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paceX發射第一批星鏈衛星已經一年多了,這個號稱比5G還要更先進的星鏈網絡實際效果怎麼樣,估計很多人都想知道,它真的能替代5G嗎?
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總是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比如建設自己的火星計劃,組建自己的星鏈網絡。而最近,馬斯克團隊又在計劃本月將第11批星鏈衛星發射升空。除此之外,前幾天星鏈計劃的內測活動也已經正式開啟,根據內測用戶的對星鏈衛星的網際網路的速度測試顯示,Starlink 星鏈的下載速度平均在30Mbps以上,最高可達60Mbps,而上傳的速度波動較大,一般維持在10Mbps左右,而網絡延時也在31毫秒到94毫秒左右,和預計的1Gbps帶寬相差較大。
這樣的數據相比5G來說,速度延遲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只能是說基本能滿足日常需求,甚至還達不到4G網絡的水平。那麼問題是,既然網絡帶寬並不能超過5G,馬斯克為什麼還要繼續搞星鏈計劃呢?
我們都知道,衛星通信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覆蓋很多基站覆蓋不到的信號盲區,你想一下,當星鏈計劃全部發射完成,你的頭上有著上萬顆通信衛星的時候,你還會怕沒有信號嗎。
星鏈計劃的啟用,給各個國家偏遠地區用戶帶來了福音,要知道在某些地區,很多用戶還在使用ADSL上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電話線撥號上網。根據美國官方的數據顯示,現在美國有超過2500萬的網際網路用戶的網速低於25Mbps,偏遠地區的網速甚至只有0.14Mbps。即便是這樣,可是美國農村還需要每月支付約90美元的網費。而星鏈網絡就能解決這部分地區的網絡覆蓋和資費的問題,前提是你先有一個類似於「鍋」的接收器。
衛星的軌道在近地軌道上運行,大家可以想像一下,12000顆通訊衛星圍繞著地球飛行,幾乎佔據了所有有優勢的近地軌道,就像美國的GPS一樣,如果其他國家需要從事相關的研究,只能換到更高的軌道上面去,這樣的話技術難度和投入成本將會更高,佔據有利的衛星軌道也是SpaceX的計劃之一,這也是其一直在提高星鏈衛星發射數量的原因。
在馬斯克的SpaceX星鏈計劃建設初期,各國網友都並不看好,畢竟發射這麼多衛星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甚至還有人推測SpaceX的網絡延時根本不能用。
但是馬斯克成功,再一次向大家證實了他的實力,星鏈計劃的測試用戶已經感受到了衛星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星鏈的衛星網際網路的延遲在20ms左右也是大家能接受的。曾經FCC還懷疑因為衛星網絡傳播的延遲,還一度拒絕了 SpaceX的農村寬帶補貼申請,這一次的內測足以說明,星鏈計劃的可行性。
星鏈計劃的內測成功,不僅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也為他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據知情人士透露SpaceX即將完成一輪新的20億美元融資,估值將達到了460億美元,但是如此數量巨大的衛星在太空漂浮,在衛星故障或者老化以後,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太空垃圾,這些報廢衛星的處理馬斯克將如何回收呢?
一個無論是在網速和延遲上都不如5G的衛星網絡,馬斯克為何要一意孤行的堅持,這將會給SpaceX帶來什麼樣的機遇!上西瓜視頻,搜索三一博士,看西瓜視頻:和我們一起去看看星鏈計劃是否真的會替代5G。以及地球被這麼多近地衛星環繞後,對各國會產生哪些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