,是目前平均網速的1805G的網速僅在808Mbps

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與傳統的地球同步軌道上部署少量大衛星的方案不同。

為了能夠儘量減少時間延遲,同時降低對單一衛星的功率的要求,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採用了不同的方案:用軌道高度在1000多公裡近地軌道衛星代替軌道高度為35786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如此說來,衛星與地面的距離近了很多,電磁波以光速從地球同步軌道傳輸到地面,需要119.29毫秒,而從1000多公裡的近地軌道傳輸到地面,則僅需3.3毫秒,為同步軌道的36分之一。

這個地球上,有78億人之多,而還有整整42億人不能接觸到網際網路,享受不到人類文明近幾年來發展帶來的便利。究其原因,是某些地區人口不夠稠密,或者本身就是小島,各大運營商從商業利益的角度考慮,是不會給他們鋪設光纖或者海底電纜的。

而低軌星座,天生就是向著覆蓋全球的目標努力的,甚至自入軌之後,就不會受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限制。無論是險峻高山還是茫茫大漠,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海島,都能夠享受到天基網際網路的好處。

在第7一箭60星發射之後,按計劃還會有更多一箭60星發射馬斯克玩這麼大,也是因為衛星互聯回報率太大

根據《華爾街日報》:如果一切按照SpaceX計劃,預計到2025年該服務的用戶將超過4000萬,當年收入就會達到300億美元星鏈計劃會成為SpcaceX公司最有盈利能力的項目。

中國版星鏈迫在眉睫

從技術的角度,SpaceX星鏈計劃無疑是偉大的,但在這個地球上,有些事情依舊複雜,我們在其中奮力拼搏,有時候互相協助,有時候互相競爭。

相比於原來的地球靜止軌道,星鏈所在的近地軌道,軌道資源更加緊張

衛星的軌道、頻段是一種戰略資源,它是有限的,而且有優劣之分,不同頻段傳播損耗不同。國際上,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主要是先佔先得的搶佔方式,因此發達國家率先發射衛星,優先使用,優質軌道和頻率頗為擁擠。

但地球靜止軌道有一個重要特點,衛星是以單顆存在的。當一顆衛星10-15年的壽命結束,就會抬高200多公裡,進入一個墳墓軌道,原來的位置就讓出來了。然後再按照按需分配的原則,分配給那些有需要的國家所以後發國家不要緊,大不了多等10年。 

但低軌衛星的不同點在於,它是成千上萬顆小衛星組成的網絡,不會一次性壽命終止。當一小部分衛星損壞或壽命結束,會發射新衛星補網,而不是把整個軌道資源讓出來。這就是先佔永得,後發國家將十分被動

有關文件顯示,SpaceX1.2萬顆的基礎上,還準備增加3萬顆,總共規劃數量變成了4.2萬顆。這意味著留給後發國家的空間越來越狹小,軌道資源將成為一個重要門檻。

對於中國來說,這個局又該怎麼破?

2018 年,我國在軌衛星總數 280 顆,其中商業衛星有 30 顆,絕大多數衛星為遙感、導航、科研等類型,通信衛星數量較少。2018 12 月,我國首張國產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入網牌照發放,標誌著我國衛星移動通信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基本形成了完整產業鏈。

隨著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衛星國家隊和許多民營企業紛紛布局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產業,將帶動通信小衛星研製、火箭發射、衛星通信系統終端設備與軟體應用市場爆發式發展。

先佔永得,後發國家將十分被動的戰略角度來看,我國需要儘快、並且加快放開衛星行業的準入門檻。不論是從政策、監管、財政等層面需要儘快出臺相關政策,盤活民間創新動力與力量來加速、加快補充星鏈建設。從目前的全球各國戰略布局來看,我們對於資源與版圖的擴展已經從陸地到海洋,並擴大到了太空資源的布局與控制。

相比於馬斯克,我們目前的創新力還遠遠不夠,我們應堅持大力發展科技,發展中國版星鏈,加速建設才能趕上SpaceX的步伐。在可預見的未來,衛星網際網路將作為地面通信的補充,參與到6G網絡的整體建設中,商業應用與標準化進程還在加速,時代的風口即將到來。

相關焦點

  • SpaceX已成功測試星鏈衛星「雷射通信」,實現萬物互聯
    9月8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已經成功在軌道上測試了星鏈衛星的在過去16個月,SpaceX已經實現成功部署總共約715顆「星鏈」衛星,其中約650顆正在運行的第一版太空飛行器旨在為該項目初期的部分客戶提供服務。
  • 無限熵減,天地互聯 | 航天馭星四周年
    國際方面:4月9日,俄羅斯發射載人飛船,將3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首批太空人上太空;5月30日,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可謂開啟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嶄新時代;7月20日,阿聯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直奔火星;10月7日,星鏈計劃第
  • 由天地互聯獨家運營的中國首架國產高速網際網路飛機成功首航
    7月7日,中國首架國產高速網際網路飛機首航儀式暨空中直播發布會在青島盛大開幕,標誌著中國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高速網際網路飛機正式啟航,同時開啟了中國民航史上首次機載Ka衛星寬帶網際網路直播,近200名領導和嘉賓親臨現場,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 星鏈計劃與中國航天的鴻雁星座項目分析
    而那時的地面基站建設成本是非常高的,並且部署難度十分大,根本無法達到全球覆蓋。1987年,摩託羅拉公司的工程師工程師巴裡·伯蒂格與其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時,妻子向他抱怨說,她無法用手機聯繫到她的客戶。回到家後,巴裡和摩託羅拉在亞利桑那州工作的衛星通信小組的另外兩名工程師提出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我們是否能把地面基站搬到天上去?」
  • 馬斯克的星鏈和中國航天,哪個更牛?
    而那時的地面基站建設成本是非常高的,並且部署難度十分大,根本無法達到全球覆蓋。1987年,摩託羅拉公司的工程師工程師巴裡·伯蒂格與其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時,妻子向他抱怨說,她無法用手機聯繫到她的客戶。回到家後,巴裡和摩託羅拉在亞利桑那州工作的衛星通信小組的另外兩名工程師提出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我們是否能把地面基站搬到天上去?」
  • 揭秘馬斯克「星鏈」計劃的戰略謀劃
    換言之,「星鏈」計劃實際上是在搭建一個天基網際網路,以衛星為基站,形成覆蓋全球的通信系統,「衛星網絡、全球WiFi」。通過天基網際網路,處於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人或者物體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實現信息互聯。同時,「星鏈」在長距離傳輸有巨大優勢,它可以跳過傳統網際網路光纖的拖累,依靠太空中「星鏈」衛星間的通信,直接把數據傳輸到地球背面的衛星。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星鏈即將公測 中國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何時到來?
    至此,SpaceX已有775顆星鏈衛星位於北美上空。受地域、環境、成本的影響,地面通信網絡難以覆蓋人口密度較低的區域,而為了解決農村等偏遠地區沒有網絡和在飛機上用網的問題,SpaceX公司CEO馬斯克在2015年首次提出「星鏈計劃」,即向太空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星鏈」衛星,對地面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 美國SpaceX已部署近600顆「星鏈」衛星 卻存在五大局限
    到目前為止,通過10次發射, Spacex已經實現成功部署總共595顆「星鏈」衛星(其中2顆失效),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衛星網絡擁有者,據估計將在2020年末期為美國和加拿大客戶提供在軌應用服務,2021年再將服務區域擴大到全球其他地區。星鏈計劃作為低軌衛星星座,最終目標是形成一個低成本、全覆蓋的天基全球通訊系統,也計劃向科研組織和軍方提供衛星服務。
  • 星際互聯 - 生活方式的升維
    當我們大多數人還在憧憬著5G、物聯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這些當前炙手可熱的新技術給我們的世界帶來巨變之時,一部分開拓者已經在打造另一番天地,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走向另一個天地,拓展我們的維度。太空開發的時代已經起步,我們要做的不再是仰望星空,而是步入星空。
  • 融合5G+衛星網際網路 海能達打造天地一體通信能力
    在國外,10月底,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X正式宣布邀請部分早期用戶參加其星鏈(Starlink)網際網路服務的公開測試版測試。按照SpaceX的測試計劃,到2021年將迅速擴大到幾乎覆蓋全球人口的水平。除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2019年3月,美國商業航天領域受矚目的公司之一OneWeb也成功發射了6顆網際網路衛星。此外,亞馬遜也開啟叫作「柯伊伯項目」的太空網際網路計劃。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為什麼會墜毀?
    ,這個網絡類似於許多年前的「依星計劃」,就是用12000顆小型低軌道通信衛星構建起一個網絡,以實現與地面之間的寬帶通訊。星鏈裹地球馬斯克原先打算將他的「星鏈」發射到距離地面600公裡的近地軌道,這裡高度更高,衛星覆蓋範圍更大並且更節省燃料
  • 超700顆「星鏈」衛星升空!馬斯克加速布局,亞馬遜虎視眈眈,衛星網際網路已成「必爭之地」
    財聯社9月4日訊,SpaceX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3日8時46分成功將第十二批星鏈衛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仍然使用獵鷹九號火箭。此次發射之後,SpaceX已累計發射超700顆星鏈衛星。
  • SpaceX正在美國測試星鏈網絡地面站,據稱秒下載速度超百兆
    這些衛星將在地球上空550到570公裡的高度運行。迄今為止, SpaceX已經在近地軌道上發射了大約有708顆星鏈衛星。該公司員工正在積極進行星鏈網絡的內測測試,測試的用戶終端看起來像一個「衛星鍋」和Wi-Fi路由器。
  • 為什麼馬斯克的星鏈...
    這一年,美國強勢推進星鏈計劃,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從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2020年4月20日,中國發改委首次將衛星網際網路列入「新基建」範疇,這被看作是明確產業加速的標誌性事件,也意味著「衛星網際網路」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除此以外,英國、日本在內的航天大國也在加速發射衛星。
  • 由於「地面傳感器讀數異常」,星鏈衛星發射失敗,今天將再次嘗試
    SpaceX公司的目標是通過提供星鏈(Starlink)衛星寬帶網際網路來縮小世界各地偏遠地區的數字鴻溝。10月1日,SpaceX試圖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場,用一枚有過兩次飛行歷史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第十二組星鏈衛星,也是整個星鏈任務的第13次發射。
  • 時延媲美地面網絡,SpaceX的星鏈延遲時間低於20毫秒
    它還透露,星鏈的公共測試版將在美國多個州進行。SpaceX表示,其衛星網際網路服務星鏈已經實現了20毫秒以下的延遲,與地面寬帶相當。SpaceX在上周五發給FCC的一份報告中包含了這一數據,該報告被測試網站服務進行的兩項基準測試顯示,星鏈實現了102到103Mbps的下載速率,40到42Mbps的上傳速率,以及18到19毫秒的延遲。該演講還附有SpaceX衛星政策總監大衛-古德曼的一封信,信中稱星鏈的初始測試在延遲上達到了30ms以下。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星鏈」是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2014年提出的低軌星座計劃,其目標是建設一個全球覆蓋、高速度、大容量和低時延的天基全球通信系統,提供面向全球的高速寬帶接入服務。「星鏈」計劃共規劃3期星座系統,總計4.2萬顆衛星,將提供可比擬地面光纖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時延低至50毫秒。
  • 中國版"星鏈"超級工廠開工,衛星年產或達500顆,為何這樣強
    今年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在網絡上掀起了關於衛星網際網路的極大關注,馬斯克能不能藉助這個龐大的計劃接觸M國在5G上的落後,能不能實現天地空一體化的功能實現,形成了熱議。不少人在說:中國為什麼沒有馬斯克,沒有星鏈計劃?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中美技術之爭從5G引向太空網際網路!
    中國版「星鏈」虹雲工程虹雲工程是中國航天科工五大商業航天工程之一, 脫胎於中國航天科工的「福星計劃」,計劃發射156顆衛星,運行在1000km軌道上。行雲工程行雲工程作為中國首個投資建設的天基物聯網星座,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布局的「五雲工程」商業航天重點項目之一。它是面向物聯網的低軌窄帶衛星通信系統,將是實現萬物互聯的5G網絡的有力補充。
  • 未來用低軌衛星上網,除了美國「星鏈」,你還能選誰?
    不過,如今不只SpaceX一家公司在布局「星鏈」計劃,眾多競爭者的湧現,逐漸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了解到低軌寬帶通信星座的魅力。天基物聯網將在地面信號無法覆蓋的地區,對地面物聯網進行有力補充。除了貨櫃遠洋運輸之外,還能應用於海洋島嶼通信、石油電力監管、農機數據採集與運輸、工程機械信息傳輸等眾多行業領域。而在馬斯克已經一箭60星批量發射衛星,並率先布局4.2萬顆衛星的情況下,中國商業航天的機會在哪裡?還有「彎道超車」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