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是用一發大火箭發射多顆衛星的技術。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誌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
一箭多星技術可以充分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餘量,經濟便捷地將多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尤其是對微小衛星的發展而言更加重要,從而降低發射成本。
一箭多星的難度之處,是"星-箭分離"技術和電子設備可能會發生無線電幹擾的問題。
"星-箭分離"技術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衛星按照預定的程序從火箭中分離出來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互相碰撞,並選擇最佳的飛行路線和確定最佳分離時刻,使多衛星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
電子設備會發生幹擾的原因是,火箭運載衛星以後,火箭結構角度和重心分布發生變化,會使火箭在飛行中難以穩定,導致電子設備無法穩定的發射和接收信號。
因此,哪怕到了今天,一箭多星技術是一項非常高技術含量的技術。目前,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和歐盟掌握了一箭多星技術。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最新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員是長徵6號。
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的發射能力頂尖,具體優勢在四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充滿了航天專家的智慧結晶。
第一,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運載量高,運載能力強,開發完成後的長徵六號火箭為三級火箭,預定有500至1000公斤的太陽同步軌道(高度在700千米)有效載荷。
第二,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非常快速、推動力非常大,其第一級使用為長徵五號開發的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循環火箭發動機YF-100,部分型號也有可能使用同系列的YF-77火箭發動機,1,188 kN,在真空中可以升級到1,340 kN。舉個例子,1kN的力量就是託起2000個雞蛋,那麼火箭的發動機的力量可以託起200萬個雞蛋。
第三,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發射全程非常乾淨、無汙染,採用馮·卡門(動漫鋼之鍊金術師的弟弟就是以馮·卡門為原型的,德國在實業和工業領域有著非常卓越的貢獻)曲線外形輕質衛星整流罩,另外較低的負載指標避免了火箭運力的成本浪費,適宜各種迷你衛星的發射委託,提高了商用競爭力。
第四,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發射非常廉價、它掛載的每一枚衛星的發射成本都非常低,這使得使用這些衛星的民眾能夠以非常低的價格享用到通訊服務。
對比美國的火箭的發射價格,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它也是目前現役最強運載火箭,每公斤發射費用只有1400美元,而SpaceX公司主要運載火箭——獵鷹9號復用火箭的每公斤發射費用約為2700美元。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每公斤不到5000美元。
雖然美國的獵鷹9號火箭在運載能力和成本上更勝一籌,但是中國的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根據設想,未來的不同的長徵系列火箭是可以實現"合體"的,構成動力更強的火箭。
中國的長徵火箭真的非常先進,雖然它距離十全十美還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稱之為"十全九美"真的不為過,而中國並沒有將之納為私用的打算。因此,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是世界第一的。
中國的火箭技術的確是造福世界的,中國始終願意以好心對待世界各國,並幫助各國使用該系列火箭發射衛星,希望世界各國民眾不要好心當成驢肝肺,能夠珍視中國的心意。
目前,一國的火箭能力發射水平其實是取決於其飛彈製造和發射水平的,看一國飛彈的質量水平就可以看出一國的火箭的發射水平了,火箭其實就是飛出地球的飛彈,因此,外界一直看不起印度的火箭是非常有道理。一箭多星的技術其實是取決於火箭推力和飛彈的分導技術的,只要看這兩點,就知道一國的一箭多星技術到底有多少的含金量了。
因此,最早實現"一箭多星"的國家是美國。1960年,美國首次用一枚火箭發射了兩顆衛星,1961年又實現了一箭三星,接著,前蘇聯多次用一枚火箭發射8顆衛星,歐洲航天局也掌握了這種發射技術。中國在1981年9月成功地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將一組三顆"實踐"二號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到了今天,中國的飛彈製造和發射技術水平是至少能夠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能夠超過美國的飛彈製造和發射技術,從而用勇奪火箭發射技術世界排名的桂冠。
中國軍工專家的學會超越強者的意志將極大地鼓勵世界其他國家產生研發高科技的熱情,協助全人類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裡程碑,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繁榮。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的準確度、安全性高,失誤率極低,只有0.02的失誤率。如此低的失誤率,連美國人都非常羨慕這種技術,甚至一度想要獲得這種技術。
只可惜,中國是不會那麼輕易讓其他國家的人得到這種技術的。美國人看到這種情況只好作罷。可美國也有發射衛星上太空的需求,美國人也依靠民間的企業獲得了類似的技術,而這家公司就是馬斯克的spaceX。
美國選擇了讓馬斯克負責使用獵鷹9號火箭進行星鏈計劃,這的確是一次明智之舉,一方面能夠吸引到民間的投資, 另一方面又能夠激發其他企業的製造動力,提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公司的製造積極性。
中國同樣有一家能夠媲美spaceX的公司,名字叫做星河動力。創始人面對兩次火箭成功發射的經歷都感受到非常地欣喜,當場熱淚盈眶。
2018年5月17日7時33分,中國首枚民營自主研發的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騰空而起,這家公司叫做星河動力。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首飛成功。
而中國的民用公司將逐步實現一箭多星技術,這是指日可期的。
隨著軍用和民用雙軌道的進行,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能夠將目標有序穩步送上軌道。中國的技術的特色是在送上去的過程中和送上去之後,它都有非常大的修正的空間,不會造成一次失敗,這就給這種技術提供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間。現在的中國的衛星在飛上太空繞軌運行之後,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小失誤導致無法進入預定軌道。
這種時候,預定的修正機制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次數據的修正都要花費上無數的心血,這種時候,科學家總是要沒日沒夜地工作的。只有站在科學家的角度上看,普通人才會嘗試到辛苦和勞累的定義,才能夠明白世界上沒有任何的一件事情是簡單的。
因此,結合種種的優勢,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是世界第一的,也是無可比擬的。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非常成熟,中國火箭一次最多發射的數量是20個,在運載質量上居於世界前列。
最新的一次長徵六號運載的一箭多星搭載的十三星包括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以及阿根廷的NewSat9-18衛星等衛星。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會被用於加強世界不同國家的人類之間的交流,讓世界上不同的人類能夠走到一起,從而促進全世界的人民的交流和經濟發展,共同構建一個人人都能和諧相處的充滿鮮花的世界。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將幫助人類以更合適的方式去改造和塑造世界,中國將讓這項技術同世界共享,從而讓不同地區的人類之間能夠實現零距離交流。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承載著人類未來的飛出太陽系的夢想,可以攜帶人類飛得更遠,讓人類擴大已有的生存空間,這對探索未知的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運載火箭的能力將會升級,從而搭載更多的衛星,降低發射成本,增大衛星信號的覆蓋範圍,讓村裡都實現信號通行。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將能夠升級,在該技術的支持下,中國構築的衛星系統將使得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夠實現信號覆蓋, 讓全中國的人都能夠實現實時的、零距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