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央視節目《國家寶藏》,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件國寶今生故事的講述者並非考古學者、文博人員、專業講解員等,取而代之的是兩位「海油工匠」——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李中和高溫高壓項目經理羅鳴。
在他們的娓娓道來中,一軸引以為傲的中國鑽井史畫卷鋪展開來。
技術為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透過這塊製鹽畫像磚,古人利用天然氣的畫面亦得以窺見。
「在漢代,巴蜀先民便開始利用天然氣作為煮鹽的燃料了。有推測稱,製鹽畫像磚上這大鍋底下畫的極有可能是幾根輸送天然氣的竹管子。不過估計他們當時挖到的,只是很淺的、儲量也較少的天然氣層。只有再往下,去千米的地底深處探索,或是在我們的深海,才能遇到儲藏豐富的深層天然氣、石油資源。」李中感慨道。
而這,便是以李中和羅鳴為代表的中國海油高溫高壓鑽完井團隊正在從事的工作。「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身披古人極富創造力的「黑科技」穿越千年依舊閃耀的光芒,他們責無旁貸地扛起了現代篇「地心歷險記」的續寫重任。
東方1-1-14井
中國海上首個高溫高壓氣田
以李中和羅鳴為代表的中國海油高溫高壓鑽完井團隊正在從事的工作。「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身披古人極富創造力的「黑科技」穿越千年依舊閃耀的光芒,他們責無旁貸地扛起了現代篇「地心歷險記」的續寫重任。
中國南海的蔚藍海面下,油氣資源總量佔全國油氣總資源量超過1/3,深水油氣資源量佔南海油氣資源總量70%。但這個油氣「聚寶盆」,曾經是全球業界「談之色變」的油氣勘探開發禁區。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英國石油等6家頂級跨國石油公司10年內在南海鑽探了15口井,但都因為技術難度太大而失敗。
「為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再難我們也得想辦法拿下,這是我們所有中國海洋石油鑽井人的『南海夢』。」羅鳴回憶說,「經過不懈的技術創新,我們終於在2009年,在海平面三四千米下的地層成功打出了『東方1-1-14井』,打出了中國海上首個高溫高壓氣田,打開了一扇通往南海油氣寶藏的大門。」
中國工程院羅平亞、康玉柱、蘇義腦等9位院士作出評價:這套技術整體水平國際先進,8項技術國際領先。目前,這套技術已走出國門,在美國墨西哥灣、英國北海及印尼等海外油氣區塊「大展身手」,以顯著成效成為行業翹楚。
END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研究|諮詢|服務|交流
【2019年中國能源研究會系列報導】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圓滿結【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儲能專委會「構建儲能高效發展新模式」專題論壇在京召開【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中國核電的安全高效發展」專題論壇成功召開【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中小配電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新型配電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在京召開【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城鄉電力(農電)發展中心「農村清潔用能與資源利用」專題論壇成功舉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研究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