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談油氣勘探艱苦歷程

2021-01-16 人民網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40年來,我國能源行業發生巨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躍升世界首位。能源領域科技創新突飛猛進,一批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展現能源科技的發展變化,人民網能源頻道推出「科學的春天——能源領域院士系列訪談」。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作客人民網,暢談油氣勘探艱苦歷程。

以下為此次訪談實錄:

主持人:1960年,您是從長春地質學院畢業,當時是什麼原因讓您放棄了留校的機會,成為當時中國地質部成立的第一普查勘探隊的一員呢?

康玉柱:我是1956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的,到地質學院以後才知道是找礦的。我想,將來為國家找到大礦產,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非常感興趣地投入了學習。在這四年當中,我的學習一直是優秀的,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幹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等,而且,在1960年畢業之前,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畢業分配的時候,我填了兩個志願,第一個志願是: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第二個志願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領導經過兩次方案研究,都把我留校。在第三次研究方案的時候,突然來了緊急通知,就是地質部要成立第一普查勘探大隊,從長春地院要10個畢業生,而且黨員帶隊。從北京地院要10個畢業生,也是黨員帶隊,到地質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隊工作。當時校領導跟我談:地質部要成立第一普查勘探大隊,而且要10名畢業生必須黨員帶隊,你是最合適了。我聽了校領導講話後說:只要是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因此,我高興地服從了分配,到第一普查勘探大隊報到。當時這個大隊正好是組隊期間,到那之後,我才知道,不是找礦的,而是石油勘探。但是,在學校裡學石油的課程學的很少,因此,我借這個機會,加班加點學了三門課程,自修了石油地質、石油物探和石油測井。自己學習了之後,心裡有底了,當時技術負責人楊兆宇對我很器重,我報到之後就讓我當地質組的副組長。可我當時心裡很虛。但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幹好。開始組織勘探部署工作。

在1961年初,研究勝利油田的第一口井是華8井,技術負責人楊總讓我也參加了這個會議。當時是第一普查勘探大隊和石油部工業部華北勘探處,共同在濟南開會研究確定這個華8井井位。這個井位確定之後,1961年4月華8井試獲工業油流,實現了渤海灣盆地石油首次重大突破。也是勝利油田的第一口發現井。由此發現了勝利油田。我也成為勝利油田主要發現者之一。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人們都說1978年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當時做了這樣一個決定,成為了一名勘探隊員,自己是什麼心情呢?

康玉柱:改革開放的政策出來之後,我跟大家一樣,非常高興,因為我是個知識分子,是搞科學技術的。我認為,科學的春天來了,這是黨和國家一項重要的決策,也是解放知識分子,推進工農業建設的一個重要措施。所以,當時我們非常高興,而且,改革開放以後,知識分子的地位提高了,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國家的主人之一了,所以政策出來之後,我們就可以大幹社會主義了,為國家做一些自己的貢獻。當時就是這個心情。

主持人:1984年沙參2井,是塔裡木盆地甚至國內範圍內古生界工業油氣流首次發現,實現了我國古生界海相油氣的首次突破。您當時也被稱為「塔裡木盆地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開拓者」。當時的情況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嗎?

康玉柱:我們是1980年初,從塔西南轉到塔北,經過地震勘探之後,發現了雅克拉構造,1983年初,我主持在該構造上部署了沙參2井,沙參2井是1983年8月開鑽,到1984年8月份已經打到了5363米古風化面,但是未見任何油氣顯示,且已經發生井漏。這個時候鑽井工程的同志就到局裡提出要停鑽完井。後來我發現這個問題比較重要,我就請領導參加、地質骨幹參加,開了一個研討會,在會上,第一普查勘探大隊領導提出來停鑽的原因:「第一,沒有任何油氣顯示,沒有必要再往下打,往下打是浪費。第二,井漏了,井漏了以後容易卡鑽、出事故,這也是一個大事,所以我們要求停鑽」。在要不要加深的關鍵時刻,我首先提出來,絕不能停鑽,至少再打100米。我談了三條理由:「第一,這個井打到了風化面,取了一點巖芯,但是定不了地質世代,因為石炭系有白雲巖,奧陶系有白雲巖,寒武系有白雲巖,震旦系也有白雲巖,這個白雲巖是什麼時代的,定不了,地質問題沒有解決。第二,我們這個井在3800多米發現了油沙、油氣顯示很好。從3800到5363米基本上沒有生油巖,這油從哪裡來的呢?我認為很可能從深部上來的,所以油氣還在下面。第三,我國東部的任丘油田的發現有過教訓,第一口井剛打到古風化面就停鑽了,什麼都沒有。經過研究以後,又打了第二口井,多打了幾十米,就發現了任丘油田。我就以任丘油田的經驗和沙參2井對比,所以我堅持至少再打100米」。這三條理由得到了主要地質骨幹的支持,也得到了局領導的支持,說老康這個建議是對的,支持,決定加深。讓我向部裡匯報。我用電話向地質部匯報了。匯報之後,地質部的總工和局長都說,你這個井設計是5800米,按設計還沒有到,另外,你這個意見,我們支持。打100米不行打200米。

首先要堵漏,因為井下漏失了,必須先堵漏,當時沒有堵漏劑,用什麼堵呢?新疆出棉花,就用棉花籽榨出的油之後剩的皮子往泥漿裡打。第二,新疆出核桃,把核桃砸碎了,往泥漿裡打。一共打了1000多方泥漿。打下去之後井不漏了。要想鑽勁,還得下套管,又下1500多米的套管後繼續鑽進。1984年9月22號凌晨,只加深了28米就發生了強烈井噴,當時估算的日產油1000多方,天然氣200萬方,實現了我們國家古生代海相油氣的首次重大突破。成為我們國家繼大慶之後的第二個裡程碑。開拓了我們國家古生代海相油氣勘探的新紀元。甩掉了中國古生代海相無油氣的帽子,為國家油氣發展戰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方針的確定提供重要科學依據,也拉開了塔裡木找油大會戰的序幕。才有今天的輝煌局面。

主持人:您是從1982年從湖北搬到了新疆烏魯木齊,在新疆30多年時間內,您就在塔裡木盆地主持勘探發現了十個油氣田和一個大油田,當時怎麼會發現塔裡木盆地大油田,這個過程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康玉柱:1970年,受地質部的委託,我帶領西北分隊在塔裡木盆地做油氣遠景評價,為地質部上隊伍做準備。當時地質部和石油部有分工:就是地質部勘探找油,石油部開採油。從我國東部來看,幾個盆地都在開發。當時,著名地質學家、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很有前瞻性的提出,我們地質部要勘查塔裡木盆地,開拓新的領域。1970年初,指令我帶領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大隊西北分隊到新疆塔裡木盆地開展油氣資源戰略評價研究,為上石油普查勘探隊伍作準備。到新疆後,就聽說新疆的古生界基本都變質了不能生油。所以我們就搞中新生代的油氣。我對這個問題就一直表示懷疑。

1970年5月中旬,我們就開始了塔裡木盆地的野外地質調查。首先從庫爾勒、庫車、喀什,一直到莎車及葉城地區。當時,是7月27日,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在莎車縣吃完早飯,當時坐的是前蘇聯拉炮的丁63車。這個車有好處,底盤高,而且前後加力,野外適應。吃完早飯以後,我們裝上了行李、行軍床、鍋碗瓢盆、仗繃等。而且還有兩大桶氣油,因為那時沒有加油站,只能自己拉油,就出發了。出發了兩個多小時,路過一個溝,這個溝路面很平,沒有什麼異常,可是,剛一下溝,車就傾進溝裡去了,因為路面下被洪水掏空了,車45度角傾在溝裡了。我們下車想法把車弄出來。當地是戈壁灘,大家撿石頭塾車輪。當時附近維族老鄉非常熱情,一看我們的車陷進溝了,十幾個人來幫忙抬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車終於開出來了。這時候已經到下午兩點多了,我們用汽車的噴燈做點麵條,每個人吃了一碗,又繼續前行。前行到傍晚時發現前面路上又被洪水給淹沒了,並形成一個大水泡子。一個煤車陷在水裡,煤車老闆一看我們的車來了,就讓我們的車給他們車託出來。我們當然不能不救。所以,大家拴繩子忙活著把煤車託出來。可是拉了幾次,不但沒拉出來,我們的車也陷進去了。那個車老闆說:沒問題,老康,我們已經去和什拉甫叫拖拉機了,很快會來。這時候已經深夜兩點多了,而且是沒有月亮的黑天。等了兩個多小時以後,拖拉機終於來了。煤車老闆說:莎車縣我也不去了,因為那路壞了,我還是回去。他說:我們車打頭,我們路熟,你們的車跟著。車沒走幾公裡,路有一個急轉彎過河,人家那車比較熟,一轉彎就過河了,我們對路不熟,所以,在急轉彎的時候,後右軲轆放空,車底朝上翻到河灘下去了,當時我只聽軲轆一聲,什麼也不知道了。等我醒來,從車裡爬出來,我的胳膊被砸破,手錶也砸亂,臉也被砸破,頭已經出血。兩個同志被甩到河裡了,還有兩個人也壓在車裡了,我出來之後,看到坐在最前面的裘松餘同志壓在大油桶下面,已經奄奄一息了,這時候開車的張師傅也出來了,老劉也爬出來了,我趕快組織我們三個人人搶救小邱,我和張師夫又鑽進車裡去,把這個油桶綁的繩子割斷,抬著油桶,叫老劉把小裘從大油桶下拉出來,這時候聽小裘叫了一聲,我說沒問題,沒有死,還叫呢。之後拖拉機來了,我們把小裘放在託拉機上,拉到和什拉甫煤礦的衛生院,衛生院裡有一個剛畢業的維族大學生,他一看小裘滿臉都是血,就是耳朵沒出血,他說,要是再晚幾分鐘,他就見馬克思去了。我們讓小邱躺在床上恢復休息,第二天早上他醒了,為了保證他的安全,我們從煤礦借了一個解放車,把他拉到莎車解放軍醫院,安頓好了,解放軍醫院大夫說他是內部出血,沒大問題,休養休養可以好的。

給他安排好了以後,我們又回來看和什拉甫地質剖面,這是7月30日,我們看了中新生代地質剖面下面有一套很好的生油巖,是石炭一二疊系的,有 600多米厚的暗色泥巖、泥灰巖、灰巖,沒有變質,是正常沉積巖。但是為了確保是不是變質,我們又找實驗室做鑑定,鑑定的結果也沒有變質作用,這樣我們提出來,塔裡木盆地的古生界石炭一二疊系有一套很好的生油巖,是塔裡木的重要資源基礎。另外,1978年,在塔裡木北部,又發現了奧陶系有一套生油巖也沒有變質,而且井洞裡還有原油,所以,這兩次勘查,對塔裡木古生代的油氣前景做了肯定,因此,首次提出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大型含油氣區。

剛才說1978年,我組建了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揮部,就是現在的西北石油局。這個指揮部先在塔西南做油氣勘探,在塔西南做了一個年多勘探工作後,發現兩大難題:就是目的層埋藏太深和地表構造太複雜。必須尋找新的勘區。我提出向塔北沙稚隆起轉移。1980年初轉移到塔北沙雅隆起以後,在了雅克拉構造上,我部署了沙參2井。該井實現了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首次重大突破。突破以後,後又在沙雅隆起找到了10個油氣田,但是沒有發現大油田。塔裡木有沒有大油田,開會研討的時候,有的同志說,塔裡木古生界太複雜了,破壞性很大,很難形成大油田。也有的同志說,塔裡木碳酸鹽很難搞,是一個硬骨頭,讓孫子輩去搞吧。我不同意這個意見,當時我談了三條理由。第一,塔裡木有兩套重要的生油巖,一個是石炭二疊系,一個是寒武一奧陶系,分布廣,厚度大,資源基礎好。第二,當時我們已經有五口井超過千噸,比如沙參2、沙5、塔中1、沙22、沙18等井 (沙18井日產5000噸油當量),不同層位、不同地區,這麼多高產井,能量很充沛。所以我說古生界肯定有大油田。第三,塔裡木有大型的隆起和坳陷,這是形成大油田的重要構造基礎,所以我認為塔裡木肯定有大油田,一定會找到大油田。

1990年,我們在沙雅隆起阿克庫勒凸起上,部署二維地震,發現了一個新的構造,叫做艾斜克構造,這個構造正好處在阿科庫勒凸起的高部位,我認為這有可能發現大油田。1990年初,就在艾斜克構造上,部署了沙23井,沙23井打到石炭系,發現了良好的油氣顯示。但測井資料顯示是水層,對這個井要不要測試,爭論很大。有的同志說:老康呀!測井解釋是水層,而且井架子都搬走了,再搬回來測試,還得花一百多萬元。當時有的領導也猶豫。後來我還是堅持要測試。我有兩條理由。一是,咱不能說測井資料不對,但是我懷疑。因為我看到的油氣顯示是真的。二是,這口井是個新構造、新地區,對這個新地區、新構造要有一個肯定認識,因此,我堅持要測試。後來領導也同意了,1990年10月22日經過測試,獲高產油氣流,由此發現塔河大油田。為了擴大塔河大油田的含油氣面積,我又部署了200平方公裡三維地震,在三維地震資料成果的基礎上,我又部署了三口勘井,即沙46井、沙47井及48井和兩口評價井。這三口探井在1997年全獲高產油氣流。所以,塔河大油田定型了。

主持人:您在塔裡木盆地主持勘探的時候發現了十個油氣田和一個大油田,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取得的這些成績?

康玉柱:我這60多年的工作做了五件事:第一,15年的全國戰略選區評價,就是為國家和有關部門油氣發展戰略規劃和勘探部署提供依據並作出了貢獻。第二,沙參2井實現了我國古生代海相油氣的首次重大突破,發現了海相油氣。第三,發現了塔河大油田。塔河大油田,2017年,探明儲量14億噸,不但是我們國家的特大油田,也是世界上奧陶系特大油田。第四,在新疆又發現了20個油田,在塔裡木發現12個,在北疆發現8個,一共20個油田。第五,我建立了以古生界海相為主的一套成藏理論體系。對這些收穫成果,我認為,主要是黨的政策,黨的關懷,人民的支持,應該歸功於黨,歸功於人民。第二,應該歸功於各級黨的領導的正確,比如部裡的,局裡的,等等。第三,要歸功於西北石油地質局廣大職工和參加塔裡木盆地油氣勘探的廣大戰友和同志們。是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所以,我要感謝黨,感謝人民,感謝各級領導,感謝戰鬥在塔裡木的廣大的戰友們,也感謝我的夫人和孩子們對我的支持。對於我來講,做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工作。

主持人:現在我國在油氣科技勘探現狀是怎樣的?

康玉柱:從最近這幾年來看,我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比如我在2010年能源局召開的戰略研討會上,我提出「三個海、三個一戰略」。三個海就是海相、海洋、海外,三個一,是東部老區、西部新區和非常規。這些年來,我認為基本是按這個思路在發展。所以,在海相上,從1984年以後,已經發現了24個大油氣田,50多個油氣田。海洋也發現五六個大油氣田,特別是氣田,海外的勘探也在加強,除了權益油不斷地增加,另外我們承包的區塊也發現了大油田。東部老區也有很大進展,儘管勘探了幾十年,但是,它也有新的發現。比如在深層,比如大慶油田的外圍,各個油田一些不同的新區都有新的發現。西部新區,比如:塔裡木、準噶爾、柴達木、走廊,都有油田的發現。

我國非常規油氣,地礦部從2004年組織各油公司做調研,2006年立項,可是我們2010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長寧-威遠實現了頁巖氣的首次重大突破。2012年,中國石化就在四川盆地涪陵發現了我國第一個頁巖大氣田,涪陵大氣田於2017年探明儲量達6000多個億方。長寧-威遠頁巖大氣田探明儲量達2300多個億方,所以,我國頁巖大氣田的發現是最快的。另外,我國的煤層氣,從80年代開始,去年產量達到90億方,地下抽的不算。再一個,我們油頁巖,吉林省眾城公司,在地下300米原位開採,實現了突破,拿出了第一桶油,這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我們的天然氣水合物,在2017年5月,試採成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賀電祝賀,這還是第一次。所以,我們這些進展都是非常大的。因此,我總結,我國的非常規油氣有五個世界之最,第一,我國的鄂爾多斯盆地的延一井,是1907年打出緻密油流,是世界最早;第二,我國的頁巖氣從2004年開始調研,到2012年找到大油田,世界最快。美國用30多年才找到頁巖大油田;第三,我國的油頁巖在吉林省,300米深原位開採成功,世界最深;第四,我國的天然氣水合物,2017年試採成功,穩採時間62天,世界最長;第五,我國的頁巖氣田的時代不但有下志留,在寒武系、震旦系都突破了,世界上時代最老。整個來看,這些年來我們的油氣勘探的進展是非常重大的。

第二,潛力如何?我認為,我們國家的資源潛力是巨大的。儘管經過60多年的勘探,但是潛力還是很大的。一是,2015年,國土部組織的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們的石油地質資源量是1275億噸,天然氣90萬億方。這個數是很大的,但是,它不能代表我國的實際資源,為什麼呢?二是,好多地方還沒有計算。比如東北、華北的古生界基本沒算。走廊地區的古生界沒算。青藏地區的古生界沒算。還有廣大南方的古生界也沒算。海洋的中古生界也沒有計算。所以,它的潛力還是相當大的。三是,我們現在發現的油氣資源轉化率還是比較低,一般在20%-30%,即是從油氣資源轉化到探明儲量。第四,我國油氣的採收率也比較低,古生代像海相為20%左右,天然氣18%左右,東部的老盆地,中新生代的採收率40%左右,最高的45%,所以,未開採出來的油氣還有很大潛力。四是,我們的非常規,六種非常規資源,潛力是相當大的。我認為,非常規油氣資源,要大於常規的1-2倍,世界上有的專家和組織說,非常規油氣是常規油氣的五到六倍,我們還沒敢說那麼多。五是,我國還有淺層生物氣,就是第四季100米淺的生物氣。比如我們的柴達木,發現了一個生物氣的大氣田,探明了2400億方。另外,我國沿海幾個省,地表沼澤,老百姓都在用,燒飯都在用。這些資源還沒有算。總的來看,我國的油氣資源潛力是巨大的。

第三,我國的油氣勘探領域廣泛。剛才我說了,海相、海洋,中新生界,火山巖,淺層生物氣,領域相當廣泛。所以我認為,我們國家的油氣資源狀況是好的,一個新的油氣勘探開發的新高潮又出現了。

主持人:現在新能源的發展非常迅猛,您如何看待新能源發展情況?

康玉柱:新能源大約包括這麼幾種。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質、氫能、核能。這幾種新能源最近五年來發展很快,這是應該的,是適應我們國家清潔能源的需求。我感到,新能源的發現,是要有一個過程的。但是,對於油氣化石能源來講,除了煤應該減少勘探開發的力度之外,油氣資源應該是加強。因為我們國家,油對外依存度已經到70%,天然氣依存度到39%了,所以,他們都應該快速發展。煤炭現在也正在轉型,煤變氣,煤變油,煤化工,煤制氫等等,都在轉型。使煤的利用率也在新的清潔能源當中起作用。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您剛剛也提到了我們現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您覺得未來能源行業的發展會如何進行呢?

康玉柱:現在我們的能源結構大概是這樣子,煤炭是佔62%-63%,石油佔18.3%,天然氣6.4%,核和新能源佔13.8%,我認為,我國到2030年這個指標是要變的,我預計,2030年,我們的標煤產量可能最多是50%,石油可能到20%,天然氣要達到15%,新能源要達到15%,這樣的話,2030年的時候,我們的清潔能源比例顯著提高。

主持人:非常期待接下來能源行業的發展。通過和您的交流,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您作為勘探者其中的見證者,感謝您做客人民網,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再會!

(責編:施麟、賀迎春)

相關焦點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名教授入選院士候選人!
    近日,山東省科協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工作小組辦公室發布「山東省科協擬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人選公示」並通過公示期。該公示稱,經山東省科協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專家委員會評審,共評選出11名擬向中國科協推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人選,分別是尹學軍、田原宇、宋明春、張訓華、張學義、陳玉民、胡三元、夏延致、崔洪芝、董雙林、董蒨。
  • 火山巖油氣勘探前景看好
    隨著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難度不斷加大,火山巖(含火山碎屑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並展現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在20多個國家336個盆地中發現火山巖油氣藏或油氣顯示。
  • 西安石油大學校長參加西北大學石油地質學科創建70周年大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魏韜)9月22日,西北大學「油氣地質一流人才培養和一流學科建設」研討會暨石油地質學科創建70周年慶祝大會在該校舉辦。西安石油大學校長李天太參加大會並作為兄弟高校代表致辭。
  • 火山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
    隨著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難度不斷加大,火山巖(含火山碎屑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並展現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在20多個國家336個盆地中發現火山巖油氣藏或油氣顯示。
  • 最近,四川發生一件"大事",兩院院士、大學校長等齊聚!
    現任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名譽所長、成都理工大名譽校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96年在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上榮獲"斯潘迪亞羅夫"獎,是100年來世界上獲此殊榮的第二十位地質學家,是我國地質學家此獎的首獲者。1997年由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中國石油副總經理焦方正出席中國石油頁巖油勘探開發技術交流會
    9月16日至17日,中國石油頁巖油勘探開發技術交流會在長慶油田召開,總結近年來勘探開發成果,明確發展方向,安排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焦方正指出,加快頁巖油業務發展,是中國石油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戰略舉措。頁巖油作為集團公司油氣勘探重大領域之一,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實現規模效益開發,對提升集團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 青海油田:實現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
    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累計探明儲量5.6億噸,新增三級儲量10.8億噸,油氣勘探勢頭強勁,帶動公司油氣年產量從418萬噸上升到738萬噸。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北部,是青海油田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主戰場」,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質情況最複雜、地表條件最艱苦、工程技術保障最困難、油氣賦存條件最特殊的油田。200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站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設立柴達木盆地油氣勘探關鍵技術科技重大專項,聯合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千餘人組成產學研團隊展開一體化攻關。
  • 科學網—美國頁巖油勘探開發歷程與啟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 金之鈞 美國是世界上首個實現頁巖油(即蘊藏在大套富有機質頁巖層系中的石油資源,亦有文獻稱為緻密油)商業開發的國家,目前全球90%以上的頁巖油產量來自美國。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
    8月1日,在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2019年領導幹部工作會上,備受關注的《西南油氣田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發展規劃》正式亮相,根據規劃,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其底氣何在?  天然氣資源豐富輸配系統完善高素質人才聚集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天然氣工業體系,正在加快發展,2025年上產500億立方米的基礎良好。  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豐富,勘探開發潛力大。
  •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2010年03月16日 16:35:56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閱讀提示】  多吉,西藏土生土長的著名地質學家,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中國工程院藏族院士。
  • 院士說丨周守為院士:中國海洋能源開發未來的主攻方向及建議
    周守為院士、李清平《開發海洋能源,建設海洋強國》一文論述了近年來科技創新為海洋能源勘探開發做出的巨大貢獻,並提出了中國海洋能源開發未來的主攻方向及建議。小福團將其摘錄如下,分享給大家。1 海洋能源開發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 延長石油參加第八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並作報告 - 三秦企業文化網
    6月2日至4日,第八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以「加大勘探力度、保障能源安全——開啟新發現之旅」為主題,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交流中國石油地質理論新進展、勘探技術新進步和油氣勘探新成果,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我國石油勘探的重大接替領域、石油工業信息技術應用和發展前景。本屆大會共設加大勘探力度、高端論壇、案例分析、專家論壇四個主論壇,並設成熟探區精細勘探與評價技術等15個分論壇和四個青年論壇。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劉誌慶)油氣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據了解,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油氣供應安全形勢嚴峻。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
  • 科普|國家寶藏之中國鑽井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央視節目《國家寶藏》,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件國寶今生故事的講述者並非考古學者、文博人員、專業講解員等,取而代之的是兩位「海油工匠」——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李中和高溫高壓項目經理羅鳴
  • 第七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京召開 專家為保持油氣勘探的活躍性建言...
    面對我國油氣勘探工作面臨勘探對象日趨複雜、資源品位日益變差及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等諸多挑戰,油氣勘探如何保持穩健發展,實現更大突破?近日,以「保持勘探的活躍性——石油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京舉辦。
  • 中國將來的油氣勘探 低成本技術是關鍵
    咱們中國最深的鑽是8418米,在四川剛剛完鑽,塔裡木的最深井是8408米,比太空的那個距離,那是遠遠不夠的。什麼原因?我剛才已經講到了,要從事油氣的勘探開發,必須要了解石油在哪裡,在哪裡聚集、在哪裡富集,這樣必須有地球物理、化學和地質學的幾大學科的支撐,實際上也離不開數學。我們要有一些模擬,要有一些計算。
  • 大慶油田勘探有重大突破 油氣儲量還可開發100年
    華夏經緯網7月21日訊:據中新網報導,大慶油田運用新技術挑戰新領域,油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近3年來,大慶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儲量1億8452萬噸,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83.81  中廣網今天發自哈爾濱的消息說,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總裁陳耕近日在大慶油田調研時評價說,大慶油田在勘探上取得了重要進展,證明了大慶油田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精耕細作合理開發,大慶油田還可開發100年。  大慶油田經過40多年的勘探開發,剩餘油氣資源分布情況非常複雜難於發現,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大慶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儲量非常有限,大慶油田似乎進入了高速枯萎階段。
  • 近年我國油氣勘探十大重要發現出爐!中石油佔幾成?
    原創:中國石油報 記者|黃褀茗張舒雅 種種數據表明,2018年是我國的勘探大年,2019年這一趨勢有增無減。近年來,無論陸地、海域、常規和非常規,我國油氣勘探都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發現,這些發現提振了國內油氣勘探的信心。
  • 攻克超深層海相油氣勘探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說:「天然氣是21世紀的清潔能源,元壩氣田的發現對改善國家的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預計2013年年末,元壩氣田所在的四川蒼溪縣境內將建成一座年產17億立方米淨化氣生產能力的淨化廠;2015年年末,這座淨化廠的淨化氣生產能力將達到34億立方米。
  • 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在深海——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分析與展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進口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依舊呈上升趨勢,面臨的能源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大力發展海洋油氣產業,提升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既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工作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