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為何是世界第一的?只因無限的發展空間

2020-11-08 國之大器

1、 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以及難度之處

1、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以及作用如何?

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是用一發大火箭發射多顆衛星的技術。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誌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


一箭多星技術可以充分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餘量,經濟便捷地將多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尤其是對微小衛星的發展而言更加重要,從而降低發射成本。


2、 一箭多星的難度有多高?

一箭多星的難度之處,是"星-箭分離"技術和電子設備可能會發生無線電幹擾的問題。


"星-箭分離"技術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衛星按照預定的程序從火箭中分離出來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互相碰撞,並選擇最佳的飛行路線和確定最佳分離時刻,使多衛星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


電子設備會發生幹擾的原因是,火箭運載衛星以後,火箭結構角度和重心分布發生變化,會使火箭在飛行中難以穩定,導致電子設備無法穩定的發射和接收信號。


因此,哪怕到了今天,一箭多星技術是一項非常高技術含量的技術。目前,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和歐盟掌握了一箭多星技術。

2、 一箭多星的成功實現離不開長徵六號火箭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最新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員是長徵6號。


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的發射能力頂尖,具體優勢在四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充滿了航天專家的智慧結晶。


第一,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運載量高,運載能力強,開發完成後的長徵六號火箭為三級火箭,預定有500至1000公斤的太陽同步軌道(高度在700千米)有效載荷。


第二,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非常快速、推動力非常大,其第一級使用為長徵五號開發的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循環火箭發動機YF-100,部分型號也有可能使用同系列的YF-77火箭發動機,1,188 kN,在真空中可以升級到1,340 kN。舉個例子,1kN的力量就是託起2000個雞蛋,那麼火箭的發動機的力量可以託起200萬個雞蛋。


第三,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發射全程非常乾淨、無汙染,採用馮·卡門(動漫鋼之鍊金術師的弟弟就是以馮·卡門為原型的,德國在實業和工業領域有著非常卓越的貢獻)曲線外形輕質衛星整流罩,另外較低的負載指標避免了火箭運力的成本浪費,適宜各種迷你衛星的發射委託,提高了商用競爭力。


第四,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發射非常廉價、它掛載的每一枚衛星的發射成本都非常低,這使得使用這些衛星的民眾能夠以非常低的價格享用到通訊服務。


對比美國的火箭的發射價格,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它也是目前現役最強運載火箭,每公斤發射費用只有1400美元,而SpaceX公司主要運載火箭——獵鷹9號復用火箭的每公斤發射費用約為2700美元。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每公斤不到5000美元。


雖然美國的獵鷹9號火箭在運載能力和成本上更勝一籌,但是中國的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根據設想,未來的不同的長徵系列火箭是可以實現"合體"的,構成動力更強的火箭。


中國的長徵火箭真的非常先進,雖然它距離十全十美還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稱之為"十全九美"真的不為過,而中國並沒有將之納為私用的打算。因此,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是世界第一的。


中國的火箭技術的確是造福世界的,中國始終願意以好心對待世界各國,並幫助各國使用該系列火箭發射衛星,希望世界各國民眾不要好心當成驢肝肺,能夠珍視中國的心意。


三、中國的火箭發射技術為一箭多星技術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一箭多星技術是世界各國的科技實力的一項競爭和衡量指標

目前,一國的火箭能力發射水平其實是取決於其飛彈製造和發射水平的,看一國飛彈的質量水平就可以看出一國的火箭的發射水平了,火箭其實就是飛出地球的飛彈,因此,外界一直看不起印度的火箭是非常有道理。一箭多星的技術其實是取決於火箭推力和飛彈的分導技術的,只要看這兩點,就知道一國的一箭多星技術到底有多少的含金量了。


因此,最早實現"一箭多星"的國家是美國。1960年,美國首次用一枚火箭發射了兩顆衛星,1961年又實現了一箭三星,接著,前蘇聯多次用一枚火箭發射8顆衛星,歐洲航天局也掌握了這種發射技術。中國在1981年9月成功地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將一組三顆"實踐"二號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到了今天,中國的飛彈製造和發射技術水平是至少能夠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能夠超過美國的飛彈製造和發射技術,從而用勇奪火箭發射技術世界排名的桂冠。


中國軍工專家的學會超越強者的意志將極大地鼓勵世界其他國家產生研發高科技的熱情,協助全人類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裡程碑,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繁榮。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的準確度、安全性高,失誤率極低,只有0.02的失誤率。如此低的失誤率,連美國人都非常羨慕這種技術,甚至一度想要獲得這種技術。


只可惜,中國是不會那麼輕易讓其他國家的人得到這種技術的。美國人看到這種情況只好作罷。可美國也有發射衛星上太空的需求,美國人也依靠民間的企業獲得了類似的技術,而這家公司就是馬斯克的spaceX。


美國選擇了讓馬斯克負責使用獵鷹9號火箭進行星鏈計劃,這的確是一次明智之舉,一方面能夠吸引到民間的投資, 另一方面又能夠激發其他企業的製造動力,提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公司的製造積極性。


2、中國同樣也有一家能夠超越spaceX的民用火箭公司

中國同樣有一家能夠媲美spaceX的公司,名字叫做星河動力。創始人面對兩次火箭成功發射的經歷都感受到非常地欣喜,當場熱淚盈眶。


2018年5月17日7時33分,中國首枚民營自主研發的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騰空而起,這家公司叫做星河動力。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首飛成功。


而中國的民用公司將逐步實現一箭多星技術,這是指日可期的。


隨著軍用和民用雙軌道的進行,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能夠將目標有序穩步送上軌道。中國的技術的特色是在送上去的過程中和送上去之後,它都有非常大的修正的空間,不會造成一次失敗,這就給這種技術提供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間。現在的中國的衛星在飛上太空繞軌運行之後,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小失誤導致無法進入預定軌道。


這種時候,預定的修正機制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次數據的修正都要花費上無數的心血,這種時候,科學家總是要沒日沒夜地工作的。只有站在科學家的角度上看,普通人才會嘗試到辛苦和勞累的定義,才能夠明白世界上沒有任何的一件事情是簡單的。


因此,結合種種的優勢,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是世界第一的,也是無可比擬的。


3、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將幫助人類更好地塑造未來的世界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非常成熟,中國火箭一次最多發射的數量是20個,在運載質量上居於世界前列。


最新的一次長徵六號運載的一箭多星搭載的十三星包括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以及阿根廷的NewSat9-18衛星等衛星。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會被用於加強世界不同國家的人類之間的交流,讓世界上不同的人類能夠走到一起,從而促進全世界的人民的交流和經濟發展,共同構建一個人人都能和諧相處的充滿鮮花的世界。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將幫助人類以更合適的方式去改造和塑造世界,中國將讓這項技術同世界共享,從而讓不同地區的人類之間能夠實現零距離交流。



五、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承載著人類未來飛出太陽系的美好夢想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承載著人類未來的飛出太陽系的夢想,可以攜帶人類飛得更遠,讓人類擴大已有的生存空間,這對探索未知的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運載火箭的能力將會升級,從而搭載更多的衛星,降低發射成本,增大衛星信號的覆蓋範圍,讓村裡都實現信號通行。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將能夠升級,在該技術的支持下,中國構築的衛星系統將使得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夠實現信號覆蓋, 讓全中國的人都能夠實現實時的、零距離的交流。

相關焦點

  • 一箭20星中國創亞洲紀錄 多星發射技術僅次美俄
    中國長徵六號新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環球軍事報導】20日上午7時01分,中國長徵六號新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一箭20星」的發射任務不僅創造了國內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同時也改寫了2008年印度「一箭10星」的亞洲紀錄,標誌著中國掌握的多星發射技術僅次於美俄。
  • 中國航天科工再獲突破,解決關鍵技術,為「一箭多星」奠定基礎
    文/梧桐就在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自主創新研發的新型充氣式太陽翼地面樣機已經組裝成功,並且在實驗室的地面摺疊展開也圓滿成功。該新型的太陽翼被稱為我國「一箭多星」的基礎,也是未來航天發展的一個趨勢。
  • 中國研發新型衛星太陽翼 讓「一箭多星」擁有更多可能性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 (郭超凱 陳靜楊 苗苑)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近日,該集團二院空間工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的新型充氣展開式太陽翼地面樣機總裝集成及地面摺疊展開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該新型太陽翼具備重量輕、高壓縮比等特徵,能夠減輕整星重量,為實現「一箭多星」奠定基礎。
  • 「一箭十三星」,並不是中國火箭的極限,中國火箭未來還能夠走得更遠
    一箭多星技術可以充分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餘量,經濟便捷地將多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尤其是對微小衛星的發展而言更加重要,從而降低發射成本。 而中國的民用公司將逐步實現一箭多星技術,這是指日可期的。 隨著軍用和民用雙軌道的進行,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能夠將目標有序穩步送上軌道。中國的技術的特色是在送上去的過程中和送上去之後,它都有非常大的修正的空間,不會造成一次失敗,這就給這種技術提供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間。
  • SpaceX獵鷹9一箭送星鏈60星,這波操作如何?簡單認識一箭多星
    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計劃已經進入實測階段,預計今年將會完成部署星鏈的1584衛星到550公裡近地軌道的任務。6月13日,SpaceX用獵鷹9火箭將61星送入太空,這已是該公司第九次用一箭60星以上的方式完成發射任務。很多網友好奇——一箭多星是如何完成發射任務的?
  • 「一箭104星」成功發射創紀錄 技術遠超中美俄?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隨後宣布,104顆衛星全部進入預定軌道,此次衛星發射任務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印度此次發射打破了俄羅斯在2014年一次性將37顆衛星送入太空的記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和組織並不多,僅有中美俄歐印。印度此次發射成功,標誌著印度繼成功完成火星軌道探測器發射任務後進一步增強了太空技能。
  • 再次一箭雙星,中國運載火箭頻繁發射,實力要讓對手感到膽寒
    這種方式是一箭多星技術的一種,最早實現一箭雙星技術的國家是美國,發生在1960年。中國首次實現一箭雙星是在2008年9月。當時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環境減災A、B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截止目前,全世界掌握一箭雙星,包括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和歐空局等。
  • 釋出全球第一發後,為何SpaceX遲遲未打第二發?
    據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透露,旗下兩顆「降低風險」技術演示衛星(名為曼德拉草Mandrake 1、2),在1月4日處理過程中被意外觸發,部署彈簧竟然將兩顆衛星彈射出去,造成損壞。
  • 一箭四星發射成功 中國首次驗證「智慧火箭」相關技術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郭超凱)北京時間10月26日23時1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3顆衛星和天啟星座06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一箭多星、入軌首射,中國民用航空距離 SpaceX 還有多遠?
    即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首次實現太空廣告和視頻回傳。事實上,每個行業都需要標誌性事件引發關注並帶來實質性影響,商業航天領域亦是如此。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特聘教授張曉敏認為,此次入軌發射的重要意義在於,我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真正具備了運送載荷到太空的能力。在此之前,民營火箭企業接連遭遇了兩次發射失利。
  • 中國首顆6G衛星上天啦!一箭13星
    你還在為我國曾經的「一箭雙星」而無比自豪嗎?我國現在都直接可以「一箭十三星」了! 近日,在我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一箭多星「技術再次以令人驚嘆的姿態再次刷爆了各大媒體的科技板塊,其中兩大元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這次發射的是中國首顆、全世界第一顆用於6G網絡通信的實現衛星,另一個是這一次我們總共一次性發射了13顆衛星!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真划算
    其實一箭多星、海上發射、商業發射,都是已有的模式,但是結合起來還真是第一次。而且這次發射的亮點還有冷發射、軍民融合的發射平臺,以後東風快遞上船就無壓力了,你品,你細品。掌握航天技術的俄羅斯、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家,其實低緯度地區都不多,廉價的海上發射平臺是航天大國家的需求。20世紀60年代時,義大利就在印度洋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海上發射平臺——聖馬科,不過是固定的。而在中國進行移動海上發射以前,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聯合利用「奧德賽」這個海上移動發射平臺進行了發射活動。
  •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這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首次整箭級承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任務,也是Satellogic公司首次購買整箭發射服務,對長徵系列火箭走向國際市場、Satellogic公司的後續發展都有重大意義。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十三五」宇航任務完美收官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美施壓38家華為子公司;新...
    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8月15日,中國科協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和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
  • 11時19分一聲巨響,大火箭直衝雲霄,一箭十三星!發射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一箭十三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是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12U科學實驗衛星,也是我國空事衛星系統的首顆關鍵載荷技術驗證衛星,主要在軌開展航空機載ADS-B信號接收轉發
  • 歐洲一箭雙星發射失敗:只飛了8分鐘,24.5億元打了水漂
    舉報   據環球網報導稱,歐洲阿麗亞娜公司的「織女星」運載火箭在聽到一聲巨響後傳來壞消息,點火八分鐘後偏離軌道,歐洲的「一箭雙星
  • 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
    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了解中國航天的航天科技迷應該都知道在這一周內,長徵四號乙已經完成執行兩次發射任務,在9月21日,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完成海洋二號03衛星的發射任務。連續高頻的發射,標誌著我國的運載火箭技術已經達到非常穩定和先進的水平,本次採用「雙星串聯」的方式完成發射,在整流罩基本型的基礎上增加串聯搭載艙,將環境減災二號A、B兩顆衛星同時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實際上我國的一箭雙星的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了,現在正在這個基礎上研究一箭多星的黑科技。
  • 今日科技話題:蝗災、新型衛星太陽翼、氫氣預警技術、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新免疫療法、飛沫傳播
    ▲飛蝗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供圖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中國青年報》2中國研發新型衛星太陽翼 讓一箭多星擁有更多可能性8月17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近日,該集團二院空間工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的新型充氣展開式太陽翼地面樣機總裝集成及地面摺疊展開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陳山枝談低軌衛星通信發展:與5G兼容、6G融合
    在11月1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大會(CNIRC 2020)上,中國信科副總經理、專家委主任,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這樣說。  顛覆5G的不是6G,而是低軌衛星通信和衛星網際網路?馬斯克「星鏈計劃(Starlink)」部署完成時就是5G的「末日」?「這些觀念都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