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國際首獲水合離子原子級解析度圖像

2020-12-08 光明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卡維裡研究所名譽所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王恩哥介紹水合離子研究最新進展。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幅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水科學領域近日再獲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中國科學家這一重要科研成果,已於當地時間14日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水是自然界中最豐富、人們最為熟悉,同時也是最不了解的一種物質。其中,離子水合物即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100多年來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就此展開合作,基於前期多年科研工作積累,通過攻克人工製備單個離子水合物、自主研發高精度顯微鏡探針等關鍵技術,最終在國際上首次得到離子水合物的原子層次圖像。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指出,這次得到水合離子原子級解析度圖像,也是國際上首次在水合離子中清晰看到最小的氫原子,並利用實驗設備拍攝圖像,擁有直接的實驗證據。

  他介紹說,這項工作主要有兩大挑戰:一是單個離子水合物的人工製備,科研人員經過不斷嘗試和摸索,基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發展了一套獨特的離子操控技術,來可控的製備單個離子水合物;二是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級解析度成像,科研人員發展了基於一氧化碳針尖修飾的非侵擾式原子力顯微鏡成像技術,可以依靠極其微弱的高階靜電力來掃描成像。他們將此技術應用到離子水合物體系,首次獲得了原子級解析度成像,並成功確定其原子吸附構型。

  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後,科研人員還在研究離子水合物的動力學輸運性質過程中,發現一種有趣的幻數效應——包含有特定數目水分子的離子水合物具有異常高的擴散能力,遷移率比其他數目水分子的離子水合物要高1-2個量級。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幻數效應來源於離子水合物與表面晶格的對稱性匹配程度,具體來說,含有3個水分子的離子水合物,遷移率顯著提高。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就水合離子最新研究成果接受媒體採訪。 孫自法 攝

  上述成果有何意義?江穎表示,這些成果首次建立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可以通過改變表面晶格的對稱性和周期性來控制受限環境或納米流體中離子的輸運,從而達到選擇性增強或減弱某種離子輸運能力的目的,這對離子電池、防腐蝕、海水淡化等很多相關應用領域都具有重要的潛在意義。他希望同材料科學家進行合作,推動這項基礎研究成果儘快在業界得到應用。

  與此同時,該成果發展的實驗技術也首次將水合相互作用的研究精度推向原子層次,未來有望應用到更多更廣泛的水合物體系,開闢全新的研究領域。

  中國科學家完成水合離子重大成果的工作也得到《自然》不同領域審稿人的一致好評,認為該工作「會馬上引起理論和應用表面科學領域的廣泛興趣」「為在納米尺度控制表面上的水合離子輸運提供了新的途徑並可以拓展到其他水合體系」。(完)

[責任編輯:肖春芳]

相關焦點

  • 破世界難題 中國科學家首揭水合離子原子級分辨圖像及幻數效應
    近日,該科研團隊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成果於5月1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122-2)上發表。  水是自然界中最豐富、人們最為熟悉但也最不了解的物質之一。
  • 我國研究團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日前,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揭開這一神秘物質的「終極面紗」: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研究團隊再次宣布,將解析度推向了原子極限,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進一步揭示了其「運動習性」  日前,我國科學家在全球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這可能就是原子水平觀測的極限了。」
  • 我國研究團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當鹽遇見水
    日前,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揭開這一神秘物質的「終極面紗」: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研究團隊再次宣布,將解析度推向了原子極限,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進一步揭示了其「運動習性」。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4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水是人類熟悉但並不真正了解的一種物質。
  • 「看見」原子極限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
  • 我科學家揭開百年謎題 首次看見水合離子原子結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我國科學家首次「看見」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人類首次「看到」水合離子微觀結構
    本報北京5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繼2014年獲得世界第一張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取得突破,將解析度推向了氫原子極限,首次「看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這是水合離子概念提出100多年來,人類第一次在實空間直接「看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
  • 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取水合鈉離子原子級分辨圖像
    北大量子材料科學中心供圖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水合鈉離子原子級分辨圖像
    北大量子材料科學中心供圖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從原子尺度看清水合離子真容
    從原子尺度「窺視」水的結構以及水合離子的結構,捕捉水分子與離子如何「相愛相殺」,曾困擾人類百餘年。近5年來,江穎團隊相繼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世界首張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水合離子是如何運動的。這對於改良鋰離子電池、提高海水淡化效率、治理霧霾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 從原子尺度看清水合離子真容
    從原子尺度「窺視」水的結構以及水合離子的結構,捕捉水分子與離子如何「相愛相殺」,曾困擾人類百餘年。近5年來,江穎團隊相繼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世界首張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水合離子是如何運動的。這對於改良鋰離子電池、提高海水淡化效率、治理霧霾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 科學家首次看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真面目」
    [video:20180515我國水合離子研究獲突破性進展]直到5月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發了一篇北京大學江穎、徐莉梅、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後,人們才首次看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真面目」,研究人員還同時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自然溫柔物 科學硬骨頭  「水可以說是soft in nature,hard in science。
  • 【人民網】水合離子神秘特性被發現或催生新型離子電池
    圖像尺寸:1.5 nm ×1.5 nm。  近日,中國科學家領先世界,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研究對於離子電池研發、海水淡化、生物離子通道等熱門課題的研究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這一研究成果於5月14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
  • 八年磨一劍,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此前,江穎團隊及合作者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過實驗技術和理論方法的雙重突破,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對原子核量子態的精確描述,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該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通過開發新型掃描探針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單個鈉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級分辨圖像,該成果發表於《自然》期刊;首次在實驗上證實了冰在二維極限下可以穩定存在,拍攝並揭示了二維冰的獨特形成過程和生長機制,該成果發表於
  • 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走進北大科學家的量子科學世界
    此前,江穎團隊及合作者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過實驗技術和理論方法的雙重突破,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對原子核量子態的精確描述,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該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通過開發新型掃描探針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單個鈉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級分辨圖像,該成果發表於《自然》期刊;首次在實驗上證實了冰在二維極限下可以穩定存在,拍攝並揭示了二維冰的獨特形成過程和生長機制,該成果發表於
  • 「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支持的「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該成果由北京大學江穎、王恩哥等合作完成。該工作首次澄清了界面上離子水合物的原子構型,並建立了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顛覆了人們對於受限體系中離子輸運的傳統認識。
  • 鈣鈦礦又又又登上《Science》,首次揭秘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原子級解析度顯微圖像
    該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成像技術,首次獲得了立方相FAPbI3鈣鈦礦薄膜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這一發現為人們在原子級別上了解雜化鈣鈦礦提供了空前的認知!圖1:立方相FAPbI3鈣鈦礦薄膜的原子級分辨圖像。因此,用原子級解析度TEM觀察天然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微觀結構,仍然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一項巨大挑戰。迄今為止,還沒有關於天然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的報導。
  • 鈣鈦礦又又又登上《Science》,首次揭秘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原子級解析度顯微圖像!
    該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成像技術,首次獲得了立方相FAPbI3鈣鈦礦薄膜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這一發現為人們在原子級別上了解雜化鈣鈦礦提供了空前的認知!近年來,原子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已經成功對全無機光敏鈣鈦礦進行原子解析度成像。但是由於雜化鈣鈦礦薄膜的高束敏感性,在電子束下極不穩定,即使在溫和的電子輻照下,MHP也會迅速轉變為更穩定的PbI2相。因此,用原子級解析度TEM觀察天然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微觀結構,仍然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一項巨大挑戰。
  • 江穎、王恩哥等在Nature發文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