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回歸!保護布達拉宮,也得懂氣象?

2021-01-12 澎湃新聞

原創 想去布達拉宮的 中國氣象

「我們是一檔年輕的節目,究竟有多年輕?」

「上下五千年!」

闊別兩年,赤子歸來,還是熟悉的配方,國家寶藏第三季終於來了。

這一季的國家寶藏,將帶我們走進九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

(哎鴨,又可以漲知識啦)

不過一個氣象小編的自我修養,當然不止是看節目。這不,在剛看完的第三期中,我就看到了跟氣象相關的內容—— 防雷 。

第三期節目講述了西藏布達拉宮推選的三件國寶,法王洞文成公主像、《四部醫典》布達拉宮版、《清代布達拉宮紅宮修砌圖》,從不同切面,傳遞著同一曲團結的頌唱。

法王洞文成公主像

《四部醫典》布達拉宮版

《清代布達拉宮紅宮修砌圖》

一千三百年來,在海拔3700多米的拉薩紅山之上,布達拉宮與天接壤,與雲作伴。

然而,建於高山之上,惡劣的天氣總不可避免,雷電、雨雪等都能讓這座千年宮殿受到傷害。

數據顯示,與同緯度其他地區相比,西藏雷電發生的頻率要高出四五倍,是我國的強雷暴區,而拉薩的年雷暴日數達到90多天。

那麼,一千三百年的布達拉宮是如何防禦雷電災害的呢?

這其中,蘊含著哪些古人的防雷智慧?

01

布達拉宮與雷擊

布達拉宮,始建於6世紀末,相對高度117米,東西綿延360米,南北寬約300米,殿宇近1000間,面積達12萬平方米。如此高、如此大的布達拉宮往往會受到雷電的特別「青睞」。

被雷擊損壞的銅管

News

布達拉宮雷擊記錄

1200年前 布達拉宮遭受雷電襲擊

據史料記載:「布達拉宮始建於6世紀末,8世紀曾遭受雷擊……」

在1200多年前,這個雄偉的建築遭受過雷電的襲擊,而且,毀壞程度不輕。這同樣也說明,在1200年前,人們對於防禦雷電災害還束手無策。

近300年 沒有發生雷電災害

史料記載:「1645年,五世達賴執掌西藏政教權柄後不久,開始重新修建布達拉宮。五世達賴圓寂後,攝政第司•索郎繞旦續建布達拉宮,於1693年完工。」

奇怪的是,自此次重新修建之後的近300年時間裡,布達拉宮沒有遭受過大的雷電災害的侵襲。這在重建時使用了大量的銅、金等金屬建築材料的情況下,真是一個奇蹟。

難道五世達賴在重新修建布達拉宮的時候已經考慮了對於雷電災害的防禦?難道在300年前,西藏防禦雷電災害的技術已經成熟,並及時運用到了具體的生產實踐之中?

80年代至今 遭受過兩次雷擊

據布達拉宮管理處資料顯示,1984年,布達拉宮白宮遭受雷擊,牆體和消防管道部分受損;2001年,布達拉宮白宮再次遭受雷擊,消防管道受損,用於排水的銅管遭雷擊,電話線、電線被燒斷,三個監控顯示器燒壞。

兩次雷擊都發生在白宮,而比白宮高出10多米、金頂林立的紅宮卻安然無恙,這是什麼原因?

原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位於白宮頂部的金幢遭受破壞,在每個金幢的裡面都有一尊消雷銅佛。在重新修建時,銅佛得到了安置,但沒有按照原來的設計嚴格操作,從而導致了雷電災害的發生。而在布達拉宮的牆體裡面還有可能有很多金屬的導線埋藏其間,將雷電直接引入地下。

內有消雷銅佛的金幢

02

布達拉宮的防雷智慧

五世達賴在布達拉宮重建時,實際上是採取了很多防雷措施的。

金頂

位於紅宮的主要靈塔的金頂就相當於現代的避雷針,高高在上,而且是用銅、金等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製成。

紅宮上起到防雷作用的金頂

金屬吊飾

在金頂下面,我們會看到在金頂四周有很多金屬吊飾相互連接,在視覺上給人很多感官上的視覺享受,實質上它充當了避雷線的作用。

銅管

屋簷底下,有很多用銅製成的銅管,它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將屋頂的積水排到地下去,第二個作用就是與金頂相連接,將雷電引入地下,由於在下雨時,雨水流到地面,水本身有導電的功能,雷電就會從金頂傳輸到銅管,再傳輸到地面,避免了雷電對建築物的損壞。

直通地面的金屬下水管道

女兒牆

布達拉宮的女兒牆是用白馬草植物和阿貢土混合製成,非常堅固,由於失去水分後,它能夠起到絕緣的作用。

起到絕緣作用的白瑪草

彩幡金屬

在女兒牆上,有連排的彩幡金屬,它起到了裝飾的作用,但這些金屬製品相互連接,就相當於現代防雷中的避雷帶。

吉祥銅

在女兒牆的牆身上,裝飾有很多吉祥銅,這些吉祥銅對防禦側擊雷有很好的作用。

這樣,在布達拉宮上就形成了點、線、帶相結合的防禦雷電災害體系,而這在300多年前就精心設計並付諸實施,說明了西藏勞動人民對於雷電災害的清晰判斷和科學認識,很多做法對現代防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充分體現了西藏人民的聰明才智。

03

古建築防雷的現代困境

布達拉宮今後的防雷如何進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

目前,我國所制定的防雷規範在平原地區比較適用,但是在西藏,這套規範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讓防雷工作缺少了理論指導。

而對於古建築物的防雷,要起到很好的防雷效果,又不能破壞這些珍貴遺產原來的面貌,甚至不能對這些建築上的任何東西產生損壞,這是全世界面臨的難題。一旦處理不當,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是對人類的不負責任。

當然,要做好防雷工作,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首先,各相關部門要做好研究工作,了解西藏傳統的防雷技術,吸吶、學習和借鑑其中精華,讓這些古老的防雷技術繼續發揮其作用;對於有缺陷的地方,要加以改進,比如以前對於地網建設的意識不強,在整改時,要對地網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

此外,還要借鑑國外和內地很多先進的技術和做法,將其引用到布達拉宮的防雷工程中來。

與古代防雷不同,在引入了監控系統、電話、電線、消防管道等設備之後,在今後的防雷工作中,除了直擊雷和側擊雷,還要充分考慮感應雷的出現。

最後,在防雷改造的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既要達到經久耐用的效果,又要考慮便於維護。

好在,隨著監測預報能力的提升,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氣象部門會及時向布達拉宮工作人員發布預警信息,為布達拉宮加了一道保險槓。

相信在未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布達拉宮的防雷工作將取得突破進展,這座匯集了所有虔誠與想像的宮殿,將在一代代傳承使命人們的愛護中,永遠在紅山之巔熠熠生輝。

廣告

推薦閱讀

-44.1℃!極寒下除了「潑水成冰」,還有……2021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公布!原來是它!首批名單公布!來看國家氣象科普基地都有誰?全國矚目的高鐵通車背後,有哪些氣象支撐?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原標題:《《國家寶藏》回歸!保護布達拉宮,也得懂氣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強勢回歸!水井坊再度攜手《國家寶藏》續文化傳承之道
    在與《國家寶藏》同行的過程中,水井坊600年如一日守護傳統非遺技藝的初心,與傳承華夏文明的九大博物館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少網友都將水井坊博物館視作是節目的「第十家博物館」,將水井坊看作是「國家寶藏」中的一員。
  • 《國家寶藏3》回歸,還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張國立的主持很加分
    3》回歸,還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張國立的主持很加分    時隔兩年,由央視綜藝頻道製作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目前已經播出了兩集。這一季跟前兩季相比,展示的文物範圍更廣,不再局限於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是展示紫禁城、西安碑林、蘇州古典園林、布達拉宮、莫高窟、秦始皇陵、孔廟孔林孔府、三星堆、殷墟9座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
  • 我被國家寶藏第三季種草了布達拉宮文創,太精緻了!
    於是就開始找一些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的題材的小物件,結果就找到了它——布達拉宮八寶吉祥書籤,為了多給自己增加一點運勢,又順帶購入了一個布達拉宮吉祥八寶鑰匙扣。自己很喜歡宗教與信仰文創題材類的東西,比較喜歡安靜,喜歡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感受那份屬於自己的美好。
  • 水井坊×《國家寶藏3》:穿越千年 我們有幸再遇見
    在與《國家寶藏》同行的過程中,水井坊600年如一日守護傳統非遺技藝的初心,與傳承華夏文明的九大博物館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少網友都將水井坊博物館視作是節目的「第十家博物館」,將水井坊看作是「國家寶藏」中的一員。
  • 靳東,楊紫,馮小剛化身"國寶守護人" 《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
    上海熱線12月15日消息: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在喜馬拉雅上線。據了解,該節目於2020年12月6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播出,其音頻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授權喜馬拉雅獨家播出。而音頻版則將跟隨節目播放進度,每周一更新,用戶登錄喜馬拉雅App搜索"國家寶藏"即可免費收聽。
  • 《國家寶藏》第三季下月開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近日舉行啟動儀式。九位歷史文化遺存負責人用簡短陳詞表達了參與節目願景,並揭開了第三季文博資源的神秘面紗——北京故宮、西安碑林、布達拉宮、莫高窟、蘇州古典園林、秦始皇陵、孔廟孔林孔府、殷墟、三星堆等,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無窮魅力。
  • 2020最後一個月「水逆退散」-來自國家寶藏之布達拉宮的祝福
    對西藏的嚮往從畢業就開始,自駕318更是畢生的夢想,當年約好一起自駕的小夥伴一個個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我卻還在原地打轉,小夥伴為了安撫我這顆受傷的心靈,不遠萬裡為我帶回來了來此布達拉宮的祝福。為了讓我水逆退散真是煞費苦心,帶回了寓意美好的布達拉宮文創產品,都知道我是學藝術出身在禮物選擇上費了一番心思,太庸俗的估計在我身邊一天都留不住。
  •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你最期待哪個館?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你最期待哪個館?《國家寶藏》自2017年誕生以來,其熱度和口碑已無需多言,前兩季的豆瓣評分都高達9.1。那麼在本季《國家寶藏》中,莫高窟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 布達拉宮的兩個「神秘」傳說,流傳1300多年,至今無人能解
    而西藏是很多人心中一直嚮往的地方,西藏風景優美,有著濃厚的藏族文化,是一個很純淨乾淨的地方,在西藏有一個很著名的景點,布達拉宮。每個到西藏的人,基本都會去布達拉宮打卡,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討論的就是布達拉宮,在布達拉宮裡有兩個「神秘」的傳說,流傳1300多年,至今無人能解。大家都知道,越古老的東西,就會越神秘,並且,這些古老的東西通常都會有很神秘的古老傳說。
  • 看富大龍沈騰與《國家寶藏3》的幕後故事
    在國產文化綜藝的序列裡,作為央視總臺強勢文化IP的《國家寶藏》自推出以來便備受關注。這檔節目自2017年首季播出,在第二季收官之後,第三季遲遲不曾亮相。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國家寶藏》第三季終於開播,再度收穫超高口碑。
  • 海報中的《國家寶藏》第三季:手繪遺珍 線描國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第三季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要跟億萬寶萌喜相會了。12月6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每周日晚八點半檔,《國家寶藏》第三季將與九座文博機構聯手,再度為寶萌們奉獻「精彩演出」。在節目播出倒計時之際,我們先從本季海報挖掘一番,看看其中都暗藏了哪些珍寶。
  • 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啟動創作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白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9日在京宣布啟動創作。本季節目將包含北京故宮、西安碑林、布達拉宮、莫高窟、蘇州古典園林、秦始皇陵、孔廟孔林孔府、殷墟、三星堆等文博資源。  據介紹,第三季為10集,每集100分鐘,旨在講述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
  • 三星堆這三件文物上《國家寶藏》!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大家翹首期盼的《國家寶藏》回來了!12月6日起,《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每周日晚20:30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12月4日發布的本季27件「國家寶藏」名單顯示,來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青銅縱目面具和一號青銅神樹等三件文物將在節目中與觀眾見面。
  •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解讀中華文明基因密碼!
    《國家寶藏》自2017年開播以來,第一季走過了華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展現了五千年孕育的生機。而今,又帶著一顆赤子之心虔誠歸來,去探尋更多中華歷史文化的貢獻與奧秘。1、讓國寶"活"起來《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播當晚,滿分文案,驚豔舞美、文化底蘊、大局立意,令觀眾拍手稱讚,彈幕飛舞,喝彩不斷。
  • 國家寶藏:100件文物講述中華文明史
    國家 寶藏 承古人之創造 開時代之生面 「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於上個月正式開播。
  • 國家寶藏文成公主:我從未想過離開,江河可鑑,雪山為證
    央視國家寶藏首發陣容,演技代表張國立老師,氣質男神靳東,古靈精怪不斷突破自身楊紫,相聲演員郭麒麟,以及朱廣權,蔣欣,趙文卓,許還山 ,沈騰,陳建斌,富大龍,張子楓多位集顏值和和才華於一身的優秀表演大師將帶領觀眾深度感受中華古典文化
  • 《國家寶藏》第三季本周日晚開播
    信息時報訊(記者 蔡慕嘉)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二季播出時均收穫了不少關注,實現收視和口碑的雙贏。節目第三季將於12月6日晚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據悉,第三季節目的首期將為觀眾展示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靳東、張子楓等化身國寶守護人,演繹國寶前世傳奇。
  • 浦發信用卡牽手《國家寶藏》第三季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浦發信用卡牽手《國家寶藏》第三季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博大和燦爛,凝聚著眾多觀眾的關注與期盼,《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晚八點半檔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共話國寶前世今生,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以及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進一步探尋著華夏文明的無限可能
  • 豆瓣9.6高分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魅力到底在哪裡?
    而這次開啟今生故事的講述人就是昭陵二駿的修復者之一,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周萍。她用樸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講述這些年來是如何修復千年疤痕的艱辛和痛楚。
  • 海報中的《國家寶藏》第三季:手繪遺珍,線描國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12月6日起在央視綜藝頻道每周日晚8:30播出。日前,《國家寶藏》第三季海報發布,每幅海報都將一座歷史文化遺產的標識性文物融於渾圓之中,蘊含著圓滿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