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頁巖氣戰略:中標後的尷尬

2020-12-05 網易科技

一邊是民企面臨的進退不得與開發窘境,一邊是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央企已實現的大規模開發場景,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正在中國的頁巖氣市場上演。

「到2015年,我們肯定在涪陵建成超過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涪陵將成為中國首個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頁巖氣示範區。」4月14日,中石化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告訴記者。

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宣布,2015年中國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這也成為中國頁巖氣革命必須完成的「第一步」。為達到這一目的,國土部在當年底就對20個頁巖氣區塊面向全社會進行招標,然而中標的很多業主卻至今遲遲未能開始相關的勘探開發運作。

「主要是企業怕風險,第二輪中標企業報價太高。」有能源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

在他看來,當時參與招標的絕大部分企業都是沒有一點勘探開發經驗的,招標時大家都不惜代價競標,謀求中央開放油氣領域的政策利好,但是一旦中標後,卻發現勘探開發遠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簡單,所以等待觀望,甚至謀劃退標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更重要的是,「當時相關政府部門並未對相關區塊進行勘探風險評估,就簡單地將這些區塊以商業開發的生產區塊價格推出競標,從而造成了大量社會資本的浪費」。該人士表示。

對此說法,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等石油勘探專家均表示認同。在他們看來,「25萬億立方米」也好、「36萬億立方米」也罷,這些已被國土資源部等機構披露的中國頁巖氣儲量數據,多是沒有經過認真評估的,「它們僅僅是估算,根本不能作為科學參考依據」。

在這些專家看來,中美地質差異太大,期望簡單照搬美國經驗不可行。「在整個涪陵頁巖氣發現之前,(中石化頁巖氣勘探)帳面上已經投入25億元,打了水漂。再加上過去幾代的勘探投入,可能50億、70億元都不止。」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孫健爆出猛料。

涪陵突破的高昂代價

「涪陵頁巖氣氣田的發現不容易。」中石化涪陵焦石壩氣田的郭旭升這樣感嘆。

據記者了解,2009年起中石化即啟動了在渝東南地區的頁巖氣勘探評價,在這個地區中石化劃出了多個勘探區塊,並將它們分別交給了包括勘探南方分公司、華東分公司等多支中石化旗下的勘探隊伍。此外,在毗鄰地區還有多支中石油(601857.SH)勘探隊伍,也在進行頁巖氣勘探。

「在焦石壩發現前,中石油已在整個四川盆地進行了數十年的勘探開發,涪陵區塊甚至已經是他們放棄的區塊;同時我們其他兄弟單位也在渝東南其他區塊的勘探中無果而終。」郭旭升透露。然而他成功了。2012年11月28日,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負責的探井焦頁1HF井獲得20.3萬立方米/天高產工業氣流。以此為基礎,可建設總面積達284平方公裡、儲量達1697億立方米的大氣田,這是中國頁巖氣史上的第一個大突破。

據中石化方面提供的資料,截至目前,涪陵頁巖氣共生產3.6億立方米,銷售3.42億立方米,銷售額5.8億元。

根據中石化的部署,負責開發的江漢油田2013年新建產能6億立方米/年,並計劃到2015年底至少建成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底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

在此次調查採訪中,記者也真正領略了一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井場至丁山勘探井的直線距離僅短短150公裡,然而記者驅車耗時4個小時,其間溝壑縱橫,汽車時而奔駛在山梁,時而又滑落至山谷。看似簡易的道路,不時就出現大幅度的拐彎,有的甚至是180度的轉向。

「這裡的山民很少出山,幾乎完全靠自給自足,但(道路)卻給我們的勘探開發帶來了十分高昂的成本。」郭旭升說。

據他透露,僅勘探南方分公司用於焦石壩勘探的費用就多達幾億元,這其中既有勘探支出,也有築路、環保等費用。

「焦頁1HF是成功出氣了,意味著這些投資可以回收,但是那些勘探未果的(井),同樣需要投入築路、挖掘汙水池等費用。」他告訴記者。

根據中石化的測算,未來涪陵氣田頁巖氣在重慶當地的門站價格就將高達2.78元/立方米,而通過川氣東送長輸管道輸往江浙的頁巖氣,其售價將達3.3元/立方米左右。

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川氣東送營業部經理吳剛強補充道:「這還不包括0.4元/立方米頁巖氣開發政府給予的補貼。」

據他介紹,重慶當地政府希望能將更多頁巖氣資源留在當地,然而高昂的氣價卻使它們望而卻步。為了搞好與重慶地方政府的關係,中石化只能以「串換」的模式,將小一部分資源留在當地。

招標後尷尬:承諾與行動不一

據記者多方調查發現,包括中石化在內的所有中國頁巖氣開採商都在面臨一個尷尬的「窘境」,即頁巖氣是新生事物,沒有勘探開採經驗、沒有現成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準則,更沒有頁巖氣開採井場開採的守則。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第一代「頁巖氣人」去創建。

有當地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石油四川長寧區塊勘探的地層與中石化的一致,都位於龍馬溪,只是前者鑽井至龍馬溪的上部,而後者在下部,結果兩家的頁巖氣產量就絕然不同。」

據他介紹,中石油是照搬了美國的經驗,將鑽井鑽至龍馬溪層上部即止,而沒有地層頁巖氣儲量等問題,因此長寧區塊目前單井產量維持在1-2萬立方米/天;而郭旭升卻更多從中國地質結構等方面考慮,將井鑽至下部,單井產量就達到了6萬立方米/天,「隨著輸氣管道的貫通,產量還會繼續增大」。

據記者了解,自焦頁1HF成功後,中石油已多次派員到涪陵氣田學習,並依據中石化現有的準則重新安排計劃。

事實上,中石油無疑是中國勘探力量最強的企業,它尚在摸索學習之中,更何況很多沒有經驗但卻在頁巖氣招標中勝出的社會資本呢?

在2013年6月和2014年1月,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以及貴州省等組織了幾次開發進展匯報會,結果僅有一兩家企業的勘探工作取得進展,大部分企業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

在此前舉行的兩輪頁巖氣招標中,共有20餘家企業獲得了區塊,然而目前只有中石化正式啟動,其他項目多處於觀望狀態,甚至「河南某企業在獲得區塊幾年後,才找相關鑽井公司進行鑽井試採。」

「目前,鼓吹大力發展非常規天然氣,特別是頁巖氣的,都是那些市場專家和沒有獲得區塊的企業,」一位關注頁巖氣行業的在華跨國公司高管向記者坦言,「擁有區塊,並且拿出真金白銀開發非常規資源的企業很少,基本都是經過多年勘探積累後,才敢大規模啟動項目。」

曾經轟動一時的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中,重慶黔江區塊最後的贏家是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公司,其承諾將在中標區塊投入17.35億元進行勘探;湖北鶴峰區塊中標方華電湖北發電有限公司承諾投資10.96億元;而中標貴州綏陽區塊的華電煤業,也打算投入11.9億元。

這些中標企業並不是將錢付給國土資源部,而是向國土部承諾在一定時間內、在中標區塊上投入的工作量。

「中石化首輪競標渝黔南川區塊時,承諾三年內投入5.9億元,這已是法定投資額的8倍,而重慶能投、華電湖北及華電煤業的投資更高出中石化一倍,甚至兩倍,那麼他們怎樣才能盈利呢?」中標公告發布的當天,就有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的高層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出質疑。

民企四川宏華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弭表示:「相比而言,年營業額以百億、千億甚至萬億計算的石油央企不同,它們可以投入數十億元,並在三年甚至五年不求回報,這是民營資本比不了的。」

因此,頁巖氣招標後,相關企業的圈而不採,甚至謀求退出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就要看國土部是否能執行相應的懲罰措施。」上述研究院高層說。

頁巖氣普查「不靠譜」?

2012年3月1日,國土資源部宣布:經普查,中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採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其中,四川盆地、渝東鄂西地區、黔湘地區、鄂爾多斯盆地、塔裡木盆地等將是未來重點勘探開發和產量增長的區域。

隨後據美國能源情報署估計,中國頁巖氣的儲量世界第一,為36萬億立方米,遠高於排名第二的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約佔全球總儲量的20%。還有機構宣傳,中國頁巖氣儲量竟達到了50萬億立方米。

對於這種種說法,包括郭旭升在內的專家們均向記者表示難以認同。

上述能源業專家就直言,這些數據多是沒有經過認真評估的,它們僅僅是估算,根本不能作為科學參考依據的。「地下資源量在沒有經過三維地震測量後,是不可能得到比較精準答案的,那些機構只是經過一兩口井的數據搜集,怎能有中國量最大的判斷呢?」

事實似乎也證實了中方專家的這種判斷。2011年7月,中石化在國土資源部召開的首輪頁巖氣招標中中標渝黔南川區塊。當時中石化承諾投資額為三年內5.9億元,但郭旭升向記者透露:「經過3年的勘探,結果也不夠好。」

那位能源業專家則指出,作為老牌石油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經把國內陸上油氣儲量比較好的區塊全部在國土部進行登記,國土部再推出新的頁巖氣招標區塊,能拿出來的還會特別突出嗎?

「拿四川盆地來說,中石油是 老人 了,它們將容易開採的、產量大的區塊都拿去了;中石化來了,又把那些中石油不要的但有開發前景的登記了,剩餘的基本就不咋樣了。」他說。對此觀點,張弭等在川渝當地經營多年的石油業界人士也予以贊同。

被抑制的熱情:從補貼到價格

其實,對於中石化、中石油等已經取得「成功」的企業來說,它們最期待的仍是政策到位。

據中石化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證實,焦頁1HF等頁巖氣井投產後,中石化已將相關樣品報送國土資源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0.4元/立方米的財政補貼尚未到位。

根據國家能源局政策,頁巖氣補貼應於每年1月底前,由開發利用企業(包括中央直屬企業)向項目所在地的財政部門和能源主管部門提出資金申請報告,並提供上年頁巖氣開發利用數量,以及錄井、巖心分析數據、測井、壓裂施工數據、壓後監測數據和試採數據等勘探資料。再由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組織專家對地方上報的資金申請報告和審核情況進行覆審,符合補貼條件的項目,將在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網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時間1周),而後對無異議的下達補貼資金。

觀察人士向記者指出,涪陵頁巖氣田於2013年3月正式開鑽,未能拿到補貼自然是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的,然而對那些頁巖氣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是否能多幾個申報時間窗口呢?

此外,吳剛強表示,政策上頁巖氣的價格是由市場定價,然而政策卻又有規定,頁巖氣開發企業若在旗下同一長輸管線輸送頁巖氣和常規天然氣,則天然氣門站價格應施行常規氣價格,「這無疑抑制了企業開發的熱情」。

「我們制定的2.78元/立方米的價格已經是能夠達到的最高價格了,但對於企業來說,僅僅只是保本。」他說。

相關焦點

  • 2020年版中國頁巖氣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年版中國頁巖氣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頁巖氣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頁巖氣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0年版中國頁巖氣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頁巖氣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國際石油公司頁巖氣虧損之「謎」
    新華能源10月23日(李自琴) 10月13日,「我國頁巖氣開採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登上《新聞聯播》,正如今年5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中國能源點燃新希望——首個大型頁巖氣田提前商業開發」作為頭版頭條刊登我國頁巖氣之煌煌成就一樣,國家希望在當下國內能源轉型、環境汙染形勢緊迫,國外能源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局面下,向全國及全世界傳播中國頁巖氣開發的正面能量。
  • 中國的「頁巖氣革命」靠什麼
    美國就規定聯邦、州政府所有的油氣區塊必須舉行公開市場招標,出價最高者中標。中標者要與政府籤訂合同,合同內容向全社會公開,政府和大眾都可監督。  中國頁巖氣開發一旦允許民營等多元投資主體進入,國有礦產資源就不應再採用無償授予制,必須通過市場競價有償取得。目前,探礦權和採礦權收費標準過低,不能體現礦產的真實價值。最低投入強度指標也過低,應提高標準,保障開發強度。
  • 重慶涪陵區東部一個特色小鎮,和豐都縣接壤,盛產頁巖氣
    在重慶涪陵城區東部約33公裡處,有一個普通又有特色的小鎮——焦石鎮。說焦石鎮普通,這是因為焦石鎮在涪陵十幾個鄉鎮中,場鎮規模不算突出,這裡也沒有特別著名的旅遊景區,也不是什麼全國重點鎮、市級中心鎮等。說焦石鎮有特色,這裡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焦石山歌,這裡還盛產頁巖氣,被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百座特色小城鎮,成為能礦資源型特色小鎮之一。
  • 頁巖氣探礦權出讓更進一步(熱點解讀)
    與2017年正安縣安場鎮(含安頁1號井)頁巖氣探礦權695.11平方千米、4236萬元起始價差距頗大。  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潘繼平表示,這是7號文後自然資源部對首次礦業權競爭性出讓的嘗試,是對新規的實踐和探索。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頁巖氣儲量和市場潛力很大,但目前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研究相對較為落後,對貴州地區的資源潛力還需進一步掌握。
  • 中國首個頁巖氣專著實現版權輸出
    科技日報訊 (記者何亮)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版權輸出協議,就《中國能源新戰略——頁巖氣出版工程》叢書英文版出版達成合作,成為中國頁巖氣領域第一套對外出版的原創系列著作,在學術總結上搶佔了該領域的高地。
  • 中國頁巖氣開發進展與展望
    3 中國頁巖氣開發展望我國與國外的石油巨頭合作,學習他們成熟的經驗,將他們的技術在國內直接應用會加快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速度。 當前我國頁巖氣的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對於地質的儲藏並不清楚,開採的效率低下,成本較大因而效益也偏低。
  •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湘鄂地區頁巖氣戰略選區調查湘新...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湘鄂地區頁巖氣戰略選區調查湘新頁1井直井壓裂和含氣性測試工程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HBT-17180315-201183項目名稱:湘鄂地區頁巖氣戰略選區調查湘新頁1井直井壓裂和含氣性測試工程預算金額:<fmt:formatNumber type="currency" pattern="¥.0000000#">508.0</fmt:formatNumber> 萬元(人民幣)
  • 中國頁巖氣:從「一片空白」到「一抹亮色」
    「涪陵速度」折射中國幹勁與美國長達200年的頁巖氣開採歷史相比,中國在此領域無疑顯得太過年輕,是地道的新手。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田黔寧教授指出,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頁巖氣,到進行商業化開採之前,大體上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跟蹤研究階段。
  • 國土部:中國頁巖氣資源潛力達134萬億立方米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丁棟) 中國首次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表明,全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採資源潛力為25萬億立方米。
  • 開發頁巖氣,切勿因小失大
    作者:朱曦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能源安全。自上世紀90年代初起,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就開始積極實施海外油氣資源戰略。美國實施「頁巖氣革命」,用水力壓裂技術,獲取頁巖中的非常規油氣,這讓中國看到了天然氣自給自足的希望。
  • 中國石油集團「十四五」頁巖氣規劃方案專題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11月19日至11月20日,中國石油集團「十四五」頁巖氣規劃方案專題研討會在成都召開。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焦方正,股份公司副總裁李鷺光出席會議。焦方正強調,各單位要堅定信心,通過創新驅動,全力推動頁巖氣高質量、跨越式加快發展。
  • 2020年中國頁巖氣行業市場分析
    然而一直以來,由於頁巖氣邊際利潤較低,其經濟性和運輸瓶頸是制約大規模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為改善這種局面,自2012年以來,執政機構相繼出臺多項政策,為行業釋放紅利。  在行業引導方面,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計劃》提出重點突破頁巖氣和煤層氣開發。
  • 金之鈞院士: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 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地質家金之鈞1日表示,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同時儘管具有巨大的頁巖油資源潛力,但中國的頁巖油革命還遠未到來。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當天舉行第二場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中國石化副總地質師兼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以「中國迎來了頁巖革命嗎——Yes or No?」為題,介紹了美國頁巖革命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勘探開發歷程、現狀及發展趨勢,並對中國頁巖氣、頁巖油發展的前景和挑戰進行分析展望。
  • 頁巖氣過剩效應或是頁巖油的明天
    中國在經過頁巖氣前期招標的熱鬧後,正在進入具體推進階段,中標企業都希望從中攫取油氣資源,並藉機進入油氣資源開採的上遊領域。緊隨頁巖氣,頁巖油革命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不過,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中國目前對頁巖油革命的響應並不充分。在頁巖油的界定、地質儲存、儲量、技術、體制等方面,國內業界均有分歧。
  • 中石油「激進」打井,中國頁巖氣能否迎來技術突破?
    支持者認為,中國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擴大,天然氣價格未來可能持續上漲,而中國又是世界上頁巖氣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在美國已經通過開採頁巖油頁巖氣躋身世界產油產氣大國後,中國也需要開展這項革命,奮起直追,努力降低能源的對外依存度。
  • 中國石油:鋪展頁巖氣發展新藍圖
    自2009年中國第一口頁巖氣井—威201開鑽之時,幾乎沒有人能想到,10年後的頁巖氣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十年間,從無到有,從第一口井到大規模投產,中國的頁巖氣開發真正步入規模效益開發的快車道,未來將成為加快天然氣產能建設和上產的主力軍。
  • 頁巖氣開發亟須市場化改革
    油氣上遊改革是油氣改革的『重中之重』,頁巖氣和頁巖油是改革『先鋒』。」在日前召開的ECF國際頁巖氣論壇第十屆亞太頁巖油氣峰會上,自然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大偉表示,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難度大,頁巖氣要迎來大發展時代,市場化改革是關鍵。
  • 頁巖氣到底好在哪?
    圖1 頁巖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應用於居民燃氣(圖片來自網絡)頁巖氣的儲藏量特別豐富儲藏量尤其豐富是頁巖氣利用、開發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頁巖氣資源十分豐富,資源量居於世界前列。目前,我國的頁巖氣勘查開發整體處於初級階段。但隨著開採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頁巖氣將會在我國的能源供應結構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中國滿足天然氣供應需要發展頁巖氣
    曾經的兩位數增長對中國油氣行業來說並不陌生。比如說,2011年至2013年都是雙位數增長。但2014年後的增速大幅降低,在5%~7%,可以說近幾年中國天然氣的供應比較寬鬆。2017年15%左右的增長,的確讓油氣企業措手不及,而且天然氣涉及基礎設施,需要提前布局。也就是說,如果知道2017年天然氣需求會大幅增長,那麼2016年油氣企業就應該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