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油氣發現好於預期-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報綜合消息 繼土耳其8月21日公布其在黑海的重大天然氣發現後,全球勘探領域陸續迎來多個喜訊:挪威能源巨頭Equinor10月29日宣布和bp加拿大分公司在紐芬蘭近海發現了兩個新油田;美國康菲公司11月10日報告,在距離挪威海岸大約150英裏海域獲得新的凝析油發現
-
求索 創新 登攀-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作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大港油田公司首席技術專家,他出版著作6部,發表論文7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9件(其中美國2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特等獎及一等獎7項。榮獲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首批高級技術專家並連任至今,2003年榮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得第五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13年獲評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5年獲評河北省愛崗敬業之星,2019年獲評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榮獲天津市勞動模範。
-
「智」引:走進重點實驗室(26)-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在碳酸鹽巖構造-巖相古地理、儲層成因、評價及預測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為中國石油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支撐,推動了碳酸鹽巖儲層地質學學科發展。 碳酸鹽巖儲層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石油儲層領域地質理論與技術研發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
-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_中國石油報
企業標識應慎用 中國石油企業標識以其簡潔醒目的視覺形象獲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並親切地把它稱為「寶石花」。 在公眾心目中,「寶石花」直觀和形象地代表著中國石油,突破了語言和文字等障礙,有效地宣傳了中國石油企業形象,提升了中國石油品牌價值,擴大了中國石油及其旗下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然而,「寶石花」的使用是不是可以不分場合、地點和功用呢?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劉誌慶)油氣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據了解,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油氣供應安全形勢嚴峻。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側記
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石油召開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全面總結 「十三五」以來油氣開發工作,交流經驗做法,部署下一步工作。回顧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中國石油加快推進「七年行動計劃」,發揮科技核心競爭力作用,抓好提質增效工作,油氣生產呈現穩健發展態勢,實現「十三五」油氣開發工作圓滿收官。
-
中國石油國際石油2017年十大科技進展
在由中國石油集團科技管理部主辦、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石油與國際石油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會」上,來自石油公司、研究機構、院校等的60位院士、教授及專家依據創新性、實用性、突破性、引領性四大原則,評選出2017年在石油石化領域取得的中國石油(CNPC)與國際石油各十項重大科技進展。
-
創新攻關 痴心不改-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1985年,劉有平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畢業,一直在寶石機械成都專用車公司工作,為提高國產壓裂車技術裝備水平躬耕不輟。從技術員到分廠主任、產品設計所所長、專用車公司副經理再到寶石機械公司技術專家,變化的是他的職務,不變的是他對技術和產品研發工作的熱愛。
-
阿布達比石油和天然氣國際會議聚焦科技對油氣行業影響
新華社阿布達比11月11日電(記者蘇小坡)阿布達比石油和天然氣國際會議暨展會11日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國家展覽中心開幕,聚焦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數位化及新興科技對油氣行業的影響。阿聯國務部長兼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蘇爾坦·賈比爾在開幕式上發言說,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正面臨新科技、新商業模式、新能源形態和新地緣政治秩序等挑戰。他呼籲油氣行業重新審視與科技、可持續發展和消費者的關係,以確保該行業未來繼續保持支柱產業地位。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
8月1日,在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2019年領導幹部工作會上,備受關注的《西南油氣田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發展規劃》正式亮相,根據規劃,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其底氣何在?科研機構:內部形成包括五院一所、三大技術支持中心、9個礦級科研所的各級科研機構。科研平臺:建立由7名院士領銜的四川省院士工作站、6個博士後工作分站、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三大技術平臺。戰略聯盟:與中國石油集團內部單位共建研究機構3個,與4所國內知名高校建立5個特色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深層頁巖氣試採成效突出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進一步加大深層頁巖氣的持續攻關,實施深層頁巖氣試採井30口,截至11月18日,完成測試井7口,累計測試日產氣量216.4萬立方米。
-
剛剛,中國石油「十大傑出青年」名單新鮮出爐!
,其發現過程中的創新理論和經驗,更為全球凹陷區礫巖重大接替領域的油氣勘探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中國理論」與「中國技術」,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他堅定文化自信,用石油精神凝心聚力,帶領外籍員工團隊實現公司當年註冊,當年盈利,業績連創新高,貿易量年均增長105%,南美原油累計貿易量2.5億噸。
-
走進集團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追尋精神的力量--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1989年1月5日,鄯善弧形構造帶上的科學探索井——臺參一井在侏羅紀地層喜獲工業油流,被譽為當年中國石油工業的「第一枝報春花」,並由此發現了鄯善油田。此後,溫米、丘陵、丘東、紅連等油氣田相繼被發現,揭開了吐哈油田大規模勘探開發的序幕,原油產量由1990年的2.9萬噸,快速上升到1997年的300萬噸。1998年,臺參一井被確定為吐魯番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走進青河:甜水潤澤新邊疆-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掛職幹部、青河縣委常委、副縣長陳海說。 2017年底,養殖合作社合伙人阿勒哈爾別克與其他4位合伙人,成立了阿熱合勒特養牛合作社。在中國石油的扶持下,養牛規模逐年擴大。截至去年年底,出欄120頭牛,帶動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事飼草種植、日常養護,每戶平均增收1萬元。
-
如何降低石油鑽井作業風險?中國石油夢想雲助力油氣數位化轉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目前,中國石油鑽井作業遍布全球,點多面廣線長,地表情況複雜,地下看不見摸不著,作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企業紛紛加速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以應對挑戰。
-
首位中國本土科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姚軍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最高榮譽
中國山東網7月8日訊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姚軍教授當選為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SPE)榮譽會員。該榮譽會員是SPE向個人頒發的最高榮譽,自1941年設立以來,全球僅有156人獲此榮譽,姚軍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談油氣勘探艱苦歷程
能源領域科技創新突飛猛進,一批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展現能源科技的發展變化,人民網能源頻道推出「科學的春天——能源領域院士系列訪談」。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作客人民網,暢談油氣勘探艱苦歷程。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召開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李延平)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在廊坊召開。油氣產量當量穩中有升,長慶油田攀上油氣當量6000萬噸新高峰,塔裡木油田油氣當量超過3000萬噸,西南油氣田建成300億立方米大氣區,成為我國最大的頁巖氣田。高效建成瑪湖、華慶等10個年產50萬噸以上整裝油田以及安嶽龍王廟、克深等13個年產10億立方米以上的大氣田。全力推進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成效顯著。 對於下一步工作,李凡榮強調三點意見。
-
中國石油集團第十屆「十大傑出青年」剪影
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新時代,他立志成為創新、擔當的物探驍將,為中國石油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貢獻智慧與力量。先後獲得集團公司優秀青年、集團直屬機關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並走上石油精神「勞模·青年」論壇。 【事跡】 巴西是南美地區最大的成品油市場和全球第九大產油國,也是石油貿易的新興熱土。隨著中國石油加快做強做深美洲油氣運營中心,全面開拓南美業務和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2014年,劉強隻身一人來到巴西,負責籌建國際事業巴西公司。
-
首位中國本土科學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姚軍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最高榮譽
中國山東網7月8日訊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姚軍教授當選為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SPE)榮譽會員。該榮譽會員是SPE向個人頒發的最高榮譽,自1941年設立以來,全球僅有156人獲此榮譽,姚軍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中國本土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