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該基因屬於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家族RPD3/HDA1 亞家族,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水稻對乾旱脅迫的應答過程。
-
華南植物園「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9月27日獲悉,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
-
「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發明專利
擬南芥植株較小(一個8cm見方的培養缽可種植4-10株)、生長周期短(從發芽到開花約4-6周)、結實多(每株植物可產生數千粒種子)。擬南芥的形態特徵分明(圖1),蓮座葉著生在植株基部,呈倒卵形或匙形;莖生葉無柄,呈批針形或線形。側枝著生在葉腋基部,主莖及側枝頂部生有總狀花序,四片白色匙形花瓣,四強雄蕊。長角果線形,長約1-1.5cm,每個果莢可著生50-60粒種子。
-
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昨日,湘雅醫院向外界公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湘雅醫院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通過3年多的努力,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 對大鼠實驗鎮痛效果顯著 課題組通過成功合成攜帶PKCγ基因的小髮夾RNA片斷,通過與病毒載體重組後注入大鼠蛛網膜下腔,研究發現,這種做法對大鼠神經病理性疼痛有顯著持久的鎮痛作用。
-
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ZL 201610156308.4
-
從基因編輯看人類基因技術的專利適格性問題
對於物質組合專利而言,其所面臨的專利法保護障礙就是要區分其到底是發現還是發明。只有發明才具有提交專利申請的資格,發明必須具有創造性,是對產品、方法或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對於物質組合專利的基因而言,雖然其是作為自然物,以一種混合雜亂的形式散見於自然界中,但經過專利申請人的創造性工作,最終獲得所要求的某種純度的自然物(或某種特殊狀態的生命物),進而將這種「提純物」加以具體應用,那麼經過人工「提純」的這種基因對人類來說就不是一種先前已經存在的一般自然物,而是體現發明人創造性勞動的一種物質發明,當然應受到專利法保護。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但是由於張鋒團隊啟用了專利審查的快速通道,加速了審查流程。張鋒團隊被首先授予了一些重要專利,主要涉及將CRISPR系統用於真核細胞(包括人類細胞)。由於CRISPR基因編輯在疾病治療和基因改造方面極具應用價值,在真核細胞中的專利顯然是含金量最高的。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基因剪刀」有何魔力?目前這項技術的專利布局情況怎樣?應用重點有哪些領域?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代理過多件CRISPR/Cas9相關專利申請的北京康信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專利代理師沈敬亭、陳知宇、曲在丹。問:什麼是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為什麼會被稱為「基因剪刀」技術?
-
Bt抗蟲基因及其克隆技術研究進展
自1996年起,導入Bt特異抗蟲基因的轉基因作物被批准商業化種植,2013年全球棉花、玉米等多種抗蟲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達到了7000萬公頃(折合10.5億畝)。Bt抗蟲基因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市場開發前景引起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高度關注,不斷加大投入,進行殺蟲基因新資源的發掘和保護,這一領域的競爭也越加激烈。長期以來,多種分子生物學方法被用於Bt殺蟲基因的鑑定與克隆。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但隨著該技術將生物體的基因修飾過程變得相當簡單與廉價,研究人員和倫理學家甚至開始擔心,這會催生負面效應的發生。此外,基因編輯潛在的基因脫靶風險也成為其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杜德納對此表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相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我總是希望我們科學家能夠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推進科學的發展。」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此外,基因編輯潛在的基因脫靶風險也成為其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 杜德納對此表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相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此後該團隊繼續申訴,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介入,最後裁定博德研究所張鋒團隊在其已獲準的專利中,擁有將CRISPR系統用於真核細胞的「優先權」,同時也肯定了杜德納和卡彭蒂耶團隊是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關鍵發明者。 CRISPR的專利戰並未就此結束。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但隨著該技術將生物體的基因修飾過程變得相當簡單與廉價,研究人員和倫理學家甚至開始擔心,這會催生負面效應的發生。此外,基因編輯潛在的基因脫靶風險也成為其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杜德納對此表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相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我總是希望我們科學家能夠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推進科學的發展。」
-
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
但隨著該技術將生物體的基因修飾過程變得相當簡單與廉價,研究人員和倫理學家甚至開始擔心,這會催生負面效應的發生。此外,基因編輯潛在的基因脫靶風險也成為其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杜德納對此表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相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
-
「基因剪刀」背後的專利之爭
三人曾是隊友,因為專利之爭,如今三人卻是對手。2013年2月,張鋒在Science雜誌發表論文證實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成功應用到了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成為了第一個用CRISPR/Cas9編輯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的科學家。
-
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分析
基因測序(檢測)技術是指通過血液、體液、細胞等對DNA進行分析、檢測的技術。從技術的演變升級來看,國際基因測序技術主要歷經三代:第一代測序技術基於Sanger和Coulson在1975年發明的雙脫氧終止法的測序原理,並結合螢光標記以及毛細管陣列電泳技術來實現自動測序。第二代測序技術共同的特點是以捨棄讀長為代價實現了高通量。
-
四川新生命臍帶血擴增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 將惠及更多患者
近期,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新生命)開發的「一種重組腺病毒Ad-PTN-Fc」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證書。該發明專利製備重組腺病毒Ad-PTN-Fc,用其轉染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從而形成一種可表達PTN蛋白的滋養層細胞,用於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擴增。
-
華南植物園「一種特異性重組酶系統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
此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區永祥帶領的團隊建立了一套由重組酶介導的基因定點疊加系統以提高多基因分子育種的效率(Hou et al., 2014 Molecular plant 7: 1756- 1765)。
-
四川新生命再獲3項國家發明專利 自主智慧財產權提升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新生命)了解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人源間充質幹細胞因子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一種人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法」和「齊墩果酸提高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中生殖細胞標誌基因的表達水平的用途」等3項發明專利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
整合子及其攜帶的基因盒在汙水處理過程中的研究獲進展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作為一種新型的汙染物,抗性基因已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抗性基因的水平轉移在推動抗性基因的擴散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整合子(integron)作為基因捕獲系統,可以整合外源基因到基因盒中,是抗性基因水平轉移的重要分子元件。
-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再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 今日,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又有2項發明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鑑定人類個體、人源細胞株性別的引物、試劑盒和方法」(以下簡稱鑑定專利)和「一種化妝品或藥物組合物及其用途」(以下簡稱化妝品或藥物組合物專利)。