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頁巖氣開發進展與展望

2020-08-27 哞吽吽

1 頁巖氣是什麼


頁巖氣是以熱成熟作用或連續生物作用為主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聚集在烴源巖中的一中天然氣。

在氣體生成之後並不會和其他氣藏一樣進行運移,而是在生氣巖層就地儲集,以粉砂質泥巖,頁巖等較為緻密的巖石為儲集巖層,往往生成在有機質較為豐富,壓實緊密,符合生氣條件的地區,因而是可以大面積的成藏,但是相對而言頁巖氣並不能自產,雖然儲量較大,但是開採的成本較大,在以往的時候並不能產生效益,隨著技術的進步及能源價格的走高,因而具有可以大規模開採的價值,但是需要進行人工壓裂。

頁巖氣的分布特點為分布在地勢較平的地區或者盆地內部,分布範圍較廣,地勢較平適宜泥巖頁巖的沉積,同時具有豐富的有機質的來源,比如美國頁巖氣的開採大部分分布於密西西比平原,油氣以密西西西比河下遊的德克薩斯州為主,屬於墨西哥灣的一部分,擁有巨厚的頁巖沉積和豐富的有機質來源。

頁巖氣資源集生、儲、蓋於一體,氣藏的孔隙度低,小於 10%;滲透度低,小於 0.1 毫達西,多數小於千分之一毫達西,開採成本比常規天然氣要高。目前發現的可以規模開發的頁巖氣藏主要以前兩型的乾酪根為主,與埋藏關係有密切的關係。

2 中國目前的頁巖氣勘探開發與進展


我國目前的頁巖氣儲量豐富,目前僅重慶涪陵一地已累計產10 億立方米。 根據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耗速度,我國擁有的儲量可以使用 200 餘年。 因此,在環境壓力加劇,傳統能源供應緊張的趨勢
下,頁巖氣發展深受國家重視。
自 2005 年以來,中國在美國開採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在國內尋找有利儲集區域,經過初步的勘探,提出中國具備海相頁巖氣形成與富集的基本地質條件,初步探明了西南的四川盆地、鄂爾多斯、塔裡木,華北平原,及東北平原等地區具有可以開發的頁巖氣賦存。

在2009 年中國與世界石油巨頭殼牌公司合作開始開發中國的第一個頁巖氣項目 。

在 2010 的時候,當年中國石油公司在四川東部以及雲南和貴州開展了頁巖氣開發的項目 。

在 2012 時國土資源部將頁巖氣列為中國的第 172 種礦產,並將設為獨立礦種,作為獨立的礦種為頁巖氣制定相關的投資政策,並引進了國資、外資、民資等多種投資主體,對頁巖氣的開發制定了相應的支持政策,由國家推進頁巖氣的勘探開發。

2014 年上半年,中國頁巖氣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的頁巖氣勘探突破主要在四川東部及鄂爾多斯盆地,例如涪陵及長慶等地等地,可開採儲量 5000 多億立方米。目前,氣田 80%的勘探開發裝備已實現國產化,不僅帶動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也為頁巖氣低成本和規模化開發創造了新動力。

當前我國天然氣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僅為 5.5%,遠低於世界24%的平均水平,但是隨著頁巖氣的開發我國的能源結構將會發生改變,清潔能源比例會得到進一步升高。 目前水平井成本不斷下降,施工周期不斷縮短。 水平井單井成本從 1 億元下降到 5000 萬元-7000 萬元,鑽井周期從 150 天減少到 70 天,最短的實現了 46 天的鑽井周期。


3 中國頁巖氣開發展望


我國與國外的石油巨頭合作,學習他們成熟的經驗,將他們的技術在國內直接應用會加快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速度。

當前我國頁巖氣的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對於地質的儲藏並不清楚,開採的效率低下,成本較大因而效益也偏低。 如果在現有的基礎上突破頁巖氣的勘探開發瓶頸,則需要從頭再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與此同時,應用拿來主義則可以更好地發展我國的頁巖氣事業。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國頁巖氣行業發展一帆風順。 事實上,受國內特殊地理環境影響,我國頁巖氣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且水資源匱乏地區,從而我國的頁巖氣的開採成本遠遠高於美國、墨西哥等國家。

近年來,中美合作雖然一定程度降低開採成本,為我國的頁巖氣開發起到了促進作用,不過頁巖氣開發周期長、 短期內無法獲得回報的痛點依舊存在,在油價持續下跌的狀態下,頁巖氣行業融資難,提高開採技術,政策支持、技術提高、成本降低預計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中國發展頁巖氣需要政策紅利和多元化資本投入,以促進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美國頁巖氣行業開放程度較高,進入門檻低,中小企業的產量佔總產量的 85%,是參與的主力,大公司一般通過直接併購進入市場。 相較之下,中國頁巖氣資源的產權屬性尚待明晰,加之頁巖氣的勘探和開發需要較高的前期投入,所以民間資本進入行業的難度偏高。

而積極的政策扶持將有助於多元資本的投入,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和發展。 中國頁巖氣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 參照美國經驗,積極的推廣舉措、優厚的補貼政策、以及規範的法制體系和成熟的商業環境,都是頁巖氣產業穩步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國政府應在現有的扶助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配套的支持政策,根據國家的規劃,頁巖氣要進行統籌開發,儘早布局,從而佔據先機,推進我國的能源結構轉型,為環境保護提供有益的幫助。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在中國,在北方相對於南方水資源更加的匱乏,但是頁巖氣的儲集層大部分位於北方。 尤其是塔裡木盆地,本來已資源型的缺水如果進行大規模的壓裂,則頁巖氣的氣開將會採面臨巨大挑戰。

中國頁巖氣儲存的地質背景相對複雜,南方的自然地理特點則會使得土地徵用成本居高不下、勘探前工作投入大。

與此同時,氣藏較深,使得鑽井和壓裂等作業成本高。 高投入、高技術要求,產量不穩定的頁巖氣工程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收益,投資風險大。 如果在水資源本就缺乏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壓裂,那麼會使本就面臨水資源困境的地區雪上加霜,無異於是飲鴆止渴,如何開發新的壓裂方式,適合當地的壓裂方式也是一個難題。


4 結束語


作為可以產業化的新能源,頁巖氣的開發正在引發一場全球性的能源供給的深刻變革,為頁巖氣資源豐富的國家新開闢了一條能源安全由保障,能實現能源自給的通路。

中國作為頁巖氣儲量豐富、能源需求巨大的國家,發展頁巖氣具有先天的優勢和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頁巖氣行業的發展,不但可以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自給率,而且會通過技術進步帶動整個產業鏈,為經濟做出多重貢獻。

相關焦點

  • 2020年版中國頁巖氣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頁巖氣可採資源量為25萬億m3,而此前 EIA曾估計中國的頁巖氣可採資源量為36萬億m3(除俄羅斯外全球第一),儘管各方的數據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頁巖氣資源潛力是不言而喻的。  氣藏條件較好是中國所具備的另外一個優勢。中國頁巖 氣資源分布廣,且南方頁巖藏區屬於海相沉積盆地,有機質含量和成熟度高,藏層厚。大面積的海相沉積盆地與美國類似,可能會開發更為容易。
  • 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將成為我國油氣產業新增長點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將成為我國油氣產業新的增長點。2008年我國第一口頁巖氣調查井在四川發現了頁巖氣,2012年開始頁巖氣生產,2019年頁巖氣產量達到154億立方米。十多年來我國頁巖氣產業穩健發展。
  • 湖北恩施:頁巖氣勘探開發工作有序推進
    據介紹,恩施州境內穩定發育多套頁巖氣含氣層系,具有較高的勘探開發潛力和經濟價值。  邢翔認為,通過系統分析研究目前勘探開發實際成果,恩施州志留統龍馬溪組地層是勘探潛力最大的含氣層系,基於該認識展開整個鄂西渝東地區的野外剖面實測和系統取樣分析化驗工作,數據顯示整體上該頁巖氣成藏組合條件由西向東逐漸變差,綜合地層埋深、地表條件,恩施州頁巖氣勘探開發最有利區應為西南部區域,即為鹹豐縣南部與來鳳縣西部地區。
  • 頁巖氣開發亟須市場化改革
    油氣上遊改革是油氣改革的『重中之重』,頁巖氣和頁巖油是改革『先鋒』。」在日前召開的ECF國際頁巖氣論壇第十屆亞太頁巖油氣峰會上,自然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大偉表示,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難度大,頁巖氣要迎來大發展時代,市場化改革是關鍵。
  • 開發頁巖氣,切勿因小失大
    作者:朱曦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能源安全。自上世紀90年代初起,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就開始積極實施海外油氣資源戰略。美國實施「頁巖氣革命」,用水力壓裂技術,獲取頁巖中的非常規油氣,這讓中國看到了天然氣自給自足的希望。
  • 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開發形成關鍵技術體系
    5月28日,中國石油川渝頁巖氣前線指揮部傳來消息,中國石油在川南形成了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技術體系,3500米以淺工藝技術實現更新換代,3500米以深主體工藝取得突破,為川南頁巖氣規模效益開發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 中國首次拉鏈式壓裂 傑瑞助力頁巖氣低成本開發
    煙臺2013年12月27日電 /美通社/ -- 隨著12月13日中國首次拉鏈式壓裂取得成功,關於頁巖氣低成本開發的討論愈發高漲。這次由傑瑞裝備主要參與的「工廠化」壓裂作業,意味著全球頁巖氣儲量最豐富的中國已有能力應用較新技術開發頁巖氣藏。
  • 金之鈞院士: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 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地質家金之鈞1日表示,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同時儘管具有巨大的頁巖油資源潛力,但中國的頁巖油革命還遠未到來。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當天舉行第二場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中國石化副總地質師兼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以「中國迎來了頁巖革命嗎——Yes or No?」為題,介紹了美國頁巖革命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勘探開發歷程、現狀及發展趨勢,並對中國頁巖氣、頁巖油發展的前景和挑戰進行分析展望。
  • 中國頁巖氣發展遇兩大瓶頸 「終極能源」開發難
    中國頁巖氣發展遇兩大瓶頸 「終極能源」開發難   核心提示:相對於有80年頁巖氣開採歷史的美國,中國頁巖氣開發還只是一個「新兵」。
  • 「中國特色」頁巖氣戰略:中標後的尷尬
    一邊是民企面臨的進退不得與開發窘境,一邊是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央企已實現的大規模開發場景,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正在中國的頁巖氣市場上演。「到2015年,我們肯定在涪陵建成超過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涪陵將成為中國首個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頁巖氣示範區。」4月14日,中石化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告訴記者。
  • 力學所等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開展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對頁巖氣藏的高效開發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科研人員設計了頁巖水吸附解吸及滲吸裝置,研究了頁巖的水吸附解吸和滲吸特徵,揭示了頁巖水吸附解吸和滲吸機理,建立了頁巖水吸附擴散數值模型。
  • 中國石化頁巖氣探明儲量已超9400億方
    截至目前,中國石化累計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9407.72億立方米,助推我國頁巖氣探明儲量超2萬億立方米,頁巖氣已成為我國天然氣發展的重要領域。  此次申報的東勝—平橋西探明儲量區埋藏淺、構造複雜,是國內首個探明且投入商業開發的規模常壓頁巖氣區,位於涪陵頁巖氣田南川頁巖氣勘查區塊。截至目前,涪陵頁巖氣田累計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7926.41億立方米。
  • 頁巖氣開發獲喜報,SmartSolo勘探設備助力國內最大頁巖氣開採
    頁巖氣是指富含有機質、成熟的暗色泥頁巖或高碳泥頁巖中由於有機質吸附作用或巖石中存在著裂縫和基質孔隙,使之儲集和保存了一定具商業價值的生物成因、熱解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的天然氣。全球頁巖氣資源十分豐富且分布普遍,據美國國家石油委員會(NPC)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球頁巖氣資源量約為456.2萬億立方米,佔全球非常規氣資源量近50%,與常規天然氣相當,頁巖氣的資源潛力甚至還可能明顯大於常規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亞和中國、中東和北非、太平洋國家、拉美、其他地區等。
  • 中國頁巖氣開採量第三,可採儲量全球第一
    天然氣是目前能源消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的常規天然氣儲量並不出彩,但是在新的「頁巖氣革命」方面,中國這個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國則有世界第一的可開採儲量。 據上觀新聞8月23日報導,我國頁巖氣開發起步雖晚,卻是繼美加之後第三個形成規模和產業的國家,產量近期可達百億立方米能級。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深層頁巖氣試採成效突出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進一步加大深層頁巖氣的持續攻關,實施深層頁巖氣試採井30口,截至11月18日,完成測試井7口,累計測試日產氣量216.4萬立方米。
  • 中國的「頁巖氣革命」靠什麼
    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頁巖氣作為新礦種,不應完全沿用常規油氣的礦權管理制度,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堅持投資與開發可分離,鼓勵多元主體進入,充分考慮地方利益訴求,調動地方積極性。  中國頁巖氣開發一旦允許民營等多元投資主體進入,國有礦產資源就不應再採用無償授予制,必須通過市場競價有償取得。目前,探礦權和採礦權收費標準過低,不能體現礦產的真實價值。最低投入強度指標也過低,應提高標準,保障開發強度。
  • 中國石油:鋪展頁巖氣發展新藍圖
    自2009年中國第一口頁巖氣井—威201開鑽之時,幾乎沒有人能想到,10年後的頁巖氣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十年間,從無到有,從第一口井到大規模投產,中國的頁巖氣開發真正步入規模效益開發的快車道,未來將成為加快天然氣產能建設和上產的主力軍。
  • 江蘇名列全國頁巖氣勘探開發五大優選地區之一
    江蘇省頁巖氣資源勘查開發工作專家諮詢組昨日成立,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在內,10位國內知名專家受聘。當天,我省「頁巖氣勘查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3-2018)」及「頁巖氣資源調查評價2013年度工作計劃」,也啟動編制。這意味著,開發利用頁巖氣,江蘇正式起步。  改寫美國能源和產業格局  頁巖氣為何物?
  • 2020年中國頁巖氣行業市場分析
    2005-2008年,我國進入「基礎研究階段」,中國政府、三大石油公司和相關大學開始對中國頁巖氣地質特徵進行基礎研究,為中國頁巖氣資源評估、示範區選擇以及商業開發提供初步依據。  2009年-2014年,行業演變至「示範區勘探開發階段」,中國相繼組織開展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評估、有利區帶優選和勘探區塊招標工作,在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頁巖氣:從「一片空白」到「一抹亮色」
    主要是針對北美頁巖氣開發的發展狀況,進行動態跟蹤與評價,在研究北美頁巖氣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總結頁巖氣賦存特徵、北美產氣頁巖地質特徵、開採技術等各種要素。二是對國內頁巖氣基礎研究階段。在研究美國頁巖氣開發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開展國內頁巖氣研究,初步評估中國頁巖氣資源潛力和有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