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覓渡君 博物館丨看展覽
朋友們,冬天就要來了,
躲在被窩裡看的綜藝都找好了嗎?
沒有也別著急。
《國家寶藏》第三季官宣定檔:
12月6日起每周日晚八點半
央視綜藝頻道與大家不見不散!
我們都知道,
做人做事需要初心不改的堅持,
做季播綜藝同樣需要一以貫之的情懷。
《國家寶藏》自2017年誕生以來,
其熱度和口碑已無需多言,
前兩季的豆瓣評分都高達9.1。
如今第三季集齊九位
#國家寶藏頂流明星#赤子歸來,
網友們期待滿滿,
也都準備好了再次出發,
一同去探尋國寶的前世今生。
不過即便有這麼多「頂流」,
故宮也依然是妥妥的C位。
「巍巍故宮,聳峙蒼穹,
環姿瑋態,百代是崇!」
六百歲高齡的紫禁城風採依舊,
在新一季的節目裡,
它的故事仍然說不盡、道不完。
而其他幾位「頂流」也各有千秋。
西安碑林博物館
「石刻淵藪,翰墨津梁。
集書藝、演文字、藏典籍、載歷史,
用金石永固凝聚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西安碑林是個已有九百三十歲的大寶庫,
一千多塊從漢到清的各種碑石、墓誌,
記錄著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
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諸多史實。
這裡有「昭陵六駿」中的四駿——
「昭陵六駿」由李世民作詩、閻立本繪圖、閻立德雕刻、歐陽詢書寫,刻成後置於昭陵北麓祭壇內。依次為「特勤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其中「颯露紫」、「拳毛騧」二駿1914年流失國外,現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
有柳公權的代表作《玄秘塔碑》——
此碑是為唐代安國寺上座大達法師立的紀念碑,刻於唐武宗李炎會昌元年(841)。碑文字跡清瘦,結構嚴謹,氣勢雄邁,骨鯁氣剛,神韻耿介,屬柳公權書法的精品。
還有顏真卿71歲時
為其曾祖父所立的《顏勤禮碑》——
顏真卿寫過的碑裡都題有自己當時的全部歷官職銜,惟有此碑僅題「曾孫魯郡開國公」七字。書法氣勢磅礴,蒼勁有力,加之因出土時間較晚,尚能保持原碑筆力的神採,是研究顏體書法最好的範本,也是顏氏書法藝術完全成熟的標誌。
如果要在這兩位書法界巨頭中選,
你覺得誰將會作為碑林的代表
登上《國家寶藏》的舞臺呢?
又或者是其他更具代表性的文物?
讓我們拭目以待!
蘇州博物館
「它承載著雋永無聲的姑蘇吟唱,
壯志諧風雅;
它定格著天人合一的東方畫卷,
咫尺築「天堂」!」
人們去到蘇州一定會到蘇博打卡,
衝的就是它既有千年古典園林的韻味
又有貝聿銘大師設計的精髓。
去看一眼五代的秘色瓷蓮花碗,
就明白了陸龜蒙所說的: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再看一眼宋代真珠舍利寶幢,
就會知道什麼才叫造型優美、
選材名貴、工藝精巧。
這裡還有迄今已知的幾柄吳王夫差劍中
最精美、完整的一件。
讓我們猜一猜蘇博將會選送誰上節目~
西藏布達拉宮
「以世界屋脊作門檻,
以千年冰雪作門楣!
匯集所有虔誠與想像的高原明珠!」
人們都說這一輩子要去一次西藏,
去一次布達拉宮朝聖。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
布達拉宮是1300年前
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
既有歇山式、攢尖式屋頂等漢代建築的元素,
又有鎏金銅八寶牆飾等藏傳佛教的色彩。
據傳這尊木質觀音像從公元7世紀流傳至今,是由檀香木自然形成的菩薩造型,整尊佛像未經加工,僅是著色而成,得於印度、尼泊爾交界之地,為松贊幹布的本尊。
帕巴拉康觀音像
是布達拉宮的「靈魂之物」,
此外,價值連城的珍珠唐卡
和富麗堂皇的活佛靈塔
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八瓣蓮花喜金剛壇城像,內有喜金剛八尊,花瓣上雕有精美的本尊像和花紋。
喜金剛(明代——織錦),為密宗無上部本尊,其上方為金剛持佛和噶瑪巴上師,下方為依怙摩訶嘎拉神和天母等所圍繞,14世紀作品。
敦煌莫高窟
「尋,如何穿越千年,身臨其境;
探,如何鑿空絲路,連貫東西。」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敦煌莫高窟已經有1700歲了,
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的它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
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小時候看過的《九色鹿》
來源於第 257 窟的《鹿王本生圖》
一被提及就會刷屏的敦煌飛天舞
來源於第158窟的飛天
這裡的雕塑、壁畫和洞窟
所展現出的美、所帶來的震撼
全都是無可比擬的。
那麼在本季《國家寶藏》中,
莫高窟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搓手期待~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從巍峨軍陣到茂林封土,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
秦始皇陵兵馬俑,
向人們展示著秦帝國不可抗拒的威嚴,
訴說著千古一帝問鼎天下的赳赳之志!」
提起秦始皇陵自然就會想起兵馬俑,
而前兩天我們剛為大家推送過一篇
(點擊即可跳轉查看)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麗山園)
兩千兩百年的秦始皇陵
不僅僅是大秦帝國皇權的代表,
更是中國統一的象徵。
孔子博物館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孔子用他的思想
為華夏大地蓋上了文明的烙印,
兩千餘年,未曾斷絕。
大哉,孔子!」
正如S.H.E在《中國話》裡所唱: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不只是在孔廟、孔林、孔府,
孔子的學說已經跨山越洋,
為全世界的文明作貢獻。
▲宋 《皇朝仕學規範四十卷》
孔子博物館裡藏有孔府的私家文書檔案,
還有善本古書、衣冠服飾、祭祀用器等。
▲明代,孔府舊藏,現藏於孔子博物館
在全館共計70萬件各類文物裡,
能被《國家寶藏》選上的,
也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三星伴月,現王都風採。
雄踞西南,展多元中華。」
相信一提起三星堆,
大家都會想到造型奇特的青銅面具——
還有這顆Ⅰ號大型銅神樹——
這件銅神樹,樹底座呈穹窿形,構擬出三山相連的「神山」意象,樹鑄於「神山之巔」的正中,分三層,每層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兩果枝,果枝上立神鳥,全樹共二十七枚果實,九隻鳥。樹側還有一條緣樹逶迤而下的身似繩索相辮的銅龍,造型怪異詭譎,莫可名狀。
但其實三星堆古遺址中還出土了很多
造型奇特甚至有些「逆天」的青銅人像
和閃閃發光的金器——
三星堆金杖是代表著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的權杖,為古蜀國最高的政治人物與宗教人物所用。是將金條捶打成金皮後,再包卷在木杖上製成的。
這件金面罩是1986年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 通常我們所見到的金器大都是錘擊而成,而這件金獸是整體鑄造而成的,彌足珍貴。
殷墟博物館
「中原文化殷創始,
觀此勝於讀古書。
這是一個王國的縮影,
是東方文明的重要驛站。」
三千三百歲的安陽殷墟
是本季節目中最年長的一位,
它是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
有實物可證的古代都城遺址。
這裡藏有一件堪稱「鎮國之寶」的文物——
后母戊鼎經歷過一次改名,
它是殷墟考古發掘以來
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鼎身以細密的雲雷紋為底,
其上鑄有盤龍紋和饕餮紋,
前者細緻精巧,後者生動威武。
不過它早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
參與過《如果國寶會說話》的錄製了,
那這次《國家寶藏》
會不會輪到刻辭卜骨呢?
我們都知道殷人會在龜甲、獸骨上
記錄下佔卜或記事的文字,
這樣的文字叫甲骨文,
這樣的甲骨就叫刻辭卜骨。
這些刻辭卜骨其實就是殷人的「日記」,
他們會記下政治、經濟、文化、
天文、氣象等各方方面面的事情。
迄今為止,
殷墟已出土約15萬片刻辭甲骨約15萬片,
記有5000餘單字、卜辭10餘萬條。
不知道《國家寶藏》第三季
會迎來哪些文物呢?
讓我們靜待吧
看國寶前世流轉的演繹,
聽文明今生華章的講述。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後臺回復關鍵詞「投稿」
可查看約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你最期待哪個館?》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國家寶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