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揭開百年謎題 首次看見水合離子原子結構

2020-12-05 經濟日報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成果於5月14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

水是自然界中最豐富、人們最為熟悉同時也是最不了解的一種物質,水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由於水是強極性分子,作為溶劑它能使很多鹽發生溶解,並與溶解後的離子結合在一起形成離子水合團簇,即水合離子。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機制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

解開這一困擾科學家們近百年的謎題,首先須在實驗上獲得單個水合離子(把鹽倒入水中即可),但因為這些水合離子相互聚集、相互影響,微觀結構在不斷變化,不利於高分辨成像,要得到適合拍「原子照」的水合離子是件非常困難的事。經過不斷嘗試和摸索,江穎課題組基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發展了一套獨特的離子操控技術用以製備單個水合離子,研發了基於一氧化碳針尖修飾的非侵擾式原子力顯微鏡成像技術,可以依靠極其微弱的高階靜電力來掃描成像,並在此基礎上首次獲得了原子級解析度的水合離子圖像。「圖中,不但可以精確確定水分子和離子的吸附位置,就連水分子取向的微小變化都可以直接識別。這是水合離子概念提出一百多年來,國際上首次在實空間『看到』水合離子的原子層次圖像。」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江穎表示。

不僅如此,在研究中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有趣的幻數效應:包含有特定數目水分子的水合離子在NaCl(氯化鈉)表面上具有異常高的擴散能力,其遷移率比其他水合物要高1-2個量級。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和經典分子動力學模擬,他們發現這種幻數效應來源於水合離子與表面晶格的對稱性匹配程度。具體來說,包含1、2、4、5個水分子的水合離子總能通過調整找到與NaCl襯底的四方對稱性晶格匹配的結構,因此與襯底束縛很緊,不容易運動;而含有3個水分子的水合離子,卻很難與四方對稱性的NaCl襯底匹配,因此會在表面形成很多亞穩態結構,再加上水分子很容易圍繞鈉離子集體旋轉,這使得水合離子的擴散勢壘大大降低,遷移率顯著提高。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表明,這一幻數效應可以在很大一個溫度範圍內存在(包括室溫)。

科學家們表示,該項研究的結果對很多相關的應用領域都具有重要的潛在意義,比如離子電池、防腐蝕、電化學反應、海水淡化、生物離子通道等等。此外,該工作發展的實驗技術也首次將水合相互作用的研究精度推向了原子層次,未來有望應用到更多更廣泛的水合物體系,開闢全新的研究領域。

(見習編輯:於浩)

相關焦點

  • 「看見」原子極限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
  • 我國科學家首次「看見」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這是一個百年的難題 水之所以如此複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氫原子核的量子效應。眾所周知,水的分子結構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而氫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輕的原子。一般來說,如果原子核較重,我們可以近似地把它處理為經典粒子,只把電子量子化。但對於氫原子這種近似就失效了。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4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水是人類熟悉但並不真正了解的一種物質。
  • 我國研究團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當鹽遇見水
    當鹽遇見水,水溶解了鹽,於是有了鹽水。在科學界,鹽和水的結合有個專屬名字——水合離子。數百年來,無數科學家潛心研究,其微觀結構及動力學一直未有定論。日前,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揭開這一神秘物質的「終極面紗」: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研究團隊再次宣布,將解析度推向了原子極限,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進一步揭示了其「運動習性」。
  • 我國研究團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數百年來,無數科學家潛心研究,其微觀結構及動力學一直未有定論。  日前,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揭開這一神秘物質的「終極面紗」: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研究團隊再次宣布,將解析度推向了原子極限,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進一步揭示了其「運動習性」  日前,我國科學家在全球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 人類首次「看到」水合離子微觀結構
    本報北京5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繼2014年獲得世界第一張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取得突破,將解析度推向了氫原子極限,首次「看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這是水合離子概念提出100多年來,人類第一次在實空間直接「看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
  • 我科學家揭示水合離子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本報北京5月14日電(記者齊芳)水是最普通的物質之一,但在微觀層面,水的種種神奇之處一直困擾著科學家。日前,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建立了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
  • 「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支持的「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該成果由北京大學江穎、王恩哥等合作完成。該工作首次澄清了界面上離子水合物的原子構型,並建立了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顛覆了人們對於受限體系中離子輸運的傳統認識。
  •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從原子尺度看清水合離子真容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  從原子尺度看清水合離子真容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金 鳳  「水是世界上最常見、也是非常複雜的物質。最近,我們在嘗試人工控制結冰,在國際上首次從原子層次上觀察到冰是如何形成的,發現在二維極限下冰的結構與石墨烯很相似……」前不久,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描繪的水世界吸粉無數。話音剛落,參會的多位諾獎得主紛紛上前交流,水之於人類,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 從原子尺度看清水合離子真容
    中新網 圖 「水是世界上最常見、也是非常複雜的物質。最近,我們在嘗試人工控制結冰,在國際上首次從原子層次上觀察到冰是如何形成的,發現在二維極限下冰的結構與石墨烯很相似……」前不久,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描繪的水世界吸粉無數。話音剛落,參會的多位諾獎得主紛紛上前交流,水之於人類,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科學家首次看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真面目」
    在日常生活中,舀一勺鹽,倒進一杯水裡攪一攪,得到一杯鹽水,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就是這件小事,卻難倒了無數大科學家。  人們已經知道,水能溶解很多東西,並與其形成團簇,但這種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
  • 首次「看見」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結構並揭示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早在19 世紀末,人們就意識到離子水合的存在並開始了系統的研究。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離子的水合殼層數、各個水合層中水分子的數目和構型、水合離子對水氫鍵結構的影響、決定水合離子輸運性質的微觀因素等諸多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至今仍沒有定論。
  • 中國科學家國際首獲水合離子原子級解析度圖像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幅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水科學領域近日再獲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中國科學家這一重要科研成果,已於當地時間14日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人民網】水合離子神秘特性被發現或催生新型離子電池
    從左至右,依次為五種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結構圖、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原子力顯微鏡圖和原子力成像模擬圖。圖像尺寸:1.5 nm ×1.5 nm。  近日,中國科學家領先世界,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研究對於離子電池研發、海水淡化、生物離子通道等熱門課題的研究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 江穎、王恩哥等在Nature發文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破世界難題 中國科學家首揭水合離子原子級分辨圖像及幻數效應
    近日,該科研團隊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成果於5月1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122-2)上發表。  水是自然界中最豐富、人們最為熟悉但也最不了解的物質之一。
  • 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取水合鈉離子原子級分辨圖像
    北大量子材料科學中心供圖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科學家終於看清水分子中氫原子位置
    人們最熟悉的水,在科學界仍是最不被了解的物質之一。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據《科技日報》報導,北京時間14日23點,《自然》刊登文章,介紹了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看到了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級分辨圖像,及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在原子尺度揭開結構材料超高強度與超高韌性的面紗
    大飛機、高鐵、發動機、橋梁等的力學承載結構材料,都是由材料的不同性能而發揮著關鍵作用。眾所周知,材料的微觀結構決定了材料的宏觀物性及其功能;而材料的微觀結構則是由組成原子之間空間排列的晶體結構所決定。如何了解調控原子之間的晶體結構,是材料微觀結構研究的重要課題和科學前沿。
  • 【物理人·研究快報】江穎、王恩哥等在Nature發文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水溶液中的離子輸運研究長期以來都是基於連續介質模型,而忽略了離子與水相互作用以及離子水合物和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觀細節。該工作首次建立了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刷新了人們對於受限體系中離子輸運的傳統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